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50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砌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砌块,更详细地说,涉及建造河床、高位水床等的筑台和围堤、建筑物时可利用的建筑砌块,在堆造建筑砌块时,通过上下、左右注入混凝土,坚固地结合,使支持强度大幅度地提高的建筑砌块。
现在的建筑砌块,一般是使用前后面是由平面构成的“I”型断面的建筑砌块等,该建筑砌块是互相交错地叠层,在上下建筑砌块间形成规定的空间后,向其中注入水泥砂浆,使其相互地结合,但是这种方式有以下的问题。
各建筑砌块在建筑后的状态下,后面成为没有隔间的平板状态,所以水泥浆不能浸透建筑砌块间,所以建筑砌块只是用左右方向浸透的砂浆保持着结合力,虽然相邻的建筑砌块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结合力,但是与后填充的混凝土浆液几乎没有结合,因此由于振动和基础的流失会容易地分离,造成了设置状态的不稳定。
进而,由于砂浆与建筑砌块是以非立体的平面状态结合,所以基础流失时,通过加在建筑砌块上下方向的负载,建筑砌块容易地与砂浆分离,这很容易发生筑台崩塌而引起的大型事故。
由于前面和后面同样是平面状态,所以在雨期时,不能够降低雨水的流速,急流的形成会发生地基的严重的损失,进而会引起水灾。
另外,现在的建筑砌块只是由专用的砂浆和建筑砌块的重量与地基密切地固定着的结构,没有与地基更强力结合的建筑砌块固定部件,所以与地基的结合力脆弱,进而,地基损失时会导致筑台的崩塌。
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结构上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而考虑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了建筑砌块,其作用是可以保持建筑状态的坚固性,同时还可以充分地支持建筑砌块的上下方向的荷载,即使基础流失建筑砌块也可以稳定地结合,可以设置将建筑砌块结合在地基上的固定部件,可以降低落水或流水的速度,防止地基的损失和形成急流。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建筑砌块,它是用于建造筑台、围堤、建筑物的建筑砌块,其特征在于建筑时为了使混凝土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互相结合地充填,进行养护,具有在本体的侧面中间形成腰凹状的、为了建筑时形成上下方向流入空间的侧面腰凹部和,在本体的上面中间左右形成的,为了建筑时形成左右方向流入空间的左右方向腰凹部。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施工建筑砌块时,形成了建筑砌块间的上下、左右的空间部,通过该空间部砂浆或混凝土可以将各建筑砌块相互立体地结合,可以大幅度地强化支持强度。
为了使建筑时注入混凝土后,进一步加强上下建筑砌块的结合力,在上述的侧面腰凹部所位于的本体的侧面中间形成追加凹沟部,通过这样的凹沟部,可以进一步立体地结合建筑砌块。
为了将增强与地基固定力的另外固定件插入左右方向腰凹部以利于建筑,在本体的后方上面从角到左右方向腰凹部形成插入沟;
进而,上述左右方向腰凹部从中央向外侧可以形成倾斜面,此时,混凝土被充填在左右方向流入空间中后通过养护,使建筑砌块在建筑后左右不移动地坚固结合,为了降低落水或流水的速度,突出部和本体的前面部是一体地形成。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是用斜视图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建筑砌块1的结构。
图1中,该建筑砌块1的特征是建筑时为了使混凝土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互相结合地充填,进行养护,加工时在本体2的互相对向面中至少形成一个腰凹部3、5。
图1中,该腰凹部3、5包括在本体2的侧面中间形成腰凹状态的,建筑时形成上下方向流入空间(4表示在图2至图7的建筑状态图上)的左右一对侧腰凹部3和,在本体2上面中间左右地形成的,建筑时形成左右方向流入空间6的左右方向腰凹部(5表示在图3及图5上)。
