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构造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4980发布日期:2023-09-16 17:3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T型构造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t型构造柱。


背景技术:

1、在建筑物主体结构完成后,当墙体砌筑完成建造工作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构造柱施工,其中常见且应用最多的构造柱主要有位于墙体转角处的l型转角构造柱和位于墙体相交处的t型构造柱;为了顺利完成相应的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工作,需要对墙体设置的构造柱进行相应的模板安装工作,以及对构造柱模板进行加固处理。

2、目前的t型构造柱加固方式还存在有以下不足:

3、现有工艺在对于构造柱进行加固时,加固材料通常采用钢管、木枋、蝴蝶扣、快丝螺杆等用来加固;并且施工人员为了螺杆穿墙加固的操作方便,通常都会在墙体上随意钻孔,从而导致墙体损害严重,在墙体受破坏的位置对后续主体结构验收及抹灰施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阴角位置处由于加固空间狭小,与外侧和阳角处的螺杆连接无有效的刚性连接,加固无法保证模板的安装精度,加之混凝土浇筑时的冲击力、侧向压力、振动棒的振捣力极易引起阳角处爆模和阴角漏浆,造成证混凝土成型后阴阳角出现不顺直、蜂窝麻面、漏浆、混凝土涨模等造成外观质量差和相关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t型构造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导致墙体损害严重,在墙体受破坏的位置对后续主体结构验收及抹灰施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加固无法保证模板的安装精度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t型构造柱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t型构造柱,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为t形墙结构;墙体的前壁两侧均设置有阴角模板;所述阴角模板采用等边直角板结构,阴角模板共设置有两组,且阴角模板的两侧直角边均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两组阴角模板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杆;阴角模板还包括有:阴角背楞,阴角背楞采用等边角钢制作,且阴角背楞的两侧直角边均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

4、进一步的,所述墙体还包括有:马牙槎,马牙槎开设于墙体的中间;外侧模板,外侧模板采用矩形板结构,外侧模板固定设置于墙体的后壁外侧,且外侧模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外侧模板两侧的螺孔内均设置有一组第一螺杆;枋木,枋木采用矩形块结构,且枋木排列式设置于外侧模板的后侧;横向背楞,横向背楞采用矩形板结构,横向背楞采用槽钢制作,且横向背楞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螺杆的前端分别穿过两组阴角背楞后侧边的螺孔,两组第一螺杆的后端分别穿过马牙槎的内部两侧并与外侧模板和横向背楞两侧的螺孔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第一螺杆还包括有:第一垫片,第一垫片采用圆板形结构,第一垫片的中间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且第一垫片套设于第一螺杆的后端外侧;第一螺母,第一螺母旋转设置于第一螺杆的后端外侧。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杆穿过马牙槎的内部前侧并与两组阴角模板和阴角背楞前侧边的螺孔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第二螺杆还包括有:第二垫片,第二垫片采用圆板形结构,第二垫片的中间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且第二垫片套设于第二螺杆右侧端外侧;第二螺母,第二螺母旋转设置于第二螺杆的右侧端外侧。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通过设置有外侧模板、横向背楞、第一螺杆、阴角模板、阴角背楞和第二螺杆,在墙体的外侧平面位置设置外侧模板,利用槽钢优秀的抗变形力学性能能够增加墙体外侧的结构强度,在墙体前壁两侧的阴角处分别放置两组阴角模板,并在阴角模板的外侧放置阴角背楞,结合等边角钢的自身强度增加墙体阴角的结构强度,然后通过两组第一螺杆将两组阴角背楞与横向背楞进行串联固定,通过第二螺杆将两组阴角背楞进行串联固定,整个过程中无需对于构造柱进行打眼,使得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穿过马牙槎的内侧便可,不会对于构造柱造成损坏,同时可以对各种器材进行拆除进行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操作简单,安装便捷,降低工期和人工成本,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技术特征:

1.t型构造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为t形墙结构;墙体(1)的前壁两侧均设置有阴角模板(3);所述阴角模板(3)采用等边直角板结构,阴角模板(3)共设置有两组,且阴角模板(3)的两侧直角边均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两组阴角模板(3)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杆(4);阴角模板(3)还包括有:阴角背楞(301),阴角背楞(301)采用63等边角钢制作,且阴角背楞(301)的两侧直角边均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t型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还包括有:马牙槎(101),马牙槎(101)开设于墙体(1)的中间;外侧模板(102),外侧模板(102)采用矩形板结构,外侧模板(102)固定设置于墙体(1)的后壁外侧,且外侧模板(102)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外侧模板(102)两侧的螺孔内均设置有一组第一螺杆(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t型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还包括有:枋木(103),枋木(103)采用矩形块结构,且枋木(103)排列式设置于外侧模板(102)的后侧;横向背楞(104),横向背楞(104)采用矩形板结构,横向背楞(104)采用50槽钢制作,且横向背楞(104)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t型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2)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螺杆(2)的前端分别穿过两组阴角背楞(301)后侧边的螺孔,两组第一螺杆(2)的后端分别穿过马牙槎(101)的内部两侧并与外侧模板(102)和横向背楞(104)两侧的螺孔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t型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2)还包括有:第一垫片(201),第一垫片(201)采用圆板形结构,第一垫片(201)的中间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且第一垫片(201)套设于第一螺杆(2)的后端外侧;第一螺母(202),第一螺母(202)旋转设置于第一螺杆(2)的后端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t型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4)穿过马牙槎(101)的内部前侧并与两组阴角模板(3)和阴角背楞(301)前侧边的螺孔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第二螺杆(4)还包括有:第二垫片(401),第二垫片(401)采用圆板形结构,第二垫片(401)的中间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且第二垫片(401)套设于第二螺杆(4)右侧端外侧;第二螺母(402),第二螺母(402)旋转设置于第二螺杆(4)的右侧端外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T型构造柱,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导致墙体损害严重,在墙体受破坏的位置对后续主体结构验收及抹灰施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加固无法保证模板的安装精度的问题。T型构造柱,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为T形墙结构;墙体的前壁两侧均设置有阴角模板;所述阴角模板采用等边直角板结构;阴角模板还包括有:阴角背楞,阴角背楞采用等边角钢制作;整个过程中无需对于构造柱进行打眼,使得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穿过马牙槎的内侧便可,不会对于构造柱造成损坏,同时可以对各种器材进行拆除进行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操作简单,安装便捷,降低工期和人工成本,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胡彬,胡钢,孙凯,杨正茂,肖福鑫,杨磊,叶剑华,王伟,姚志刚,叶建平,杨仁飞,王斌,刘杰武,周海,李城茂,余大海,徐国杰,杨铠铨,吕明,杨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