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722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百叶窗,特别涉及通过百叶板钩将百叶板吊持在沿轨道移动的滚轮群的各个托架上的百叶窗。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百叶窗,为了使其具有立体感及豪华性,作为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方向的形状,有使百叶板的横截面为倒S字状(带倒S状的褶)的技术(例如,实公平7-14623号公报)。对于该百叶窗,有必要使百叶板自身为硬质并成型或加工成截面呈倒S字状,同时,必须将对滚轮吊持百叶板的百叶板钩及安装在百叶板的下端的平衡锤成型为横截面呈倒S字状。即,如图24所示,例如将百叶板钩51成型为横截面呈倒S字状,通过利用摇摆机构(图中未示出)沿轨道(图中未示出)移动各百叶板钩51,在百叶窗关闭的状态下,使相邻的百叶板51的端部重叠。
但是,以往,在使百叶板为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方向的形状的横截面呈倒S字状的百叶窗中,存在如下问题必须预先利用硬质材料一枚一枚地将百叶板成型为截面呈S字状,或者,即使百叶板自身为布制也必须通过附着浆糊的硬加工将其加工成截面呈倒S字状,因此,百叶板自身的制造单价增高,成为高价的百叶窗。另外,由于为硬质百叶板,所以没有通常的带状布制百叶板或软质树脂制百叶板那样的柔软性,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百叶板之间的碰撞会发出大的声音,同时,不能将百叶板沿纵方向折弯,而且,由于百叶板的全长通常保持截面呈倒S字状,所以体积增大,给管理、运输带来麻烦的同时,管理、运输所需要的费用也增大。

发明内容
第一,由于本发明采用柔软的材质作为百叶板,并且使百叶板钩为俯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利用百叶板钩使柔软的百叶板安定地保持带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的褶的形状,因此,即使不成型或加工成全长通常保持在水平截面方向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那样的硬质百叶板,也可以利用柔软的布制百叶板或软质树脂制百叶板形成带在其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的褶的形状,可以以低成本制造百叶板带褶的百叶窗,同时,在使用、管理、运输时可以与现有的通常的带状布制百叶板或软质树脂制百叶板同样对待。
第二,由于本发明以俯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钩本体和开闭自由地铰接在该钩本体的一端的与钩本体同样形状的百叶板夹构成百叶板钩,并且利用这些钩本体和百叶板夹挟持柔软的材质的百叶板的上端部使百叶板成为带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的褶的形状,因此,即使不预先将百叶板成型或加工成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也可以以低价格提供百叶板为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的百叶窗,同时,可以去除管理及运输方面的不利因素,另外,可以容易地对百叶板钩装卸百叶板。
第三,由于本发明使钩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及百叶板夹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相对各自的宽度方向的半部沿相反的方向向回弯曲,因此,可以以百叶板钩两端部的回弯部圆滑地引导百叶板钩之间的接触、分离,即使百叶板成为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也可以圆滑地进行百叶窗的表里反转及开闭。
第四,由于本发明在钩本体上设钩导向体的同时,在端部设导向轮,因此,在开闭百叶窗时,通过钩导向体使相邻的百叶板钩之间紧密接触并重叠,可以避免各百叶板钩零乱,另外,在各百叶板钩旋转时,通过一方的百叶板钩的钩导向体与另一方的百叶板钩的导向轮相接,可以圆滑地进行相邻的百叶板钩之间的动作,因此,可以圆滑地进行百叶板整体的动作。
第五,由于本发明在钩本体上设能够旋转的用于悬挂在托架上的悬挂部,因此,百叶板钩能够相对托架旋转,百叶板钩之间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旋转,因此,百叶板钩之间不会相互纠缠,因此,可以圆滑地活动百叶板。


