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42305发布日期:2024-05-11 00:2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施工装置,更具体的说,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国家旧城改造项目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均加装了电梯,由于老旧小区建筑的设计问题,电梯只能通过外部加装,因此需要设计独立的支承井道,这类井道一般是在工厂生产拼装单元,然后运送到现场统一安装,现有的安装方式是在现场用吊车或其他拉吊设施将拼装单元拉吊至对应的区域,再由人工安装作业,由于井道立柱具有四根,在安装时需分别将拼装单元拉吊至对应区域进行安装,精度控制难度大,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并且单次只能安装一根立柱,亦容易影响钢结构电梯井道的施工进度,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类钢结构电梯的井道施工辅助装置进行研究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同类钢结构电梯井道的施工方式对于精度控制难度大,过于依赖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且施工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包括附着架体与升降动力装置,所述附着架体用于安装在钢结构电梯的立柱体上,所述升降动力装置也用于安装在所述立柱体上,进而带动附着架体沿着立柱体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动力装置通过升降绳与所述附着架体上的吊点动力连接;所述附着架体通过多个摩擦轮与立柱体的立面紧密接触;所述附着架体上还安装有拉吊动力装置,所述拉吊动力装置通过拉吊绳与吊装钩动力连接;所述拉吊动力装置用于通过拉吊绳将钢结构电梯井道的拼装单元拉吊至施工位置;所述附着架体上安装有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杆,所述制动杆通过转轴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制动杆的末端设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用于与立柱体的立面紧密接触形成制动,使附着架体能停留在立柱体纵向的任意位置;所述附着架体的底部安装有走道板,所述走道板环绕于所述附着架体的内侧或外侧的全部施工位置。

4、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走道板的下方设有多根缓冲支撑柱,所述缓冲支撑柱的下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缓冲支撑柱上安装有弹簧体;所述走道板上安装有护栏。

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升降动力装置为具有断电锁死功能的电动葫芦,所述制动杆还通过断路器接入所述电动葫芦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制动杆的作用下断开所述电动葫芦的电源。

6、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附着架体具有四个施工位置,分别与钢结构电梯井道的四根立柱体的位置相对应,每个施工位置上均安装有各自的升降动力装置与拉吊动力装置,四个所述升降动力装置之间还安装有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用于标定四个升降动力装置当前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统一或分别控制多个所述升降动力装置以及拉吊动力装置的启停。

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拉吊绳为钢丝绳、单链条、环链条当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升降绳为钢丝绳、单链条、环链条当中的任意一种。

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摩擦轮安装在附着架体的横向联动架上,所述横向联动架具有多层,并位于所述立柱体的内侧,每层所述横向联动架上均安装有数量相等的摩擦轮。

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附着架体上还设有纵向联动架,所述纵向联动架置于所述立柱体的外侧,所述纵向联动架上纵向安装有多个所述摩擦轮。

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附着架体的内侧或外侧设有防护框架,所述防护框架用于限制所述钢结构电梯井道的拼装单元的拉吊行程。

11、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的施工方法,所述的方法使用上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12、步骤a、将立柱拼接件固定在安装场地的最底层,进而形成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四根立柱体,然后将附着架体环绕安装在四根立柱体的外侧,并在钢结构电梯井道上以四根立柱体为基准,形成四个施工位置。

13、步骤b、在附着架体上安装走道板。

14、步骤c、在立柱体上安装升降动力装置,并且升降动力装置与附着架体动力连接,再在附着架体与立柱体之间安装制动杆。

15、步骤d、在附着架体上安装拉吊动力装置。

16、步骤e、在所述施工位置上分别向上安装固定立柱拼接件,使四根立柱体向上延伸,同时在相邻的两根立柱体之间安装横梁拼接件,形成井道横梁;所述立柱拼接件与横梁拼接件通过所述拉吊动力装置从立柱体形成的钢结构电梯井道内侧或外侧拉吊至所述施工位置。

