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承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0866发布日期:2023-11-06 18:1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墙承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外墙承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外墙承重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建筑施工中,在对较高墙体进行施工作业时,需要在外墙进行搭建承重平台用于堆放建筑材料和便于工人进行施工。

2、目前,公告号为cn214658661u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建筑外墙可调式悬挑式承重装置,属于建筑施工领域,解决了悬挑斜拉式脚手架拉杆长度和安装角度不方便调节,不方便安装与拆卸,以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包括墙体、支撑架、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拉杆和支撑架与墙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方便调节拉杆的长度和安装角度,方便安装和拆卸悬挑斜拉式脚手架,减少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建筑施工中脚手架的搭建。

3、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现有承重装置不能根据现场使用面积和空间对承重架进行大小调节,导致在较小空间下不能对承重架进行缩小使用面积,在需要较多使用面积时,不能够对承重架调节增大利用面积,存在应用场地较于局限不能够进行灵活调节使用面积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外墙承重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承重装置不能根据现场使用面积和空间对承重架进行大小调节,导致在较小空间下不能对承重架进行缩小使用面积,在需要较多使用面积时,不能够对承重架调节增大利用面积,存在应用场地较于局限不能够进行灵活调节使用面积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外墙承重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外墙承重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右侧设置有主承重框,墙体与主承重框之间设置有螺紧机构,主承重框内设置有副承重框,主承重框与副承重框之间设置有滑动机构,副承重框上设置有隔档机构;主承重框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箱,副承重框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防护箱与副承重框之间设置有推动机构,防护箱左侧与墙体右侧固定连接,防护箱底部内壁转动安装有转轴,防护箱与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一齿动机构,防护箱左侧内壁转动安装有转杆,转杆右端延伸至防护箱右侧,转杆上设置有转把机构。

4、优选的,所述螺紧机构包括螺栓和螺孔,所述墙体与主承重框左侧均开设有螺孔,螺栓螺纹安装在螺孔内。

5、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和滑块,所述主承重框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均开设有滑槽,副承重框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隔档机构包括挡块和橡胶垫,所述副承重框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挡块,挡块左侧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底部与副承重框顶部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螺筒和第一螺杆,所述连接块左侧固定安装有螺筒,第一螺杆转动安装在防护箱左侧内壁上,第一螺杆与螺筒螺纹连接,第一螺杆与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二齿动机构。

8、优选的,所述第一齿动机构包括第一锥轮和第二锥轮,所述转杆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轮,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锥轮,第一锥轮与第二锥轮相啮合。

9、优选的,所述第二齿动机构包括第三锥轮和第四锥轮,所述转轴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锥轮,第三锥轮位于第二锥轮上方,第一螺杆上固定安装有第四锥轮,第四锥轮位于防护箱内部,第三锥轮与第四锥轮相啮合。

10、优选的,所述转把机构包括转板、第二螺杆、转钮和摩擦垫,所述转杆右端固定安装有转板,转板上螺纹安装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右端设置有转钮,第二螺杆左端设置有摩擦垫,摩擦垫与防护箱相适配。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通过螺栓、螺孔、主承重框和墙体的配合,能够实现将主承重框进行稳固安装到墙体上的目的,能够实现主承重框在墙体上进行稳定承重的目的,通过转钮、第二螺杆和摩擦垫的配合,能够实现对转板进行固定,能够实现副承重框不会移动的目的,能够实现在调节好使用面积后更加稳定进行承重的目的;

13、2、通过第二螺杆、转板和转杆的配合,通过转杆、第一锥轮、第二锥轮和转轴的配合能够实现带动第三锥轮和第四锥轮进行转动,能够实现带动第一螺杆进行转动,能够实现带动螺筒进行左右移动,通过螺筒连接块、副承重框、主承重框、滑块和滑槽的配合,能够实现螺筒带动副承重框进行左右移动,能够实现增大或者缩小使用面积,能够实现针对不同场景进行灵活应用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外墙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右侧设置有主承重框(2),所述墙体(1)与主承重框(2)之间设置有螺紧机构,所述主承重框(2)内设置有副承重框(3),所述主承重框(2)与副承重框(3)之间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副承重框(3)上设置有隔档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紧机构包括螺栓(5)和螺孔(6),所述墙体(1)与主承重框(2)左侧均开设有螺孔(6),所述螺栓(5)螺纹安装在螺孔(6)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7)和滑块(8),所述主承重框(2)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均开设有滑槽(7),所述副承重框(3)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滑块(8),所述滑块(8)与滑槽(7)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档机构包括挡块(21)和橡胶垫(22),所述副承重框(3)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挡块(21),所述挡块(21)左侧设置有橡胶垫(22),所述橡胶垫(22)底部与副承重框(3)顶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螺筒(10)和第一螺杆(11),所述连接块(9)左侧固定安装有螺筒(10),所述第一螺杆(11)转动安装在防护箱(4)左侧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杆(11)与螺筒(10)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11)与转轴(12)之间设置有第二齿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动机构包括第一锥轮(14)和第二锥轮(15),所述转杆(13)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轮(14),所述转轴(12)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锥轮(15),所述第一锥轮(14)与第二锥轮(15)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外墙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动机构包括第三锥轮(16)和第四锥轮(23),所述转轴(12)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锥轮(16),所述第三锥轮(16)位于第二锥轮(15)上方,所述第一螺杆(11)上固定安装有第四锥轮(23),所述第四锥轮(23)位于防护箱(4)内部,所述第三锥轮(16)与第四锥轮(23)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把机构包括转板(17)、第二螺杆(18)、转钮(19)和摩擦垫(20),所述转杆(13)右端固定安装有转板(17),所述转板(17)上螺纹安装有第二螺杆(18),所述第二螺杆(18)右端设置有转钮(19),所述第二螺杆(18)左端设置有摩擦垫(20),所述摩擦垫(20)与防护箱(4)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外墙承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外墙承重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右侧设置有主承重框,所述墙体与主承重框之间设置有螺紧机构,主承重框内设置有副承重框,主承重框与副承重框之间设置有滑动机构,副承重框上设置有隔档机构;主承重框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箱,副承重框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防护箱与副承重框之间设置有推动机构,防护箱左侧与墙体右侧固定连接。本技术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有螺紧机构,能够实现主承重框在墙体上进行稳定承重的目的,通过设置有推动机构和滑动机构,能够实现增大或者缩小使用面积,能够实现针对不同场景进行灵活应用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雷鹏飞,赵连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同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