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减震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0917发布日期:2024-03-22 10:23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减震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减震梁。


背景技术:

1、建筑内部通过支撑柱、支撑墙从而支撑建筑物上部的荷载,并向下传递给地基,长期使用后,为提高老旧建筑的稳定性,会对支撑柱、支撑墙等添加支撑梁,保障其使用安全。公开号为cn21771136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减震梁,包括混凝土梁柱,一对所述混凝土梁柱的上端对称开设有一对第一限位槽,一对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一对金属支撑板,一对所述混凝土梁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对梁柱固定板,一对所述金属支撑板之间固定设置有承重梁。

2、针对该公开技术,现有支撑梁的减震组件位置较为固定,安装至支撑柱上时,不便于将其调节固定至不同位置、距离的支撑柱之间,使用效果较差,影响施工效率。

3、为此提出一种建筑减震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减震梁。

2、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建筑减震梁,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表面设置有上下滑动的移位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和移位机构的表面设置有吸收震动的减震机构。

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梁,所述上梁的内部螺纹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上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梁,所述下梁的内部螺纹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下梁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开设有限位孔。

5、进一步地,所述移位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表面物料安装有第一螺栓,且第一螺栓贯穿至限位孔的内部,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的表面滑动套设安装有套筒,所述滑板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弹簧,且弹簧的自由端与套筒的内壁呈固定连接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粘滞阻尼器,所述上梁的一侧以及支撑的表面均设置有粘滞阻尼器,所述粘滞阻尼器的自由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滑动插接安装有插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螺纹安装有第二螺栓,且第二螺栓贯穿至插板内部。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为双向螺杆,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限位孔呈等距排布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的数量为四组,两组位于支撑机构的两侧,另两组位于移位机构的两侧,并呈对应设置。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从而推动上梁和下梁向两侧推开或收缩,根据所需对减震梁进行调整,便于将其安装至不同距离的支撑柱之间,通过推动支撑架在滑槽内部滑动,至适当位置,转动第一螺栓对支撑架进行固定,从而根据所需对减震梁进行调整,便于将其安装至不同高度的支撑柱两端,通过弹簧使得滑板在套筒内部滑动,当支撑机构调整横向距离时,使得移位机构跟随其进行调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减震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所述支撑机构(1)的表面设置有上下滑动的移位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1)和移位机构(2)的表面设置有吸收震动的减震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减震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上梁(101),所述上梁(101)的内部螺纹安装有第一螺杆(102),所述上梁(1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梁(103),所述下梁(103)的内部螺纹安装有第二螺杆(104),所述下梁(103)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05),所述滑槽(105)的内壁开设有限位孔(1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减震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机构(2)包括支撑架(201),所述滑槽(105)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支撑架(201),所述支撑架(201)的表面物料安装有第一螺栓(202),且第一螺栓(202)贯穿至限位孔(106)的内部,所述支撑架(2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板(203),所述滑板(203)的表面滑动套设安装有套筒(204),所述滑板(203)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弹簧(205),且弹簧(205)的自由端与套筒(204)的内壁呈固定连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减震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3)包括粘滞阻尼器(301),所述上梁(101)的一侧以及支撑架(201)的表面均设置有粘滞阻尼器(301),所述粘滞阻尼器(301)的自由端设置有固定板(302),所述固定板(302)的一侧滑动插接安装有插板(303),所述固定板(302)的表面螺纹安装有第二螺栓(304),且第二螺栓(304)贯穿至插板(303)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减震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102)和第二螺杆(104)均为双向螺杆,所述限位孔(106)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限位孔(106)呈等距排布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减震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3)的数量为四组,两组位于支撑机构(1)的两侧,另两组位于移位机构(2)的两侧,并呈对应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减震梁,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表面设置有上下滑动的移位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和移位机构的表面设置有吸收震动的减震机构。本技术通过转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从而推动上梁和下梁向两侧推开或收缩,根据所需对减震梁进行调整,便于将其安装至不同距离的支撑柱之间,通过推动支撑架在滑槽内部滑动,至适当位置,转动第一螺栓对支撑架进行固定,从而根据所需对减震梁进行调整,便于将其安装至不同高度的支撑柱两端,通过弹簧使得滑板在套筒内部滑动,当支撑机构调整横向距离时,使得移位机构跟随其进行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刘薇,陈康,丁燕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薇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