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73374发布日期:2024-03-28 18:5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


背景技术:

1、对于医疗机构、学校教育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等公共建筑来说,此类建筑因功能复杂、类型众多,多以园区的形式出现,各单体间既要保持交通流畅,又要兼顾室外路网的完整,所以单体间的联系多依赖于空中连廊结构形成多位置的畅通,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为空中行走提供行走环境。为了规避建筑平面的不规则性,空中连廊与相邻两个建筑物相连接时,多配合使用双柱变形缝的结构形式,但该结构形式影响建筑立面效果,变形方向单一,移动距离的可控性能单一且受多向震动时易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包括滑动体和载板,滑动体设置在载板上,滑动体包括上滑盖、中间磨合块和底座,上滑盖、中间磨合块和底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上滑盖的顶面为连接面,底座设置在载板的顶面上,底座的顶面加工有与中间磨合块相配合的弧形槽,弧形槽和上滑盖的底面之间围合形成有内腔,中间磨合块设置在内腔中,上滑盖的底面贴靠在中间磨合块的顶面上,上滑盖的两侧与底座的两侧滑动配合,载板的顶面上设置有与上滑盖最大纵向和/或横向滑动长度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部。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4、一、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滑动体和载板之间相互配合形成纵向和/或横向的多向滑动限定连接方式,无需布置在建筑外立面上,直接设置在梁、柱的接触处,设置位置隐蔽且不影响建筑外立面平整性,滑动体和载板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水平方向下横向和/或纵向移动,可单向移动,也可多向同时复合移动。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建筑建造时使用,也可用于在原建筑物上配置后接结构使用,既能够为后接结构提供基础连接位置,实现与原有建筑的支撑连接过程,还能够在震动环境下互不影响,实现多向滑移连接效果,及时释放震动力。

5、二、本实用新型还可确保产生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将温度应力产生的变形进行有效释放,维护后接结构与原结构的连接关系稳定且连接状态持续有效。



技术特征:

1.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体(2)和载板(3),滑动体(2)设置在载板(3)上,滑动体(2)包括上滑盖(2-1)、中间磨合块(2-2)和底座(2-3),上滑盖(2-1)、中间磨合块(2-2)和底座(2-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上滑盖(2-1)的顶面为连接面(10),底座(2-3)设置在载板(3)的顶面上,底座(2-3)的顶面加工有与中间磨合块(2-2)相配合的弧形槽(4),弧形槽(4)和上滑盖(2-1)的底面之间围合形成有内腔(5),中间磨合块(2-2)设置在内腔(5)中,上滑盖(2-1)的底面贴靠在中间磨合块(2-2)的顶面上,上滑盖(2-1)的两侧与底座(2-3)的两侧滑动配合,载板(3)的顶面上设置有与上滑盖(2-1)最大纵向和/或横向滑动长度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部为两个并列设置的挡块(6-1),上滑盖(2-1)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阻滑块(7),挡块(6-1)与阻滑块(7)一一对应设置,当滑动体(2)与载板(3)处于纵向滑动极限位置时,每个挡块(6-1)的端部外壁为纵向限位壁(6-2),每个挡块(6-1)通过纵向限位壁(6-2)与其对应的阻滑块(7)相贴紧,每个挡块(6-1)的内侧壁为第二横向限位壁(6-3),当滑动体(2)与载板(3)处于横向滑动极限位置时,每个挡块(6-1)通过第二横向限位壁(6-3)与其靠近的滑动体(2)的外侧相贴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挡块(6-1)包括主板(6-1-1)和两个支板(6-1-2),主板(6-1-1)竖直设置,主板(6-1-1)朝向钢梁(1)的一侧面为限位面,主板(6-1-1)的另一侧面竖直并列设置有两个支板(6-1-2),两个支板(6-1-2)之间间隙设置,每个支板(6-1-2)朝向钢梁(1)的一侧与主板(6-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其特征在于:载板(3)的顶面上设置有与上滑盖(2-1)最大横向滑动长度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其特征在于:第二限位部为两个竖直并列设置的限位板(8),限位板(8)的长度方向与上滑盖(2-1)的长度方向同向,两个限位板(8)分别设置在上滑盖(2-1)的两侧,每个限位板(8)的底侧固定连接在载板(3)上,每个限位板(8)的内壁为配合上滑盖(2-1)外壁的第一横向限位壁(8-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其特征在于:底座(2-3)通过润滑板(9)设置在载板(3)的顶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其特征在于:上滑盖(2-1)沿其厚度方向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匚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其特征在于:底座(2-3)的两侧分别加工有与上滑盖(2-1)侧部相配合的滑槽(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其特征在于:弧形槽(4)对应的圆心角为40~60度。


技术总结
一种自隐滑移梁柱衔接支座。目前空中连廊中使用的双柱变形缝不但影响建筑立面效果,变形方向单一,移动方式的可控性能单一且受多向震动时易碎。本技术包括滑动体和载板,滑动体设置在载板上,滑动体包括上滑盖、中间磨合块和底座,上滑盖、中间磨合块和底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上滑盖的顶面为连接面,底座设置在载板的顶面上,底座的顶面加工有与中间磨合块相配合的弧形槽,弧形槽和上滑盖的底面之间围合形成有内腔,中间磨合块设置在内腔中,上滑盖的底面贴靠在中间磨合块的顶面上,上滑盖的两侧与底座的两侧滑动配合,载板的顶面上设置有与上滑盖最大纵向和/或横向滑动长度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部。

技术研发人员:秦莹,郭仲宁,张海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秦莹
技术研发日:20230720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