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芯预制混凝土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81382发布日期:2024-03-01 12:3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芯预制混凝土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预制墙板,具体涉及到一种灌芯预制混凝土墙板。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建筑,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装配式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混凝土墙板是重要的部件,其与建筑主体连接,实现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分割,以实现不同的功能。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墙板一体成型,设置于建筑物中,但预制墙体之间存在在连接固定方面不够稳固;同时,通过灌浆实现预制混凝土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但还是存在固定不可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芯预制混凝土墙板,保证混凝土墙板的结构强度,提高其稳定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芯预制混凝土墙板,墙板包括有边单元板,所述边单元板有两块,两块单元板之间企口连接;所述边单元板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凸起,在第一条形凸起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边单元板中沿横向间隔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上端至第一条形凸起的顶面处,两块边单元板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拼接缝两侧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一缺口中,且第一连接板的顶面与第一条形凸起的顶面平齐,在第一连接板的中间设置有第一横条孔;所述第一横条孔的两端分别与拼接缝两侧的第一贯穿孔连通,在第一贯穿孔内设置有现浇混凝土或者连接筋。

3、进一步的,所述边单元板包括有边单元板块,所述边单元板块有一组,沿竖向拼接而成;竖向相邻边单元板块接缝上方的边单元板块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相邻边单元板块接缝下方的边单元板块顶部的第一条形凸起伸入第一凹槽中固定。

4、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中间单元板,所述中间单元板有一组,相邻的中间单元板之间企口连接,所述边单元板设置在一组中间单元板的两端,且边单元板与中间单元板之间企口连接。

5、更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单元板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凸起,在第二条形凸起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中间单元板中沿横向间隔设置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的上端至第二条形凸起的顶面处;两块中间单元板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搭设在拼接缝两侧第二条形凸起的第二缺口处,且第二连接板的顶面与第二条形凸起的顶面平齐,在第二连接板的中间设置有第二横条孔;所述第二横条孔的两端分别与拼接缝两侧的第二贯穿孔连接。

6、更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单元板包括有中间单元板块;所述中间单元板块有一组,沿竖向拼接而成;竖向相邻中间单元板块接缝上方的中间单元板块底部通长设置有第二凹槽,相邻中间单元板块接缝下方的中间单元板块顶部设置第二条形凸起伸入第二凹槽内固定。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相邻的中间单元板或者中间单元板与边单元板之间通过企口连接实现横向拼接,并且在相邻的中间单元板或者中间单元板与边单元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提高了相邻单元板横向连接的稳定性;相邻的竖向单元板之间通过凹槽和凸起卡合固定,并在贯穿孔内设置现浇混凝土或者连接筋连接,提高竖向相邻的单元板之间的稳定性。

8、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边单元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单元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边单元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单元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技术特征:

1.一种灌芯预制混凝土墙板,墙板包括有边单元板(1),所述边单元板(1)有两块,两块边单元板(1)之间企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单元板(1)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凸起(1.1),在第一条形凸起(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缺口(1.2);所述边单元板(1)中沿横向间隔设置有第一贯穿孔(1.4);所述第一贯穿孔(1.4)的上端至第一条形凸起(1.1)的顶面处,两块边单元板(1)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拼接缝两侧第一条形凸起(1.1)的第一缺口(1.2)中,且第一连接板(2)的顶面与第一条形凸起(1.1)的顶面平齐,在第一连接板(2)的中间设置有第一横条孔(2.1);所述第一横条孔(2.1)的两端分别与拼接缝两侧的第一贯穿孔(1.4)连通,在第一贯穿孔(1.4)内设置有现浇混凝土或者连接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芯预制混凝土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单元板(1)包括有边单元板块,所述边单元板块有一组,沿竖向拼接而成;竖向相邻边单元板块接缝上方的边单元板块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3),相邻边单元板块接缝下方的边单元板块顶部的第一条形凸起(1.1)伸入第一凹槽(1.3)中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灌芯预制混凝土墙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中间单元板(3),所述中间单元板(3)有一组,相邻的中间单元板(3)之间企口连接,所述边单元板(1)设置在一组中间单元板(3)的两端,且边单元板(1)与中间单元板(3)之间企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芯预制混凝土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单元板(3)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凸起(3.1),在第二条形凸起(3.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缺口(3.2);所述中间单元板(3)中沿横向间隔设置有第二贯穿孔(3.4),所述第二贯穿孔(3.4)的上端至第二条形凸起(3.1)的顶面处;两块中间单元板(3)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搭设在拼接缝两侧第二条形凸起(3.1)的第二缺口(3.2)处,且第二连接板(4)的顶面与第二条形凸起(3.1)的顶面平齐,在第二连接板(4)的中间设置有第二横条孔(4.1);所述第二横条孔(4.1)的两端分别与拼接缝两侧的第二贯穿孔(3.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芯预制混凝土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单元板(3)包括有中间单元板块;所述中间单元板块有一组,沿竖向拼接而成;竖向相邻中间单元板块接缝上方的中间单元板块底部通长设置有第二凹槽(3.3),相邻中间单元板块接缝下方的中间单元板块顶部设置第二条形凸起(3.1)伸入第二凹槽(3.3)内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灌芯预制混凝土墙板,墙板包括有边单元板,所述边单元板有两块,两块单元板之间企口连接;所述边单元板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凸起,在第一条形凸起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边单元板中沿横向间隔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上端至第一条形凸起的顶面处,两块边单元板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拼接缝两侧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一缺口中,且第一连接板的顶面与第一条形凸起的顶面平齐,在第一连接板的中间设置有第一横条孔;所述第一横条孔的两端分别与拼接缝两侧的第一贯穿孔连通,在第一贯穿孔内设置有现浇混凝土或者连接筋,以提高混凝土墙板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善勇,陈烈,马嘉鹏,韩琦,魏福涛,庄小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