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99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多个框装墙板(FRAMED WALL PANEL)组合而成的帷幕墙每个框装墙板包括一个表板(FACING PLATE)和四支框边条。这种帷幕墙在工地装置后形成两种墙隙(WALLJOINT),第一种是横的墙隙,第二种是直的墙隙。这两种墙隙都有造成漏水现象的可能。本发明的墙隙设计是针对杜绝这两种墙隙漏水的可能而发明的。本发明的表板材料可用玻璃板,复合板或是金属板。
漏水现象的产生可用以下浅显的理论说明第一阶段是外面的雨水渗入到墙隙的封闭线上。第二阶段是封闭线不完全,有细孔或裂缝产生,在风雨交加的情况,外面的风压就压迫外面的雨水渗过细孔或裂缝流到室内而产生漏水现象。
过去帷幕墙防水设计可分四种说明第一种墙隙防水设计是用防水粘胶(CAULKING)将所有外表的墙隙密封,这种方式要仰赖封闭线的十全十美,施工上有以下的要求(1)海绵状的靠条(CAULKING BACKER ROD)需要小心整齐的摆放以保持适当又一致的粘胶深度。
(2)上粘胶的表面需要清洁,不能潮湿或有油污,雨天就不能施工。
(3)上粘胶后又得小心涂平以保证没细缝及保持外表美观。
由上诸点可见这种十全十美的封闭线的做法需要仰赖工地工人施工时的精心,除了施工问题外,表板受气候及日曝影响,冷缩热涨引起对粘胶反复的拉压力,久而久之,粘胶总会因此破裂。粘胶除了以上耐久性的问题外,又有因化学成分释放而引起的渗污现象(STREAKING)及因静电因素而引起的招垢现象(DIRTCOLLECTION)。虽然第一种设计有如上种种缺点,但有一个好处,就是如需修补的话,可由外面动工,不用影响室内的装璜及操作。就为了这一好处,目前的摩天大楼的帷幕墙还是有用这第一种设计。
第二种墙隙防水设计是应用控制渗水(CONTROLLEDLEAKAGE)的观念。设计的第一要件是用凹凸关节相接的方法隐藏在表板后边的铝制冲压条(ALUMINUM EXTRUSION)里。关节内用软性的封压带(GASKET)以达成封闭的目的。设计关节时保留一些空间可让表板自由伸缩(冷热的变动现象)。这种关节是藏在表.板后而接近表板处,每片墙板上面是个凸关节,下面是个凹关节,左右则是一凸一凹,这种软性的封压带并不粘在关节里,因此封压线的本身就等于是个封闭线的细缝,在风压下,水还是可渗透过的。因此还要以下的第二设计要件,这第二设计要件是在上边凸关节的后面安排上一个横的排水槽以将渗入关节的雨水暂时控制积留在水槽中以避免雨水流入室内。这种水槽需有接近槽底的向外排水管道孔以便等风消雨止后将槽内积水排出墙外。由于控制水槽积水的需要,在垂直的墙隙处,要在安装时用一补板(SPLICE PLATE)将水槽左右连接贯通。这种设计在施工时有以下要求(1)水槽补板需用粘胶细心地涂在交接处以防漏水。
(2)横的封闭线与垂直的封闭线在横直交接处需用粘胶相接以保持封闭的连贯。
(3)在横直墙隙交接处所产生的空洞需由外用粘胶细心修补好。
由上列各点可知,这第二种设计也要仰赖工地施工的细心,而且所需胶粘处也可能因冷缩热涨而破裂,另外由于水槽的排水孔通到外边,在风压下,雨水会由排水孔反灌入水槽中,因此一有风雨,水槽积水就相当多,等风消雨止再排出水来,久而久之,排水孔下的表板就会产生难看的水渍沾染现象(WATER STAIN)。比起第一种设计,这第二种设计有以下优点(1)在工地需用粘胶的地方及数量减少很多,因此施工速度要快得多。
(2)只有少量粘胶曝露在外,因此不再有渗污及污染的问题,外表要美观得多。
(3)横或直的墙隙有一部分的凸关节曝露在外,这一部分可任意漆成与表板不同的颜色以作色彩的点缀,增加美观。
这第二种设计的缺点就是仍无法保证不漏水,一旦漏水,查漏及补修都很困难,费时费钱,而且常要影响室内装璜及操作。
第三种设计是用一个外凸边(EXTERIOR FLANGE)和一个内凸边来夹持及封闭表板的边缘,防水的方法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方法是用矽质粘胶(SILICONE CAULKING)将外凸边与表板间的接缝封闭。除了不用临时支架外,这种做法有跟第一种设计相同的各项缺点。第二种方法是利用螺丝的力将压条上的封压带压封上表板的外表,也就是所谓的压封式(PRESSURE BAR SYSTEM)。由于不是胶粘方式,封压带与表板的接触面还是代表一个细缝,在压差的情况下,水还是会渗过的。因此表板的坐面(SEATINGSURFACE)也要当排水槽用而有曝露在外的排水孔以便将排水槽中的积水排出。这种作法可能会有水槽的水超满而由内面的封压带隙渗入室内。第三种方法是在墙表里另装上一层横直交叉的排水系统再加上以上所说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的墙板。这第三种方法的防水成功率高得多但也贵得多。另有的通病是凸露在外的铝制冲压条所需的热能伸缩关节(THERMAL EXPANSION JOINT)很难保证不漏水。
第四种设计也就是本申请人先前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它利用四周的内边条来支持表板,而用等压隙的方法快速排水。这个方法的防水性已不再仰赖工地施工的精心了。可是由于内边条与表板内表相接处需用粘胶在工厂内封闭,内边条与表板间不均的热伸缩产生粘胶的应力,久而久之,也有可能会产生裂缝而造成漏水现象,另外由于表板与内边条相接的构造,要补换一块损伤的墙板是相当困难的。
