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1949发布日期:2023-11-22 17:2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吸音板、具有该吸音板的建筑物及具有该吸音板的车辆。


背景技术:

1、吸音板是一种在建筑声学中常见的降噪结构,吸音板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吸音效果。吸音板通常在内部设置空腔,通过使声波在空腔内发生折反射而至少部分被消耗,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吸音板往往因为设计缺陷,例如内部有效吸音空间不足或者吸音频段较窄,导致吸音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吸音板,所述吸音板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道,所述吸音板的两侧板体上分别开设有狭缝,所述狭缝与所述第一腔道连通。

3、可选地,所述狭缝的宽度为1㎜-2㎜。

4、可选地,所述狭缝的开设面积占所述板体的整体面积的5%-15%。

5、可选地,两侧所述板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多个图案单元,每一个所述图案单元均为正多边形或者多个所述图案单元排布形成为一个正多边形,其中,所述正多边形的边为所述狭缝。

6、可选地,两侧所述板体上的所述狭缝位置相对应,以能够在所述吸音板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为贯通的通道。

7、可选地,在一侧所述板体上相邻两个所述狭缝的首尾相连通设置,在另一侧所述板体上相邻两个所述狭缝的首尾间隔设置。

8、可选地,所述图案单元均为平整表面,或者至少部分所述图案单元包括不平整表面。

9、可选地,所述图案单元均为平整表面,所述吸音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板体表面的柔性吸音层。

10、可选地,所述吸音板内部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腔道,所述第二腔道与所述第一腔道交错布置以相互连通。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腔道和/或所述第二腔道的深度占所述吸音板的整体厚度的40%-70%。

1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吸音板。

13、可选地,所述建筑物还包括墙体,所述吸音板与所述墙体间隔设置。

1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吸音板。

15、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的吸音板通过在两侧板体上分别设置狭缝,声波在穿透狭缝时会发生粘热损耗效应,消耗掉部分声波,并且相较于较大的槽或孔,狭缝使得声波不会直接穿透吸音板,这有利于提高声波在腔道内的折反射,进而提高吸音的效果。并且在吸音板的板体两侧均设置有狭缝,使得声波在射出吸音板后仍然能够通过吸音板与墙体之间形成的间隙而被消耗,进一步提高吸音的效果。

16、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道,所述吸音板的两侧板体上分别开设有狭缝,所述狭缝与所述第一腔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的宽度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的开设面积占所述板体的整体面积的5%-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板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多个图案单元,每一个所述图案单元均为正多边形或者多个所述图案单元排布形成为一个正多边形,其中,所述正多边形的边为所述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板体上的所述狭缝位置相对应,以能够在所述吸音板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为贯通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在一侧所述板体上相邻两个所述狭缝的首尾相连通设置,在另一侧所述板体上相邻两个所述狭缝的首尾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单元均为平整表面,或者至少部分所述图案单元包括不平整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单元均为平整表面,所述吸音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板体表面的柔性吸音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内部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腔道,所述第二腔道与所述第一腔道交错布置以相互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道和/或所述第二腔道的深度占所述吸音板的整体厚度的40%-70%。

11.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音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还包括墙体,所述吸音板与所述墙体间隔设置。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音板。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其中吸音板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道,吸音板的两侧板体上分别开设有狭缝,狭缝与第一腔道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吸音板的吸音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郝一妃,刘贺平,孙亚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