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8008发布日期:2023-04-05 14:4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结构,具体为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属于变形缝防水。


背景技术:

1、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将缝宽按照防震缝宽度处理,基础按沉降缝断开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而在变形缝外部一般会设置防水结构。

2、然而现有的防水结构大多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在专利号cn1445418a 所公开的一种利用橡化沥青防水膜的预铺自粘式防水结构中,其虽然解决了如何有效防止地下水渗漏,保持结构物内部干燥、不受水的侵害的问题,但是在对于变形缝的处理中,若利用该方案中的橡化沥青防水膜进行防水处理,变形缝长时间的伸缩变形会导致橡化沥青防水膜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导致其产生裂缝甚至破裂,因此如何避免防水结构在变形缝伸缩变形的情况下产生裂缝甚至破裂,则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包括:

4、变形缝;

5、防水机构,防水机构用于将变形缝密封防水,防水机构包括引水盒和防水板,用于引水的引水盒固定在变形缝的内部,用于防水的防水板铺设固定在变形缝的顶部,且防水板横跨变形缝;

6、密封机构,密封机构用于将变形缝局部密封,且密封机构设置在防水机构内,密封机构包括泡沫沥青,用于密封的泡沫沥青填充在变形缝内,且泡沫沥青位于引水盒和防水板之间的空隙处。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防水板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填充槽,第一填充槽的两侧呈对称式设置有第二填充槽,且第一填充槽、第二填充槽之间设置有灌注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防水板采用高密度橡胶材料制作,并在防水板表面设置有一层抗氧化薄膜。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防水板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并在防水板的斜面上喷涂有疏水涂料。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防水板的底部两端呈内凹式设置有燕尾形状的限位槽,且相邻两个防水板的限位槽之间卡接有卡块。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防水板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贯穿限位槽,并在固定孔内设置有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穿过卡块,并在膨胀螺栓外部嵌套连接有膨胀套筒,且膨胀套筒和膨胀螺栓呈嵌入式固定在变形缝两侧的墙面内。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泡沫沥青由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和水泥稳定基层材料采用冷再生技术制作构成柔性基层。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在本结构中通过引水盒与防水板构成一级防水结构,且同时将泡沫沥青填充在变形缝内,使引水盒和防水板之间的空隙处被密封,构成二级防水结构,大幅提高该防水结构对于变形缝的防水性能,并且通过泡沫沥青构成半柔性基层结构,解决了传统防水结构在变形缝长期伸缩变形的情况下产生开裂的问题;

15、2)在本结构中的防水板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填充槽,第一填充槽的两侧呈对称式设置有第二填充槽,且第一填充槽、第二填充槽之间设置有灌注孔,使泡沫沥青能够分别填充在第一填充槽、第二填充槽内,将防水板与变形缝的连接处进一步密封,进而实现对防水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技术特征:

1.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4)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填充槽(7),第一填充槽(7)的两侧呈对称式设置有第二填充槽(8),且第一填充槽(7)、第二填充槽(8)之间设置有灌注孔(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4)采用高密度橡胶材料制作,并在防水板(4)表面设置有一层抗氧化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4)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并在防水板(4)的斜面上喷涂有疏水涂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4)的底部两端呈内凹式设置有燕尾形状的限位槽(5),且相邻两个防水板(4)的限位槽(5)之间卡接有卡块(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4)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孔(6),固定孔(6)贯穿限位槽(5),并在固定孔(6)内设置有膨胀螺栓(12),膨胀螺栓(12)穿过卡块(10),并在膨胀螺栓(12)外部嵌套连接有膨胀套筒(11),且膨胀套筒(11)和膨胀螺栓(12)呈嵌入式固定在变形缝(1)两侧的墙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沥青(3)由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和水泥稳定基层材料采用冷再生技术制作构成柔性基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变形缝处防水结构,属于变形缝防水技术领域,包括防水机构和密封机构。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引水盒与防水板构成一级防水结构,且同时将泡沫沥青填充在变形缝内,使引水盒和防水板之间的空隙处被密封,构成二级防水结构,通过两级防水结构大幅提高该防水结构整体对于变形缝的防水性能,也解决了传统防水结构在变形缝长期伸缩变形的情况下产生开裂的问题,防水板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填充槽,第一填充槽的两侧呈对称式设置有第二填充槽,使泡沫沥青能够分别填充在第一填充槽、第二填充槽内,将防水板与变形缝的连接处进一步密封,进而实现对防水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祝文峰,祖显威,姜殿坤,窦建成,李舒宁,孟凡平,张春雨,杜宇博,姜华,刘亚东,唐旭,田春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农垦建工路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