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平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000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平瓦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平瓦结构,瓦侧板的前表面水平高度低于瓦本体的前表面水平高度;瓦本体的下表面与斜面板相固定连接;瓦本体的前表面上端设置有若干隔条;侧板的前表面设置有凹槽;瓦本体的后表面设置有横向筋条组;瓦本体的后表面沿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挡条;挡条另一端延伸至瓦本体的上表面;瓦本体的后表面设置有竖向筋条。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上表面设置隔条、凸条增加了瓦片之间的空气流动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温度,设置横向筋条组和竖向筋条增加屋面瓦的强度的同时,也不会给屋面瓦增加重量,设置凹槽和斜面板极大地提高了屋面瓦的导水性能,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
【专利说明】
一种斜平瓦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平瓦结构。【背景技术】
[0002]房子的屋面系统大致可以分成坡屋面和平屋面两个系统。坡屋面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我国自有史记载以来至清末,房屋建筑几乎都是坡屋面的。国外也大致如此, 不过更具特色和多样性,如有各种尖屋顶、圆球屋顶等。平屋面系统实际是从古代城堡结构演化而来,伴随着现代混凝土构件的发展,在许多高层建筑上获得了广泛的采用。坡形屋面基本都使用了屋面瓦。
[0003]目前在民用仿古住宅、高级公寓、别墅等建筑物中已越来越多采用屋面瓦这种建筑材料,这样使得屋顶变得特别有风格,能够受到广大用户的喜欢。但现有屋面瓦的防风、 导水的效果还是有所欠佳,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业的需要。另外,现有的屋面瓦的强度和重量不协调,通常是提高了屋面瓦强度就加重了屋面瓦的重量,或者是减轻了屋面瓦的重量就降低了屋面瓦强度。
[0004]故有必要对现有屋面瓦结构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斜平瓦结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斜平瓦结构,它包括有瓦本体、侧板和斜面板;所述瓦本体的左侧面与侧板相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前表面水平高度低于瓦本体的前表面水平高度; 侧板的后表面水平高度低于瓦本体的后表面水平高度;所述瓦本体的下表面与斜面板相固定连接;所述瓦本体与斜面板的夹角为倾斜角;所述倾斜角为钝角;所述瓦本体的前表面上端设置有若干隔条;所述隔条沿瓦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侧板的前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凹槽的下端与侧板的外部相连通;所述瓦本体的后表面左侧沿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凸条;所述瓦本体的后表面设置有横向筋条组;所述横向筋条组由间隙相同的横向筋条构成;所述瓦本体的后表面沿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挡条;所述挡条侧壁与筋条相连接;所述挡条的端面水平高度与侧板的后表面水平高度相同; 所述挡条一端延伸至斜面板的下表面;挡条另一端延伸至瓦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瓦本体的后表面设置有竖向筋条;所述竖向筋条穿过横向筋条组后终止于瓦本体的下表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瓦本体的后表面上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凸台分别设置在竖向筋条与挡条的正上方;所述竖向筋条与凸台连接处设置有竖筋条缺口; 所述挡条与凸台连接处设置有挡条缺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瓦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缺口。
[0010]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斜平瓦结构,它包括有瓦本体、侧板和斜面板;所述瓦本体的左侧面与侧板相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前表面水平高度低于瓦本体的前表面水平高度;侧板的后表面水平高度低于瓦本体的后表面水平高度;所述瓦本体的下表面与斜面板相固定连接;所述瓦本体与斜面板的夹角为倾斜角;所述倾斜角为钝角;所述瓦本体的前表面上端设置有若干隔条;所述隔条沿瓦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侧板的前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凹槽的下端与侧板的外部相连通;所述瓦本体的后表面左侧沿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凸条;所述瓦本体的后表面设置有横向筋条组;所述横向筋条组由间隙相同的横向筋条构成;所述瓦本体的后表面沿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挡条;所述挡条侧壁与筋条相连接;所述挡条的端面水平高度与侧板的后表面水平高度相同;所述挡条一端延伸至斜面板的下表面;挡条另一端延伸至瓦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瓦本体的后表面设置有竖向筋条;所述竖向筋条穿过横向筋条组后终止于瓦本体的下表面。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上表面设置隔条、凸条增加了瓦片之间的空气流动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温度,设置横向筋条组和竖向筋条增加屋面瓦的强度的同时,也不会给屋面瓦增加重量,设置凹槽和斜面板极大地提高了屋面瓦的导水性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〇〇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视角平面图;[〇〇14] 附图标记说明:
