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装式转角吊顶层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990045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37并且所述上凸起34的内侧具有向外侧方向凹陷的内凹槽35 ;所述下凸起33和上凸起34共同形成了所述槽腔36的腔壁上的能够扣接所述盖板5的扣接机构;相应地,如图15所示,所述盖板5包括弧形板基体51,在所述板基体51的下端内侧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下扣边52,所述下扣边52的顶端呈水滴状,在所述板基体51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向外侧方向倾斜延伸的钩状扣边54。这样安装所述盖板5时,如图12所示是所述盖板5的安装过程示意图,由于在所述槽腔36的纵向承托臂31的大致尾端部位设置有向内折弯的上凸起34,为此先将所述板基体51的上端内侧的所述钩状扣边54的顶端从下往上沿导向面37预先扣接到所述槽腔36的上凸起34内侧的内凹槽35的槽口,并让所述板基体51下端内侧的下扣边52预先顶靠在所述竖向壁体32尾端部位的下凸起33的外侧,形成所述盖板5与所述槽腔36的腔口之间的预安装状态,此时所述下扣边52可能会因挤压而出现少许的弹性变形;此时在检查所述盖板5两端部位的对接情况特别是与之呈一定角度例如90°转弯的另一个盖板之间的结合情况,继续用力从下往上顶推所述盖板5,由于所述钩状扣边54是向外侧方向倾斜延伸,为此让所述钩状扣边54完全滑入到向外侧方向凹陷的所述内凹槽35内,此时所述板基体51上的所述下扣边52也继续上移完全扣接到所述竖向壁体32上的所述下凸起33的外侧,此时所述下扣边52顶端的水滴状头部弹性复原顶靠在所述下凸起33的顶部,让所述盖板5不能下移,这样就完成了所述盖板5扣接在所述槽腔36腔壁上的扣接机构上安装如图8、图9、图10、图11所示的扣接结合状态。拆卸所述盖板5时,仅需在所述盖板5的下部稍微用力往外和往下用力,所述盖板5本身的少许变形位移就可以让所述盖板5的下端脱离所述竖向壁体32上的所述下凸起33进而整个地拆下所述盖板5。
[0083]为了完全遮盖住所述槽腔36周围的槽壁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5所示,在所述盖板5的下端设置下凸缘边53,所述下凸缘边53从所述下扣边52位置继续向下延伸;在所述盖板5的上端设置上凸缘边55,所述上凸缘边55从所述钩状扣边54位置继续向上延伸。这样当将所述盖板5盖封在所述槽腔36的腔口上时,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上凸缘边55可以遮盖住所述槽腔36的横向壁体31,所述下凸缘边53可以遮盖住所述槽腔36的竖向壁体32。
[0084]其次,所述盖板5呈型材状沿横向方向延伸,可以同时覆盖几个所述夹持器400或全部的所述夹持器400,这样所述盖板5、所述吊顶层板6与所述第一吊装板I共同共构成了所述转角吊顶的外立面,也能够利用所述盖板5遮盖修饰所述夹持器400,而且也能够遮盖所述吊顶层板6的内侧端与所述竖立墙面B之间的间隙421,修复所述吊顶层板6由于宽度不齐整而导致的间隙421不均匀的问题。为了美化所述转角吊顶的外立面,进一步还可以在所述盖板5、所述吊顶层板6或所述第一吊装板I的外侧面上喷涂装饰漆层或黏贴墙纸等。
[0085]由于在所述转角吊顶的转弯部位特别是90°转弯部位,两个所述盖板5以一定的角度对角连接时需要在端部开设一定角度的斜面,例如所述转角吊顶的转弯角度为90°时,需要在所述盖板5的端部开设45°的斜面。也就因为如此情况,当首先将一个方向上的所述盖板5定位后,另一个方向上的所述盖板5已经不便于从非垂直方向扣进安装到所述夹持器400上。为此为了便于直接安装互成角度的两个所述盖板5,采用从下往上的安装方法,不仅便于加工所述斜面而且也不用反复地协调调整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所述盖板5,其次也便于拆卸所述盖板5。
