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凝露户外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0461发布日期:2023-11-06 17:5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防凝露户外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户外帐篷,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凝露户外帐篷,用于户外露营、休息等。


背景技术:

1、户外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户外帐篷是户外活动的必备装备。

2、通常而言,户外帐篷包括支撑组件、内帐和外篷,内帐和外篷均连接于支撑组件上,且外篷披在内帐外。

3、授权公告号为“cn20653911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隔热户外帐篷,包括篷架、篷布和篷底,篷布外表面覆盖有隔热布,隔热布与篷布可拆卸连接,篷架外表面套有隔热套,篷底上表面设置有隔热垫,隔热垫与篷底可拆卸连接;该隔热户外帐篷具有优秀的隔热效果,即使受到长时间日照,帐篷内部温度上升不明显。

4、授权公告号为“cn21446312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气凝胶的户外帐篷,其篷身包括外帐、帐杆和内帐,内帐设于外帐内部,帐杆上固定有连接杆,外帐和内帐均利用连接杆与帐杆连接;内帐包括由外而内依次布置且固定连接的防护层、气凝胶复合材料层和热能反射层,外帐包括由外而内依次布置且固定连接的面层、中间层和保护层,面层外表面还涂覆有防泼水涂层。该户外帐篷通过上述技术手段使帐篷整体隔热效果更好。

5、户外帐篷通常包括内帐、外篷,外篷的材料为防水面料,内帐为透气性面料;且帐篷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夜间户外露营时,由于帐篷内外较大的温差,以及南方空气中的水汽较大;当人在帐篷内活动或住宿时,帐篷内的气温会随之上升,加上人体呼出大量热气流;而户外温度较低,会使外篷内外表面呈现出较冷的状态;那么,当帐篷内的热气流上升,碰到温度较低的外篷内壁时就会凝结成水珠,水珠会滴落在活动区和睡眠区,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上述现有技术均未公开如何解决帐内水汽易凝结、滴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现有双层帐篷因为温差引起的凝露下落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凝露户外帐篷,通过在外篷和内帐之间的夹层中增加一层吸水面料制成的隔层,可避免水汽的凝结及掉落。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防凝露户外帐篷,

3、包括设于支撑组件上的内帐和外篷;

4、所述外篷包括涤纶面料层和涂油防水层,所述内帐为透气的涤纶面料制成;

5、所述外篷与所述内帐之间的夹层的顶部区域设置一层防凝露面料,所述防凝露面料为吸水面料;所述防凝露面料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6、所述外篷与防凝露面料之间具有间隙高度并形成第一空气层,所述防凝露面料与内帐之间具有间隙高度并形成第二空气层;

7、所述外篷上设有可使所述第一空气层流动的至少一个通风口;

8、所述防凝露面料可阻挡内帐内的热气流上升至外篷内侧面以减少凝露产生;所述防凝露面料可吸收由外篷内侧面产生的凝露滴落。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组件为若干根支撑杆插接组成;所述防凝露面料通过连接带固定在支撑杆上。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空气层的间隙高度为2cm-10cm,所述第二空气层的间隙高度为2cm-10cm。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防凝露面料覆盖至所述内帐的顶部至少大部分区域,且防凝露面料的环形下边沿距离地面至少保持在0.5米以上。

12、另一优选主题:防凝露户外帐篷,包括设于支撑组件上的内帐和外篷;

13、所述外篷包括涤纶面料层和涂油防水层,所述内帐为透气的涤纶面料制成;

14、所述外篷与所述内帐之间的夹层的顶部区域设置一层防凝露面料,所述防凝露面料为吸水面料;所述防凝露面料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15、所述外篷与防凝露面料之间具有间隙高度并形成第一空气层,所述防凝露面料与内帐之间具有间隙高度并形成第二空气层;

16、所述第一空气层与第二空气层空间相通,所述第二空气层与内帐内的气流流通;

17、所述防凝露面料可阻挡内帐内的热气流上升至外篷内侧面以减少凝露产生;所述防凝露面料可吸收由外篷内侧面产生的凝露滴落。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防凝露面料包括顶部和倾斜环形部,所述倾斜环形部与顶部外沿连接以罩设在所述内帐顶部的至少大部分区域,且所述倾斜环形部的下边沿距离底面至少保持在0.5米以上。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组件为若干根支撑杆插接组成;所述防凝露面料通过连接带固定在支撑杆上;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空气层的间隙高度为2cm-10cm,所述第二空气层的间隙高度为2cm-10cm。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防凝露面料的俯视正投影形状与所述外篷顶部的俯视正投影形状一致。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外篷上设有可使所述第一空气层流动的至少一个通风口;

23、所述防凝露面料与外篷内壁之间形成出气通道,所述防凝露面料下沿与外篷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出气通道的气流入口,所述内帐内的气流从所述气流入口流经所述出气通道并从所述通风口流出。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外篷和内帐之间的顶部区域布置有一防凝露面料,该防凝露面料为吸水面料制成,可有效提高帐篷内的保温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防凝露面料可防止热气流碰到外篷顶部,大幅减少、甚至避免水汽凝结。

25、此外,即便有热气流往上流动在外篷上凝结成露,由于防凝露面料优选为吸水面料,且布置在顶部区域,可以吸纳从顶部滴落的水珠,避免水珠滴至用户身上,进而优化户外露营的用户体验。



技术特征:

1.防凝露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凝露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若干根支撑杆插接组成;所述防凝露面料通过连接带固定在支撑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凝露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层的间隙高度为2cm-10cm,所述第二空气层的间隙高度为2cm-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凝露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面料覆盖至所述内帐的顶部至少大部分区域,且防凝露面料的环形下边沿距离地面至少保持在0.5米以上。

5.防凝露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防凝露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面料包括顶部和倾斜环形部,所述倾斜环形部与顶部外沿连接以罩设在所述内帐顶部的至少大部分区域,且所述倾斜环形部的下边沿距离底面至少保持在0.5米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防凝露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若干根支撑杆插接组成;所述防凝露面料通过连接带固定在支撑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防凝露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层的间隙高度为2cm-10cm,所述第二空气层的间隙高度为2cm-10c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防凝露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面料的俯视正投影形状与所述外篷顶部的俯视正投影形状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防凝露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篷上设有可使所述第一空气层流动的至少一个通风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防凝露户外帐篷,包括设于支撑组件上的内帐和外篷;外篷包括涤纶面料层和涂油防水层,内帐为透气的涤纶面料制成;外篷与所述内帐之间的夹层的顶部区域设置一层防凝露面料,防凝露面料为吸水面料;外篷与防凝露面料之间具有间隙高度并形成第一空气层,防凝露面料与内帐之间具有间隙高度并形成第二空气层;防凝露面料可防止热气流碰到外篷顶部,大幅减少、甚至避免水汽凝结;此外,即便有热气流往上流动在外篷上凝结成露,由于防凝露面料为吸水面料,且布置在顶部区域,可以吸纳从顶部滴落的水珠,避免水珠滴至用户身上,进而优化户外露营的用户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衢州天野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