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

文档序号:1069676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它包括主街道、生态廊道、轨道交通和避难所,所述的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均相互平行,所述的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的延伸方向与季风方向相同,所述的避难所设置在生态廊道内,所述的主街道设置有均匀的与主街道交叉垂直的辅街道;本发明基于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逃脱了由坐北朝南的建筑风格形成的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束缚,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促进城市气体的流通,形成城市穿堂风,旨在抑制城市热岛效应和该区域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城市空间规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规划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被形象的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迀徙等多方面因素;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改变的现象,我国北方大部分的大中城市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则多为西北风;热岛效应同时还加剧了城市的雾霾等污染物,气体不能及时流通,而我国自古以来坐北朝南的建筑风俗,使城市的整体规划较多的采用横平竖直的棋盘式布局,不适于空气的流通;因此,基于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摒弃由坐北朝南的建筑风格形成的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束缚,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促进城市气体的流通,形成城市穿堂风,旨在抑制城市热岛效应和该区域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的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促进城市气体的流通,形成城市穿堂风,旨在抑制城市热岛效应和该区域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的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它包括主街道、生态廊道、轨道交通和避难所,所述的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均相互平行,所述的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的延伸方向与季风方向相同,所述的避难所设置在生态廊道内,所述的主街道设置有均匀的与主街道交叉垂直的辅街道。
[0005]所述的生态廊道包括水系和公园。
[0006]所述的生态廊道的宽度为100-300米,且其数量不少于3条。
[0007]所述的生态廊道均匀分布。
[0008]所述的辅街道的延伸方向由城市中心向外依次设置有主功能区和工业区。
[0009]所述的主功能区包括行政区、金融区、商业区、教育体育区和居民区。
[0010]所述的工业区包括生物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地质资源开发区。
[0011]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新颖的城市规划理念,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基于我国北方大部分的大中城市多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则多为西北风;城市主要包括主街道、生态廊道、轨道交通和避难所,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均相互平行,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的延伸方向与季风方向相同,避难所设置在生态廊道内,主街道设置有均匀的与主街道交叉垂直的辅街道;生态廊道包括水系和公园,生态廊道的具有足够的宽度,且根据城市规模设置多条,生态廊道均匀分布,辅街道的延伸方向由城市中心向外依次设置有主功能区和工业区,主功能区包括行政区、金融区、商业区、教育体育区和居民区,加快气体的流通,新鲜气体的注入,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空气污染的程度;本发明基于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逃脱了由坐北朝南的建筑风格形成的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束缚,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促进城市气体的流通,形成城市穿堂风,旨在抑制城市热岛效应和该区域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本发明方法新颖、设计巧妙、安全有效、适用于新型城镇规划。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实施例1
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它包括主街道、生态廊道、轨道交通和避难所,所述的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均相互平行,所述的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的延伸方向与季风方向相同,所述的避难所设置在生态廊道内,所述的主街道设置有均匀的与主街道交叉垂直的辅街道。
[0014]本发明提供了新颖的城市规划理念,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基于我国北方大部分的大中城市多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则多为西北风;城市主要包括主街道、生态廊道、轨道交通和避难所,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均相互平行,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的延伸方向与季风方向相同,避难所设置在生态廊道内,主街道设置有均匀的与主街道交叉垂直的辅街道;生态廊道包括水系和公园,生态廊道的具有足够的宽度,且根据城市规模设置多条,生态廊道均匀分布,辅街道的延伸方向由城市中心向外依次设置有主功能区和工业区,主功能区包括行政区、金融区、商业区、教育体育区和居民区,加快气体的流通,新鲜气体的注入,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空气污染的程度;本发明基于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逃脱了由坐北朝南的建筑风格形成的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束缚,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促进城市气体的流通,形成城市穿堂风,旨在抑制城市热岛效应和该区域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本发明方法新颖、设计巧妙、安全有效、适用于新型城镇规划。
[0015]实施例2
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它包括主街道、生态廊道、轨道交通和避难所,所述的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均相互平行,所述的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的延伸方向与季风方向相同,所述的避难所设置在生态廊道内,所述的主街道设置有均匀的与主街道交叉垂直的辅街道。
[0016]所述的生态廊道包括水系和公园。
[0017]所述的生态廊道的宽度为100-300米,且其数量不少于3条。
[0018]所述的生态廊道均匀分布。
[0019]所述的辅街道的延伸方向由城市中心向外依次设置有主功能区和工业区。
[0020]所述的主功能区包括行政区、金融区、商业区、教育体育区和居民区。
[0021]所述的工业区包括生物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地质资源开发区。
[0022]本发明提供了新颖的城市规划理念,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基于我国北方大部分的大中城市多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则多为西北风;城市主要包括主街道、生态廊道、轨道交通和避难所,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均相互平行,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的延伸方向与季风方向相同,避难所设置在生态廊道内,主街道设置有均匀的与主街道交叉垂直的辅街道;生态廊道包括水系和公园,生态廊道的具有足够的宽度,且根据城市规模设置多条,生态廊道均匀分布,辅街道的延伸方向由城市中心向外依次设置有主功能区和工业区,主功能区包括行政区、金融区、商业区、教育体育区和居民区,加快气体的流通,新鲜气体的注入,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空气污染的程度;本发明基于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逃脱了由坐北朝南的建筑风格形成的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束缚,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促进城市气体的流通,形成城市穿堂风,旨在抑制城市热岛效应和该区域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本发明方法新颖、设计巧妙、安全有效、适用于新型城镇规划。
【主权项】
1.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它包括主街道、生态廊道、轨道交通和避难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均相互平行,所述的主街道、生态廊道和轨道交通的延伸方向与季风方向相同,所述的避难所设置在生态廊道内,所述的主街道设置有均匀的与主街道交叉垂直的辅街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廊道包括水系和公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廊道的宽度为100-300米,且其数量不少于3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廊道均勾分布。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街道的延伸方向由城市中心向外依次设置有主功能区和工业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功能区包括行政区、金融区、商业区、教育体育区和居民区。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业区包括生物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地质资源开发区。
【文档编号】E04H1/00GK106065715SQ201610380953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日 公开号201610380953.4, CN 106065715 A, CN 106065715A, CN 201610380953, CN-A-106065715, CN106065715 A, CN106065715A, CN201610380953, CN201610380953.4
【发明人】翟云飞, 郭爱美, 张格宁, 董士龙, 宋彦峰, 赵永轩, 庞国题, 高原, 宋化龙, 茹俊锋
【申请人】河南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