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7523发布日期:2023-10-22 03:3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具体是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1、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所谓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建筑结构的优化配置,能有效提高建筑的寿命和承受变化的能力。

2、现有的抗震型建筑结构参考专利文件cn213359553u,该专利文件中主要通过弹簧来实现抗震的效果,在实际的实用中,若是仅仅依靠弹簧减缓震动和抗震,无法实现更加优秀的抗震效果;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相对于仅仅使用弹簧进行抗震,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抗震的效果,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包括基座一和基座二,所述基座一的内部设置有抗震机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四个连接块一、四个承重块和十六个连接柱,四个所述连接块一均固定连接在基座二的外表面,四个承重块和四个连接块一分别通过十六个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一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四个铅芯底座一和一个铅芯底座二,每个所述铅芯底座一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基座一的外表面和基座二的外表面分别通过销轴铰接有八个连接杆一和八个连接杆二,所述基座一的内部设置有四个连接块二,八个所述连接杆一和八个连接杆二分别通过销轴与四个连接块二铰接,每个所述连接块二的外表面均安装有阻尼器。

3、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一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阻尼板,所述阻尼板由橡胶材质制成。

4、进一步的,所述阻尼板的外表面开设有四个安装孔。

5、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二的上表面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焊接有四个连接栓。

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连接块一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紧拉弹簧二,每个所述紧拉弹簧二的顶端均与所述基座一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一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紧拉弹簧一,两个所述紧拉弹簧一的顶端均与所述基座二的底面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连接柱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9、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抗震型建筑结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抗震机构,相对于仅仅使用弹簧进行抗震,该装置能够有更加优秀的抗震效果,当发生地震时,通过铅芯底座二可以能承受结构物的重力和水平力外,铅芯产生的滞后阻尼的塑性变形还能吸收能量,并可通过橡胶提供水平恢复力,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抗震的效果,同时搭配着铅芯底座一和阻尼器,能够在铅芯底座二抗震的基础上看,再次提高该装置抗震的效果,使该装置具备良好的抗震效果,提高该装置在地震时的稳定性,能够保护其他建筑结构,更加的实用。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限定阻尼板的材质,可以辅助提高该装置抗震的效果,通过设置阻尼板表面的安装孔,可以更加方便将该装置安装固定在指定的位置,方便建筑结构的搭建,通过设置连接板和连接栓可以方便将该装置与其他建筑结构进行连接,提高了该装置便利性,通过设置紧拉弹簧二和紧拉弹簧一,紧拉弹簧一和紧拉弹簧二相互配合,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抗震的质量,使该装置具备良好的抗震效果,通过限定连接柱的材质,可以使可以提高连接块一和承重块之间固定连接的效果,从而使铅芯底座一可以辅助铅芯底座二进行抗震的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包括基座一(1)和基座二(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一(1)的内部设置有抗震机构(3),所述抗震机构(3)包括四个连接块一(301)、四个承重块(303)和十六个连接柱(302),四个所述连接块一(301)均固定连接在基座二(2)的外表面,四个承重块(303)和四个连接块一(301)分别通过十六个连接柱(302)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一(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四个铅芯底座一(304)和一个铅芯底座二(310),每个所述铅芯底座一(30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305),所述基座一(1)的外表面和基座二(2)的外表面分别通过销轴铰接有八个连接杆一(308)和八个连接杆二(309),所述基座一(1)的内部设置有四个连接块二(307),八个所述连接杆一(308)和八个连接杆二(309)分别通过销轴与四个连接块二(307)铰接,每个所述连接块二(307)的外表面均安装有阻尼器(3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一(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阻尼板(6),所述阻尼板(6)由橡胶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板(6)的外表面开设有四个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二(2)的上表面焊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上表面焊接有四个连接栓(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块一(301)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紧拉弹簧二(312),每个所述紧拉弹簧二(312)的顶端均与所述基座一(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一(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紧拉弹簧一(311),两个所述紧拉弹簧一(311)的顶端均与所述基座二(2)的底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柱(302)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基座一和基座二,所述基座一的内部设置有抗震机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四个连接块一、四个承重块和十六个连接柱,四个所述连接块一均固定连接在基座二的外表面。它能够通过设置抗震机构,相对于仅仅使用弹簧进行抗震,该装置能够有更加优秀的抗震效果,当发生地震时,通过铅芯底座二可以能承受结构物的重力和水平力外,铅芯产生的滞后阻尼的塑性变形还能吸收能量,并可通过橡胶提供水平恢复力,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抗震的效果,同时搭配着铅芯底座一和阻尼器,能够在铅芯底座二抗震的基础上看,再次提高该装置抗震的效果,使该装置具备良好的抗震效果,提高该装置在地震时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晶,冀光,王方达,闫凯捷,田佳成,唱贺顺,鹿海猛,尹思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