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闩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21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闩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门闩,尤指一种构造简便,装设容易,且可紧急时解除锁闩的门闩,特别是本实用新型还可加置上闩与否的辨识,以提供使用者内部空间使用情形的门闩的结构。
背景技术
锁具或锁闩在人们生活中多有所见,可谓无处不在,其目的在于确保被上锁的空间内的安全性及保密性,所以,时至今日,锁具的发展,亦朝向多元,有朝精密方向发展的电子锁,磁卡锁,乃至于配合物技术的使用的锁具。但简易的锁闩仍存在于不可或缺的使用场合,如公众场合的厕所,即为一例。
锁具或锁闩的作动原理,是将锁具后设于门扉上,而该锁具可经由锁匙或其他机制控制一锁舌或称锁闩,以为外伸或内缩,对应于锁闩处的建物或门框,则设置一锁扣,以便该销闩外伸时可容置于该锁扣内,故因锁闩的阻挡,使得门扉无法开启。
上述的公众场合,由于在该特定空间内,只是使用者而非所有者,且必须能为门外不特定人工暂时使用,所以,其锁闩的功用无须太过复杂,甚至无须锁具,只须于空间内部门扉上装置门闩,而该门闩所要求的,乃构件不太复杂,且操作良好,特别是有异常发生时,可予以解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门闩的改良。
一种门闩的改良,其包括一闩座,是为长条状顶面及侧面为封闭,前端两侧壁上各开具一座槽,底部向中央弯折伸一座轨,并围组成一座室空间,顶部内壁上开具一长条的滑槽;一闩块,为导断面的块状物,具一块底及一块面且以一块柱连结并形成两侧的块槽,其宽度对应于座轨;另闩块开具贯穿的螺孔,且向门框侧开具一栓孔,并供一弹簧栓穿越,该弹簧栓的另端则可嵌置于滑槽;藉弹簧栓自栓孔穿出,以螺丝穿越螺孔将闩块固定于门板,闩座经由座轨嵌入块槽内且弹簧栓嵌入并抵顶于滑槽内,以便拉动闩座时,座槽嵌入并夹合于设于对应门框的栓扣之外扣片而为栓锁;反之则为解栓。
所述的门闩的改良,其中的闩座为方形或圆形断面。
所述的门闩的改良,其中的闩座与闩块亦为挤型。
所述的门闩的改良,其进一步包括一辨识机构,该辩识机构是由一辨识条轨,一固定块及一辨识块组成,其中,辨识条轨外壁开具一块孔,且底部开具一穿孔供与固定块底部开具的孔洞螺合;固定块为工字型断面,并开具对应于闩块上开具的条槽的辨识槽,且其两侧开具柱孔;辨识块是为块状物,向外面上设有标示,而其中央,开具一贯孔,并藉一螺丝穿越锁合一辨识柱,该辨识柱的另端则可于穿越辨识槽及门板的板槽后连结螺杆,以便藉固定块经由柱孔锁固于门板,辨识块藉螺丝螺合于辨识柱且穿越辨识槽、板槽后再连结于螺杆,且辨识条轨套合包夹固定块与辨识块,并经由底部的穿孔螺合于固定块的底部孔洞而为组装。
本实用新型,其除可上闩之外,亦可为他人辨识使用状况,可达到进一步的功效,实属本新产品的一大突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置辨识机块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置辨识机构组立后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门闩,是供对应使用于人们常见的C型栓扣A,该C型栓扣A是具一扣槽B,且其是被装设于门框C,而本实用新型的门闩,则装设于门扉D。
本实用新型的门闩是包括一闩座1,一门块2,及一辩识机构3而成。
其中,闩座1是为长条状,顶面及侧面是为封闭,其前端两侧壁上各开具一座槽11,且底部则向中央转折延伸一座轨12,并使其围组成一座室13空间,顶壁的内壁上,则开具一长条形的滑槽14,实际实施时,以铝挤型为佳,但不以此为限;闩块2亦为断面的块状物,并以铝挤型为佳,其具一块底21及一块面22,而其间则以一块柱23连结,并形成两侧的块槽24,该块槽24的宽度,是对应于前述座轨12,以便座轨12可嵌置套合于块槽24内,使闩块2与闩座1为可相对的滑移,同时,为使其可固定于闩扉,故得开具贯穿块底21及块面22的螺孔25以供螺入。特别是在闩块2的向门框C,则开具一栓孔26,该栓孔26是贯穿块底21及块面22,并可供一弹簧栓27所穿越,而该弹簧栓27的突出端,则可供嵌置入前述的滑槽14。
请参阅图式,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是将弹簧栓27自块底21及块面22的栓孔26穿出,使其突出于块面22外,同时以螺丝自螺孔25将闩块2固定于门板D使固定状态,最后将闩座1经由座轨12嵌入块槽24内,且弹簧栓27嵌入并抵顶于滑槽14内,如此,即完成组装。
而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移动闩座1时,滑槽14亦随之移动,而使座槽11嵌入并夹合于C座栓扣A的外扣片E,如此即完成上闩,反之,反向移动闩座1,则可使座槽11脱离外扣片E,而为脱闩。
