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变形破坏屋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1489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抗变形破坏屋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面,尤其涉及一种抗变形破坏屋面。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许多房屋的屋面都采用钢结构设计,当房屋的屋面较大并超过一定长度时,为防止变形破坏,需在钢板屋面处设置变形缝。
[000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坡屋面,上层压型钢板与下层压型钢板都是直接接触的。当遇到强烈的震动、地基沉降、温度变化等情况时,由于压型钢板之间相互贴的太近,钢板受力挤压而变形损坏。此外,屋面的损坏进一步引发漏水,导致外部潮气雨水从损坏处进入屋面保温层而损坏保温材料,从而破坏屋面的保温性能并影响屋面的外观。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较强的抵抗屋面变形能力的抗变形破坏屋面。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变形破坏屋面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抗变形破坏屋面,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侧上板体和左侧下板体、以及相对设置的右侧上板体和右侧下板体,左侧上板体和右侧上板体的端部之间重叠设置并形成有上变形缝隙,左侧下板体和右侧下板体的端部之间重叠设置并形成有下变形缝隙,相对设置的左侧上板体和左侧下板体之间设置有左侧缓冲板体,相对设置的右侧上板体和右侧下板体之间设置有右侧缓冲板体,左侧缓冲板体和右侧缓冲板体的端部之间重叠设置并形成有缓冲变形缝隙,缓冲变形缝隙的缝隙宽度小于上变形缝隙的缝隙宽度和下变形缝隙的缝隙宽度。
[0007]进一步,左侧缓冲板体为Z字型钢板,左侧上板体、左侧缓冲板体和左侧下板体之间固定连接,右侧缓冲板体为一字型钢板,右侧上板体、右侧缓冲板体和右侧下板体之间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左侧上板体与左侧缓冲板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左侧上板体和左侧缓冲板体固定连接;左侧缓冲板体和左侧下板体之间设有第一檩条,第一檩条与左侧缓冲板体和左侧下板体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右侧上板体和右侧缓冲板体之间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右侧上板体和右侧缓冲板体固定连接;右侧缓冲板体和右侧下板体设有第二檩条,第二檩条与右侧缓冲板体和右侧下板体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左侧下板体支撑在第三檩条上并与第三檩条固定连接,第三檩条支撑在钢梁上并与钢梁固定连接;右侧下板体支撑在第四檩条上并与第四檩条固定连接,第四檩条支撑在钢梁上并与钢梁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第四檩条和第三檩条之间具有高度差,以在左侧下板体和右侧下板体之间形成下变形缝隙;第一檩条和第二檩条之间具有高度差,以在左侧上板体与右侧上板体之间形成上变形缝隙,以及在左侧缓冲板体和右侧缓冲板体之间形成缓冲变形缝隙。
[0012]进一步,右侧上板体与左侧上板体的重叠设置的端部之间设置有橡胶堵条。
[0013]进一步,右侧上板体的与左侧上板体重叠设置的端部向上延伸形成有挡水凸缘。
[0014]进一步,相对设置的左侧上板体和左侧下板体位于屋面变形缝的左侧,相对设置的右侧上板体和右侧下板体位于屋面变形缝的右侧。
[0015]进一步,相对设置的左侧上板体和左侧下板体、以及相对设置的右侧上板体和右侧下板体之间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隔汽层、保温层和防水层。
[0016]本实用新型的抗变形破坏屋面具有抵抗屋面变形能力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强烈震动、地基沉降、温度变化的能力,从而可防止房屋漏水、外部潮气进入和保温材料损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屋面结构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变形破坏屋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抗变形破坏屋面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0]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抗变形破坏屋面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配合使用以形成屋面结构。第一板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侧上板体15和左侧下板体14、第二板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右侧上板体17和右侧下板体16。左侧上板体15和右侧上板体17的端部之间重叠设置并形成有上变形缝隙20,左侧下板体14和右侧下板体16的端部之间重叠设置并形成有下变形缝隙22。
[0021]进一步,相对设置的左侧上板体15和左侧下板体14之间设置有左侧缓冲板体8,相对设置的右侧上板体17和右侧下板体16之间设置有右侧缓冲板体9,左侧缓冲板体8和右侧缓冲板体9的端部之间重叠设置并形成有缓冲变形缝隙21,缓冲变形缝隙21的缝隙宽度小于上变形缝隙20的缝隙宽度和下变形缝隙22的缝隙宽度。应注意的是,左侧缓冲板体8和右侧缓冲板体9均具有较强的刚度,以抵抗弯曲变形。
[0022]进一步,左侧缓冲板体8为Z字型钢板,左侧上板体15、左侧缓冲板体8和左侧下板体14之间固定连接,例如可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连接。右侧缓冲板体9为一字型钢板,右侧上板体17、右侧缓冲板体9和右侧下板体16之间固定连接。应注意的是,左侧缓冲板体8和右侧缓冲板体9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钢板,只要满足左侧缓冲板体8和右侧缓冲板体9之间形成的缓冲变形缝隙21的缝隙宽度小于上变形缝隙20的缝隙宽度和下变形缝隙22的缝隙宽度即可。
[0023]进一步,左侧上板体15与左侧缓冲板体8之间设有固定支架11,固定支架11将左侧上板体15与左侧缓冲板体8间隔开,然后通过螺栓12、铆钉或其他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手段将固定支架11固定连接在左侧上板体15与左侧缓冲板体8之间。此外,左侧缓冲板体8和左侧下板体14之间设有第一檩条4,第一檩条4将左侧缓冲板体8和左侧下板体14间隔开,然后通过螺栓12或铆钉将第一檩条4固定连接在左侧缓冲板体8和左侧下板体14之间。
[0024]由此,可将左侧上板体15、左侧缓冲板体8和左侧下板体14三者进行固定连接,并通过固定支架11和第一檩条4将左侧上板体15、左侧缓冲板体8和左侧下板体14彼此间隔开。此外,螺栓12也可穿过左侧上板体15、固定支架11、左侧缓冲板体8和第一檩条4,以将左侧缓冲板体8固定连接在左侧上板体15和左侧下板体14之间。因此,左侧上板体15、左侧缓冲板体8和左侧下板体14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可做多种变化。
[0025]类似地,右侧上板体17和右侧缓冲板体9之间设有固定支架11,固定支架11将右侧上板体17和右侧缓冲板体9间隔开,然后通过螺栓12、铆钉或其他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手段将固定支架11固定连接在右侧上板体17和右侧缓冲板体9之间。此外,右侧缓冲板体9和右侧下板体16设有第二檩条2,第二檩条2将右侧缓冲板体9和右侧下板体16间隔开,然后通过螺栓12或铆钉将第二檩条2固定连接在右侧缓冲板体9和右侧下板体16之间。
[0026]由此,可将右侧上板体17、右侧缓冲板体9和右侧下板体16三者进行固定连接,并通过固定支架11和第二檩条2将右侧上板体17、右侧缓冲板体9和右侧下板体16彼此间隔开。此外,螺栓12也可穿过右侧上板体17、固定支架11、右侧缓冲板体9和第二檩条2,以将左侧缓冲板体8固定连接在右侧上板体17和右侧下板体16之间。因此,右侧上板体17、右侧缓冲板体9和右侧下板体16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可做多种变化。
[0027]进一步,左侧下板体14支撑在第三檩条3上,并通过螺栓、铆钉或其他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手段固定在第三檩条3上。第三檩条3支撑在钢梁18上,并通过焊接、锚固、栓接等方式与钢梁18固定连接。右侧下板体16支撑在第四檩条I上,并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