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2152发布日期:2023-07-24 01:5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尤其涉及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


背景技术:

1、随着建造技术的飞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高耸入云。建筑屋顶雨水排水常规做法是采用雨水斗收集雨水后由重力流雨水管道排至室外。

2、由于建筑高度过高,管道直接对地面排水时,雨水动能较大,对地面或雨水井的冲击力较大,会将地面原土冲出凹陷,导致该处草地无法生长,就算雨水冲击的是硬质地面,也会造成雨水四溅,影响美观,因此对建筑排出的雨水消能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旨在通过消能腔体接收雨水,并通过其中设置的多个消能挡板,多次阻挡抵消雨水动能后将雨水排出,以达到对雨水消能的效果。

2、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包括一体成型的消能腔体,所述消能腔体两端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雨水落水管连通,所述消能腔体中设置有用于阻挡雨水以抵消其动能的消能组件。

4、上述的屋面雨水消能井,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格栅,所述格栅设置于所述消能腔体的出水口位置,以阻挡雨水中的杂物从所述出水口排出。

5、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格栅可有效防止雨水中的杂物随雨水排出至草地,以保证美观。

6、上述的屋面雨水消能井,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消能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消能挡板,两个所述消能挡板前后交错分布于所述消能腔体中,其中一个所述消能挡板与所述消能腔体前侧壁之间留有过流通道,另一个所述消能挡板与所述消能腔体后侧壁之间留有过流通道。

7、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雨水进入消能腔体后,冲击第一个消能挡板后,其动能减小,通过第一个过流通道后冲击第二个消能挡板,进一步减小其动能,此时雨水通过出水口流出至草地吸收。

8、上述的屋面雨水消能井,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两个所述消能挡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消能腔体前后宽度的三分之二。

9、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第一个消能挡板可完全阻挡在消能腔体的进水口前,第二消能挡板可完全阻挡在第一个过流通道前,可全面阻挡雨水,以吸收其动能。

10、上述的屋面雨水消能井,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消能组件包括主挡板和两个副挡板,所述主挡板设置于所述消能腔体的进水口的正前方,且所述主挡板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消能腔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留有过流通道,两个所述副挡板分别与所述消能腔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连接,且两个所述副挡板分别处于两个过流通道之前。

11、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主挡板阻挡于进水口前,雨水冲击在主挡板上被一次消能,且雨水被分流,经过两个过流通道后冲击在两个副挡板上进一步吸收动能。

12、上述的屋面雨水消能井,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主挡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消能腔体前后宽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副挡板的长度为主挡板长度的一般。

13、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主挡板可完全阻挡消能腔体的进水口,以进行充分的阻挡消能,副挡板的长度大于两个过流通道的宽度,可充分阻挡雨水,进一步消能。

14、上述的屋面雨水消能井,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消能腔体顶面设置为开口状,且所述消能腔体顶面开口处设置有可启闭的盖板。

15、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盖板可启闭方便清理消能腔体中被格栅阻挡的杂物。

16、综上所述,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面雨水消能井中,通过消能腔体接收雨水,并利用消能挡板多次阻挡雨水使其流向转变,以吸收雨水动能,防止雨水之间冲击地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面雨水消能井具有消除雨水动能的效果。

18、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屋面雨水消能井安装状态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屋面雨水消能井的其中一种消能组件的俯剖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屋面雨水消能井的另一种消能组件的俯剖结构示意图。



技术特征:

1.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消能腔体(1),所述消能腔体(1)两端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雨水落水管连通,所述消能腔体(1)中设置有用于阻挡雨水以抵消其动能的消能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格栅(2),所述格栅(2)设置于所述消能腔体(1)的出水口位置,以阻挡雨水中的杂物从所述出水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组件(3)包括至少两个消能挡板(31),两个所述消能挡板(31)前后交错分布于所述消能腔体(1)中,其中一个所述消能挡板(31)与所述消能腔体(1)前侧壁之间留有过流通道,另一个所述消能挡板(31)与所述消能腔体(1)后侧壁之间留有过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消能挡板(31)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消能腔体(1)前后宽度的三分之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组件(3)包括主挡板(32)和两个副挡板(33),所述主挡板(32)设置于所述消能腔体(1)的进水口的正前方,且所述主挡板(32)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消能腔体(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留有过流通道,两个所述副挡板(33)分别与所述消能腔体(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连接,且两个所述副挡板(33)分别处于两个过流通道之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挡板(32)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消能腔体(1)前后宽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副挡板(33)的长度为主挡板(32)长度的一般。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腔体(1)顶面设置为开口状,且所述消能腔体(1)顶面开口处设置有可启闭的盖板(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雨水消能井,包括一体成型的消能腔体,所述消能腔体两端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雨水落水管连通,所述消能腔体中设置有用于阻挡雨水以抵消其动能的消能组件,通过消能腔体接收雨水,并利用消能挡板多次阻挡雨水使其流向转变,以吸收雨水动能,防止雨水之间冲击地面。本技术提供的屋面雨水消能井具有消除雨水动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秦文,李俊,胡喆明,梁秀英,后金鑫,鞠春晖,马有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建工科研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