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08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窗,尤其涉及一种以单一调整单元便可达到使叶片偏斜及升降效果的百叶窗。
习用百叶窗的调整单元分为进光量(叶片偏斜度)及透光与否(升降)二个单元,分别由一长杆及一拉绳控制。使用这种习用的百叶窗,经常因操作者不知其各自调整的功能而选择错误,虽然可予以更正不会造成太大的不便,但遇紧急状况时,如急于看窗外发生的事故或行动中的人或车则经常会予以错过。此外,用拉绳调整叶片的升降,每次动作需先用力扯而松开定位扣再进行升降操作。但长期用力扯不是使拉绳断裂无法松开定位扣使百叶窗失效,就是使长杆连接端发生断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百叶窗,其具有可以单一调整单元便可达到使叶片偏斜及升降的效果,且不需在每次升降调整时用力扯拉绳,便可很好的完成百叶窗的升降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百叶窗,包括框体、叶片组、调整单元;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侧开型钢、一角轴;所述框体是由三或四框杆相互垂直并借由二或四个角框组成;所述一侧开型钢是向上开口,二端插接于上二角框的榫中,该侧开型钢二端底面各设一角框孔;所述一角轴的断面为非圆形,平行上框杆置于侧开型钢中,该角轴相对应二角框孔处各串接一组卷绕单元;该卷绕单元包括一弧板盖,盖面呈弧形,一侧形成垂立的第一穿孔、另侧端向下设有一对倒钩;一卷绕管,为一中空管,相对于弧板盖第一穿孔端形成开口且设一缺口供升降绳结卡置并以封管夹固后卷绕管身,另端形成径缩筒并圈套角度绳,封管末端设一塞,使弧板盖近贴卷绕管面并卡置于第一穿孔中;一跨座,相对于卷绕管的筒端形成容纳座供其容置、容纳座底部向下设一插口,另侧形成垂立的墙,墙中央设一第二穿孔套合卷绕管的筒,墙外侧形成凹陷供卡置弧盖板的一对倒钩;一垫板,板面设一插孔供跨座的插口容置,包围插孔向下形成一小角框定位下插于侧开型钢的角框孔中;所述角轴是横向插入跨座第二穿孔、卷绕管的轴孔、弧板盖的第一穿孔及封管中;角轴作顺或逆时针径向转动,则可卷绕或开释贴合弧板盖的卷绕管管身的升降绳,升降绳向下穿套有叶片组,其中,任一上角框改为角座,该角座是由平行及垂直角轴方向的横角及竖角一体成型,横角及竖角垂直角处设一平行横角的蜗轮孔且其孔心设一第二交孔并套入一蜗轮杆,以一杆衬及杆座定位蜗轮杆并穿套连动角轴,蜗轮孔一或二侧设一蜗杆孔且孔心设一第一交孔穿入一蜗杆,令第二与第一交孔相互垂交,蜗杆外端形成一轴板且轴板中央向外伸出一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百叶窗,其中的角座的蜗杆外端轴处搭扣一调整单元,该调整单元是由一调整座螺合调整座盖并穿出一圈形调整绳,其中,调整座面凹入一内齿孔且孔心插置一转轴,转轴穿套一主动轮并啮合位于内齿孔中的三从动轮,转轴外再穿套由二轮片组合的绳轮,绳轮借二轮片的间隙及其辐射状齿夹置调整绳并由调整座盖下方二绳孔穿出,转轴另端穿出至调整座底面的磁铁孔中,该磁铁孔中置有二呈半圆状且圆心设有小孔的极性相异的磁铁。
前述的百叶窗,其中的卷绕管的筒周形成一窄缝凹槽供角度绳圈套。
前述的百叶窗,其中的蜗杆的轴上再夹置二半圆极性相异磁铁。
本实用新型以单一调整单元便可达到使叶片偏斜及升降的效果,且不需在每次升降调整时用力扯拉绳,便可很好的完成百叶窗的升降定位。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单元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卷绕单元的跨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角座部分元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调整单元部分元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调降叶片动作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调升叶片动作的示意图。
请参阅