图1是在第1实施例中对百叶窗的1枚百叶板省略其构造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在第1实施例中对钩本体打开百叶板夹的状态下的百叶板钩的立体图。
图3是在第1实施例中对钩本体关闭百叶板夹的状态下的百叶板钩的立体图。
图4是在第1实施例中对钩本体关闭百叶板夹的状态下的百叶板钩的俯视图。
图5是在第1实施例中对钩本体关闭百叶板夹的状态下的百叶板钩的仰视图。
图6是在第1实施例中省略其一部分的百叶板的主视图。
图7是在第1实施例中对锤本体打开百叶板夹的状态下的平衡锤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第1实施例中将百叶板吊持在百叶板钩的状态下的部分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第1实施例中将平衡锤保持在百叶板的下端的状态下的部分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第1实施例的变化例中将芯棒插入百叶板的上下的鞘状部的状态下省略百叶板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1是在第1实施例的第2变化例中使用棒状平衡锤的部分立体图。
图12是说明在本发明中伴随百叶板的开闭的百叶板钩之间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13是第2实施例中百叶板钩的立体图。
图14是在第2实施例中沿图13的XIV-XIV线的扩大剖面图。
图15是在第2实施例中打开百叶窗使各百叶板钩紧密接触的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16是在第2实施例中沿图15的XVI-XVI线的剖面图。
图17是在第3实施例中钩本体的立体图。
图18是第3实施例中悬挂部的旋转机构的扩大剖面图。
图19(A)是横截面呈倒S字状的百叶板钩的概况平面图。
图19(B)是安装在横截面呈倒S字状的百叶板钩上的百叶板的概况立体图。
图19(C)是使安装在横截面呈倒S字状的百叶板钩上的百叶板图20(A)是中央斜线部大的百叶板钩的概况平面图。
图20(B)是安装在中央斜线部大的百叶板钩上的百叶板的概况立体图。
图20(C)是使安装在中央斜线部大的百叶板钩上的百叶板相邻接的状态下的概况立体图。
图21(A)是中央斜线部小的百叶板钩的概况平面图。
图21(B)是安装在中央斜线部小的百叶板钩上的百叶板的概况立体图。
图21(C)是使安装在中央斜线部小的百叶板钩上的百叶板相邻接的状态下的概况立体图。
图22(A)是中央斜线部小的曲柄状的百叶板钩的概况平面图。
图22(B)是安装在中央斜线部小的曲柄状的百叶板钩上的百叶板的概况立体图。
图22(C)是使安装在中央斜线部小的曲柄状的百叶板钩上的百叶板相邻接的状态下的概况立体图。
图23(A)是中央斜线部大的曲柄状的百叶板钩的概况平面图。
图23(B)是安装在中央斜线部大的曲柄状的百叶板钩上的百叶板的概况立体图。
图23(C)是使安装在中央斜线部大的曲柄状的百叶板钩上的百叶板相邻接的状态下的概况立体图。
图24是说明现有的百叶板钩之间的动作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详细叙述本发明,根据附图对其进行说明。
图1~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图。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百叶窗中的1枚百叶板的图。百叶板1为由聚酯纤维等织成的带状的布制,就其单独来讲,与一枚平坦的带状布没有区别,但是,在吊持后,为了使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例如横截面呈S字状成为安定的状态,通过利用蒸汽加热进行的耐久压烫等使其形状安定化。在形成于百叶板1的左右边缘的左右鞘状部1 c、1d中,插入并设置具有挠性的左右平衡码22c、22d。
那么,与这些左右平衡码22c、22d的上端部同时,通过俯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的倒S字状的百叶板钩2挟持百叶板1的上端部,将百叶板1与左右平衡码22c、22d同时吊持在图中未示出的滚轮的托架上,另外,利用同样呈倒S字状的平衡锤3挟持百叶板1的下端部,通过将平衡锤3的重量施加在百叶板1的下端,虽然百叶板1为柔软的布制,但是其全长安定地维持带整齐的横截面呈倒S字状的褶的形状。
图2~图5是表示百叶板钩2的构造的图。百叶板钩2为俯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由左右半部相互沿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倒S字状的钩本体2A和呈同样的倒S字状的百叶板夹2B构成。这些钩本体2A及百叶板夹2B由树脂制的材质成型而成。
