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14998发布日期:2023-10-02 05:2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海港码头墙体施工,特别涉及一种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


背景技术:

1、传统码头的结构墙体施工前,需要临时搭设脚手架,以方便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然而,如采用搭设脚手架的方式,由于墙体沿岸的延伸方向设置,长度较长,则不仅存在搭设脚手架步骤过繁琐,时间及经济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由于码头的结构墙体一侧临水,脚手架与墙体之间的机械连接会对墙体结构强度造成一定的变化,是否满足安全作业还需要进行技术论证。而对于码头挡土墙土工布安装等作业时,由于墙体高度较高,涂抹防腐一般直接使用高梯,也同样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海港码头墙体的施工和安装作业中现存的操作繁琐、安全隐患较多的问题,需要开发设计一种针对海港码头墙体施工的新型设施,以代替传统脚手架和高梯,有效减少施工人员工作强度并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的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

2、为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包括挂篮主体、挂墙架和滑轮组构成;挂篮主体为顶部设有开口的立方体篮筐结构;挂墙架设置在挂篮主体邻侧,其由连接杆组、短伸缩杆组、延伸旋杆组、加固杆组和长伸缩杆组构成;滑轮组由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和第三滑轮组构成;

4、连接杆组由相互平行并沿挂篮主体顶部的长边方向呈水平设置三根连接杆构成;其中,第一根连接杆位于挂篮主体顶部一侧长边边沿的正上方,第二根连接杆以端部齐平的方式与第一根连接杆呈共水平面设置,第三根连接杆以端部齐平的方式与第二根连接杆呈共竖直面设置;

5、短伸缩杆组由若干根短伸缩杆构成;其中,至少两根短伸缩杆均布地竖直设置在第一根连接杆与挂篮主体之间,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根连接杆与挂篮主体上;至少两根短伸缩杆均布地竖直设置在共竖直面的两根连接杆之间,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共竖直面的两根连接杆上;至少两根短伸缩杆均布地水平设置在共水平面的两根连接杆之间,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共水平面的两根连接杆上;延伸旋杆组由若干根延伸旋杆构成;其中,至少一根延伸旋杆竖直设置在第一根连接杆与挂篮主体之间,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根连接杆与挂篮主体上;至少一根延伸旋杆水平设置在共水平面的两根连接杆之间,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共水平面的两根连接杆上;至少一根延伸旋杆竖直设置在共竖直面的两根连接杆之间,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共竖直面的两根连接杆上;共平面的短伸缩杆和延伸旋杆呈交替设置;

6、加固杆组由至少一根加固杆构成,其以平行于连接杆的方式水平设置在共水平面的两根连接杆之间,并固定在呈水平设置在伸缩杆和延伸旋杆上;

7、第一滑轮组由至少两个滑轮构成,其以轮体朝下的方式通过滑轮座对称安装在加固杆上;第二滑轮组由至少两个滑轮构成,其以轮体朝向挂篮主体的方式通过滑轮座对称安装在第三根连接杆上;第三滑轮组由至少两个滑轮构成,其以轮体朝向外侧的方式通过滑轮座对称安装在位于第一连接杆下方的挂篮主体底端外壁上。

8、优选,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承压板,其固定在挂篮主体的底面上。

9、优选,连接杆的长度与挂篮主体顶部一侧长边边沿的长度相同。

10、优选,短伸缩杆由自外向内依次套装的第一套杆、第二套杆和第三套杆构成;第一套杆为圆柱形筒体,其底端内壁上设有第一内环形凸台;第二套杆为外径小于第一套杆内径的圆柱形筒体,其顶端外壁上设有第一外环形凸台,其底端内壁上设有第二内环形凸台;第一外环形凸台的外径小于第一套杆的内径,且大于第一内环形凸台的内径;第三套杆为外径小于第二套杆内径的圆柱形筒体,其顶端外壁上设有第二外环形凸台,且第二外环形凸台的外径小于第二套杆的内径,并大于第二内环形凸台的内径。

