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33484发布日期:2023-11-17 16:2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叠合板生产,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板模具。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叠合楼板跨度一般为4~6m,最大跨度可达9m。叠合楼板的一组成部分是现浇混凝土层,其厚度因楼板的跨度大小而异,但至少应与预制薄板的厚度相等。随着跨度的增大,往往在现浇混凝土层内填以膨胀聚苯乙烯板;膨胀聚苯乙烯板铺在预制薄板韵上都,形成一个籍黪断面,以减轻现浇混凝土的重量并可作为叠合楼板的保温隔音层。由于在现浇混凝土层内配置了负钢筋,形成了一些峰间支点,使箱形断面成为连续结构。现浇层内另按缝构、防火等要求,镰设钢筋并铺设备种管线。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2、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4293621u的“ 一种叠合板模具”,包括底模;侧模,所述底模上表面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侧模,所述侧模均与底模垂直,且底模两侧的侧模相互平行,所述侧模上等距开有槽口,且相对的侧模上的槽口错位;模拟部,该模拟部分别设置在底模上表面,且模拟部位于叠合板的剪力槽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套管模拟剪力钉位置,通过调节钢筋避让套管,有效解决了在叠合板与钢梁上的剪力钉连接时,出现冲突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剪力钉顺利插入叠合板的剪力槽内。

3、但是现有的叠合板模具无法自由调节尺寸,在浇筑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尺寸偏差,或尺寸不符合要求的问题,从而极大降低了浇筑工作的效率,同时使得叠合板模具的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自由调节尺寸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叠合板模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模具,包括模具,所述模具的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一端设置有气杆,所述气杆的另一端贯穿模具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气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连接有调节板。

3、优选的,所述模具的外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四角均设置有定位螺丝,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丝与定位螺孔相连接。

4、优选的,所述模具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握把,所述模具的内部两侧开设有多个钢筋安装槽。

5、优选的,所述调节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握把,所述调节板的底部与模具的内侧底部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模具的顶部开设有浇筑仓。

7、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脚架。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9、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模具,通过在模具的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可以实现调节组件可以在模具的外侧进行滑动,拓宽了模具的使用场景和泛用性,通过在滑动槽的一端设置有气杆,气杆的另一端贯穿模具连接有气缸,可以实现调节模具的尺寸,从而提高浇筑工作的效率,提高模具整体的通用性,通过在气缸的底部设置有支架,可以实现固定调节组件,有效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在气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一侧连接有调节板,可以对模具内部的尺寸做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模具整体的使用价值。

10、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模具的外侧设置有底座,可以实现提高模具整体的稳定性,通过在底座的顶部四角均设置有定位螺丝,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定位螺孔,定位螺丝与定位螺孔相连接,可以实现将模具安装在合适位置,方便检修,同时降低安装和拆卸的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叠合板模具,包括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的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9),所述滑动槽(9)的一端设置有气杆(8),所述气杆(8)的另一端贯穿模具(1)连接有气缸(6),所述气缸(6)的底部设置有支架(7),所述气杆(8)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一侧连接有调节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的外侧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顶部四角均设置有定位螺丝(5),所述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定位螺孔(14),所述定位螺丝(5)与定位螺孔(1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握把(16),所述模具(1)的内部两侧开设有多个钢筋安装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10)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握把(11),所述调节板(10)的底部与模具(1)的内侧底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的顶部开设有浇筑仓(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3)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脚架(4)。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叠合板模具,涉及叠合板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模具,所述模具的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一端设置有气杆,所述气杆的另一端贯穿模具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气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连接有调节板。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模具,通过在模具的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可以实现调节组件可以在模具的外侧进行滑动,拓宽了模具的使用场景和泛用性,通过在滑动槽的一端设置有气杆,气杆的另一端贯穿模具连接有气缸,可以实现调节模具的尺寸,从而提高浇筑工作的效率,提高模具整体的通用性,通过在气缸的底部设置有支架,可以实现固定调节组件,有效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吕秋梅,黄长振,辛建,韩贺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汇源杭萧钢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