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相互垂直的三或四个中空框杆(1)并搭接二或四个角框(12)组成框体,框体的上框杆(1)下方以一向上侧开型钢(60)插接于上二角框(12)的榫(14)中,其中,以一平行上框杆(1)的角轴(6)内置于侧开型钢(60)中,该角轴(6)的轴上二端分别串接二组卷绕单元。该卷绕单元包括一弧板盖(3)、一卷绕管(4)、一封管(4 0)、一跨座(5)及一垫板(50),该弧板盖(3)盖面是相对应于卷绕管(4)径呈弧形,一侧形成垂立的第一穿孔(32),另侧端向下设有一对倒钩(34);卷绕管(4)为一中空管,管身供缠绕升降绳(68),其相对于弧板盖(3)第一穿孔(32)端为开口且设有一缺口(48),供夹置升降绳(68)末端打结(69)固定,另端形成径缩筒(44),筒(44)口形成轴孔(46)供穿入角轴(6);封管(40)套入于卷绕管(4)中夹固升降绳(68)末端的结(69),封管(40)末端设有一塞(41)是内套于卷绕管(4)的第一穿孔(32)中,塞(41)口形成轴孔(46)穿入角轴(6)中;跨座(5)相对于卷绕管(4)的筒(44)端形成一容纳座(58),容纳座(58)底部向下设一插口(51),容纳座(58)另侧形成垂立的一墙(52),墙(52)中央设一第二穿孔(56)供套合卷绕管(4)的筒(44),墙(52)外侧的第二穿孔(56)上方形成凹陷(54)供弧板盖(3)的倒钩(34)卡置;垫板(50)板面设有一插孔(510)且包围插孔(510)向下形成一小角框(53),小角框(53)下插于侧开型钢(60)二侧开设的角框孔(61)中,而插孔(510)供套合跨座(5)的插口(51),由上述构件组合完成卷绕单元。
卷绕单元中弧板盖(3)是接近贴合卷绕管(4)管身所缠绕的升降绳(68),升降绳(68)末端及圈套在卷绕管(4)筒(44)上的角度绳(64)皆经跨座(5)的插口(51)、垫板(50)的插孔(510)及侧开型钢(60)的角框孔(61),并向下穿套若干叶片(62)至底板(66)处固结,当角轴(6)被顺时针或逆时针径向转动,则各叶片(62)受卷绕管(4)上的升降绳(68)连动而实施卷绕或开释的升或降动作(请参阅图2、3)。
另,本实用新型的上角框(12)仅供固定穿套垂直二框杆(12)及一侧开型钢(60),本实用新型特将任一上角框(12)改为一角座(2)更适合百叶窗装入壁面时的调整动作,请参阅图4,该角座(2)结构是由一平行角轴(61)方向的横角(20)及垂直角轴(61)方向的竖角(22)一体成型。其中,横角(20)与竖角(22)垂角处设一平行横角(20)的蜗轮孔(26),且蜗轮孔(26)中心设同轴径缩的第二交孔(28),第二交孔(28)中套入一蜗轮杆(9),蜗轮杆(9)外杆(90)套接一杆衬(92)并借一中央设有穿入孔(96)的杆座(94)外套固定,由穿入孔(96)外可插置角轴(6)并贯穿蜗轮杆(9)心而连动之。又,横角(20)与竖角(22)垂直角处相对于蜗轮孔(26)一或二侧设一蜗杆孔(24),且任一蜗杆孔(24)中心设同轴径缩的第一交孔(25),该第一交孔(25)与第二交孔(28)相互垂交。第一交孔(25)中套入轴承(87)并穿入一蜗杆84),该蜗杆(84)外端形成一轴板(85),轴板(85)中央设有向外伸出的轴(86),蜗杆(84)插入端借由一轴承(87)、C形扣(88)及盖(89)予以固定。扭转蜗杆(84)的轴(86)则可呈九十度传递扭动蜗轮杆(9)并连动角轴(6),前述角轴(6)作顺或逆时针径向转动则可将卷绕管(4)管身上的升降绳(68)予以卷绕或开释,以便叶片(62)升或降。
又,百叶窗安装于高处时,是不能单靠人的身高完成的调整升或降动作,此时可于本实用新型角座(2)的蜗杆(84)外端轴(86)处搭扣一调整单元(请参阅图5),该调整单元是由一调整座(70)螺合调整座盖(7)穿套一调整绳(82)而成,调整座(70)面凹设一内齿孔(72),内齿孔(72)中心插置一转轴(73),转轴(73)于内齿孔(72)中先穿套一主动齿轮(74),且另啮合三从动齿轮(75),转轴(73)外再将一绳轮(76)穿套第三穿孔(78)中。该绳轮(76)是由二设有间隙并立的圆周形成辐射状齿的轮片(77)组合成,而二轮片(77)的间隙恰可供穿挂调整绳(82),该圈形调整绳(82)是由调整座盖(7)下方二绳孔(700)穿出,借绳轮(76)的二轮片(77)的间隙及辐射状齿可夹置调整绳(82)使叶片(62)固定。当顺或逆时针下拉调整绳(82)时,则转轴(73)从动之。转轴(73)穿入内齿孔(72)并穿出至调整座(70)底面的磁铁孔(71)中,以二呈半圆且圆心设小孔(80)的极性相异的磁铁(8)穿套位于磁铁孔(71)中的转轴(73)。这样,被驱动的转轴(73)连动夹置的二磁铁(8)形成绕圈运动,将调整座(70)以二磁铁(8)的小孔(80)对准角座(2)的轴(86)搭扣,则可远距离手动调整百叶窗叶片(62)的升或降。