此外,当本实用新型的门闩上闩,但使用者发生意外而须开门时,则由于目前的公共场所的门板是为吊挂式,故可上拉而使座槽11脱离扣片E而得紧急处理,堪称便捷。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加置辨识机构3时的立体分解图,而该辨识机构3是设于门板D的异于闩座1的板面上。此时,闩块2的块底21与块面22开具长条的条槽28,且闩座1的顶面内壁上设一可供螺杆15螺合的杆座16,且闩板D亦开具与条槽28对应的板槽F贯穿。
该辨识机构3是由一C型的辨识条轨31及一固定块32与一辨识块33所组成,其中,辨识条轨31的外壁311得开具一视孔312,且底部则开具一穿孔313供与固定块32底部所开具的孔洞(因投影角度,图中未示)螺合,而固定块则为工字型断面,其两面上开具对应于前述板槽321两侧,则开具柱孔322以便可供螺杆穿越并螺合于门板口。
辨识块33是为块状物,其向外面具有内部是否有人的标示331,如蓝色(无人)或红色(有人)的色彩,唯其亦得以其他方式表示,而其中央,则开具一贯孔332,经贯孔332可经由一螺丝穿越锁合一辨识柱333,且辨识柱333的另端则可于穿越辨识槽321及门板口的板槽F后,连结前述的螺杆15,如套合方式,但不以此为限。
请再参阅图示,本实用新型的辨识机构3于组立时,先将固定块32经由柱孔322锁固门板D,而后辨识块33藉螺丝螺合于辨识柱333且穿过辨识槽321及板槽F再连结于螺杆15,最后则将辨识条轨31套合包夹固定块32与辨识块33,并经白底部的穿孔313螺合于固定块32的底部孔洞而完成装设。
本实用新型于实施时,则闩座1移动并使螺杆15连同辨识柱333带动辨识块33移动,使可经由视孔312以辨识标示331而得知门闩是否上闩,进而知内部情况。
而于内部的使用者有紧急事故,如晕眩或昏迷时,则可由辨识条轨31的上锁端推移辨识块33而为解栓。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术的人所易于推知,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门闩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闩座,是为长条状顶面及侧面为封闭,前端两侧壁上各开具一座槽,底部向中央弯折伸一座轨,并围组成一座室空间,顶部内壁上开具一长条的滑槽;一闩块,为导断面的块状物,具一块底及一块面且以一块柱连结并形成两侧的块槽,其宽度对应于座轨;另闩块开具贯穿的螺孔,且向门框侧开具一栓孔,并供一弹簧栓穿越,该弹簧栓的另端则可嵌置于滑槽;藉弹簧栓自栓孔穿出,以螺丝穿越螺孔将闩块固定于门板,闩座经由座轨嵌入块槽内且弹簧栓嵌入并抵顶于滑槽内,以便拉动闩座时,座槽嵌入并夹合于设于对应门框的栓扣之外扣片而为栓锁;反之则为解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闩座为方形或圆形断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闩座与闩块亦为挤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的改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辨识机构,该辩识机构是由一辨识条轨,一固定块及一辨识块组成,其中,辨识条轨外壁开具一块孔,且底部开具一穿孔供与固定块底部开具的孔洞螺合;固定块为工字型断面,并开具对应于闩块上开具的条槽的辨识槽,且其两侧开具柱孔;辨识块是为块状物,向外面上设有标示,而其中央,开具一贯孔,并藉一螺丝穿越锁合一辨识柱,该辨识柱的另端则可于穿越辨识槽及门板的板槽后连结螺杆,以便藉固定块经由柱孔锁固于门板,辨识块藉螺丝螺合于辨识柱且穿越辨识槽、板槽后再连结于螺杆,且辨识条轨套合包夹固定块与辨识块,并经由底部的穿孔螺合于固定块的底部孔洞而为组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门闩的改良,其包括一闩座,是为长条状顶面及侧面为封闭,前端两侧壁上各开具一座槽,底部向中央弯折伸一座轨,并围组成一座室空间,顶部内壁上开具一长条的滑槽;一闩块,为导断面的块状物,具一块底及一块面且以一块柱连结并形成两侧的块槽,其宽度对应于座轨;另门块开具贯穿的螺孔,且向门框侧开具一栓孔,并供一弹簧栓穿越,该弹簧栓的另端则可嵌置于滑槽;藉弹簧栓自栓孔穿出,以螺丝穿越螺孔将闩块固定于门板,闩座1经由座轨嵌入块槽内且弹簧栓嵌入并抵顶于滑槽内,以便拉动闩座时,座槽嵌入并夹合于设于对应门框的栓扣的外扣片而为栓锁;反的则为解栓。
文档编号E05C1/00GK2610033SQ0320145
公开日2004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1日
发明者范姜善民 申请人:范姜善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