在钩本体2A上,在上下两边缘设肋4、5。在上侧的肋4的中央部位,突设用于悬挂在滚轮的托架(图中未示出)上的方形框状的悬挂部6。另外,在钩本体2A的左右两端部位,分别形成上下两股的回弯部7、8及9、10。这些回弯部7、8及9、10从上下肋4、5一体地延伸出来,相对钩本体2A的左右半部的弯曲方向沿相反的方向向回弯曲,同时,分别具备孔11。以比上侧的肋窄的宽度形成下侧的肋5。上下回弯部7、8及9、10以上下同样的大小形成。在下侧的肋5的两端部,形成小的凹部12、13。
在百叶板夹2B上,在上下的两边缘设肋14、15。在下侧的肋15的两端部,形成小的凹部16、17。在百叶板2B的左右两端,形成上下不分开的左右回弯部18、19,左右回弯部18、19相对百叶板夹2B的左右半部的弯曲方向沿相反的方向向回弯曲。在这些左右回弯部18、19上,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孔20。
那么,通过使百叶板夹2B的一端的回弯部19置于钩本体2A的一端的上下回弯部7、8之间并使轴销21嵌合在该回弯部7、8的孔11、12中,可以自由开闭地将百叶板夹2B铰接在钩本体2A的一端。
如图6所示,在百叶板1的上下左右的四个边缘,形成鞘状部1a、1b、1c、1d。在该鞘状部1a、1b、1c、1d中,插入并设置平衡码22a、22b、22c、22d。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这些平衡码22a、22b、22c、22d,使用1根连续的链。
图7是表示平衡锤3的构造的图。平衡锤3以上下宽度比百叶板钩2宽的宽度形成。平衡锤3由左右半部相互沿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倒S字状的板状锤本体3A、同样的倒S字状的板状百叶板夹3B、同样的倒S字状的锤3C构成。锤本体3A及百叶板夹3B由树脂制的材质成型而成。锤3C由比较重的金属或陶瓷等材质形成。
在锤本体3A上,在上下两边缘和靠近上边缘的中间,设肋23、24、25。在锤本体3A的上边缘的肋23的两端部,形成小的凹部26、27的同时,在左右两端分别形成上下两股的回弯部28、29及30、31。这些回弯部28、29及30、31从上下边缘的肋23、24一体延伸出来,相对锤本体3A的左右半部的弯曲方向沿相反的方向回弯,同时,分别具备孔32。上下的回弯部28、29及30、31上下以同样的大小形成。
在平衡锤3的百叶板夹3B上,只在其上边缘设肋32。在该肋32的两端部,形成小的凹部33、34。在百叶板夹3B的左右两端,形成上下不分开的左右回弯部35、36,该左右回弯部35、36相对百叶板夹3B的左右半部的弯曲方向沿相反的方向向回弯曲。另外,在这些左右回弯部35、36上,形成上下贯通的孔37,同时,突设用于悬挂连结平衡锤之间的链(图中未示出)的链悬挂部38。
那么,通过使百叶板3B的一端的回弯部35置于锤本体3A的一端的上下回弯部28、29之间并使轴销39嵌合在这些孔32、37中,可以自由开闭地将百叶板3B铰接在锤本体3A的一端。
如以上构造的百叶板1、百叶板钩2及平衡锤3如下组合成图1所示状态。
如图8所示,使穿有平衡码22a的百叶板1的上边缘的鞘状部1a置于百叶板钩2的钩本体2A的上下肋4、5之间,对钩本体2A关闭百叶板夹2B,使百叶板夹2B的回弯部19置于钩本体2A的上下回弯部1、10之间,使插销40嵌合在这些一致的孔11、20中,闩锁在对钩本体2A关闭百叶板夹2B的状态。
通过该方式,百叶板1的上端部被钩本体2A的下侧的肋5和百叶板夹2B的下侧的肋15挟持成倒S字状。另外,如图5所示,百叶板1的左右边缘的鞘状部1c、1d和其中的平衡码22c、22d穿过肋5、15的吻合的左侧的凹部12、16和右侧的凹部13、17。百叶板1的上边缘的鞘状部1a和其中的平衡码22a一起置于肋5、15的上侧。因此,百叶板1不会从百叶板钩2脱落地吊持在其上。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使穿有平衡码22b的百叶板1的下边缘的鞘状部1b置于平衡锤3的锤本体3A的上边缘的肋23和中间的肋25之间,同时,使锤3c置于中间的肋25和下边缘的肋24之间,对锤本体3A关闭百叶板夹3B,使百叶板夹3B的回弯部36置于锤本体3A的上下回弯部30、31之间,使插销41嵌合在这些一致的孔32、37中,闩锁在对锤本体3A关闭百叶板夹3B的状态。
通过该方式,百叶板1的下端部被锤本体3A的上侧的肋23和百叶板夹3B的肋32挟持成倒S字状,百叶板1的左右边缘的鞘状部1c、1d和其中的平衡码22c、22d穿过肋23、32的吻合的左侧的凹部26、33和右侧的凹部27、34,同时,锤3C也被锤本体3A和百叶板夹3B挟持并收纳。百叶板1的下边缘的鞘状部1b和其中的平衡码22b一起置于肋23、32的下侧,因此,平衡锤3不会从百叶板1的下端脱落而保持在其上。
