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车缝之布类角端补强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36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车缝之布类角端补强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类补强,更详而言之,乃指一种免车缝之布类角端补强构造。
常用的一般布类均系分别由经纬纱编织而成,为避免其周边脱纱通常乃加以车制布边限制,特别是塑胶布、帆布之类其用于帐蓬、储盖物之搭设时,更是需要将周侧1,2摺边加以车缝固定(如图1所示),而于其角端开设孔口3以装订扣环4,藉此穿设绳索系绑于杆架等支撑架设;但由于开设孔口3后使原先构成帆布之经纬纱编织密实之组织受到破坏,以致装设孔口3上之扣环4在受到拉曳或支撑时,易使其孔口3周围产生脱纱松动之现象,甚至于整个扣环4与孔口3脱离而脱落。另外,亦可在摺边之边缘增设边绳5,系在提供予布类侧边之拉张力,但是绳索之系绑方式不同所造成影响更甚(如图2所示),一般专业人员系绑方式乃将绳6弯成绳套状经扣环4穿出,而由绳索两头自底穿经套结拉出(如图2A所示),因此绳索6系结后系呈对称角端二侧系绑,而可在拉张时由两侧边绳5获得二侧均匀之拉张力,且拉张力经由角端二侧周边1、2传输均布分散,故可减轻扣环4与孔口3间之受力情形;然而一般不谙此理之人仕则往往直接自布类角端之扣环4任意一侧或自角端中央穿绳加以系绑(如图2B所示),因此造成布类角单边受力情形,其拉曳之受力不仅完全由扣环4及孔口3单边所承担而易生破坏,造成扣环4之脱落。因而,一般作法是在布角端处先加缝一块三角形布7作为补强再装订扣环4。然而,这种补强之车缝工作,在生产线上乃会造成相当困扰;因为一般作为帐蓬等用途之帆布、塑料布,其占用面积本来就相当大,在同边之摺叠车制时已很麻烦费时,除了开车人员一名外,尚需两三个人手在旁协助搬运扶持,特别是车制转角部位,再加上额外车缝一块三角布7之补强(如图1所示),其间不仅要对准三角布位置更要停停走走,因而甚为浪费工时,实乃不能符合现代工业经济之原则。同时车缝之补强在较大拉力下,尤其绑绳时系采用一般单侧直接系结方式,仍有着脱落损坏之处,虽然,时下尚有以热压接合之方式以代替传统车缝方式,而获得较为快速之周边车制,然而这种高周波压接方式乃有其厚度限制,即一般布类角端在布边摺叠压接后,已具有相当厚度,其额外增加补强之三角布7通常均以正方形布对摺而成,故很难用高周波或其他热压方式加以压合固定布类之角端;因此,这类由高周波热压方式粘接之塑胶布等在角端没有补强贴设之情况下仍极易造成布面损毁,因此相当不理想。
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乃藉产销同类产品多年之经验,不断地潜心研究改良与试验,而终于有一实用之本实用新型产生。
即,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免车缝之布类角端补强构造,其整片不需车缝、装设容易,可以配合全自动生产设备,据此提高生产效率大幅降低工时。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免车缝之布类角端补强构造,其装设于布类角端得以使扣环与其角端两侧结为一体,而获得最大结合强度,可由非专业人士所用之任何系绳方式均不致损坏;并于布类角端系绳时,四周边侧平均受力,达到架撑系绑时能平坦张设。
本实用新型之再一目的,系将该夹片一体成型为一梯形中空体,毋需任何弯摺程序,即可直接套夹于布类角端上,在简化加工流程上有很大之助益,以配合全面自动化之生产,进而提高生产速度降低成本。
于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布类角端补强构造,主要包含一可作摺合成三角形或一体成型之梯形中空状之夹片,供嵌合夹接定位于布类双面之角端,其上并设有一供装订扣环之孔口,据此达到布类角端之快速稳固补强效果。
为使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效,有著更进一步之了解与认同,兹例举最佳之实施例并配合