本发明的腰凹状(3、5)可以只在一个面上形成,也可以在上下,左右四个面上形成,其断面形状在图中几乎都是梯形和半园形,但也可以形成各种其他形状。另外如图5所示,建筑时,在后方可以形成若干个开放口,但是前后方也可与左右方向互相接触地形成。
进而,如图1及图5所示,为了使建筑时流入混凝土10后,进一步加强上下建筑砌块的结合力,在上述的侧面腰凹部3所位于的本体2的侧面中间追加形成凹沟部7。
其建筑砌块最好是用混凝土材料或者注塑成型的塑料来制造。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为了将用于增强与地基固定力的另外固定件12插入左右方向腰凹部5、25以利于建筑,在本体2的后方上面从该后方的角到左右方向腰凹部5也可形成插入沟8。
进而,如图1及图5所示,为了降低落水或流水的速度,突出部9和本体2的前面部可以是一体地形成。
以下详细地说明这样结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用。
图2表示了用混凝土结合了的建筑砌块1的实施状态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图2的线A-A断面图,图4是表示插入沟8内采用固定部件12的状态图,图5至图7表示建筑砌块1的建筑例。
图5、图6及图7表示本发明的建筑砌块的建筑例,为了便于说明,只是对于图5的建筑例加以说明。
两个半园断面形状的左右方向腰凹部5相接,为了形成在左右一个圆形断面状的左右方向流入空间6,建筑砌块1的上下位置相反地顺次叠层。此时,如图2所示,左右连接的建筑砌块1的侧面腰凹部3与相邻的建筑砌块1的侧面腰凹部3一同形成上下方向流入空间4,作成混凝土10的流入通路,如图3所示,通过上下方向流入空间4及左右方向流入空间6使流入、充填的混凝土10成为互相连接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叠层了的建筑砌块1的后方,若是围堤或筑台时,可在碎石和混凝土砂浆混合等后充填材13被充填处,通过如图2及图3所示两个半园断面形状的左右方向腰凹部5形成的左右方向流入空间6和、侧面腰凹部3间形成的上下方向流入空间4将混凝土10均匀地注入凹沟部7内。此时,如图1及图5所示,建筑砌块1的后方宽度变狭窄,上下方向流入空间4向后方开口,这样可以使建筑砌块1的重量减轻,同时还可以与后充填的的充填材料13的空间成为连通状态,使得施工更加简便,养护后可以将设置强度进一步提高。此时,若作为建筑物的墙壁使用时,也可以将前后方向的宽度作成相同的,但是也可以将相邻的建筑砌块1前后方旋转180度地进行建筑来防止上述的开口,也可以防止混凝土10流向外部。
这样与后充填材料13一起养护的混凝土10在上述左右方向流入空间6、26,上下方向流入空间4及凹沟部7内相互坚固地结合成一体,所以与以往的单方向结合是不同的,通过混凝土10的上下、左右的格子状地与建筑砌块1结合,可以得到更坚固的设置状态。而且,混凝土10浸透到凹沟部7内进行养护,所以混凝土10和建筑砌块1间可以得到相互立体的结合状态,即使地基受到损失,最下端的建筑砌块1的支持力丧失,筑台全体也是结合成整体,这样就可以抑制崩塌。
如图4所示,通过插入沟8可以将任意的固定部件12的各端部埋设在后充填材料13和左右流入空间6内,进行养护,这样可以大大地增强建筑砌块1对于地基的固定力,可以防止崩塌。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建筑砌块1的建筑方法可依建筑位置的特性等的各种条件进行多样的变化、施工,如图7所示,可以是左右互相交错地砌造,或者如图6所示,利用半部的建筑砌块1进行建筑,也可以是上下互相交错地砌造。此时左右方向流入的空间6和上下方向流入的空间4形成了锯齿状。
本发明的建筑砌块1,如图1、图2及图5所示,通过与本体2的前面一体形成的突出部9,可以防止落水或者流水的流动,降低流速,所以可防止急流的形成,抑制了地基的损失和减少建筑物的崩塌。
图8至图11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使用的建筑砌块21。该建筑砌块21与图1实施例类似地在本体22的两侧面上形成侧面腰凹部23,在上面形成左右方向腰凹部25,侧面的中间形成腰沟部27。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左右方向腰凹部25是半园形的断面,从中央向两侧形成倾斜面25a、25a。
