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47393发布日期:2024-01-23 10:3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浆堵漏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建筑施工时,经常会遇到建筑结构漏水的问题,为实现漏水处理,通常在建筑结构处钻入注浆钉结构,再利用注浆机将注浆通过注浆钉注入到混凝土结构的微孔中,以实现堵漏。然而现有的堵漏用注浆钉结构,注浆液从螺杆流入缝隙后,由于螺杆的通道不具有防逆流的相关结构设置,使得注浆后易出现注浆反流的现象,使得注浆凝固过程中会有较多的注浆流出,注浆一旦污染了墙面或地面,还需对其进行清理,进而增加了注浆堵漏操作的后续处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

2、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包括注浆钉主体,注浆钉主体的内部中空,其一端固定衔接有注浆接口、另一端固定衔接有轴杆;

3、轴杆内设有螺纹孔,轴杆通过螺纹孔匹配连接有螺杆,螺杆由一体焊接的加厚头部、以及带有外螺纹的杆体部组成;

4、加厚头部内开设有贯穿的延长腔,延长腔内滑动设置有防逆流件,杆体部内开设有贯穿的杆体腔,注浆钉主体的内腔、延长腔及杆体腔依次连通。

5、进一步地,防逆流件包括弧顶部、筒体部及挡圈部,弧顶部暴露在加厚头部外并固定连在筒体部的一端开口处,挡圈部置放在加厚头的延长腔内并沿筒体部的另一端开口固定围设;

6、在筒体部的筒壁上间隔开设有呈长条状的浆料通口。

7、进一步地,在加厚头的延长腔内形成有台阶结构,台阶结构用于挡圈部的限位。

8、进一步地,加厚头部内部与挡圈部的内部设有相磁吸的磁吸片。

9、进一步地,螺杆具有外螺纹的杆体部的高度大于轴杆的内螺纹孔的高度。

10、进一步地,轴杆上套设有膨胀圈,膨胀圈为两组,两组膨胀圈之间设有环片,环片也套设在轴杆上。

11、进一步地,在轴杆与注浆钉主体衔接的一端端部位置处固定围设有后限位板;螺杆连接到轴杆上时,膨胀圈位于后限位板与螺杆的加厚头部之间。

1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主要应用于天花板等建筑顶部漏水位点的处理。针对浆液出料的螺杆进行头部加厚设计,为防逆流件的滑动设置提供位点,当注浆时,浆液流动的冲力可将防逆流件顶开,进而浆液从侧边的通口填充混凝土缝隙;而停止注浆时,防逆流件又可以基本完成回位,从而大大降低了浆液直接沿注浆钉内腔回流的量,进而降低了注浆弄脏墙面或地面的概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包括注浆钉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钉主体(1)的内部中空,其一端固定衔接有注浆接口(7)、另一端固定衔接有轴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流件(8)包括弧顶部(81)、筒体部(82)及挡圈部(83),所述弧顶部(81)暴露在加厚头部(41)外并固定连在筒体部(82)的一端开口处,所述挡圈部(83)置放在加厚头部(41)的延长腔(41a)内并沿筒体部(82)的另一端开口固定围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厚头部(41)的延长腔(41a)内形成有台阶结构(41b),台阶结构(41b)用于挡圈部(83)的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头部(41)内部与挡圈部(83)的内部设有相磁吸的磁吸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具有外螺纹的杆体部(42)的高度大于轴杆(2)的内螺纹孔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2)上套设有膨胀圈(3),膨胀圈(3)为两组,两组膨胀圈之间设有环片(6),环片(6)也套设在轴杆(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杆(2)与注浆钉主体(1)衔接的一端端部位置处固定围设有后限位板(5);所述螺杆(4)连接到轴杆(2)上时,膨胀圈(3)位于后限位板(5)与螺杆(4)的加厚头部(41)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注浆堵漏结构,包括注浆钉主体,注浆钉主体的内部中空,其一端固定衔接有注浆接口、另一端固定衔接有轴杆;轴杆内设有螺纹孔,轴杆通过螺纹孔匹配连接有螺杆,螺杆由一体焊接的加厚头部、以及带有外螺纹的杆体部组成;加厚头部内开设有贯穿的延长腔,延长腔内滑动设置有防逆流件,杆体部内开设有贯穿的杆体腔。本新型针对浆液出料的螺杆进行头部加厚设计,为防逆流件的滑动设置提供位点,当注浆时,浆液流动的冲力可将防逆流件顶开,进而浆液从侧边的通口填充混凝土缝隙;而停止注浆时,防逆流件可基本完成回位,从而大大降低了浆液的回流量,进而降低了注浆弄脏墙面或地面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慧,陈恩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大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