[0086]以上披露了所述夹持器400的第一种结构。所述夹持器400的第二种结构如图9所示,与上述第一种方案不同的是,所述结合器400还包括有上夹臂4,所述上夹臂4的内侧端直接固定设置在所述下臂3上或它们一体化成型。这样就形成了具有固定夹口高度的所述夹持器400。所述上夹臂4可以是一种弹性臂,也可以是一种非弹性的臂体。在所述上夹臂4是非弹性的臂体结构中,还可以改进为如图19所示的结构,在所述上夹臂4上设置有立柱47及设置在所述立柱47上的第一弹簧48,所述第一弹簧48的一个弹性支臂49穿过设置在所述上夹臂4上的长条状孔40后延伸到所述夹口 42中并能够顶压在所述吊顶层板6上,这样当所述吊顶层板6插入到所述夹口 42中时,所述弹性支臂49就能顶压住所述吊顶层板6的内侧端,从而让其不会上下随风压跳动,也能适用不同厚度的所述吊顶层板6。
[0087]以上披露了所述夹持器400的第二种结构。所述夹持器400的第三种结构如图10所示,与上述第二种方案不同的是,所述上夹臂4与所述下臂3分离设置为两个部件,所述上夹臂4不仅包括有压制臂体45,也包括有竖向的竖立臂46,所述压制臂体45与所述竖立臂46 —体化成型并呈大致90°角度的分布,在所述竖立臂46的外侧设置有一对相对延伸的凸出臂30,从而一对所述L型凸出臂30使所述竖立臂46上具有大致上呈槽状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即是能够形成卡接连接的所述卡臂。所述夹持器400通过所述卡臂能够卡接到所述定位底座2的上、下凸边(21、22)上。
[0088]如图10和图14所示,所述上夹臂4呈高低结构的板状包括尾端部44和压制臂体45,其宽度大致与所述纵向承托臂31相当,如图10所示,所述上夹臂4位于所述纵向承托臂31的上面实现上、下排列,而且让所述槽腔36位于所述吊顶层板6的下面;如图14所示在所述上夹臂4的尾端部44设置有螺纹孔440,在所述横向壁体31上设置有对应的通孔(图中未画出)。如图10所示,所述上夹臂4与所述纵向承托臂31之间通过调节螺丝41穿过所述通孔形成与所述上夹臂4的螺纹连接,并且所述上夹臂4的所述压制臂体45与所述横向壁体31之间通过所述调节螺丝41的调节形成具有可调高度的夹口 42。这样所述纵向承托臂31实际上也就成为所述夹口 42的下夹臂,即所述纵向承托臂31与所述下夹臂合二为一,所述吊顶层板6的重量就通过所述结合器400的下臂3和调节螺丝41传递给所述上夹臂4。可调的所述夹口 42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适应不同的厚度的所述吊顶层板6,而且也能预安装到所述吊顶层板6的内侧端上,进而在所述结合器400安装就位后再最后收紧所述调节螺丝41,便于调整所述吊顶层板6的位置。其次由于所述吊顶层板6的内侧端与竖立墙面B之间的间隙空间421有限,完全可以在所述吊顶层板6处于倾斜的预就位状态时(此倾斜状态时的较大的间隙空间远远大于处于水平状态时的间隙空间)预安装所述结合器400,让所述结合器400的夹口 42预结合在所述吊顶层板6上。这样就无需为在狭小的空间内如何便利、快捷地安装所述结合器400而花费时间。
[0089]由于所述下臂3 —般是直接顶靠在竖立墙面B上,为此图10所示的结合器400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借助于所述下臂3分解所述卡臂所承受的重力。
[0090]以上披露了所述夹持器400的第三种结构。所述夹持器400的第四种结构如图11所示,与上述第三种方案不同的是,在所述上夹臂4上没有设置所述竖立臂46,而是将一对所述凸出臂30所组成的所述卡臂直接设置在所述下臂3的竖立壁体32的内侧。这样所述上夹臂4的结构就如图14所示。
[0091]为了便于在所述结合器400的下方实施拧紧所述调节螺丝41的动作,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调节螺丝41朝上设置让其螺丝头43收藏在所述槽腔36内。所述螺丝头43是可以结合螺丝批、六角把手等操作工具的部位。
