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模板卡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04975发布日期:2024-03-25 18:5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模板卡箍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模板,特别涉及一种圆柱模板卡箍。


背景技术:

1、圆柱在视觉效应上比立方柱看着更舒服,给人更温和的感觉;因为没有棱角,安全性好;整体摩擦系数小,不容易被风化,被损坏;所以圆柱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但圆柱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属不易,尤其是模板脱模后,柱子上留下的模板接缝一直困扰着施工方,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圆柱模板加固不牢。圆形有个显著特点,从外向内施力,表面张力较大,承压力较强,比如拱形桥、车轮、壳体屋面等;而从内往外施力,则承压力很弱,极易变形。而以上这些特点圆柱模板都存在,圆柱模板如加固不牢,浇筑柱内混凝土时,极易出现涨模、漏浆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圆柱的成型质量。

3、目前,业内紧固圆柱模板的卡箍,主要采用螺母式紧固件、可扣式紧固件两种,这两种紧固件均采用螺母紧固,螺母紧固力的大小、松紧程度影响着圆柱模板的加固质量。而螺母紧固力的大小、松紧程度受人为因素和作业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力量大紧固到位的人、作业环境条件好的情况下紧固效果较好;然而对于力量小紧固不到位的人、作业环境不好等情况下螺母紧固效果较差,如:(1)圆柱直径较大时,圆柱模板表面张力也较大,螺母紧固力度应比平时大,但工人往往根据以往经验感觉紧固的差不多了就不再紧固,其实还没达到紧固力度要求;(2)圆柱周边脚手架密集、操作空间狭小、高处时,扳手不易卡在螺母上,且扳手紧固螺母往往使不上劲,也影响紧固效果;(3)紧固螺母的扳手动力臂相对较短,工人紧固起来比较费劲,时间长了会乏力,也影响螺母的紧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柱模板卡箍。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圆柱模板卡箍,包括箍圈、所述箍圈两端对接处均设置有朝向外侧的连接板、以及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双向螺杆,两个所述连接板对应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双向螺杆配合使用的螺孔,所述双向螺杆中间固定有旋转拨动件,其中双向螺杆及其中间设置旋转拨动件,使得卡箍紧固只需要旋转中间旋转拨动件即可,操作更加方便。

3、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拨动件包括与所述双向螺杆固定连接的圆环,所述圆环外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拨杆。

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箍圈固定连接,或,所述箍圈与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

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为加厚金属板。

6、进一步的,所述拨杆的长度小于所述圆环外表面到模板的距离。

7、进一步的,所述拨杆尽可能长,长拨杆会使得卡箍紧固更省力。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双向螺杆上固定拨杆的设置,再配合使用套筒扳手或者钢管,动力臂较长,使得模板紧固更加容易操作且更加轻松省力,即使在环境不好难以操作的地方或力量较小的人也能轻松完成模板卡箍的紧固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圆柱模板卡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箍圈(1)、所述箍圈两端对接处均设置有朝向外侧的连接板(2)、以及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2)的双向螺杆(3),两个所述连接板(2)对应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双向螺杆(3)配合使用的螺孔,所述双向螺杆(3)中间固定有旋转拨动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模板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拨动件(6)包括与所述双向螺杆(3)固定连接的圆环(4),所述圆环(4)外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拨杆(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模板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与所述箍圈(1)固定连接,或,所述箍圈(1)与所述连接板(2)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圆柱模板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为加厚金属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模板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5)的长度小于所述圆环(4)外表面到模板的距离。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模板卡箍,包括箍圈、箍圈两端对接处均设置有朝向外侧的连接板、以及连接两个连接板的双向螺杆,两个连接板对应位置开设有与双向螺杆配合使用的螺孔,双向螺杆中间固定有旋转拨动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双向螺杆上固定旋杆的设置,再配合使用套筒扳手或者钢管,动力臂较长,使得模板紧固更加容易操作且更加轻松省力,即使在环境不好难以操作的地方或力量较小的人也能轻松完成模板卡箍的紧固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孙加瑞,黄圣伟,袁恒森,张全,卢加新,张汝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