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尾随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749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尾随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尾随安全门,属于安全门的技术领域。
一般的安全门是单门结构,门做的很坚固,但当门打开时就会形成通道,失去防护作用,歹徒往往利用这一可乘之机尾随闯入作案,使人身安全和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利申请(ZL99200724.0)设计的机械式防尾随互锁安全门,其机械互锁装置和功能均存在缺陷,缺点是当双门同时打开时会造成互锁失效或杠杆变形损坏;双门之间挤进两个人时既失去防尾随的作用;没有搬运货物或紧急通行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的避免上述缺陷的防尾随安全门,它能在转动一扇门的执手而尚未打开门时就使另一扇门锁闭,它能用钥匙启动或解除互锁功能,在需要防尾随时能使双门互锁,在需要搬运货物或紧急通行时又能使双门同时打开,它有超重报警装置,使其在启动互锁功能后每次只能通过一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一个门框的两面各安装一扇门,双门之间有至少能站一个人的空间,门扇一侧的上下两端有门轴,门轴安装在门框中,在一扇门的门轴与另一扇门的无门轴一侧之间有双门互锁机构、在门扇内有驱动互锁机构的装置,在上门框内有启动或解除互锁功能的装置,在两扇门之间有称重装置,超重报警时使内门强行锁闭的装置、照明开关和报警开关。在上门轴上端有拨板,上门轴中心有通孔,孔内有能上下活动的顶杆,拨板的一端焊接在门轴上,门轴固定在门扇上,拨板与门扇以门轴为中心在水平面内同步转动,门在关闭位置时,拨板的另一端拨开互锁勾板,使互锁杠杆能上下活动,当准备开门时,转动门锁执手的力使上下锁杆向锁体中心拉动,使杠杆摆动,使顶杆向下拉动,使互锁杠杆向下拨动互锁插销将另一扇门锁闭,当门被拉开时,拨板脱离互锁勾板,互锁勾板勾住互锁杠杆,使互锁杠杆不能抬起,从而使另一扇门继续处于锁闭状态,由此实现在转动一扇门的执手时使另一扇门同时锁闭的目的;在上门框内侧有一个锁头,与锁头连接的轴转动带有偏心轴的圆盘,偏心轴带动连杆,连杆推动限位板,通过限位板的往复运动实现对互锁杠杆的控制,由此达到既能使双门互锁又能使双门同时打开的目的;在踏板内有承重装置,人站在踏板上时,重力使承重装置的大杠杆向下摆动,大杠杆的一端与侧框内的拉杆相连,拉杆拉动重力勾板,当一个人站在两门之间时,照明灯会自动点亮,当两个人同时站在两门之间重力达到设定的承重极限时,警铃将自动报警,重力勾板勾住互锁杠杆使互锁杠杆不能抬起,使互锁插销将内门扇强行锁闭。由此实现启动互锁功能时保证每次只能通过一人的目的。旋转螺塞(25)可以调整门扇与门框的上下配合间隙。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可以用钥匙启动或解除双门互锁功能,启动互锁功能时能有效的防止尾随者尾随正常开门者冲入安全门,解除互锁功能时可以使两扇门同时打开,适用于搬运货物和紧急通行。
2.当一个人站在两门之间时,照明灯会自动点亮,当两个人同时站在两门之间,超过设定的承重极限时,警铃将自动报警同时内门扇被强行锁闭。
3.通过转动门的执手驱动互锁机构,使一扇门尚未拉动时,另一扇门已经被锁闭,由此保证互锁功能的可靠性。
4.门轴装有轴承和升降调整装置,门扇安装牢固、转动轻巧,升降可调。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给出。
图一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尾随安全门的正面外型图(主视图)。图二是图一的A-A剖视图。图三是图一的B-B剖视图。图四是图三的C-C剖视图。图五是图四的D-D剖视图。图六是图五的E-E剖视图。图七是图六的F-F剖视图。图八是图五的G-G剖视图。图九是图六的H-H剖视图。
实例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尾随安全门的结构示意图见图一到图九所示,防尾随安全门主体由外门扇(1)、内门扇(2)、上门框(3)、下门框(4)、左侧框(5)、右侧框(6)构成,内外门扇通过门轴(8)分别安装在门框的两面,在外门扇(1)和内门扇(2)之间上面有顶灯(7),下面有踏板(9),踏板上有4个地脚螺钉孔,用地脚螺钉(11)将门体安装在地面上。
在互锁状态下,当两扇门都处于关闭位置时,一扇门的互锁插销(28)能随另一扇门执手(12)的转动而在插销套(27)内上下滑动,因为要打开任何一扇门,首先要转动门锁执手(12),使上锁杆(13)和下锁杆(14)向锁的中心方向运动,下锁杆通过销轴带动杠杆(15),杠杆(15)以中间的销轴为中心摆动,通过销轴(16)使顶杆(17)向下拉,顶杆能在上门轴(22)的中心孔内上下活动,上门轴通过轴承(21)安装在上门框(3)上,顶杆的顶端与互锁杠杆(26)接触,互锁杠杆受拉簧(29)的作用以支架(30)为轴向下摆动,互锁杠杆的另一端拨动互锁插销(28)使其在插销套内向下滑动,使互锁插销插入另一扇门的插销槽内,将另一扇门锁闭,此时如果同时转动两扇门的执手则两扇门互相锁闭。弹簧(19)的弹力远大于拉簧(29)的拉力,此时如执手(12)复位,弹簧(19)推动顶杆(17)使互锁杠杆(26)克服拉簧(29)的拉力而抬起,使互锁插销复位。