[0092]第三个方面,就是设置和安装所述吊顶层板6。选取适当材质的大面积板材例如木板、硅复合板、塑料板、铝塑复合板或铝板等裁取适当宽度和长度的小板材形成需要的所述吊顶层板6,在沿一幅所述竖立墙面B的幅度内可以设置一个所述吊顶层板6,也可以让几块所述吊顶层板6予以拼合。如图1所示,所述吊顶层板6的外侧端搁置到所述第一延伸边101上并插入到所述第一延伸边101与所述第二延伸边102之间形成的所述插槽109中,内侧端如图8所示搁置到所述结合器400的纵向承托臂31上,所述吊顶层板6在所述间距空间100内大致水平地布置,所述吊顶层板6与竖立墙面B之间具有间隙421。当所述结合器400是一种具有夹口 42的产品时,如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吊顶层板6的内侧端插入到所述夹口 42中并且还可以按照上面已经介绍的预安装方法安装所述结合器400。
[0093]第四个方面,就是安装所述装饰条63。如图2、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吊装板I与所述竖立墙面B的间距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两块吊顶层板(61、62),为了美化两块所述吊顶层板(61、62)之间的缝隙,两块所述吊顶层板(61、62)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装饰条6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饰条63呈T型型材状包括有能够插入到所述缝隙中的中间柱体64以及两个薄翼边631,所述薄翼边631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延伸边101的厚度相同,从而在安装所述装饰条63后,所述装饰条63的下部平面与所述第一延伸边101保持平齐。其次,在所述装饰条63的中间柱体64上设置有第二弹簧65,其中所述第二弹簧65包括有中间圈体部651和从所述中间圈体部651上延伸出的两个自由端部(652、653),在所述装饰条63的中间柱体64上设置例如通过冲制工艺冲制出一对定位臂(641、642 ),所述中间圈体部651卡装在一对所述定位臂(641、642)上;安装时,收紧所述第二弹簧65的两个自由端部(652、653)并让所述第二弹簧65及所述装饰条63的中间柱体64从两块所述吊顶层板(61、62)之间的缝隙中插入,所述装饰条63的两个翼边631借助于所述第二弹簧65分别贴紧在所述吊顶层板(61、62)的下表面上。在该结构中,所述装饰条63的两个薄翼边631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呈薄壁状结构,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是具有一定厚度和宽度的中空状壁体的厚结构,这个所述中空状壁体的厚结构在图4中另外指示为632,这样就可以借助于所述装饰条63在所述吊顶层板(61、62)的下表面上形成一个具有明显突出与所述吊顶层板(61、62)结构的厚翼边632,所述厚翼边632下表面还设置有凹凸装饰纹60。
[0094]第五个方面,还可以设置拉杆装置。为了防止所述第一吊装板I因仅顶部定位而出现的下侧偏转,进一步的方案是如图1所示,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吊装板I与所述竖立墙面B之间空间100中设置纵向的第一拉杆500,所述第一拉杆500位于所述吊顶层板6的上方,所述第一拉杆500的外侧端卡入到卡槽110中。这样在涉及在横向方向上的大跨度的所述第一吊装板I时,能够进一步地稳定所述第一吊装板I及整个所述转角吊顶层C。当然可以想到的是,还可以将所述第一拉杆500的内侧端连接(例如钩挂)在所述结合器400或与所述定位底座2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杆500可以是一种硬杆体,也可以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拉杆体例如弹簧、橡胶绳等。
[009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所述转角吊顶层C的方法可以总结为是:
[0096]准备所述结合器400、第一吊装板1、吊顶层板6及定位底座2 ;将所述第一吊装板I定位到所述顶层楼板面A上,使所述第一吊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