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82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式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类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宜于旅游或野营使用的便携式折叠桌。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桌一般为桌腿可折叠并可扣合于桌面的底面,以便于在不使用时将其桌腿收折,靠置于墙边,不占空间。为了更加节省空间并更加便于携带,通常其桌面由可互相对折的两部分组成,折叠后其面积为桌面面积的一半,并在桌面边缘设置提手,外观类似于一箱体,非常便于携带,可在旅游或野营时使用。
现有技术的便携式折叠桌包括由两块大小相等的小桌面,两块小桌面一同构成一张完整的桌面,每块小桌面的底面边缘分别固设有两根横梁,不同小桌面的对应横梁之间的端部互相铰接,铰接处穿设有一纵梁,从而可实现两小桌面之间互相对折;在每一小桌面的两横梁外端部之间分别可转动地穿设有一纵杆,该纵杆上固设有两桌腿,另有一支撑杆,其一端呈V字型铰接于同一小桌面的两根横梁上,另一端铰接一V形体的尖端,V型体的两脚铰接于同一小桌面的两桌腿上,从而可实现桌腿折靠于桌面的底面。折叠后,上述的纵梁位于两小桌面的相接处的逢隙中,可通过手握该横梁而提起折叠桌。
该折叠桌具有以下缺点首先,该折叠桌的支撑部分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四根横梁,一根纵梁,两根横杆,两个V形件以及两根一端呈V型的支撑杆,上述部件通常均为金属件,因此该折叠桌较重,不便携带;其次,其支撑杆的结构不合理,易导致收折和撑开操作过程的不便;第三,所述横梁通常固定于桌面的边缘内侧,固定螺丝的方向与桌面平行,不便于安装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克服了现有折叠桌结构复杂,重量较大,支撑杆结构不易于收叠的操作,以及装配不便的缺陷。
包括大小相等的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安装于第一桌面底面靠近边缘处的第一前横梁和第一后横梁以及安装于第二桌面底面靠近边缘处的第二前横梁和第二后横梁,第一前横梁和第二前横梁互相铰接,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互相铰接,且上述铰接部靠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底面的一侧,第一前横梁和第一后横梁的外端部可转动穿设有第一纵杆,第二前横梁和第二后横梁的外端部可转动穿设有第二纵杆,第一纵杆上固设有第一桌腿架,第二纵杆上固设有第二桌腿架,第一桌腿架中部与第一桌面底面之间以铰接方式连接有第一折叠支撑杆,第二桌腿架中部与第二桌面底面之间以铰接方式连接有第二折叠支撑杆。
所述的第一桌面或第二桌面的底面靠折叠处的中部设有提手。
所述的第一桌腿架包括两杆件和一弧形杆,两杆件固定连接于弧形杆的凸部和第一纵杆之间,两杆件中部之间固设有一横板,所述的第二桌腿架与第一桌腿架的结构对称。
第一折叠支撑杆包括上臂和下臂,上臂为一梯形槽体,梯形槽体长边的一侧枢接于横板中部,梯形槽体的短边一侧延伸形成一矩形槽体,矩形槽体的两侧边延伸形成两凸耳,下臂为一长条形槽体,其槽体的凹陷方向与上臂一致,下臂的第一端枢接于第一桌面的底面,第二端配合于上臂的矩形槽体中,且枢接于上臂的矩型槽体和梯形槽体的交接处,下臂槽体内靠近第一端处设有卡扣件,该卡扣件滑动配合于下臂槽体的底面,且一端设有复位弹簧,卡扣件位于两凸耳间的部分向下形成一凹部,下臂槽体的相应部分设有长度大于该凹部的矩形通孔,该凹部的两侧设有两凸部,卡扣于两凸耳的下方,所述的第二折叠支撑架的结构与第一折叠支撑架对称。
所述的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铰接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截面均为U形,第一连接件右半部分的U形底面中空,左半部分的U形底面的右端设有卡块,该卡块中设有导向孔,第一后横梁为中空管体,固定配合于第一连接件右半部分,并顶靠于卡块上,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接于第二后横梁,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通过一销轴铰接,并设有一鸭嘴状体,另有一扣件,该扣件的一端设有配合于卡块上的导向孔中的导向杆,另一端穿设于销轴下方,导向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扣件上还设有两横向凸块,于桌面撑开时卡合于第二连接件的鸭嘴状体和第一连接件的上表面之间。
所述的第一纵杆为一扁平管体,第一前横梁和第一后横梁的外端部的相应处设有便于第一纵杆转动的异形孔,第二纵杆的相应结构与第一纵杆相同。
所述的第一前横梁、第一后横梁与第一桌面的边缘有一定距离,第二前横梁、第二后横梁与第二桌面的边缘有一定距离。
