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0297发布日期:2023-07-28 06:5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相关,具体为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支撑平台,最具代表的是以传统脚手架为首的一种支撑板,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传统的支撑板在搭建时费时费力,在使用时灵活性也较差,对建筑施工的人力与物力形成很大的浪费,另外在安全因素上,传统的支撑板也不具备合格的防护作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操作灵活且具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包括:

4、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

5、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安装于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防护栏。

6、优选的,所述承载台的内部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的顶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液压杆的顶端,所述第一液压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承载台的内部侧面,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的顶端,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于承载台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承载台的顶部与支撑台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设置有滚轮;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上下端一侧转动连接于承载台的顶部与支撑台的底部,所述支撑杆的上下端另一侧转动连接于滚轮上;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液压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液压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限位块上;

10、优选的,所述承载台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共设置有四个,分别安装于承载台的底部四个角。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台上加装防护栏的设计,相较于传统支撑台的形式,在实际的建筑作业中,更具安全性,对建筑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了大大的提高,另外支撑杆的设计,让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快速、便捷,能够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

13、2、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一液压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设计,让本实用新型在需要移动转移时,可对移动轮的位置进行变形伸展,达到移动轮驱动的目的,方便建筑人员的实际使用过程,大大的增强使用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1)的内部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的顶端,所述第一连接杆(6)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液压杆(7)的顶端,所述第一液压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承载台(1)的内部侧面,所述第一连接杆(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8)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移动轮(9),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0)的顶端,所述第三连接杆(10)的底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轴(11),所述固定轴(11)固定连接于承载台(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1)的顶部与支撑台(4)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的一侧开设有滑道(13),所述滑道(13)内设置有滚轮(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上下端一侧转动连接于承载台(1)的顶部与支撑台(4)的底部,所述支撑杆(2)的上下端另一侧转动连接于滚轮(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块(15),所述定位块(15)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液压杆(16)的一端,所述第二液压杆(1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限位块(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7),所述固定柱(17)共设置有四个,分别安装于承载台(1)的底部四个角。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筑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支撑平台,承载台,承载台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支撑台,支撑台安装于支撑杆的上方,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防护栏。本技术通过支撑台上加装防护栏的设计,相较于传统支撑台的形式,在实际的建筑作业中,更具安全性,对建筑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了大大的提高,支撑杆的设计,让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快速、便捷,能够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一液压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设计,让本技术在需要移动转移时,可对移动轮的位置进行变形伸展,达到移动轮驱动的目的,方便建筑人员的实际使用过程,大大的增强使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琪,柏绵伟,戴文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子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