前述调整座(70)磁铁(8)圈绕转动蜗杆(84)方式,为求其操作简易,可于蜗杆(84)的轴(86)上再夹置二半圆极性相异磁铁(8),利用四个半圆磁铁(8)极性相异,可更省力下拉调整绳(82),达到使叶片(62)下降或上升的效果(请参阅图6、7)。
一般百叶窗除了使叶片升降达到透光与否的目的外,仍需要调整透光量多寡,本实用新型角度绳(64)原圈套于卷绕管(4)的筒(44)上,起到平均间隔叶片(62)作用,可将卷绕管(4)的筒(44)周形成一窄缝凹槽(42)供角度绳(64)填塞圈套,则每当卷绕管(4)作顺或逆时针转动时,角度绳(64)亦随之偏移进而翻转叶片(62),直至叶片(62)呈正或反向垂立为止并逐渐升或降,故而每次卷绕管(4)进行动作时则先调转叶片(62)角度,达到所需的透光量,再完成升降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论在结构特征及使用方式上皆较习用百叶窗更具进步性,甚至以单一调整单元即可完成透光与否及进光量多寡的动作。完全符合专利申请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百叶窗,包括框体、叶片组、调整单元;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侧开型钢、一角轴;所述框体是由三或四框杆相互垂直并借由二或四个角框组成;所述一侧开型钢是向上开口,二端插接于上二角框的榫中,该侧开型钢二端底面各设一角框孔;所述一角轴的断面为非圆形,平行上框杆置于侧开型钢中,该角轴相对应二角框孔处各串接一组卷绕单元;该卷绕单元包括一弧板盖,盖面呈弧形,一侧形成垂立的第一穿孔、另侧端向下设有一对倒钩;一卷绕管,为一中空管,相对于弧板盖第一穿孔端形成开口且设一缺口供升降绳结卡置并以封管夹固后卷绕管身,另端形成径缩筒并圈套角度绳,封管末端设一塞,使弧板盖近贴卷绕管面并卡置于第一穿孔中;一跨座,相对于卷绕管的筒端形成容纳座供其容置、容纳座底部向下设一插口,另侧形成垂立的墙,墙中央设一第二穿孔套合卷绕管的筒,墙外侧形成凹陷供卡置弧盖板的一对倒钩;一垫板,板面设一插孔供跨座的插口容置,包围插孔向下形成一小角框定位下插于侧开型钢的角框孔中;所述角轴是横向插入跨座第二穿孔、卷绕管的轴孔、弧板盖的第一穿孔及封管中;角轴作顺或逆时针径向转动,则可卷绕或开释贴合弧板盖的卷绕管管身的升降绳,升降绳向下穿套有叶片组,其中,任一上角框改为角座,该角座是由平行及垂直角轴方向的横角及竖角一体成型,横角及竖角垂直角处设一平行横角的蜗轮孔且其孔心设一第二交孔并套入一蜗轮杆,以一杆衬及杆座定位蜗轮杆并穿套连动角轴,蜗轮孔一或二侧设一蜗杆孔且孔心设一第一交孔穿入一蜗杆,令第二与第一交孔相互垂交,蜗杆外端形成一轴板且轴板中央向外伸出一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座的蜗杆外端轴处搭扣一调整单元,该调整单元是由一调整座螺合调整座盖并穿出一圈形调整绳,其中,调整座面凹入一内齿孔且孔心插置一转轴,转轴穿套一主动轮并啮合位于内齿孔中的三从动轮,转轴外再穿套由二轮片组合的绳轮,绳轮借二轮片的间隙及其辐射状齿夹置调整绳并由调整座盖下方二绳孔穿出,转轴另端穿出至调整座底面的磁铁孔中,该磁铁孔中置有二呈半圆状且圆心设有小孔的极性相异的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管的筒周形成一窄缝凹槽供角度绳圈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轴上再夹置二半圆极性相异磁铁。
专利摘要一种百叶窗,包括框体、叶片组、调整单元、一侧开型钢、一角轴;框体由三或四个中空框杆搭接角框及侧开型钢组成,侧开型钢中平置一角轴,该角轴穿套二组卷绕单元,卷绕单元下方以升降绳、角度绳结吊叶片组;上角框二端任一角框改为角座,角座中垂直相啮合蜗轮杆及蜗杆可传递扭力,角座中的蜗杆外搭扣一调整单元,借由调整单元中的圈形调整绳作顺或逆时针下拉可调整进光量或透光选择。其可以单一调整单元便达到使叶片偏斜及升降的效果。
文档编号E06B9/24GK2450364SQ0025903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8日
发明者梅仲进 申请人:梅仲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