这样,百叶板1其上端部被百叶板钩2挟持成倒S字状的同时,其下端部被平衡锤3挟持成倒S字状,因此,全体变形为横截面呈倒S字状,而且,由于平衡码22c、22d插入百叶板1的左右鞘状部1c、1d中,因此,百叶板1的横截面贯穿其全长安定地维持整齐的倒S字状。
观察百叶板1之间,在关闭百叶窗的状态下,弯曲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相互部分地前后重叠,但是,如图12所示,在变成这样的重合状态或者(从这样的重合状态)分离时,或者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摇摆机构转动百叶板1时,在百叶板钩2之间,通过其左端的回弯部7、8、18及右端的回弯部9、10、19诱导百叶板1之间的转动,而且,即使平衡锤3,也通过其左端的回弯部28、29、35及其右端的回弯部30、31、36诱导百叶板1之间的转动,所以,在百叶板之间接触、分离时的阻力很小,即使是百叶板横截面为倒S状的百叶窗,也可以圆滑地进行其表里反转或开闭。
另外,为了进一步减小百叶板1之间接触、分离时的阻力,如图1~图5所示,使百叶板钩2的钩本体2A的中央部的外面及百叶板夹2B的中央部的外面为部分的弯曲凹面。
其结果,在该第1实施例中,第一,由于采用柔软的材质作为百叶板1,并且使百叶板钩2为俯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在百叶板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形成鞘状部1c、1d,并在这些鞘状部1c、1d中插入具有挠性的平衡码22c、22d,作为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安定地维持带截面呈倒S字状的褶的形状,因此,即使百叶板1为柔软的布制,其全长也可以安定地维持截面呈倒S字状,同时,在百叶板上不会产生皱纹。另外,左右的平衡码22c、22d可以是左右分开的2根,也可以是左右连续的1根。即,即使不成型或加工成全长通常保持横截面呈倒S字状那样的硬质百叶板,也可以利用柔软的布制百叶板或软质树脂制百叶板形成带其横截面成为倒S字状的褶的形状,可以以低成本制造百叶板1带褶的百叶窗,同时,在使用、管理、运输时可以与现有的通常的带状布制百叶板或软质树脂制百叶板同样对待。
第二,为了俯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以左右半部沿相互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倒S字状的钩本体2A和开闭自由地铰接在该钩本体2A的一端的与钩本体同样形状的百叶板夹构成百叶板钩,并且利用这些钩本体2A和百叶板夹2B挟持柔软的材质的百叶板1的上端部,作为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使百叶板成为带横截面为倒S字状的褶的形状,因此,即使是柔软的布制百叶板或软质树脂制百叶板,也可以可靠维持带褶的形状,同时,即使不预先将百叶板1成型或加工成横截面为S字状,也可以以低价格提供百叶板1的横截面为倒S字状的百叶窗,另外,可以去除管理及运输方面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可以容易地对百叶板钩2装卸百叶板1。
第三,作为使钩本体2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及百叶板夹2B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相对各自的宽度方向的半部的方向沿相反的方向向回弯曲,使左右端部及百叶板夹2B的左右端部相对各自的左右半部的弯曲方向沿相反的方向向回弯曲,因此,即使百叶板的横截面为倒S字状,百叶板钩2之间接触、分离时的阻力也很小,也可以圆滑地导引百叶板钩之间的接触、分离,可以圆滑地进行百叶窗的表里反转(通过摇摆机构进行地百叶板的反转)及开闭。
另外,在该第1实施例中,使平衡码22a~22d为1根连续的链,在百叶板1的上下边缘的鞘状部1a、1b中也插入了平衡码22a、22b,但是,也可以如图10所示的在上下鞘状部1a、1b中插入具有弹性的芯棒42来代替上述做法。通过该方式,即使百叶板钩2的形状不同,也可容易的改变或者复原百叶板1的形状。另外,也可以使用如图11所示的倒S字状的棒状平衡锤43来代替板状的平衡锤3,也可以将平衡锤插入百叶板1的下边缘的鞘状部1b中。通过该方式,可以简化百叶板1的下端侧的构成。