于后图1为传统角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角端使用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之布类角端补强结构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一最佳实施例之组合立体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一最佳实施例之使用示意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另一最佳实施例之展开立体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图6之组合立体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再一最佳实施例之剖视示意图。
图9A,B系本实用新型再一最佳实施例之使用示意图。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布类角端补强构造示意图,主要包含一夹片10,系由塑料等强韧材料注塑一体成型,该夹片10表面并设有二摺线部分11,同时并形成中、左、右三区域12、13、14,左、右二区域13、14分别可以摺线部位11作枢轴折合于中区域12上,且左右区域13、14折合后之形状恰与中区域12之面积对应相等;而中区域12顶端并凹设一贯穿圆形之孔口121,并于底侧两端与该孔口121形成三角顶立处分别凸设一扣接部位122、123,其系呈顶端具有一较大外径锥形倒钩部位之扣合柱状;另于左区域13顶端对应中区域13之孔口121处亦凹设一相等直径之圆形孔口131,供枢轴折合重叠于中区域12之孔口121上;左区域13底端对应中区域12之左侧扣接部位122处设一圆形之扣接孔133,以提供中区域12之扣接部位122之相对扣紧定位;至于右区域14其底端对应中区域12右侧扣部位123处,亦设一圆形之扣接孔141供中区域12扣接部位123之相对扣紧定位;当左右区域13、14扣合于中区域12时并在其上端共同形成一布类角端可通过之缺口部位15(如图4所示)。
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用于布类(尤其是塑料、帆布等)角端补强时,乃如图5所示,首先如同往常将布类之摺边加以车缝或以高周波(热压方式)贴粘固定,而形成欲加工布类之角端101布边,冲制供扣环4装设之孔口3,这些因省掉常用三角补强块7之车缝或压接(如图1所示),而得以一贯作业进行不需中途停停断断,因此保留布类角端101补强部位在后面由专人进行,对于工时上可减少甚多不必要之浪费,而更具有效率;其角端补强之装设乃不需车缝,并如图5A所示,乃将一体成型之夹片10藉其中区域12之垫于布类角端101底面,而由二侧之左右区域13、14分别以摺线部位11枢轴作相对折向布类角端101顶面,然后藉一压接机器(未示)夹压其夹片10,使左、右区域13、14之孔口141、132分别下压嵌合于中区域12二扣接部位122、123而作定位扣紧,这时左区域13上之孔口131恰对准布类角端之孔口3及中区域12之孔口121;最后,再把扣环4加以冲压安置于其相对重合之孔口131、121,如图5B,如此完成一布类角端101之补强装设,因为夹片10顶端共同形成之缺口15使得布类角端101被拉时穿经而容易将补强之夹片10装设定位,可克服常用三角补强块7车缝定位不易之缺点,因此在操作安装上亦较为快速便捷仅藉压接即成;而在夹片10装设完成后,更因扣环4夹接固设于孔口131、121,使拉绳系绑拉曳或支架支撑时所施予之拉力不直接作用于布类角端101之孔口3,而系间接由夹片10上下之孔口131、121加以承受同时分由角端二侧周边加以平均分担,因此不易产生布类孔口3之脱纱,并配合夹片10底侧二角端之扣接部位122、123穿经布类而扣紧于其左右区域13、14之孔口132、141,而构成一极稳固之三角均布受力使夹片10不易偏向位移,故在角端位置产生一极稳固之补强作用而使用任何系绑方式均得以使该布类平坦张开。
另外,本实用新型之补强构造并可为如图6所示另一实施例之夹片10,其亦为塑料等强韧材料注塑成型,其大概呈一蝶形,中间并设一摺线部位21且同时形成二对称之梯形之左右区域22、23,左右区域22,23顶端对称处分别各设一圆形之孔口221、231,且于底侧二端分别对称凸设一对扣接部位222及设一对扣接孔232,扣接部位系呈具有较大外径锥形例钩部位之形状,供二区域22、23之相对摺合重叠且以其扣接部222与扣接孔232作相对扣紧定位,而形成二区域22,23叠合顶端可供布类角端通过之缺口24(如图7所示)。
