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9498发布日期:2024-03-12 19:2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梁侧模开孔,特指一种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


背景技术:

1、针对钢筋混凝土梁及深梁(l0/h≦2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l0/h≦2.5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视为深梁,其中,h为梁截面高度,l0为梁计算跨度)的梁腰开洞应符合相关要求,由于不同位置、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洞口其构造钢筋也不尽相同。而且现有技术中用于梁侧模开孔的装置,其装置重量约为3-5kg,不便于随身携带,螺杆直径较小,装置安装较困难;市场普及率较低,装置需按图定制加工。

2、现有技术中用于梁侧模开孔的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3、1、由于现有所用的钻机为手把钻,作业人员需要蹲在梁内或钻入板下梁侧狭窄空间钻孔,其操作空间极为有限,遇到梁宽较小且较深的梁,常规手把钻的打孔空间较小,甚至没有便于作业人员打孔的打孔空间;

4、2、现有的梁侧模开孔装置,在打孔的时候,由于其手把钻的长度较长,需要根据不同的工况以调整角度,但是这样会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

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配合钻机使用,所述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包括有架体,所述架体呈平面框架状,所述架体上设置有可沿所述架体长度方向移动的可移动固定件,所述钻机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固定件上,所述钻机可随所述可移动固定件移动。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架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架体的底立杆。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架体包括有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呈方形状;所述第一框体由可拆卸连接的顶杆、两根第一立杆和底横杆围成,所述可移动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中。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可移动固定件包括有与所述第一立杆数量和位置相一致的竖杆,且所述竖杆的轴向截面与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截面相同的形状相适配,且每根所述竖杆与所述第一立杆相套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截面呈“匚”状,所述竖杆套设在所述第一立杆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截面呈带有缺口的环状,所述竖杆套设在所述第一立杆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竖杆上还设置有提拉部,所述提拉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立杆的宽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架体还包括有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的下面;所述第二框体由可拆卸连接的所述底横杆、两根第二立杆和第二横杆围成,两个所述第二立杆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杆的下面;

11、所述可移动固定件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可随所述可移动固定架在所述架体上移动,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内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套设在所述螺杆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钻机包括有钻机主体和钻咀,所述钻机主体呈长条状,且沿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钻咀与所述钻机主体相垂直。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架体呈平面框架状,可以便于把架体伸入至狭窄空间中,然后通过把钻机安装在可移动固定件上,随可移动固定件在架体上上下移动,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可移动固定件确定钻机的高度,即确定钻孔的高度,然后把带有钻机的架体伸入到梁侧模的侧边,通过架体的移动实现钻机逐渐靠近梁侧模的效果,当钻机与梁侧模相接触时,实现了钻机为梁侧模开孔的效果。而且由于架体和钻机可拆卸设置,在运输或携带时,可以减少了其整体体积,便于运输或携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作业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可采用便捷、快速的方法使用现场简单常用的工具和构件加工制作本实用新型,提高在梁侧模开孔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配合钻机使用,所述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包括有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呈平面框架状,所述架体上设置有可沿所述架体长度方向移动的可移动固定件,所述钻机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固定件上,所述钻机可随所述可移动固定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架体的底立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有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呈方形状;所述第一框体由可拆卸连接的顶杆、两根第一立杆和底横杆围成,所述可移动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固定件包括有与所述第一立杆数量和位置相一致的竖杆,且所述竖杆的轴向截面与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截面相同的形状相适配,且每根所述竖杆与所述第一立杆相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截面呈“匚”状,所述竖杆套设在所述第一立杆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截面呈带有缺口的环状,所述竖杆套设在所述第一立杆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上还设置有提拉部,所述提拉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立杆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包括有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的下面;所述第二框体由可拆卸连接的所述底横杆、两根第二立杆和第二横杆围成,两个所述第二立杆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杆的下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包括有钻机主体和钻咀,所述钻机主体呈长条状,且沿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钻咀与所述钻机主体相垂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梁侧模开孔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配合钻机使用,新型梁侧模开孔装置包括有架体,架体呈平面框架状,架体上设置有可沿架体长度方向移动的可移动固定件,钻机可拆卸地设置在可移动固定件上,钻机可随可移动固定件移动。在本技术中,由于架体呈平面框架状,可以便于把架体伸入至狭窄空间中,然后通过把钻机安装在可移动固定件上,随可移动固定件在架体上上下移动,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可移动固定件确定钻机的高度,即确定钻孔的高度,然后把带有钻机的架体伸入到梁侧模的侧边,通过架体的移动实现钻机逐渐靠近梁侧模的效果,当钻机与梁侧模相接触时,实现了钻机为梁侧模开孔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乐,蒋永佳,陆波,骆盐府,刘家星,邴博,王世超,卢松林,张亦凡,郑岳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