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力施工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4821发布日期:2023-08-27 11:2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电力施工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力施工,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力施工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新能源电力设备在进行施工时,会在户外施工场所附近使用防护栏进行新能源电力设备施工使得安全隔拦,防止社会人员误入户外施工场所受电力伤害。

2、现有技术中,防护栏具有一定的体积,运输储存十分不便,虽然也有一些可以拆卸的防护栏,但是,每次使用还需要重新安装,较为麻烦。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能源电力施工防护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新能源电力施工防护装置,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基台,所述基台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杆,所述基台上方设有顶杆,所述顶杆底部设有两个对应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底杆,所述底杆顶部与支撑杆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上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螺纹连接支撑杆,所述顶杆两侧设有收纳壳,所述收纳壳内设有收卷杆,所述收卷杆一端通过阻尼轴承连接收纳壳,另一端贯穿收纳壳连接有转块,所述收卷杆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一端贯穿收纳壳活动连接底杆。

4、作为优选,所述底杆顶部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块设于滑动槽内。

5、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槽内壁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通过限位滑块滑动连接滑动块。

6、作为优选,所述顶杆底部与第一转轴对应的位置设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设于第一转轴的外侧。

7、作为优选,所述顶杆前后两侧设有对应设置的反光贴。

8、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底端连接有第一磁性吸附条,所述底杆与第一磁性吸附条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磁性吸附条。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设置了底杆、顶杆、支撑杆等结构,使支撑杆底端向内侧移动,使其折叠,即可减小防护装置的体积,以便于运输及储存;

10、2、设置了收卷杆与防护网,防护网可以阻挡碎石等,并且在运输时可以收卷,以便于防护装置的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电力施工防护装置,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基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1)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杆(2),所述基台(1)上方设有顶杆(3),所述顶杆(3)底部设有两个对应设置的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转动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底部通过第二转轴(6)连接有滑动块(7),所述滑动块(7)滑动连接底杆(2),所述底杆(2)顶部与支撑杆(5)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框(8),所述限位框(8)上设有定位螺栓(9),所述定位螺栓(9)螺纹连接支撑杆(5),所述顶杆(3)两侧设有收纳壳(10),所述收纳壳(10)内设有收卷杆(11),所述收卷杆(11)一端通过阻尼轴承连接收纳壳(10),另一端贯穿收纳壳(10)连接有转块(12),所述收卷杆(11)固定连接有防护网(13),所述防护网(13)一端贯穿收纳壳(10)活动连接底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2)顶部设有滑动槽(14),所述滑动块(7)设于滑动槽(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14)内壁设有限位滑槽(15),所述限位滑槽(15)通过限位滑块(16)滑动连接滑动块(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3)底部与第一转轴(4)对应的位置设有防护框(17),所述防护框(17)设于第一转轴(4)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3)前后两侧设有对应设置的反光贴(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13)底端连接有第一磁性吸附条(19),所述底杆(2)与第一磁性吸附条(19)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磁性吸附条(2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力施工防护装置,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基台,所述基台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杆,所述基台上方设有顶杆,所述顶杆底部设有两个对应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底杆,所述底杆顶部与支撑杆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上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螺纹连接支撑杆,所述顶杆两侧设有收纳壳,所述收纳壳内设有收卷杆,所述收卷杆一端通过阻尼轴承连接收纳壳,另一端贯穿收纳壳连接有转块,所述收卷杆固定连接有防护网,使支撑杆底端向内侧移动,使其折叠,即可减小防护装置的体积,以便于运输及储存。

技术研发人员:周晋安,熊健,程志鹏,黄钰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天佐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