另外,在第1实施例中,只要对百叶板1进行吊持后横截面呈倒S字状的形状安定化加工的话,由于通过插入其左右两侧缘的鞘状部1c、1d中的左右平衡码1c、1d可以安定地维持整齐的横截面呈倒S字状,所以,对于百叶板钩2,不一定必须通过钩本体2A和百叶板夹2B将百叶板1的上端部挟持成倒S字状。对于平衡锤3也同样。这在百叶板1不是布制的而是柔软的软质树脂的带状片的场合也可以说是同样的。在吊持的状态下,形状安定化的百叶板1所带的褶的形状不限于横截面呈倒S字状,另外,作为吊持前的百叶板1单体的原形,也可以是单纯的平板状。作为平衡码1c、1d,只要是在吊持在百叶板钩2上的状态下垂直下垂同时具有挠性的材料即可,不限于链。
进一步,在该第1实施例中,在悬挂部6的与钩本体连结的轴部位,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在向下方拉百叶板1时,可以向百叶板的下方移动,为了避免托架或百叶板钩2等部件破损,例如,可以设螺旋弹簧等弹性器件。
图13~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图。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对实现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功能的部位付与同样的符号进行说明。
该第2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以下几点。即,在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百叶板钩2上,在水平方向上与钩本体2A的上侧的肋4一体设板状的钩导向体102。该钩导向体102形成为俯视大致呈菱形,由指向与轨道线RL垂直相交的方向且对称的一侧导向部104-1和另一侧导向部104-2构成。
一侧导向部104-1在钩本体2A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延伸,具备俯视呈波形状的一侧波形外周面114-1和用于在上表面102U形成深度为D的一侧上槽116-1的俯视呈波形状的一侧波形内周面124-1;一侧波形外周面114-1由位于一侧端部向外弯曲的一侧第1弯曲部106-1、位于中央部位稍微向内弯曲的一侧中央凹陷部108-1、从该一侧中央凹陷部108-1经一侧突部110-1在钩本体2A的另一方端部指向斜方向的一侧第2倾斜部112-1构成;一侧波形内周面124-1由位于一侧端部的一侧第1凹部118-1、中央部位的一侧中央圆弧部120-1和位于另一侧端部的另一侧第2凹部122-1构成;通过上述一侧上槽116-1形成一侧结合部126-1。
另一侧导向部104-2在钩本体2A的另一侧沿水平方向延伸,具备俯视呈与上述一侧波形内周面124-1同样的波形状的另一侧波形外周面114-2和用于在下表面102B形成深度为D的另一侧下槽116-2的俯视呈与上述一侧外周面114-1同样形状的波形状的另一侧波形内周面124-2;另一侧波形外周面114-2由位于一侧端部与上述一侧第1凹部118-1形状一致的另一侧第1凸部118-2、位于中央部位与上述一侧中央圆弧部120-1形状一致的另一侧中央圆弧部120-2、位于另一侧端部与上述一侧第2侧凹部122-1形状一致的另一侧第2凸部122-2构成;另一侧波形内周面124-2由位于一侧端部与上述一侧第1弯曲部106-1形状一致的另一侧第1弯曲部106-2、位于中央部位与上述一侧中央凹陷部108-1形状一致的另一侧中央突部108-2和从该另一侧中央突部108-2经与上述一侧突部110-1形状一致的另一侧凹部110-2在钩本体2A的另一侧端部与上述一侧倾斜部112-1形状一致的另一侧倾斜部112-2构成;通过该另一侧下槽116-2形成与上述一侧结合部126-1同样形状且与该一侧结合部126-1重合的另一侧结合部126-2。
另外,在钩导向体102的中央部位,一体设悬挂部6。
进一步,在钩本体2A的两端部的回弯部7、9的上表面设能够与相邻的另一方的百叶板钩2的钩导向体102的各外周面122的周面接触的一端、另一端导向轮128A、128B,该导向轮128A、128B可以围绕一端、另一端轮轴130A、130B转动。另外,在钩本体2A和百叶板夹2B之间,形成鞘状部1a及平衡码22a的挟持空间2S。
根据该第2实施例的构成,在打开百叶窗接合各百叶板钩2时,如图15、16所示,另一方的百叶板钩2的另一侧结合部126-2与相邻的一方的百叶板钩2的一侧上槽116-1吻合并结合,同时,在另一方的百叶钩2的另一侧下槽116-2,一方的百叶板钩2的一侧结合部126-1与其吻合并结合,通过该方式,可以使各百叶板钩2紧密接触并重叠,不会由于摇动而零乱,可以使全体整齐排列。
另外,在关闭百叶窗时,首先,使相邻的各百叶板钩2转动(反转),这时,由于各百叶板钩2的两端的导向轮128A、128B沿相邻的百叶板钩2的一侧波形外周面114-1及另一侧波形外周面114-2转动并与其相接触,所以,可以使各百叶钩2圆滑地转动,同时,在轨道线RL上移动各百叶钩2时,通过各百叶板钩2的两端部的导向轮128A、128B的转动,可以一个一个地圆滑地移动百叶板钩2,百叶板钩2不会缠绕在一起,可以圆滑地进行关闭百叶窗的操作。
