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式踢脚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0472发布日期:2023-10-29 00:2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嵌式踢脚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踢脚线,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踢脚线。


背景技术:

1、在家居设计中,踢脚线起着视觉的平衡作用,利用它们的线形感觉及材质、色彩等在室内相互呼应,可以起到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踢脚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目前,装饰装修领域使用的踢脚线大部分为明装的踢脚线,即将踢脚线直接安装于已完成装修的墙体表面,此类踢脚线具有安装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踢脚线凸出于墙面,一旦装好,家具或柜台无法靠墙,影响美观和稳定性,如果裁割踢脚线使家具靠墙,那就需要修补踢脚线,增加劳动强度。另外,踢脚线顶面容易积累尘土,很难清理。因此内嵌式踢脚线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现有的内嵌式踢脚线仍存在以下缺陷:1.收口处理效果欠佳,不便于抹灰、刮腻子等打磨操作,耗费工时;2.与墙面的整体一致性欠佳,且装配稳固性有待提高;3.如需安装灯带配件,需要采用外凸的灯槽以实现较好的照明效果,外凸的灯槽、灯带存在因碰撞导致损坏等安全隐患;4.踢脚线的安装操作较麻烦。

3、因此还需继续研发一种与墙面整体一致性好、稳固性高、安装简便的内嵌式踢脚线,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嵌式踢脚线,通过改良内嵌式踢脚线的结构,采用预埋基座设置支承部来搭配嵌板,嵌板内外两侧分别与抹灰层、腻子层贴合安装,一方面实现与墙体的抹灰层、腻子层的完美融合;另一方面,这样大大提高了预埋基座的安装稳固性;进一步地,利用嵌板与支承部的结构特点,设置下延边与支承部、预埋基座外壁搭配形成可以安装灯带的灯槽,因此踢脚线安装完成后,即可实现灯槽在墙面下方的隐藏,又能确保良好的照明效果,也可避免外凸的灯槽、灯带存在因碰撞导致的损坏等安全隐患,设计更合理,能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包括预埋基座、踢脚板;所述预埋基座嵌装在墙体上;所述预埋基座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踢脚板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踢脚板通过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扣连接安装在所述预埋基座上;所述预埋基座顶端设有向远离墙体方向水平延伸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外侧端部向上弯折设有嵌板;所述嵌板及支承部用于与墙体的抹灰层及腻子层的支承连接;所述嵌板设有延伸至所述支承部下方的下延边,所述下延边与所述预埋基座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灯带的灯槽。

4、进一步地,所述下延边外侧底端设有与腻子层齐平的收口边;所述收口边朝远离墙体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5、进一步地,所述嵌板上贯穿设有间隔分布的若干浆料附着孔;所述嵌板两面均设有锯齿状粗糙部。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埋基座靠近所述踢脚板一侧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卡勾适配卡扣连接的第二卡勾。

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卡勾以踢脚板的中心线呈上下对称设置在踢脚板上;两个所述第一卡勾以踢脚板的中心线呈上下对称设置在预埋基座上。

8、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卡勾反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卡勾相向设置;或两个所述第一卡勾相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卡勾反向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预埋基座靠近踢脚板一侧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所述踢脚板扣合安装在所述预埋基座上时,踢脚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踢脚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踢脚板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有向所述预埋基座折弯延伸的上包边、下包边;所述上包边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下包边端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预埋基座靠近踢脚板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t型加强凸条。

12、进一步地,所述预埋基座底部水平向外延伸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墙体之间形成空腔。

13、进一步地,所述灯槽的开口处相向设有限位凸棱。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以下方面:

15、1.本实用新型改良内嵌式踢脚线的结构,采用预埋基座设置支承部来搭配嵌板,大大加强了与墙体抹灰层、腻子层的连接,提高预埋基座的安装稳固性;进一步地,利用嵌板与支承部的结构特点,设置下延边与支承部、预埋基座外壁搭配形成可以安装灯带的灯槽,因此踢脚线安装完成后,即可实现灯槽在墙面下方的隐藏,又能确保良好的照明效果,也可避免外凸的灯槽、灯带存在因碰撞导致的损坏等安全隐患,设计更合理,能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16、2.进一步地,所述嵌板设计科学合理,不仅利用下延边设计灯槽,且下延边外侧底端设有与腻子层齐平的倾斜的收口边;这样的斜角设计方便在施工过程中更好地刮断腻子,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以及收口的美观性;嵌板上的浆料附着孔则进一步提高预埋基座与墙体的装配稳固性,同时减少预埋基座的配重,一举多得;

17、3.本实用新型的预埋基座和踢脚板通过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第三卡勾与第四卡勾之间的卡扣连接完成装配,由于两个第二卡勾以踢脚板的中心线呈上下对称并相向设置,而两个第一卡勾以踢脚板的中心线呈上下对称并反向设置,装配时,将两个第一卡勾挤压卡扣在两个第二卡勾形成的卡合部上即可完成;操作简单快捷,装配稳固性高;

18、进一步地,踢脚板还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端的第一卡勾与对应的第二卡勾的连接完成对位,再快速将另一端的第一卡勾与对应的第二卡勾按压卡扣连接;

19、不仅如此,对称设置的第二卡勾还可以降低对踢脚板安装方向的限制,不会导致由于踢脚板上下方向调换而无法装配的问题,减少在安装过程中踢脚板方向辨认、调整等操作所耗费的时间,大大提高踢脚线安装的灵活性和安装效率,适应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包括预埋基座、踢脚板;所述预埋基座嵌装在墙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基座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踢脚板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踢脚板通过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扣连接安装在所述预埋基座上;所述预埋基座顶端设有向远离墙体方向水平延伸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外侧端部向上弯折设有嵌板;所述嵌板设有延伸至所述支承部所在平面下方的下延边,所述下延边与所述预埋基座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灯带的灯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延边外侧底端设有与腻子层齐平的收口边;所述收口边朝远离墙体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板上贯穿设有间隔分布的若干浆料附着孔;所述嵌板两面均设有锯齿状粗糙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埋基座靠近所述踢脚板一侧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卡勾适配卡扣连接的第二卡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卡勾以踢脚板的中心线呈上下对称设置在踢脚板上;两个所述第一卡勾以踢脚板的中心线呈上下对称设置在预埋基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卡勾反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卡勾相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基座靠近踢脚板一侧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所述踢脚板扣合安装在所述预埋基座上时,踢脚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踢脚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板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有向所述预埋基座折弯延伸的上包边、下包边;所述上包边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下包边端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基座靠近踢脚板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t型加强凸条。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嵌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基座底部水平向外延伸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墙体之间形成空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嵌式踢脚线,包括预埋基座、踢脚板;预埋基座设有第一卡合部,踢脚板设有第二卡合部,踢脚板通过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扣连接安装在预埋基座上;预埋基座顶端设有支承部;支承部外侧端部向上弯折设有嵌板;嵌板设有延伸至支承部下方的下延边,下延边与预埋基座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灯带的灯槽;本技术采用预埋基座设置支承部来搭配嵌板,大大加强了与墙体抹灰层、腻子层的连接,提高预埋基座的安装稳固性;实现灯槽在墙面下方的隐藏,又能确保良好的照明效果,也可避免外凸的灯槽、灯带因碰撞导致损坏等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吉成铝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