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5669发布日期:2024-03-28 18:39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钢梁加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1、原有的钢梁呈十字状分布在楼板下侧,地面上竖直设置有支撑柱,钢梁连接节点处与支撑柱的顶部连接,当钢梁使用一段时间后承载力出现不足时,需要对原有的钢梁进行加固。

2、现有的钢梁加固方式多采用加横梁的方式进行加固,即在原有钢梁的下翼缘板上设置横梁,横梁的两端与支撑柱连接,设置横梁增大了原有钢梁的截面高度,提升了钢梁的承载力。

3、但是上述相关技术中,仅使用横梁对钢梁进行了加固,而钢梁两端的支撑柱需同时对钢梁以及横梁进行支撑,支撑柱的荷载增加,抗弯能力以及抗剪承载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使用脚撑对钢梁进行加固,钢梁中间部位受压后易于变形,加固效果不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包括横梁以及加固件,所述横梁位于钢梁下方,所述加固件位于支撑柱上且位于钢梁下侧,所述钢梁两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加固件包括支撑板以及支撑梁,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梁倾斜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撑梁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梁背离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钢梁的下侧面板连接,所述横梁的下翼缘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梁下侧设置横梁对钢梁进行支撑,横梁的两端位于支撑柱上,在支撑柱上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梁,支撑梁两端分别与支撑板以及钢梁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梁对支撑柱进行支撑,加强了支撑柱的抗弯能力,通过支撑板与横梁共同承压,提高了支撑柱的抗剪承载力,对原有钢梁以及支撑柱的加固效果较好。

5、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肋,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与所述第一加强肋连接,所述支撑梁较低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上位于所述支撑梁处设置有第三加强肋。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肋以及第二加强肋上侧与钢梁的下侧面板连接,支撑梁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板连接,第三加强肋上侧与钢梁的下侧面板连接,通过加强肋、第一加强肋以及第二加强肋之间形成共同支撑架对钢梁进行支撑,增强了钢梁的抗剪承载力。

7、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强肋以及所述第二加强肋两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加强肋以及第二加强肋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将定位板固定在第一加强肋以及第二加强肋上,将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连接,进而将支撑梁与支撑柱之间连接,加强了支撑梁对支撑柱的支撑力。

9、可选的,所述支撑梁与所述钢梁之间焊接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梁与钢梁之间刚性连接,支撑梁对钢梁的支撑较好。

11、可选的,所述钢梁的下侧面板上位于所述支撑梁处设置有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位于所述钢梁的上侧面板与下侧面板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顶板对钢梁上下侧面板之间进行支撑,第一顶板位于支撑梁较高一侧的上方,同时受到来自支撑梁的支撑,对钢梁的加固效果较好。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钢梁的上侧面板以及下侧面板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顶板与支撑柱连接,第二顶板的两端分别与钢梁的上下两侧面板连接,设置第二顶板对钢梁与支撑柱之间进行加固,钢梁与支撑柱结合紧密,钢梁的加固效果较好。

15、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位于与横梁连接处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边以及所述横梁下翼缘板的一侧边卡设在所述滑移槽中。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横梁吊起至钢梁下侧,将支撑板以及横梁的下翼缘板位置对齐,将定位块卡设在支撑板以及下翼缘板处,通过定位块对横梁起预定位作用,此时横梁的两端被定位块固定,不易晃动,便于对横梁上侧进行焊接作业。

17、可选的,所述滑移槽朝向支撑板一侧形状与所述支撑板的侧边缘形状相同。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向相对方向卡设定位块时,定位块滑移至卡设在支撑板的一侧边时停止滑移,此时定位块位置固定,便于对固定块的安装操作。

19、可选的,所述定位块朝下一侧面上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上设置有螺栓。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支撑板与横梁的下翼缘板之间焊接好后,将定位块安装在支撑地板上,通过螺栓将相对的两定位块上的固定条固定,进而将定位块固定在支撑板上,对横梁与支撑板之间进行固定。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通过设置横梁对钢梁进行支撑,在横梁两端支撑柱上设置支撑板以及支撑梁进行协同支撑,对钢梁以及支撑柱的加固效果较好;

23、2.通过加强肋、第一加强肋以及第二加强肋之间形成共同支撑架对钢梁进行支撑,增强了钢梁的抗剪承载力;

24、3.定位块卡设在支撑板以及横梁的下翼缘板处,通过螺栓将相对的两定位块固定,焊接横梁时较为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包括横梁(3)以及加固件(4),所述横梁(3)位于钢梁(1)下方,所述加固件(4)位于支撑柱(2)上且位于钢梁(1)下侧,所述钢梁(1)两端与所述支撑柱(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4)包括支撑板(41)以及支撑梁(42),所述支撑板(41)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上,所述支撑梁(42)倾斜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撑梁(42)一端与所述支撑板(41)连接,所述支撑梁(42)背离所述支撑板(41)一端与所述钢梁(1)的下侧面板连接,所述横梁(3)的下翼缘板(31)与所述支撑板(4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肋(411),所述支撑梁(42)上设置有第二加强肋(421),所述第二加强肋(421)与所述第一加强肋(411)连接,所述支撑梁(42)较低一侧设置有连接板(43),所述连接板(43)与所述支撑板(41)连接,所述连接板(43)上位于所述支撑梁(42)处设置有第三加强肋(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肋(411)以及所述第二加强肋(421)两侧设置有定位板(45),所述定位板(45)与所述第一加强肋(411)以及第二加强肋(421)之间通过螺栓(4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42)与所述钢梁(1)之间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1)的下侧面板上位于所述支撑梁(42)处设置有第一顶板(21),所述第一顶板(21)位于所述钢梁(1)的上侧面板与下侧面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顶板(22),所述第二顶板(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钢梁(1)的上侧面板以及下侧面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1)上位于与横梁(3)连接处设置有定位块(51),所述定位块(51)上开设有滑移槽(52),所述支撑板(41)的一侧边以及所述横梁(3)下翼缘板(31)的一侧边卡设在所述滑移槽(52)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槽(52)朝向支撑板(41)一侧形状与所述支撑板(41)的侧边缘形状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51)朝下一侧面上设置有固定条(53),所述固定条(53)上设置有螺栓(46)。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梁加固连接节点,包括横梁以及加固件,横梁位于钢梁下方,加固件位于支撑柱上且位于钢梁下侧,钢梁两端与支撑柱连接,加固件包括支撑板以及支撑梁,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柱上,支撑梁倾斜设置有多个,支撑梁一端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梁背离支撑板一端与钢梁的下侧面板连接,横梁的下翼缘板与支撑板连接。在钢梁下侧设置横梁对钢梁进行支撑,横梁的两端位于支撑柱上,在支撑柱上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梁,支撑梁两端分别与支撑板以及钢梁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梁对支撑柱进行支撑,加强了支撑柱的抗弯能力,本申请具有通过支撑板与横梁共同承压,提高了支撑柱的抗剪承载力,对原有钢梁以及支撑柱的加固效果较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韩金满,陈自由,段锐,宋泽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智博恒泰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