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15009发布日期:2023-10-02 05:2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外围护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


背景技术:

1、人类对建筑的需求,是需要一个遮风挡雨防晒御寒的空间,这个空间首先是由外围护建筑系统——屋盖和墙体围成,基础和主体结构都为外围护建筑系统提供支撑,为外围护建筑系统而存在的,装配式外围护系统已成为建筑产品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这是因为该种外墙施工技术与建筑传统外墙施工技术相比存在极大的优势性能,在帮助建筑企业进一步提高建筑外墙整体性能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降低整个外墙施工阶段的成本投入,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是一种功能性、经济性更高的施工技术;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作为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施工技术更加灵活方便,得到广泛的应用。

2、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现有的单元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的施工需要先在建筑物结构梁上安装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然后将多个外围面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上,多个外围面板拼接成单元装配式建筑外围护建筑系统。

3、现有技术中,上横梁和下横梁在安装过程中之间经常出现定位不精准的问题,影响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的装配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上横梁和下横梁定位不精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能够实现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准确定位,同时安装方便,提高了生成速度,室内观感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结构受力性能。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至少两组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位于所述下横梁的下方,所述上横梁与第一外围面板连接,所述下横梁与第二外围面板连接,所述上横梁包括定位部和连接部一,所述下横梁包括连接部二和连接部三,所述连接部一、所述连接部二和所述连接部三均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部呈槽型结构,所述定位部能够包围所述连接部二,所述定位部内可拆卸地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定位插芯,所述连接部二底面设有沿长度方向的插槽,所述定位插芯的上端插入至所述插槽内,所述定位插芯能够沿所述插槽长度方向移动。通过定位部和定位插芯能够实现上横梁与下横梁的定位,防止发生偏移影响安装,并且能够实现快速安装,提高了生成速度,并且室内观感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结构受力性能。

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的内侧槽壁与所述连接部二之间以及所述定位部外侧槽壁与所述连接部三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胶条一。通过密封胶条一能够实现定位部与连接部一的紧密连接,起到防水作用。

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一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槽一,所述安装槽一呈c型结构,所述安装槽一内可拆卸地设置有附框,所述附框与第一外围面板内侧胶结,所述连接部三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槽二,所述安装槽二呈c型结构,所述安装槽二内可拆卸地设置有托框,所述托框呈l型结构,所述托框包括安装部和承载部,所述安装部一侧与所述安装槽二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部的另一侧与另一块第二外围面板内侧胶结,所述承载部承托所述第二外围面板。通过附框和托框与连接部一、连接部三的可拆卸安装,能够使附框、托框和对应的外围面板与在标准化工厂完成组装,安全可靠,在施工现场仅进行与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安装即可,缩短现场安装作业时长,能确保质量,又能低碳生产。

5、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上可拆卸安装有安全销,所述安全销伸出至所述第一外围面板和第二外围面板的外侧,所述安全销伸出端可拆卸地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能够用于限位消防绳、擦窗机安全绳或吊篮安全绳。通过设置安全销和限位环能够为高层建筑消防救援和高空作业的提供连接,保证救援和作业的安全进行。

6、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外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护框,所述护框垂直于所述立柱的外侧面,所述护框外侧还安装有扣盖,第一外围面板和第二外围面板均位于所述立柱外侧端面与对应的所述扣盖之间,第一外围面板和第二外围面板的侧端面与对应的所述护框之间均紧压有垫块。通过垫块和护框能够实现室外拆卸与安装定位,同时能够起到安全作用,防止相应的外围护面板左右移动。

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护框之间设置有两个节能条,两个所述节能条通过挡水条密封连接,所述节能条的外端均与对应的所述扣盖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外围面板和所述第二外围面板与对应的所述扣盖之间设置有室外胶条。通过节能条隔绝内外的热工热量传递路径,有利于实现建筑整体低碳节能。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二和所述连接部三之间、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连接部二之间以及两个所述节能条之间均填充有节能闭气海绵。有利于隔绝内外的热工热量传递路径,进一步实现建筑整体低碳节能。