[0015]1、瓦本体;1-1、隔条;1-2、横向筋条;1-3、竖向筋条;1-3-1、竖筋条缺口; 1-4;挡条;1-4-1、挡条缺口; 1-5、凸条;1-6、缺口; 1-7、凸台;2、侧板;2-1、凹槽;3、斜面板;a、倾斜角。【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斜平瓦结构,它包括有瓦本体1、侧板2和斜面板3;所述瓦本体1的左侧面与侧板2相固定连接;所述侧板2的前表面水平高度低于瓦本体1的前表面水平高度;当斜平瓦连接的时候,瓦体压在侧板2的前表面上;做左右固定的作用;侧板2的后表面水平高度低于瓦本体1的后表面水平高度;所述瓦本体1的下表面与斜面板3相固定连接;所述瓦本体1与斜面板3的夹角为倾斜角a;所述倾斜角a为钝角;做引风导流作用;所述瓦本体1的前表面上端设置有若干隔条1-1;隔条1-1的作用就是连通瓦片与瓦片,提供一条通道让瓦片之间可以空气流通;可以所述隔条1-1沿瓦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侧板2的前表面设置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凹槽2-1的下端与侧板2的外部相连通,所述瓦本体1的后表面左侧沿瓦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凸条 1-5;所述瓦本体1的后表面设置有横向筋条组;所述横向筋条组由若干个间隙相同的横向筋条1-2构成;所述瓦本体1的后表面沿瓦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挡条1-4;所述挡条1-4侧壁与横向筋条1-2相连接;所述挡条1-4的端面水平高度与侧板2的后表面水平高度相同;所述挡条1-4 一端延伸至斜面板3的下表面;挡条1-4另一端延伸至瓦本体1的上表面;所述瓦本体1的后表面设置有竖向筋条1-3;所述竖向筋条1-3穿过横向筋条组后终止于瓦本体1的下表面。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瓦本体1的后表面上端设置有凸台1-7,所述凸台1-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凸台1-7分别设置在竖向筋条1-3与挡条1-4的正上方;所述竖向筋条1-3与凸台1-7连接处设置有竖筋条缺口 1-3-1;所述挡条1-4与凸台1-7连接处设置有挡条缺口 1-4-1;加大室内空气的流动能力,也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温度。
[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瓦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缺口 1-6,进一步增加空气流动能力。
[002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上表面设置隔条、凸条增加了瓦片之间的空气流动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温度,设置横向筋条组和竖向筋条增加屋面瓦的强度的同时,也不会给屋面瓦增加重量,设置凹槽和斜面板极大地提高了屋面瓦的导水性能。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斜平瓦结构,它包括有瓦本体(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侧板(2)和斜面板 (3);所述瓦本体(1)的左侧面与侧板(2)相固定连接;所述侧板(2)的前表面水平高度低于 瓦本体(1)的前表面水平高度;侧板(2)的后表面水平高度低于瓦本体(1)的后表面水平高 度;所述瓦本体(1)的下表面与斜面板(3)相固定连接;所述瓦本体(1)与斜面板(3)的夹角 为倾斜角(a);所述倾斜角(a)为钝角;所述瓦本体(1)的前表面上端设置有若干隔条(1-1); 所述隔条(1-1)沿瓦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侧板(2)的前表面设置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凹槽(2-1)的下端与侧板(2)的外部相连通;所述瓦本体(1)的后表面左侧沿瓦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凸条(1-5);所述瓦 本体(1)的后表面设置有横向筋条组;所述横向筋条组由若干个间隙相同的横向筋条(1-2) 构成;所述瓦本体(1)的后表面沿瓦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挡条(1-4);所述挡条(1-4) 侧壁与横向筋条(1-2)相连接;所述挡条(1-4)的端面水平高度与侧板(2)的后表面水平高 度相同;所述挡条(1-4) 一端延伸至斜面板(3)的下表面;挡条(1-4)另一端延伸至瓦本体 (1)的上表面;所述瓦本体(1)的后表面设置有竖向筋条(1 -3);所述竖向筋条(1 -3)穿过横 向筋条组后终止于瓦本体(1)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平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本体(1)的后表面上端 设置有凸台(1-7),所述凸台(1-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凸台(1-7)分别设置在竖向筋条(1-3)与挡条(1-4)的正上方;所述竖向筋条(1-3)与凸台(1-7)连接处设置有竖筋条缺口(1-3-1);所述挡条(1-4)与凸台(1-7)连接处设置有挡条缺口( 1-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平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 有缺口(1-6)。
【文档编号】E04D1/02GK205617666SQ201620453536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9日
【发明人】李森
【申请人】李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