11、优选,延伸旋杆由螺纹套筒、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构成;螺纹套筒为圆柱形筒体,其中部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其两侧内壁上设有相同的内螺纹;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为两根外壁上设有反向外螺纹的螺杆,二者插装在螺纹套筒内并分别与两侧内壁上的内螺纹相配合,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在位于螺纹套筒环形凹槽内的杆端处均设有外环形凸台;外环形凸台的外径小于螺纹套筒上环形凹槽处的内径、且大于其设置内螺纹处的内径。

12、优选,加固杆组中的一根加固杆与共水平面的两根连接杆之间的间距相同。

13、优选,长伸缩杆由自外向内依次套装的第一套杆、第二套杆和第三套杆构成,且长伸缩杆的第一套杆长度大于或等于挂篮主体的高度相同;长伸缩杆呈竖直设置,其第三套杆的端部固定在第一根连接杆上,其第一套杆固定在挂篮主体的外壁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结构简单、安装使用便利、且可重复使用,其不仅能够根据实际施工墙体的厚度和高度随意进行尺寸调节,以使挂篮能够牢固设置在施工墙体上,并根据施工需要高度可调,并且便于移动,机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尺寸的墙体上,不仅有效提升了施工多样性及安全可靠性,且有效减少施工人员工作强度和作业上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和推广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挂篮主体(1)、挂墙架(2)和滑轮组;挂篮主体(1)为顶部设有开口的立方体篮筐结构;挂墙架(2)设置在挂篮主体(1)邻侧,其由连接杆组、短伸缩杆组、延伸旋杆组和加固杆组构成;滑轮组由第一滑轮组(4)、第二滑轮组(5)和第三滑轮组(6)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承压板(3),其固定在挂篮主体(1)的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连接杆(201)的长度与挂篮主体(1)顶部一侧长边边沿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短伸缩杆(202)由自外向内依次套装的第一套杆(2021)、第二套杆(2022)和第三套杆(2023)构成;第一套杆(2021)为圆柱形筒体,其底端内壁上设有第一内环形凸台;第二套杆(2022)为外径小于第一套杆(2021)内径的圆柱形筒体,其顶端外壁上设有第一外环形凸台,其底端内壁上设有第二内环形凸台;第一外环形凸台的外径小于第一套杆(2021)的内径,且大于第一内环形凸台的内径;第三套杆(2023)为外径小于第二套杆(2022)内径的圆柱形筒体,其顶端外壁上设有第二外环形凸台,且第二外环形凸台的外径小于第二套杆(2022)的内径,并大于第二内环形凸台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延伸旋杆(203)由螺纹套筒(2031)、第一螺杆(2032)和第二螺杆(2033)构成;螺纹套筒(2031)为圆柱形筒体,其中部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其两侧内壁上设有相同的内螺纹;第一螺杆(2032)和第二螺杆(2033)为两根外壁上设有反向外螺纹的螺杆,二者插装在螺纹套筒(2031)内并分别与两侧内壁上的内螺纹相配合,且第一螺杆(2032)和第二螺杆(2033)在位于螺纹套筒(2031)环形凹槽内的杆端处均设有外环形凸台;外环形凸台的外径小于螺纹套筒(2031)上环形凹槽处的内径、且大于其设置内螺纹处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加固杆组中的一根加固杆(204)与共水平面的两根连接杆(201)之间的间距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包括挂篮主体、挂墙架和滑轮组构成;挂篮主体为顶部设有开口的立方体篮筐结构;挂墙架设置在挂篮主体邻侧,其由连接杆组、短伸缩杆组、延伸旋杆组、加固杆组和长伸缩杆组构成,使挂篮主体通过挂墙架挂装在墙体上;滑轮组分别装配在挂墙架和挂篮主体上,其由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和第三滑轮组构成,使挂墙架和挂篮主体能够沿墙体长度方向自由移动;该码头墙体施工用可移动挂篮结构简单、安装使用便利、且可重复使用,可根据实际施工墙体的厚度和施工高度随意进行尺寸调节,不仅有效提升了施工多样性及安全可靠性,且有效减少施工人员工作强度和作业上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欢,王金龙,张硕,阎玉涛,孙玉涛,于海涛,于军,郭维东,肖溅忠,王京标,史清信,余亮杰,谷新亮,刘逸晗,朱振国,郭雷,曾亚军,汪博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