总而言之,过去的防水设计都要依赖长久性封闭线的完整。封闭线可能是在工厂里做的,也可能是在工地做的。很明显的,不管是工厂或工地制成的封闭线,百分之一百的十全十美是永远做不到的,因此漏水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以下五点1.要让防水性能与工厂或工地形成的封闭线的性能无关。
2.要让表板与边框的热涨冷缩互不干扰。
3.要很容易补换任一块损伤的表板。
4.要利用墙板的内表当做装璜后的室内墙壁。
5.要避免墙表热涨冷缩的累积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由多个框装墙板组合而支持在间隔的直梁上,每个框装墙板包括一块表板及一个框架,每个框架包括一支上缘条,一支下缘条和两支边缘条;上下及边缘条与表板间由外用封闭材料封闭;框装墙板固定在直梁上,上下相接形成横的墙隙,左右相接形成直的墙隙;上缘条有一个靠内的结构性凸关节,一个横的挡水帘,一个横的水槽条;水槽条的两端用防水材料堵住,一个隐藏的排水隧道,水槽条下缘与排水隧道间有排水孔相通,一个内枝节及一个外枝节用以夹持及封闭表板的边缘;
下缘条有一个靠内的结构性凹关节用以与下面墙板的上缘条凸关节相接并封闭,一个向下的凹沟用以掩盖下面墙板的横挡水帘的上部,一个内枝节及一个外枝节用以夹持及封闭表板的边缘;两边的边条与上下缘条具有同一深度以便与直梁的表面形成直的封闭线,另有一个凸出的枝节以便在工地与垂直的挡水帘扣合相接,这个枝节安排在横的挡水帘后,以便垂直的挡水帘扣合上时紧靠在横的挡水帘后;一个内枝节及一个外枝节用以夹持及封闭表板的边缘。
以上所说的表板可是玻璃板,复合板,石板和金属板中的任一种。
所说的上缘条包括一个靠内的具有凸关节及内枝节的结构条,一个可扣合安装的水槽条和一个可扣合安装的具有横的挡水帘及外枝节的外盖条。
所说的上下及边缘条是铝制冲压条。
所说的直的挡水帘是由软性塑胶制成的。
所说的下上及边缘条各装有断热条以防内外直接由金属导热。
所说的框架向内延伸以便多加上内层的隔热板。
所说的隔热板有一个内表皮。所说的内表皮可是彩色金属板,不锈钢板,木制板和石灰板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使防水性能与工厂或工地形成的封闭线的性能无关;可使表板与边框的热涨冷缩互不干扰,可很容易补换任一块损伤的表板;可利用墙板的内表当做装璜后的室内墙壁;以及可避免墙表热胀冷缩的累积性。


图1表示本发明部分帷幕墙采用玻璃板的例子;图2是个代表性的横的墙板隙的剖视图,这个剖视图是沿图1中的2—2线剖切所得;图3是图2的一个可能变化,图示表板是不透明的而且里面加上一层隔热板;图4是个代表性的直的墙板隙的剖视图,这个剖视图是沿图1中的3—3线剖切所得;图5是图4的一个可能变化,图示表板是不透明的而且里面加上一层隔热板。
图1代表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帷幕墙10包括间隔安装的直梁14,大量框装墙板11。这种组合产生了横的墙隙12及直的墙隙13。
图2是横墙隙12的剖视图。表板用玻璃板做例子。每个框装墙板11有玻璃板19夹持在一个铝制的窗头条20和一个铝制的窗台条21之间。窗头条20通过螺丝22安装在直梁14上。窗头条20的设计包括一个靠内的结构性的凸关节25而能与一个水槽条23及一个面盖条15扣合连接。水槽条23的两端用防水材料39堵住而之间有些排水孔38。面盖条15有一个连在一起的挡水帘24而与窗头条20及水槽条23形成了一个隐藏的排水隧道27。排水隧道27中通到直的墙隙13。窗台条21有一个靠内的凹关节连带封闭材料28以便与下面的窗框的凸关节25产生结构连接并封闭。玻璃板19的重量由窗台条21支持并用软性垫子67保护。窗台条21有排水孔68及向下延伸的枝节34。玻璃板19被夹持在外封压带54与内封压带55之间。由图示构造可看出大部分的雨水会被挡水帘24挡在外,而溢过挡水帘的水则被枝节34导引入水槽26之中。因为水槽26及排水隧道27都在等压隙中,水槽26中的水会很快经由排水孔38汇入排水隧道27,而水槽26中的水是不会积高的。很明显,雨水是到不了内封压带55及封闭线28之处。由外封压带54渗入的雨水会经由排水孔68排出,排水孔68也同时帮助框边与表板间的空隙趋于等压状况。工地安装的步骤包括以下四项1.将框装墙板11与下面安装好的墙板形成凹凸关节连接;2.用螺丝22将窗头条20固定在直梁14上;3.扣合上水槽条23;4.扣合上面盖条15。
图3是图2的一个可能变化。不透明的表板74取代了玻璃板19。表板74的材料可用石板、复合板,或任何金属板等等不同材料。隔热板71安置在表板74之后。隔热板71里面的表面可装上一个内表层72。上条20及下条21可装上断热条(THERMAL BREAK)70以隔绝里外的直接导热,松的隔热材料73可挤入空隙以增加隔热效果。由内扣合的面盖条75可用来由内补换隔热板71。内表层72可用彩色金属板、木板或其它表面处理好的材料以当做室内装璜后的墙面。如此可节省很多室内装璜的材料及工钱并增加了不少室内空间。
