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及建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56420发布日期:2024-02-20 21:02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及建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及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1、墙板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结构,主要用于围墙、展厅等。由于可以预制,现场组装,较为环保,受到广泛使用。而现有的装配式墙板存在安装不便等问题。例如:

2、1.现场组装式轻钢龙骨墙板,常规做法及顺序是先组装龙骨墙→填充保温棉→封基层板→最后安装内/外饰面层墙板,现场工作量大,效率低,施工质量稳定性不高。

3、2.轻钢龙骨骨架与基本板集成式墙板,如申请号为cn201610231788.6,名称为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墙板结构体系的专利申请,此种方式将轻钢龙骨骨架与保温棉及基本板在工厂预制集成为一体,内外饰面层现场安装,仍未实现全部面层的工厂预制集成,现场安装工序较多,施工时间较长。

4、3.整体拼装结构,墙板基面、骨架全部拆散,通过螺栓连接的墙板,如申请号为cn202110628407.9,名称为一种模块化墙板的快速组装结构的专利申请,此种方式将墙板的整体结构拆的太零散,零件较多,无论是工厂预制,还是现场组装,难度都很大,而且墙体没有内外饰面,需要单独做内外饰面,效率较低,实现难度较大。

5、因此,从墙板本身结构角度考虑,能实现全部面层均由工厂预制,使得现场安装较为简便,是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6、除此之外,从墙板建造方法角度考虑,能够实现较为简便的工厂预制方法,节省工厂预制时间,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及建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墙板不能实现全部面层均由工厂预制,以及现有的墙板建造方法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3、在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包括至少两个单元墙,所述单元墙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饰面、内层基板、主龙骨、外层基板、通风木龙骨和外饰面;

4、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单元墙在外力挤压作用下通过固定结构相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内饰面通过刷胶粘接在所述内层基板内侧,所述内层基板和外层基板均通过自攻钉固定在主龙骨两侧,所述通风木龙骨通过打钉固定在外层基板外侧,所述外饰面通过打钉或刷胶固定在通风木龙骨外侧。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所述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分别固定连接在单元墙两侧,并与单元墙内部主龙骨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单元墙受外力作用靠近时,第一钣金件与第二钣金件相互卡接限位。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钣金件包括凹字形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开口朝外,所述第一框架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倾斜向内设置的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外侧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倾斜设置的第一卡钩;

8、所述第二钣金件包括两个固定在主龙骨外侧的与所述单元墙垂直设置的固定板和与所述固定板平行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端部与其靠近的所述固定板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外侧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倾斜设置的第二卡钩;

9、其中,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第二卡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二卡钩在外力作用下均发生形变,从而相互卡接;

10、其中,所述第一框架、第一卡板和第一卡钩为一体成型加工而成;

11、其中,所述固定板、支撑板、第二卡板和第二卡钩为一体成型加工而成。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钣金件包括固定在主龙骨外侧的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侧板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固定侧板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远离主龙骨一侧设有倾斜面,所述限位板与固定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13、所述第二钣金件包括固定在主龙骨上的连接块和固定在连接块远离主龙骨一侧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连接块一侧设置为弧形;

14、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单元墙受外力作用靠近时,由于限位块的挤压力,使得伸缩杆收缩且弹簧被压缩,直至限位板越过限位块,从而限位块对限位板限位。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与所述支撑板位置相对应;

16、相邻两个所述单元墙受外力作用相互靠近时,所述密封块挤压支撑板,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块和支撑板均发生形变。

17、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内饰面之间通过子母口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内饰面一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卡槽、第一插板和第二卡槽,所述内饰面另一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二插板、第三卡槽和第三插板;

19、相邻两个所述单元墙受外力作用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插板插接,所述第一插板与第三卡槽插接,所述第二卡槽与第三插板插接。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板内外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二插板和第三插板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弹性块与卡接槽相匹配;

21、所述第一插板向第三卡槽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块受第二插板或第三插板的挤压力而发生形变后与卡接槽卡接。

22、在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的制造方法,采用上述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包括如下步骤:

23、步骤100、安装固定结构,将固定结构分别通过打钉或焊接安装在主龙骨上;

24、步骤200、安装内外层基板,通过自攻钉将内层基板和外层基板分别固定在主龙骨内外两侧;

25、步骤300、安装内饰面,将内层基板表层刷胶后粘结内饰面;

26、步骤400、安装通风木龙骨,通过气钉枪打钉,将通风木龙骨固定在外层基板外侧;

27、步骤500、安装外饰面,通过打钉或刷胶将外饰面固定在通风木龙骨外侧。

2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1.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的制造方法通过一体化设计,将墙板的整体结构都在工厂提前预制,且制造方法简单,节省工厂预制时间,可以大批量生产,现场安装方便,仅需将两块单元墙相互挤压,即可完成拼接,无需使用额外工具和二次操作;

30、2.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通过将内饰面、内层基板、主龙骨、外层基板、通风木龙骨和外饰面一起提前预制成单元墙,整体一体化设计,单元墙包含完整的墙板结构,将相邻两个单元墙相互挤压即可通过固定结构完成拼接,预制方便,可大批量生产,安装简单,无需使用额外工具和二次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单元墙(1),所述单元墙(1)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饰面(2)、内层基板(3)、主龙骨(4)、外层基板(5)、通风木龙骨(6)和外饰面(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

10.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搭接挤压式一体化墙板及建造方法,包括至少两个单元墙,所述单元墙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饰面、内层基板、主龙骨、外层基板、通风木龙骨和外饰面;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单元墙在外力挤压作用下通过固定结构相连接。本发明通过将内饰面、内层基板、主龙骨、外层基板、通风木龙骨和外饰面一起提前预制成单元墙,整体一体化设计,单元墙包含完整的墙板结构,将相邻两个单元墙相互挤压即可通过固定结构完成拼接,预制方便,可大批量生产,安装简单,无需使用额外工具和二次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穆洪星,段振兴,朱强强,黄睿,李松歌,李昊,王军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智建美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