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空心砖用出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87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空心砖用出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空心砖用出口,主要用于空心砖制砖机上,将坯泥挤成空心砖之用。
现有技术的结构参见图6和图7,带芯头7的长、短芯杆5、6焊固于内架21上,装配时,出口23的内架需进入制砖机的存泥头24内,为提高内架的刚度,内架两侧各有撑杆22两根。其不足之处在于坯泥挤出成空心砖的阻力加大,导致动力消耗大,提高了空心砖制品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降低阻力、节能和降低成本的制空心砖用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由出口芯子、出口壳、支架和加水装置组成,出口壳上有进水孔、排水孔和放泥孔,出口壳旁有加水装置,支架的中纵板加长。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总图;图2为
图1的俯视图;图3为
图1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口芯子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口壳的半剖图;图6为现有技术的出口芯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
附图件号表示1、出口芯子2、出口压板3、出口壳4、加水装置5、长芯杆 6、短芯杆 7、芯头 8、支架9、螺母10、进水管 11、活接头 12、截止阀13、弯头 14、三通 15、进水管孔 16、排水孔17、放泥孔 18、中纵板 19、侧横板 20、法兰板21、内架 22、撑杆 23、存泥头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出口芯子1、出口压板2、出口壳3、支架8和加水装置4组成。出口芯子的结构见图4,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包括长芯杆5、短芯杆6、芯头7和支架8,本实施例制出的为20孔空心砖,20孔的结构见图2,即中央有六孔和两侧各七孔。支架8上焊固有长芯杆14根和短芯杆6根,芯杆下端有芯头7共20个。芯杆比芯头外径小,以利坯泥通过时减小阻力和节约制砖消耗的动力,芯头尺寸大,以形成空心砖的孔径。芯头套于芯杆下端后有螺母9将芯头固定于芯杆上。
支架8的结构见图2-图4,由中纵板18、侧横板19和法兰板20焊接而成,中纵板下端焊固有短芯杆,中纵板两侧焊固有侧横板,侧横板两端焊固有长芯杆。中纵板的长度比现有技术长,中纵板两端可搭接并焊固于法兰板20上,这样,就提高了支架的刚度,不需再增加现有技术中的四根撑杆,减小了坯泥挤出成空心砖的阻力。由于中纵板两端加长,在制砖机的存泥头23上,相应地加工出供中纵板加长部分伸入的豁口(图上未表示)。
图5表示出口壳3的结构,出口壳套装于20根芯杆(和芯头)外,以形成砖体,出口壳3和出口芯子1之间有出口压板。出口壳的侧部(见图3)有加水装置4,包括进水管10、活接头11、截止阀12、弯头13和三通14。出口壳上有进水管孔15、排水孔16和放泥孔17,分别供进水,排出多余的水和排出多余的泥之用。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装于制砖机的存泥头23上,并开启加水装置的截止阀,制砖机将泥挤经本实用新型时水从侧部进入,以利润滑和减少阻力,水有多余时会从排水口排出,泥有多余时会从放泥孔排出。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优点由于取消了现有技术的撑杆22,以及挤砖时加水润滑,大大降低了挤砖阻力,节约了耗电量,降低了制成品的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制空心砖用出口,包括出口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口壳、支架和加水装置,出口壳上有进水孔、排水孔和放泥孔,出口壳旁有加水装置,支架的中纵板加长。
专利摘要制空心砖用出口由出口芯子、支架和加水装置组成,出口壳上有进水孔、排水孔和放泥孔,出口壳旁有加水装置,支架的中纵板加长。由于取消了现有技术的撑杆22,以及挤砖时加水润滑,大大降低了挤砖阻力,节约了耗电量,降低了制成品的成本。
文档编号B28B1/44GK2391726SQ99249418
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日
发明者赵贺先 申请人:赵贺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