通过这样的倾斜面25a、25a将混凝土充填在左右方向流入空间26后,养护,使得建筑砌块在建筑后左右方向不能动地坚固地结合。进而,如图6及图7所示,交错地进行砌造时,通过倾斜面25a、25a的锯齿式,使连接上下方向流入空间24和左右方向流入空间26的空间扩大,混凝土的充填更加容易、施工简便。其被连接的部分形成的混凝土10更加粗大,可以大幅度地保持设置强度。其他方面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
按照上述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砌块的构成和作用,可以看出具有以下的效果,通过形成左右方向腰凹部5、25及侧面腰凹部3、23,用砂浆乃至混凝土10在上下、左右方向将建筑砌块与地基结合,不仅可以保持建筑状态的坚固性,而且各建筑砌块由于被砂浆乃至混凝土10立体地结合着,所以对上下方向的负载能够充分地支持,即使地基流失,建筑砌块间的结合状态也不会崩塌,保持了建筑状态的稳定性。为了加强与地基的结合力,采用固定部件12那样的手段时,可以进一步增大使用效果。由于可以降低流水的速度还有防止地基的损失和急流形成的效果。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建筑砌块构成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用混凝土结合了本发明建筑砌块的施工状态的平面图。
图3是图2的线A-A断面图。
图4是图1的建筑砌块的支持状态下的图2的线B-B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建筑砌块的建筑状态一例的部分斜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建筑砌块的另外建筑例的部分正面图。
图7是表示图1的建筑砌块的其他建筑例的部分正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的建筑砌块的斜视图。
图9是图8的上部平面图。
图10是图9的线C-C断面图。
图11是表示图8的建筑砌块的建筑状态的部分正面图。符号的说明1、21建筑砌块 2、22本体3、23侧面腰凹部 4、24上下方向流入空间5、25左右方向腰凹部 6、26左右方向流入空间7、27腰沟部 8插入沟9突出部 10混凝土(水泥砂浆)2固定部件 13后充填材料
权利要求
1.用于建造筑台、围堤、建筑物的建筑砌块,其特征在于建筑时为了使混凝土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互相结合地充填,进行养护,具有在本体2、22的侧面中间形成腰凹状的、为了建筑时形成上下方向流入空间4、24的侧面腰凹部3、23和,在本体2、22的上面中间左右形成的,为了建筑时形成左右方向流入空间6、26的左右方向腰凹部5、25。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砌块,其特征在于为了使建筑时流入混凝土10后,进一步加强上下建筑砌块的结合力,在上述的侧面腰凹部3、23所位于的本体2、22的侧面中间形成追加凹沟部7、27;为了将用于增强与地基固定力的另外固定件12插入左右方向腰凹部5、25以利于建筑,在本体2、22的后方上面从角到左右方向腰凹部5、25形成插入沟8;在左右方向流入空间26中,充填了混凝土后通过养护,为了使建筑砌块在建筑后不产生左右移动坚固地结合,上述左右方向腰凹部25从中央向外侧形成倾斜面25a、25a;为了降低落水或流水的速度,突出部9和本体2的前面部是一体地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建筑砌块,其作用是可以保持建筑状态的坚固性,同时还可以充分地支持建筑砌块的上下方向的负载,即使基础流失建筑砌块也可以稳定地结合,可以设置将建筑砌块结合在地基上的固定部件,可以降低落水或流水的速度,防止地基的损失和形成急流。其特征在于建筑时为了使混凝土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互相结合地充填,进行养护,具有在本体2、22的侧面中间形成腰凹状的、为了建筑时形成上下方向流入空间4、24的侧面腰凹部3、23和,在本体2、22的上面中间左右形成的,为了建筑时形成左右方向流入空间6、26的左右方向腰凹部5、25。
文档编号E04C1/00GK1251404SQ9911930
公开日2000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17日
发明者李种夏 申请人:李种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