9、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0、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通过定位部和定位插芯能够实现上横梁与下横梁的定位,防止发生偏移影响安装,并且能够实现快速安装,提高了生成速度,并且室内观感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结构受力性能;通过密封胶条一能够实现定位部与连接部二的紧密连接,起到防水作用;通过附框和托框与连接部一、连接部三的可拆卸安装,能够使附框、托框和对应的外围面板与在标准化工厂完成组装,安全可靠,在施工现场仅进行与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安装即可,缩短现场安装作业时长,能确保质量,又能低碳生产;通过设置安全销和限位环能够为高层建筑消防救援和高空作业的提供连接,保证救援和作业的安全进行;通过垫块和护框能够防止外围护面板左右移动;通过节能条和节能闭气海绵能够隔绝内外的热工热量传递路径,有利于实现建筑整体低碳节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包括立柱(1),立柱(1)上设置有至少两组上横梁(4)和下横梁(3),上横梁(4)位于下横梁(3)的下方,上横梁(4)与第一外围面板(10-2)连接,下横梁(3)与第二外围面板(10-1)连接,其特征在于,上横梁(4)包括定位部(401)和连接部一(402),下横梁(3)包括连接部二(302)和连接部三(301),连接部一(402)、连接部二(302)和连接部三(301)均与立柱(1)可拆卸连接,定位部(401)呈槽型结构,定位部(401)能够包围连接部二(302),定位部(401)内可拆卸地设置有集水槽(5),集水槽(5)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定位插芯(6),连接部二(302)底面设有沿长度方向的插槽,定位插芯(6)的上端插入插槽内,定位插芯(6)能够沿插槽长度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部(401)的内侧槽壁与连接部二(302)之间以及定位部(401)外侧槽壁与连接部三(30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胶条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一(402)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槽一(403),安装槽一(403)呈c型结构,安装槽一(403)内可拆卸地设置有附框(14),附框(14)与第一外围面板(10-2)内侧胶结,连接部三(30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槽二(303),安装槽二(303)呈c型结构,安装槽二(303)内可拆卸地设置有托框(11),托框(11)呈l型结构,托框(11)包括安装部和承载部,安装部一侧与安装槽二(303)可拆卸连接,安装部的另一侧与第二外围面板(10-1)内侧胶结,承载部承托第二外围面板(10-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横梁(4)上可拆卸安装有安全销(20),安全销(20)伸出至第一外围面板(10-2)和第二外围面板(10-1)的外侧,安全销(20)伸出端可拆卸地设置有限位环(2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立柱(1)外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护框(19),护框(19)垂直于立柱(1)的外侧面,护框(19)外侧还安装有扣盖(8),第一外围面板(10-2)和第二外围面板(10-1)均位于立柱(1)外侧端面与对应的扣盖(8)之间,第一外围面板(10-2)和第二外围面板(10-1)的侧端面与对应的护框(19)之间均紧压有垫块(1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护框(19)之间设置有两个节能条(18),两个节能条(18)通过挡水条密封连接,节能条(18)的外端均与对应的扣盖(8)可拆卸连接,第一外围面板(10-2)和第二外围面板(10-1)与对应的扣盖(8)之间设置有室外胶条(9)。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二(302)和连接部三(301)之间、定位部(401)与连接部二(302)之间以及两个节能条(18)之间均填充有节能闭气海绵(17)。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元装配式外围护建筑系统,涉及外围护建筑系统领域,采用的方案是: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至少两组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包括定位部和连接部一,所述下横梁包括连接部二和连接部三,所述连接部一、所述连接部二和所述连接部三均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部呈C型结构,所述定位部能够包围所述连接部二,所述定位部内可拆卸地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定位插芯,所述定位插芯的一端能够伸入至所述连接部二上的插槽内,所述定位插芯能够沿所述插槽移动。本技术能够实现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左右方向的定位,同时实现快速安装,提高生成速度,室内观感效果好又具有良好的结构受力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佟克龙,王述磊,李宏高,王孝波,王伟伟,高文沅,王占通,卜国龙,贺金亮,周鹏,韩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