进一步,例如,在关闭百叶窗后,为了只打开各百叶钩2而转动(反转)操作时,由于各百叶板钩2的两端的导向轮128A、128B沿相邻的百叶板钩2的一侧波形外周面114-1及另一侧波形外周面114-2转动并与其相接触,所以,可以圆滑地转动各百叶板钩2。
图17、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图。
该第3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如下几点。即,在百叶板钩2上,在钩本体2A的上侧的肋4上设用于悬挂在托架上的悬挂部6,该悬挂部6可以通过转动机构132转动。
该转动机构132在钩本体2A的肋4的上表面立设筒部134,将悬挂部6的轴部6A从上方插入该筒部134,然后,通过保持部件136和保持销138从下方将该轴部6A保持在肋4上,相对肋4可以转动地将悬挂部6保持在其上。
这时,在悬挂部6的轴部6A的前端,形成例如3个切口140,从下方将保持部件136的各嵌入销142插入该各切口140中,同时,使该保持部件136固定在肋4的形成部件插入孔144A的固定保持部144,另外,将保持销138从下方插入该保持部件136的中央部位保持轴部6A。另外,在保持部件136的外周部位的一部分,形成转动限制突部146,同时,在肋4的下面设与上述转动限制用突部146顶接的转动限制部148。
另外,该实施例3的百叶板钩2的百叶板夹2B与第1实施例的图2的百叶板夹同样构成,因此,在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如图18所示,在钩本体2A和百叶板夹2B之间,形成鞘状部1a及平衡码22a的挟持空间2S。
根据该第3实施例的构成,由于百叶板钩2可以通过能够相对托架转动的悬挂部6转动,因此,相邻的百叶板钩2之间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转动,百叶板钩2之间不会在接触、分离时缠在一起,因此,可以圆滑地活动百叶板1。
另外,在本发明中,百叶板钩2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例中的形状,可以进行如下种种应用改变,这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如图19(A)所示,使百叶板钩2的横截面为弯曲的倒S字形状,在向该百叶板钩2安装百叶板1时,如图19(B)所示,使百叶板1的横截面为弯曲的倒S字形状,那么,如图19(C)所示,使相邻的弯曲的横截面呈倒S字状的百叶板1的端部之间重叠并连续。
另外,如图20(A)所示,百叶板钩2由长度为L1的中央斜线部2E、连设在该中央斜线部2E的两端,长度为L2的导轨方向直线部2F、2F以及连设在该导轨方向的直线部2F、2F的各端部的长度为L3的外侧斜线部2G、2G构成,以多角形状形成有棱角的倒S字状。在将百叶板1安装在该有棱角的倒S字状的百叶板钩2上时,如图20(B)所示,使百叶板1为有棱角的倒S字形状,那么,如图20(C)所示,使相邻的有棱角的倒S字状的百叶板1的端部之间重叠并连续。通过该方式,可以以多角形状在百叶板1上形成多个折痕,可以抗纵方向的弯曲,可以防止在百叶板1上产生扭曲等。
另外,如图21(A)所示,百叶板钩2由长度为比图20(A)的长度L1短的L4的中央斜线部2E、连设在该中央斜线部2E的两端,长度为比图20(A)的长度L2长的L5的导轨方向直线部2F、2F以及连设在该导轨方向的直线部2F、2F的各端部,长度为比图20(A)的长度L3短的L6的外侧斜线部2G、2G构成,以多角形状形成有棱角的倒S字状。在将百叶板1安装在该百叶板钩2上时,如图21(B)所示,使百叶板1为有棱角的倒S字形状,那么,如图21(C)所示,使相邻的有棱角的倒S字状的百叶板1的端部之间重叠并连续。通过该方式,可以以多角形状在百叶板1上形成多个折痕,可以抗纵方向的弯曲,可以防止在百叶板1上产生扭曲等。
进一步,如图22(A)所示,百叶板钩2由长度为L7的中央斜线部2E、连设在该中央斜线部2E的两端,长度为L8的外侧斜线部2G、2G构成,形成曲柄形状。在将百叶板1安装在该曲柄形状的百叶板钩2上时,如图22(B)所示,使百叶板1为曲柄形状,那么,如图22(C)所示,使相邻的曲柄形状的百叶板1的端部之间重叠并连续。通过该方式,可以简单地弯曲百叶板1,在关闭百叶窗的状态下,可以在百叶板1上形成大的平面部位。