图4是直墙隙13的剖视图。边条40与直梁14间用封闭材料41形成直的封闭线。直的挡水帘42在工地与枝节43扣合上而在横的挡水帘24之后直贯横的墙隙12。挡水帘42的材料最好是软性的以防框条热涨而挤压坏。向外的空隙45便成向下排水的管道。靠内的空隙46与水槽空间26在横直交叉处相连通,因此也是等压隙,因为空隙46是等压隙,雨水就不会渗入而会沿空隙45向下排泄,因此外面的雨水就到不了直的封闭线41上,也就是说不会漏水了。垫板80可放在接近玻璃板19的上缘以防止玻璃移位,被垫板80占有的空间需要有足够的深度以便补换玻璃板19而不用拆下整个框架。补换玻璃板需有以下步骤1.移开封压带54;2.移开面盖条15;3.移开垫板80;4.拿出旧的玻璃板19;5.放进新的玻璃板19;6.安上垫板80,7.扣合上面盖条15;8.挤进封压带54。由图示的构造,很容易看出框架与表板间的热涨冷缩被吸收在框里的空间而互不影响。另外也很容易看出横的墙隙12与直的墙隙13都是能吸收热涨冷缩的墙隙,因此不管建筑物多高多大,墙面的热涨冷缩不会累积而造成问题。
图5是图4的可能变化,是配合图3的,细节如图3的解说。
由上面的解说,很明显的看出这个发明的五个目标都已经达到了。
以上用几个图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细节,应该了解的是本发明还有很多可能的变化,它们都包括在以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由多个框装墙板组合而支持在间隔的直梁上,每个框装墙板包括一块表板及一个框架,每个框架包括一支上缘条,一支下缘条和两支边缘条;上下及边缘条与表板间由外用封闭材料封闭;框装墙板固定在直梁上,上下相接形成横的墙隙,左右相接形成直的墙隙;上缘条有一个靠内的结构性凸关节,一个横的挡水帘,一个横的水槽;水槽的两端用防水材料堵住,一个隐藏的排水隧道,水槽下缘与排水隧道间有排水孔相通,一个内枝节及一个外枝节用以夹持及封闭表板的边缘;下缘条有一个靠内的结构性凹关节以与下面墙板的上缘条凸关节相接并封闭,一个向下的凹沟用以掩盖下面墙板的横挡水帘的上部,一个内枝节及一个外枝节用以夹持及封闭表板的边缘;两边的边条与上下缘条具有同一深度以便与直梁的表面形成直的封闭线,另有一个凸出的枝节以便在工地与垂直的挡水帘扣合相接,这个枝节安排在横的挡水帘后,以便垂直的挡水帘扣合上时紧靠在横的挡水帘后;一个内枝节及一个外枝节用以夹持及封闭表板的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板是玻璃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板是复合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板是石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板是金属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缘条包括一个靠内的具有凸关节及内枝节的结构条,一个可扣合安装的水槽条和一个可扣合安装的具有横的挡水帘及外枝节的外盖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及边缘条是铝制冲压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的挡水帘是由软性塑胶制成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上及边缘条各装有断热条以防内外直接由金属导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向内延伸以便多加上内层的隔热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板有一个内表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表皮是彩色金属板。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表皮是不锈钢板。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表皮是木制的板。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框装墙板组合的帷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表皮是石灰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用框装墙板组合成的帷幕墙。旨在防止漏水,包容热胀冷缩影响,保护表板边缘并能独立补换表板,各种表板材料诸如玻璃板、金属板、复合板、石板均可应用。防水的设计方式利用隐藏的导水系统在等压的墙隙内排水以避免外面的雨水渗入到墙隙的封闭线上,因为水不会渗透封闭线,即使因工厂施工疏忽或封闭材料不耐久的问题所引起的不完善的封闭线也不致于产生漏水现象。
文档编号E04B2/88GK1124809SQ9410079
公开日1996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4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4日
发明者丁明朗 申请人:丁明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