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制建筑构件的固定结构、预制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8567发布日期:2024-01-23 10:44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预制建筑构件的固定结构、预制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件的配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制建筑构件的固定结构、预制建筑构件。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构件和配件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构件主要包括叠合板、叠合梁、叠合板式剪力墙等。

2、装配式建筑构件(如叠合板、叠合梁、叠合板式剪力墙),采用的是由预制部分和后形成部分组合而成的建筑结构。预制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预制建筑构件,预制建筑构件具有浇筑混凝土的空腔;后形成部分是施工现场向预制部分的空腔浇筑混凝土材料所形成的。

3、经申请人研究发现,现阶段的预制建筑构件因自身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导致其自重较大,影响安装和运输,且对吊装技术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预制建筑构件的固定结构、预制建筑构件。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制建筑构件的固定结构,包括:

4、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具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

5、设置于所述预制构件上的多个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用于连接钢筋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用于将钢筋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预制构件的浇筑空间内。

6、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1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

7、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被配置成能够接纳在所述预制构件的预制孔中,所述预制孔与所述浇筑空间连通;所述连接件具有钩部和螺纹杆部,所述螺纹杆部被配置为与所述预制构件外侧壁的锁紧螺母连接;

8、其中,所述连接件的钩部钩扣所述钢筋部件的钢筋,通过多个连接件将所述钢筋部件固定在预制构件的浇筑空间内。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

10、垫板,所述垫板设置于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预制构件的外侧壁之间,所述连接件的螺纹杆部穿设所述垫板并露出于所述垫板的表面。

11、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2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

12、压合件,所述压合件的下端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钢筋部件的钢筋的切槽结构;所述压合件设置有上下贯穿压合件的条形孔;

13、螺栓,所述螺栓的螺纹杆部被配置成能够接纳在所述预制构件的预制孔中,所述预制孔与所述浇筑空间连通,所述螺栓的螺纹杆部穿设所述预制构件并显露在预制构件的内侧壁表面,所述螺栓的螺纹杆部与所述压合件的条形孔相适配;

14、其中,所述压合件穿设所述钢筋部件的镂空部分,所述压合件的切槽结构套扣所述钢筋部件的临近预制构件内侧壁的钢筋;所述压合件通过其条形孔套接在所述螺栓的螺纹杆部上,所述螺栓的螺母将压合件锁紧,进而通过多个压合件将钢筋部件固定在预制构件的浇筑空间中。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压合件包括:

16、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个凸起部之间镂空以形成所述切槽结构;

17、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应的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个凸起部之间镂空以形成所述切槽结构;

18、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一侧壁均与第一侧板连接,两个连接板的另一相对侧壁均与第二侧板连接;

19、其中,两个连接板相间隔设置,通过第一侧板的侧壁、第二侧板的侧壁和两个连接板的侧壁共同构成所述条形孔。

20、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3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

21、多个间距保持件,所述多个间距保持件用与连接所述钢筋部件的钢筋,所述间距保持件显露在钢筋部件的外侧壁上;

22、其中,所述间距保持件用于使所述钢筋部件的外侧壁与所述预制构件的相对应的侧壁相间隔,并且间距保持件用于保持所述钢筋部件的外侧壁与所述预制构件的相对应的侧壁间隔相同的间距。

23、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4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间距保持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弧形凸起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钢筋部件连接;所述弧形凸起部的最外端抵挡所述预制构件的侧壁。

24、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5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预制构件的厚度均为10~15mm。

25、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6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预制构件为预制板、预制柱或预制梁;又或者是,所述预制构件为两块预制板相对间隔组成的预制墙体。

26、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预制建筑构件,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制建筑构件的固定结构,还包括:

27、钢筋部件,所述钢筋部件设置于所述预制构件的浇筑空间;

28、形成于所述预制构件的浇筑空间的现浇混凝土层,所述钢筋部件设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层中。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制建筑构件的固定结构,包括预制构件、设置于所述预制构件上的多个连接部件。所述预制构件具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所述连接部件用于连接钢筋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用于将钢筋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预制构件的浇筑空间内。

31、申请人表示,传统装配式建筑构件的预制部分,是通过混凝土将钢筋部件包裹,采用预埋的方式将钢筋部件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为此,为了保障钢筋部件与混凝土的结合牢固,混凝土的厚度需要覆盖钢筋部件的部分,导致混凝土的厚度、用量均较大,综合导致传统装配式建筑构件的预制部分自重大。

32、而区别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预制部分,本技术通过多个连接部件将钢筋部件固定在一个具有浇筑空间的预制构件上。而非钢筋-混凝土的预埋式组合结构,如此一来可以在前期预制生产、运输、安装的过程中,通过在前期降低预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降低预制构件的重量,进而有效且明细降低预制建筑构件的重量。因无需覆盖钢筋部件的部分,预制构件的厚度可以更薄,有效且显著的降低预制构件的重量。

3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预制建筑构件,包括用于预制建筑构件的固定结构,还包括钢筋部件和形成于所述预制构件的浇筑空间的现浇混凝土层,所述钢筋部件设置于所述预制构件的浇筑空间,所述钢筋部件设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层中。而区别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预制部分,本技术通过多个连接部件将钢筋部件固定在一个具有浇筑空间的预制构件上。而非钢筋-混凝土的预埋式组合结构,如此一来可以在前期预制生产、运输、安装的过程中,通过在前期降低预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降低预制构件的重量,进而有效且明细降低预制建筑构件的重量。因无需覆盖钢筋部件的部分,预制构件的厚度可以更薄,有效且显著的降低预制构件的重量。而现浇混凝土层是待预制构件在现场施工安装后方才浇筑混凝土所形成的,并不增加预制构件的重量,使预制构件的运输、吊装、施工更方便,可实现快捷安装且安全有保证。

34、另一方面,预制构件所形成的浇筑空间,在浇筑空间中现场后浇混凝土所形成的预制建筑构件的整体性好,即现浇混凝土层和钢筋部件的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构件,其结构和力学性能与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致,避免了传统预制建筑构件的整体性略差、力学性能削弱等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