更进一步,如图23(A)所示,百叶板钩2由长度为比图22(A)的长度L7长的L9的中央斜线部2E、连设在该中央斜线部2E的两端,长度为比图22(A)的长度L8短的L10的外侧斜线部2G、2G构成,形成曲柄形状。在将百叶板1安装在该百叶板钩2上时,如图23(B)所示,使百叶板1为曲柄形状,那么,如图23(C)所示,使相邻的曲柄形状的百叶板1的端部之间重叠并连续。通过该方式,可以简单地弯曲百叶板1,在关闭百叶窗的状态下,可以在百叶板1上形成大的平面部位。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以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百叶窗即使不成型或加工成全长通常保持在水平截面方向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那样的硬质百叶板,也可以利用柔软的布制百叶板或软质树脂制百叶板形成带在其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的褶的形状,可以以低成本制造百叶板带褶的百叶窗,同时,在使用、管理、运输时可以与现有的通常的带状布制百叶板或软质树脂制百叶板同样对待。
权利要求
1.通过百叶板钩将百叶板吊持在沿轨道移动的滚轮群的各自的托架上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采用柔软的材质作为上述百叶板,使上述百叶板钩为俯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利用上述百叶板钩使上述柔软的百叶板安定地保持带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的褶的形状。
2.通过百叶板钩将百叶板吊持在沿轨道移动的滚轮群的各自的托架上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以俯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钩本体和开闭自由地铰接在该钩本体的一端的与钩本体同样形状的百叶板夹构成百叶板钩,利用这些钩本体和百叶板夹挟持柔软的材质的百叶板的上端部使百叶板成为带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的褶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使上述钩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及上述百叶板夹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相对各自的宽度方向半部的方向沿相反的方向向回弯曲。
4.通过百叶板钩将百叶板吊持在沿轨道移动的滚轮群的各自的托架上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以俯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钩本体和开闭自由地铰接在该钩本体的一端的与钩本体同样形状的百叶板夹构成百叶板钩,利用这些钩本体和百叶板夹挟持柔软的材质的百叶板的上端部使百叶板成为带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的褶的形状;在上述钩本体上设钩导向体的同时,在端部设导向轮。
5.通过百叶板钩将百叶板吊持在沿轨道移动的滚轮群的各自的托架上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以俯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钩本体和开闭自由地铰接在该钩本体的一端的与钩本体同样形状的百叶板夹构成百叶板钩,利用这些钩本体和百叶板夹挟持柔软的材质的百叶板的上端部使百叶板成为带在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的褶的形状;在上述钩本体上设能够旋转的用于悬挂在托架上的悬挂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百叶窗采用柔软的材质作为百叶板,使百叶板钩为俯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利用百叶板钩使柔软的百叶板安定地保持带水平截面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的褶的形状,因此,即使不成型或加工成全长通常保持在水平截面方向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相对中间部位指向不同的方向的形状那样的硬质百叶板,可以以低成本制造百叶板带褶的百叶窗,同时,在使用、管理、运输时可以与现有的通常的带状布制百叶板或软质树脂制百叶板同样对待。
文档编号E06B9/26GK1604986SQ02824899
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3日
发明者三轮勇一 申请人:有限会社美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