一种建筑用梁柱模板辅助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12716发布日期:2024-01-26 16:1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梁柱模板辅助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用梁柱模板辅助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浇筑梁柱时,按照设定的尺寸拼装好模板,使得模板围绕钢筋,然后在模板的外侧设置钢梁,通过钢梁对模板进行加固及固定。

2、公告号cn114837349a公开了一种轻型模板及成型钢筋笼的空腔预制梁柱,包括多块模板,所述模块围合成为两端开口或者一侧和两端均开口的箱型结构;在箱型结构中,沿其长度方向间隔铺设有多根钢筋;在钢筋之间还设有多个箍筋,所述箍筋绕设在钢筋外侧以及钢筋之间并与箍筋固定相连,使钢筋和箍筋形成钢筋笼;在模板外侧设有多个紧固装置,模板能够通过紧固装置与钢筋笼固定相连。当所述箱型结构用于预制梁时,所述紧固装置还包括多个加固构件与多根对拉丝杆,所述加固构件位于箱型结构的相对两侧、模板与固定框架之间,且加固构件沿钢筋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个加固构件之间具有间隙,对拉丝杆的两端分别贯穿箱型结构相对两侧的模板后,从相邻两个加固构件之间的间隙穿出;在对拉丝杆的两端还设有两个紧固螺母,用于固定对拉丝杆和加固构件。这种模板结构中,通过长条形的加固构件对模板长度方向进行加固,但是由于加固构件的长度有限,一般加固构件为标准长度的构件,为了形成长的加固构件,一般通过多个加固构件拼接形成一个长的加固构件,相邻的加固构件的接头处设置钢梁,钢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加固构件搭接,然后将螺栓垂直的穿过钢梁及加固构件。

3、现有的梁柱模板连接方式仅能够限制相邻的加固构件的垂直方向的移动,无法对相邻的加固构件沿长度方向移动进行有效预紧,无法调节相邻的加固构件之间沿长度方向的结合力,无法实现加固组件沿长度方向呈一个整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用梁柱模板辅助连接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梁柱模板连接方式仅能够限制相邻的加固构件的垂直方向的移动,无法对相邻的加固构件沿长度方向移动进行有效预紧,无法调节相邻的加固构件之间沿长度方向的结合力,无法实现加固组件沿长度方向呈一个整体结构的问题。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用梁柱模板辅助连接装置,其中,包括钢梁、固定组件、推动组件、连接组件以及减震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钢梁,所述固定组件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一推动件以及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一推动件以及所述第二推动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组件相互背离的一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以及螺母,所述螺栓的螺纹段滑动穿过所述第一推动件以及所述第二推动件,所述螺母经所述通槽滑动穿过所述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用于减轻所述建筑用梁柱模板发生晃动时产生的震动;

4、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滑块以及拉簧,所述滑块为4块,所述滑块之间通过所述拉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与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底部与另一个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种建筑用梁柱模板辅助连接装置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6、其中,所述第二推动件包括第一推动部、第二推动部、限位部以及连接部,所述第二推动部与所述第一推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动部的滑动方形沿所述钢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推动部形成有一锥形腔,所述锥形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推动部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限位部插设于所述锥形腔并具有与所述锥形腔的内壁相配合的锥面,所述锥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一推动部;所述连接部经所述通槽滑动穿过所述固定组件,所述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推动件远离所述固定组件的一侧并与所述螺栓的螺纹段螺纹连接;

7、所述锥形腔的底部开设有贯穿第二推动部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锥形腔同轴设置,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锥形腔的一端的外径与所述锥形腔的小径端的内径相等,所述通孔靠近所述锥形腔的一端呈锥形;

8、所述连接部的顶部设置有手柄。

9、通槽可以为长条形、腰圆形及弧形等;固定组件可以为任何形式的固定耳、固定块、固定条,固定耳等结构的两侧可以设置加强筋或者加强板以加强固定耳与钢梁的连接强度,固定组件与钢梁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粘接及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

10、通过设置通孔,使得锥形腔的底部处于开口的状态,当有杂质进入锥形腔时,能够杂质能够沿锥形腔的内壁及通孔的内部滑过第二推动部3,能够避免杂质在锥形腔内停留及聚集,能够避免杂质长期接触锥形腔的内部,导致锥形腔的内壁被腐蚀,能够避免杂质阻碍限位部深入锥形腔。杂质为水、泥浆、粉尘等。

11、通过设置手柄,便于通过手柄转动连接部,连接部可以为螺柱、螺杆等。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动部靠近所述固定组件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钢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推动部远离所述固定组件的一侧抵接有所述螺母,所述第一推动部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滑槽相互连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轴线与所述钢梁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推动部滑动且配合插设于所述滑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13、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第一推动部上开设滑槽,通过将第二推动部插设于滑槽,实现了第二推动部与第一推动部的滑动连接,通过在第一推动部上开设螺纹孔,并使得连接部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实现了连接部与第一推动部的连接,当需要调节限位部的位置时,转动连接部,连接部带动限位部相对锥形腔移动。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动件还包括贴合部以及显示部,所述贴合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贴合部的外壁贴合所述锥形腔的内壁,所述显示部连接所述贴合部以及所述限位部,所述显示部凸出所述第二推动部的部分用于显示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锥形腔的内壁的贴合状态。