在上述状态下,当一扇门被拉动时,另一扇门的互锁插销(28)被锁定在锁闭位置,不再随执手(12)的转动与复位而上下滑动,因为在上门轴(22)的上端有拨板(33),拨板与上门轴焊接,上门轴被顶丝(20)固定在门轴套(18)内,门轴套焊接在门扇上,拨板随门扇以门轴为中心在水平面内同步转动,拨板的另一端与互锁杠杆勾板组件(32)接触,开门时,拨板脱离限位组件中的互锁勾板(43),互锁勾板以支架(44)为轴受扭簧(42)作用勾住互锁杠杆(26),使互锁杠杆不能抬起,互锁杠杆的另一端使互锁插销(28)被锁定在锁闭位置,此时即使执手复位互锁杠杆也不能抬起,从而使另一扇门继续处于锁闭状态。
在解除互锁功能的状态下,两扇门能同时打开,因为在需要解除互锁功能时,首先将双门关闭,用钥匙(35)顺时针旋转锁头(34),使轴(36)以支架(37)为支点带动轮盘(40)同步旋转,轮盘上的销轴(41)带动连杆(38),连杆推动限位板(39),限位板被推到互锁杠杆下,由此互锁杠杆被限位板锁定在抬起的位置,使互锁插销被锁定在开启的位置,此时两扇门就能同时打开。反之,则能恢复双门互锁功能。
在双门之间底面踏板内有承重装置,当人站在踏板上时,重力通过小杠杆(49)使大杠杆(50)向下摆动,大杠杆的一端与装在侧框内的拉杆(10)相连,拉杆将力传递到上框内的承重报警组件(31),拉动重力勾板(45)、使重力勾板以支架(46)的销轴为中心转动,当重力勾板稍有转动而尚未勾住互锁杠杆(26)时,与螺母相联的h型拨板首先拨动顶灯开关(51),使顶灯点亮,当重力勾板(45)继续转动勾住互锁杠杆(26)时,重力勾板将互锁杠杆锁定在锁闭位置,使内门扇(2)强行锁闭,同时与螺母相联的h型拨板拨动顶灯开关(51)和报警开关(52),使顶灯点亮、警铃报警。通过调整螺母(48)对弹簧(47)的压力可以设定使互锁勾板转动的力矩,由此力矩可经实验或计算出作用在踏板(9)上的重力,使两个人同时站在踏板上超过设定极限时,重力勾板勾住互锁杠杆(26),内门扇(2)被强行锁闭,警铃自动报警,由此实现启动互锁功能时保证每次只能通过一人的目的。
下门轴(23)一端被顶丝固定在门轴套(18)内,门轴套与门扇焊接,下门轴另一端插在螺塞(25)的盲孔内,螺塞(25)与门轴套(18)之间有压力轴承,压力轴承安装在螺套(24)的台阶孔内,螺塞旋在螺套(24)内,螺套(24)与下门框(4)焊接,下门轴与门扇同步转动,旋转螺塞使压力轴承顶在门轴套的底面,继续旋转可以调整门扇与门框的上下配合间隙。
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尾随者尾随正常开门者进入的防尾随安全门,该门为一框双门,双门互锁,双门之间有空间,门扇由门轴安装在门框两面,其特征是在门扇内有驱动互锁机构的装置,在上门框内有启动或解除互锁功能的装置,在两扇门之间有承重控制报警装置;上门轴的上端有拨板(33),上门轴的中心有通孔,孔内有能上下活动的顶杆(17),门在关闭位置时,拨板的另一端拨开互锁勾板(43),使互锁杠杆(26)能上下活动,当准备开门时,转动门锁执手的力使上下锁杆向锁体中心拉动,使杠杆(15)摆动,使顶杆向下拉动,使互锁杠杆向下拨动互锁插销(28)将另一扇门锁闭,当门被拉开时,拨板脱离互锁勾板,互锁勾板勾住互锁杠杆,使互锁杠杆不能抬起;与锁头连接的轴(36)转动带有偏心轴的圆盘(40),偏心轴带动连杆(38),连杆推动限位板(39),通过限位板的往复运动实现对互锁杠杆的控制;重力使承重装置的大杠杆(50)向下摆动,大杠杆的一端与侧框内的拉杆(10)相连,拉杆拉动重力勾板(45),在重力达到设定的承重极限时,重力勾板勾住互锁杠杆使互锁杠杆不能抬起,使互锁插销将内门扇强行锁闭;旋转螺塞(25)可以调整门扇与门框的上下配合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尾随安全门,其特征是用钥匙旋转锁头,由锁头转动轴,由此使被授权的人才能使用启动或解除互锁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尾随安全门,其特征是转动门锁执手时上下锁杆被同时向锁体中心拉动,杠杆(15)上有3个销轴,中间的销轴为固定支点。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防尾随安全门,其特征是采用地脚螺钉安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防止尾随者尾随正常开门者进入的防尾随安全门,属于安全门的技术领域。一般的安全门是单门结构,虽然门做的很坚固,但当门打开时就会形成通道,失去防护作用,防尾随安全门为一框双门,双门之间有空间,在需要防护时能使双门互锁,在需要搬运货物或紧急通行时又能使双门同时打开,在启动互锁功能后每次只能通过一人。
文档编号E06B5/00GK2414166SQ0020940
公开日2001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17日
发明者张念兴 申请人:张念兴, 于国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