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固定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快易收口网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施工技术不断革新,后浇带与标号不同的梁柱节点混凝土浇筑封堵时,存在大量封堵失效、混凝土外泄、漏浆等现象,这会导致后期修补时投入过多人力、材料、资金,因此建筑业对后浇带施工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有后浇带与标号不同的梁柱节点混凝土浇筑封堵施工过程中,现有往往采用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再通过焊接钢筋加固。该施工工艺中,后浇带与标号不同梁柱节点浇筑施工时侧边压力过大,封堵失效,导致混凝土外泄,并不能有效保证该节点施工质量,且施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易收口网固定装置,目的是为了解决后浇带处混凝土封堵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易收口网固定装置,快易收口网设置在后浇带的两侧,该固定装置设置在快易收口网的外侧,用以对快易收口网进行固定;包括有固定杆、固定板和立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板有两个,位于固定杆的下方;每个固定板上、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立杆有一组,沿竖向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且立杆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可沿横向移动;所述固定板可沿立杆竖向移动;后浇带的两侧连接有主筋,所述主筋穿过快易收口网的网孔;两个固定板与相邻的立杆共同围合成固定框;所述主筋穿设在固定框中,通过固定板两侧的第一螺栓固定。
3、进一步的,在每个固定板的端部开设有穿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设在两个固定板的上下对应的穿孔中,两个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
4、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侧面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相贯通;所述立杆上部开设有圆孔,并在第三通孔与圆孔之间穿设有第二螺栓,所述固定杆与立杆之间通过第二螺栓固定。
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的横向长度相同。
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横向长度相同,且不小于800mm。
7、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上方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两端与固定杆的端部铰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固定装置立柱贴设在快易收口网的外侧,通过立柱和固定板与主筋固定;且立柱与固定板的位置可调,能够适应不同间距的主筋排布,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并且能够周转使用。
9、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一种快易收口网固定装置,快易收口网设置在后浇带的两侧,该固定装置设置在快易收口网的外侧,用以对快易收口网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杆(1)、固定板(4)和立杆(7);所述固定杆(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通孔(2),所述固定板(4)有两个,位于固定杆(1)的下方;每个固定板(4)上、对应第一通孔(2)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5);所述立杆(7)有一组,沿竖向穿设在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5)中,且立杆(7)在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5)中可沿横向移动;所述固定板(4)可沿立杆(7)竖向移动;后浇带的两侧连接有主筋(9),所述主筋(9)穿过快易收口网的网孔;两个固定板(4)与相邻的立杆(7)共同围合成固定框;所述主筋(9)穿设在固定框中,通过固定板(4)两侧的第一螺栓(1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易收口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固定板(4)的端部开设有穿孔(6),所述第一螺栓(10)穿设在两个固定板(4)的上下对应的穿孔(6)中,两个固定板(4)之间通过第一螺栓(10)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易收口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的侧面开设有第三通孔(3),所述第三通孔(3)与第一通孔(2)相贯通;所述立杆(7)上部开设有圆孔(8),并在第三通孔(3)与圆孔(8)之间穿设有第二螺栓(11),所述固定杆(1)与立杆(7)之间通过第二螺栓(1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易收口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3)与第一通孔(2)的横向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易收口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与第二通孔(5)的横向长度相同,且不小于8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易收口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上方设置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的两端与固定杆(1)的端部铰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