17、步骤f、当前位置的立柱体与横梁施工完毕后,由升降动力装置将附着架体沿着立柱体纵向整体提升至下一高度,继续在所述施工位置上安装立柱拼接件与横梁拼接件,在施工的过程,当制动装置启动后,所述升降动力装置的电源统一断开并锁死至当前的位置。

18、步骤g、当钢结构电梯井道施工完毕后,通过升降动力装置带动附着架体沿着立柱体纵向下降至安装场地的最底层。

19、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当钢结构电梯井道施工完毕后,通过升降动力装置将附着架体下降至安装场地的最底层的过程中,由上至下在钢结构电梯井道外侧逐层安装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与立柱体的外侧以及横梁安装固定。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设计环绕于井道立柱的附着架体,使得四根立柱在同一平面上均有施工位置,进而可同时施工,有效提升电梯井道的施工效率,并且可利用立柱体作为支承与导轨,将井道的拼装单元通过拉吊拉动力装置拉吊至对应的区域,进而施工现场无需再使用额外的吊车,并且在升降动力装置的作用下,使得附着架体可以整体升降,且始终与水平面齐平,进而可提升电梯井道的施工平度,避免拼接单元安装时发生倾斜,也更容易控制电梯井道施工的精度,施工一致性高,且不再依赖施工人员个人的技术水平;并且通过将走道板环绕在附着架体全部施工位置,还有效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附着架体(1)与升降动力装置(2),所述附着架体(1)用于安装在钢结构电梯的立柱体(3)上,所述升降动力装置(2)也用于安装在所述立柱体(3)上,进而带动附着架体(1)沿着立柱体(3)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道板(9)的下方设有多根缓冲支撑柱(10),所述缓冲支撑柱(10)的下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缓冲支撑柱(10)上安装有弹簧体;所述走道板(9)上安装有护栏(9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动力装置(2)为具有断电锁死功能的电动葫芦,所述制动杆(6)还通过断路器接入所述电动葫芦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制动杆(6)的作用下断开所述电动葫芦的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架体(1)具有四个施工位置,分别与钢结构电梯井道的四根立柱体(3)的位置相对应,每个施工位置上均安装有各自的升降动力装置(2)与拉吊动力装置(5),四个所述升降动力装置(2)之间还安装有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用于标定四个升降动力装置(2)当前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统一或分别控制多个所述升降动力装置(2)以及拉吊动力装置(5)的启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吊绳(51)为钢丝绳、单链条、环链条当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升降绳(21)为钢丝绳、单链条、环链条当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4)安装在附着架体(1)的横向联动架(11)上,所述横向联动架(11)具有多层,并位于所述立柱体(3)的内侧,每层所述横向联动架(11)上均安装有数量相等的摩擦轮(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架体(1)上还设有纵向联动架(12),所述纵向联动架(12)置于所述立柱体(3)的外侧,所述纵向联动架(12)上纵向安装有多个所述摩擦轮(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架体(1)的内侧或外侧设有防护框架(13),所述防护框架(13)用于限制所述钢结构电梯井道的拼装单元的拉吊行程。

9.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钢结构电梯井道施工完毕后,通过升降动力装置(2)将附着架体(1)下降至安装场地的最底层的过程中,由上至下在钢结构电梯井道外侧逐层安装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与立柱体(3)的外侧以及横梁安装固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现场施工装置,属一种电梯施工装置,包括附着架体与升降动力装置,升降动力装置安装在立柱体上,升降动力装置通过升降绳与附着架体上的吊点动力连接,附着架体通过多个摩擦轮与立柱体的立面紧密接触,附着架体上还安装有拉吊动力装置,拉吊动力装置通过拉吊绳与吊装钩动力连接;拉吊动力装置用于通过拉吊绳将钢结构电梯井道的拼装单元拉吊至施工位置,通过设计环绕于井道立柱的附着架体,使得四根立柱在同一平面上均有施工位置,进而可同时施工,有效提升电梯井道的施工效率,并且可利用立柱体作为支承与导轨,将井道的拼装单元通过拉吊拉动力装置拉吊至对应的区域,进而施工现场无需再使用额外的吊车。

技术研发人员:黄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合如山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