15、贴合部及显示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16、通过设置贴合部及显示部,使得操作人员通过观察显示部32f的状态判断限位部是否贴合锥形腔,避免限位部深入的距离过大导致限位部与锥形腔之间的分离力过大,能够避免限位部深入锥形腔的距离过小导致限位部与锥形腔的内壁之间线接触,避免长时间线接触影响破限位部。

1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推动部滑动的方向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限位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及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显示部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显示部传动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显示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锥形腔的内壁的贴合状态。

18、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贴合部可以通过滑动或者转动的方式滑入滑出安装槽带动显示部在第二通道内转动或者滑动,通过贴合部的转动或者滑动显示限位部与锥形腔的内壁的贴合状态。

19、进一步的,所述贴合部滑动插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显示部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推动件还包括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以及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一弹性部连接所述贴合部以及所述限位部,用于提供所述贴合部伸出所述安装槽的弹性力,所述第二弹性部连接所述显示部以及所述连接部,用于提供所述显示部凸出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弹性力,且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劲度系数小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劲度系数,所述第一连接绳连接所述贴合部以及所述显示部,用于通过所述显示部以及所述连接部的顶部平齐的信号判断所述贴合部与所述锥形腔的内壁的贴合情况。

20、贴合部可以通过槽与块相配合的方式实现滑动连接,也可以通过滑轨实现滑动连接;第一弹性部可以为弹簧、弹性块及弹性条等。

21、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一端转动设置有与所述显示部螺纹连接的螺钉,所述显示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一端还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相对螺钉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块经转动孔可转动套设于螺钉的螺纹段,并设置于螺钉的头部与所述显示部之间,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抵接所述连接部的顶部,所述转动块相对所述显示部的一侧设置有阻尼层,所述阻尼层连接转动块并贴合所述显示部,用于给转动块的转动提供转动阻尼。

22、阻尼层的材质可以为橡胶、乳胶及硅胶等。

23、进一步的,所述贴合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所述显示部转动连接第二通道的内壁,所述第二推动件还包括第三弹性部、第四弹性部及第二连接绳,第三弹性部连接所述贴合部及所述限位部,用于提供所述贴合部转动伸出安装槽的弹性力,第四弹性部连接所述显示部及所述连接部,用于提供所述显示部转动至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平齐的弹性力,且第四弹性部的劲度系数小于第三弹性部的劲度系数,第二连接绳连接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显示部。

24、贴合部可以通过转轴、转销等方式与限位部32c转动练级;第三弹性部可以为弹簧、扭簧、弹性条及弹性块等。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绳与所述贴合部的连接处偏离所述贴合部的转动中心,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绳与所述贴合部的连接处跟随所述贴合部伸出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绳与所述显示部的连接处偏离所述显示部的转动中心;

26、所述第二通道内形成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位于所述显示部偏离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一侧,所述阻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部的转动路径上,用于限制所述显示部的转动范围。

27、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当第三弹性部推动贴合部朝外伸出时,贴合部带动第二连接绳朝外伸出,第二连接绳带动显示部转动,显示部转动的同时压缩第四弹性部;贴合部贴合锥形腔的内壁的过程中,贴合部带动第二连接绳朝安装槽内移动,显示部在第三弹性部的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推动显示部复位,使得显示部能够转动至连接部的顶部平齐。

28、贴合部及显示部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块体、片体等。

29、阻挡块能够阻挡贴合部的转动范围,能够避免贴合部的底部转出安装槽。

30、进一步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连通处的内壁圆滑过渡。

31、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避免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连通处存在尖锐转角,避免尖锐的转角磨损滑动的第一连接绳及第二连接绳。

32、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用梁柱模板辅助连接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二推动件,当需要拆卸相邻的钢梁时,转动连接部,连接部带动限位部转动,限位部朝脱离锥形腔的方向移动,此时滑动连接的第一推动部及第二推动部之间失去限制相对滑动的力,使得第一推动部可相对第二推动部滑动,解除了螺栓及螺母施加给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夹紧力,然后转动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使得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经通槽穿过两个固定组件,实现了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相对固定组件的分离,分离时仅通过转动连接部即可解除螺栓及螺母施加给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夹紧力,避免施加较大的力去转动螺母来解除夹紧力。通过在第二推动部上开设锥形腔,将限位部插设于锥形腔,并使得限位部的锥面与锥形腔的内壁贴合,此时,螺栓及螺母施加给第二推动件夹紧力时,限位部的锥面与锥形腔的内壁的配合能够限制第二推动部相对第一推动部滑动,锥面与锥形腔的内壁相配合的方式增加了接触面积,能够避免线接触导致夹紧力集中于一点,避免长时间夹持时破坏限位部,而且,当需要接触限位部与锥形腔的限位时,转动连接部,连接部带动限位部朝远离第二推动部的方向移动,此时在夹紧力的作用下,第二推动部朝靠近限位部的方向相对第一推动部滑动,能够减小螺栓及螺母施加给第二推动件的夹紧力,便于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相对固定组件转动,限位部及第二推动部移动后,破坏了限位部与锥形腔的同轴,此时,限位部与锥形腔之间变成线接触,减小了限位部相对锥形腔滑动的滑动阻尼,呈锥形的限位部便于相对锥形腔的内壁滑动,便于转动连接部,便于限位部相对连接部移动;而且锥形腔的内壁施加力给限位部时,锥面具有朝上的分离,能够助力限位部朝远离锥形腔的方向滑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