再者,本实用新型之又一最佳实施例之剖视示意图,如图8、9所示,其主要系在一布类角端101嵌合夹接片10,夹片10系由塑料类之强韧材料注塑一体成型,其顶端系设有一顶开口801,底端设置一底开口802,其中顶开口801系向其底开口802呈一渐扩之贯通状,以配合该布类角端101之角度(一般系呈九十度夹角,如图9A所示),夹片10之中间位置上系设有一贯穿前、后面81、82之孔口121,以供一扣环4之穿设装订(如图9B所示),其中在其底端稍上两侧之对等位置上系各贯设有一铆钉孔26,以与其中间之孔口121成三角固接点之接合状态,进而增强其间之补强作用;而如图8所示,夹片10之两侧边系呈一倾状态,并在成型时系制成一适当之弯弧接合其前、后面81、82,而呈一弧边型状,其侧边内面亦为一弯弧形状,并在邻近其侧边内面之前、后内面之接合位置上各设有一对称相向设置之凸块82a、83b,使以配合布类角端101之圆弧摺边71,且使夹片10与布角端101之定位可更为准确。
请参阅图9A所示,其使用时系先将布类(如帆布、塑料帆布等)之摺边71加以车缝或利用高周波热压方式粘贴固定,且其摺边71处亦与常用布类加工相同均包覆有一适当外径长线5,而使摺边71均保有一适当之强度,之后,在其各需补强之角端101预定位置上冲设一相同于夹片10中间位置上之孔口3,供扣环4之装设扣接,接着将夹片10套接于布类角端101上,且利用其侧边之圆弧形状及前、后内面之凸块82a、83a部分,扣住布类之摺边71外圆周面,因此,夹片10在套接时即可迅速且准确地定位于布类70角端101预定之位置上,孔口121、3亦可同时对准而毋需多加调整;最后,如图9B所示,再由扣环4加以穿设冲压压合于其相对重合之孔口121、3,并在预设铆钉孔26位置上各铆固一铆钉95,而使夹片10仍保有三角定点固著之强度而不易偏向移位,且在使用上对任何之系绑方式均能发挥更佳之补强效果,而使布类使用上得以平坦铺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布类角端之补强构造,得以突破传统车缝或高周波贴设,费时、费工之瓶颈,而克服常用强度不够易脱纱、扣环脱落损坏之缺点,具有非凡进步性之功效,并查相关技术资料及市面所售者均无类同本案,其新颖性更是不容置疑,诚符合专利法新型之规定,尚祈贵审查委员早日赐准本案专利。
权利要求1.一种免车缝布类角端之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一可摺合成三角形之夹片。供嵌合夹接定位于布类双面之角端,其上并设有一供扣环装订之孔口,据此达成布类角端之快速稳固补强效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车缝布类角端之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摺合成三角形之夹片顶端予以削平,而形成一可供布类角角端穿经之缺口,据此可使夹片在布类角端补强之定位迅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车缝布类角端之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片供扣环装设之孔口底侧对称地凹设贯穿之孔口及凸设具有锥倒钩之扣接部位,供夹设于布类角端,形成三角鼎立之固著点而增强其间补强之效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车缝布类角端之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片并设有二侧对称之摺线,同时形成中、左、右三区域,供左、右区域之摺叠嵌合于该中区域而 夹接包覆布类之角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车缝布类角端之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片系于中央设一摺线,并形成左右对称之区域,供左右区域之对称摺合嵌接而作布类角端之包覆定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车缝布类角端之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片亦可为一体成型梯形之中空体,恰可让布类角端穿经其顶开口形成之缺口,再以钉铆固接底端适当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免车缝之布类角端补强构造,主要包含一由塑料注塑成型可作嵌合呈三角形之夹片,供嵌合夹接于布类双面之角端;其上并留有一供扣环装订之孔口,据此达成布类角端之快速、稳固补强效用;另可将三角夹片制成梯形中空体,当布类角端置设时可达到快速结合定位之功效。
文档编号E04H15/32GK2139611SQ92241048
公开日1993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10日
发明者刘楚 申请人:刘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