所述的第一前横梁、第一后横梁卡合于第一桌面的卡槽中,且其内侧边分别设有两耳状体,所述卡槽边缘相应部位设有与两耳状体两配合的嵌槽,耳状体通过螺钉锁固于嵌槽中,第二前横梁、第二后横梁与第二桌面的连接与第一前横梁、第一后横梁和第一桌面的连接相同。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简单,所用的金属杆件更少,因此重量更轻;其提手安装位置的设计巧妙,非常便于携带,且在折叠桌撑开时隐藏于桌面下方,不占位置;桌腿部分的设计使其受力更合理;支撑杆部分使折叠操作更易于进行;两桌面铰接处的锁扣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降低成本;横梁与桌面边缘具有一定距离,使折叠桌的安装和撑开后的搬动更易于进行。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A处装配示意图;图5为图1中B处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6,包括大小相等的第一桌面1和第二桌面2、安装于第一桌面1底面靠近边缘处的第一前横梁11和第一后横梁12以及安装于第二桌面底面2靠近边缘处的第二前横梁21和第二后横梁22,第一前横梁11和第二前横梁21互相铰接,第一后横梁12和第二后横梁22互相铰接,且上述铰接部靠第一桌面1和第二桌面2底面的一侧,第一前横梁11和第一后横梁12的外端部可转动穿设有第一纵杆13,第二前横梁21和第二后横梁22的外端部可转动穿设有第二纵杆23,第一纵杆13上固设有第一桌腿架14,第二纵杆23上固设有第二桌腿架24,第一桌腿架14中部与第一桌面1底面之间以铰接方式连接有第一折叠支撑杆15,第二桌腿架24中部与第二桌面2底面之间以铰接方式连接有第二折叠支撑杆25。
所述的第一桌面1或第二桌面2的底面靠折叠处的中部设有提手3,当第一桌面1和第二桌面2互相折叠后,提手3从第一桌面1和第二桌面2之间的缝隙伸出,便于手提。
所述的第一桌腿架14包括杆件141和杆件142和一弧形杆143,杆件141和杆件142固定连接于弧形杆143的凸部和第一纵杆13之间,杆件141和杆件142中部之间固设有一横板16;所述的第二桌腿架24包括杆件241和杆件242和一弧形杆243,杆件241和杆件242固定连接于弧形杆243的凸部和第二纵杆23之间,杆件241和杆件242中部之间固设有一横板26。
参照图2和图4,第二折叠支撑杆25包括上臂251和下臂252,上臂251为一梯形槽体,梯形槽体长边的一侧枢接于横板26中部,梯形槽体的短边一侧延伸形成一矩形槽体253,矩形槽体253的两侧边延伸形成两凸耳2530,下臂252为一长条形槽体,其槽体的凹陷方向与上臂251一致,下臂252的第一端枢接于第一桌面2的底面,第二端配合于上臂251的矩形槽体253中,且枢接于上臂251的梯形槽体和矩型槽体252的交接处,下臂252槽体内靠近第一端处设有卡扣件254,该卡扣件254通过其一侧的导向块2541滑动配合于下臂252槽体的底面的导向槽2521内,且一端设有一导向杆2543,导向杆2543上套设有复位弹簧255,下臂252槽体内的相应位置设的挡块2522,挡块2522上设有与导向杆2543配合的导向孔2523,卡扣件254位于两凸耳2530间的部分向下形成一凹部2540,下臂252槽体的相应部分设有长度大于该凹部2540的矩形通孔2520,该凹部2540的两侧设有两凸部2542,卡扣于两凸耳2530的下方。欲撑开第二桌腿架24时,卡扣件254上的两凸部2542沿两凸耳2530上的曲面下滑,在复位弹簧255的作用下,卡扣件254上的两凸部2542卡扣于两凸耳2530下方,欲折叠第二桌腿架24时,推动两凸部2542导向块2541在导向槽2521中滑动,两凸部2542脱离两凸耳2530的卡合部位,下臂252与上臂251即可实现折叠。
第一折叠支撑杆15的结构与第二折叠支撑杆25对称。
参照图3和图5,第一后横梁12和第二后横梁22铰接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17和第二连接件27,第一连接件17和第二连接件27的截面均为U形,第一连接件17右半部分的U形底面中空,左半部分的U形底面的右端设有卡块171,该卡块171中设有导向孔172,第一后横梁12为中空管体,固定配合于第一连接件17右半部分,其端部顶靠于卡块171上,第二连接件27的一端固接于第二后横梁22,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7通过一销轴4铰接,并设有一鸭嘴状体271,另有一扣件5,该扣件5的一端设有配合于卡块171上的导向孔172中的导向杆52,另一端54穿设于销轴4下方,导向杆5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55,扣件5上还设有两横向凸块51,于桌面撑开时卡合于第二连接件27的鸭嘴状体271和第一连接件17的上表面之间。打开桌面时,两横向凸块51沿两鸭嘴状体271上方的圆弧面下滑,在复位弹簧55的作用下,卡合于鸭嘴状体271和第一连接件17上表面之间,另外,在两横向凸块51和导向杆52之间还设有凸部53,欲折叠桌面时,通过凸部53推动扣件5,使凸块51脱离原卡合位置,即可实现桌面折叠。
所述的第一纵杆13为一扁平管体,第一前横梁11和第一后横梁12的外端部的相应处设有便于第一纵杆13转动的异形孔110,第二纵杆23、第二前横梁21和第一后横梁22的相应结构与第一纵杆13、第一前横梁11和第一后横梁12相同。
所述的第一前横梁11、第一后横梁12与第一桌面1的边缘有一定距离,第二前横梁21、第二后横梁22与第二桌面2的边缘有一定距离。
所述的第一前横梁11、第一后横梁12卡合于第一桌面1的卡槽18中,且其内侧边分别设有两耳状体60,所述卡槽18边缘相应部位设有与两耳状体60两配合的嵌槽6,耳状体60通过螺钉锁固于嵌槽6中,第二前横梁21、第二后横梁22与第二桌面2的连接与第一前11横梁、第一后横梁12和第一桌面1的连接相同。
第一桌面1的底面设有与第一桌腿架14相适配的卡槽140,当第一桌腿架14折靠于第一桌面1底面时,桌腿架14配合于卡槽140中;第二桌面2的底面设有与第二桌腿架24相适配的卡槽240,当第二桌腿架24折靠于第二桌面2底面时,桌腿架24配合于卡槽240中。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包括大小相等的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安装于第一桌面底面靠近边缘处的第一前横梁和第一后横梁以及安装于第二桌面底面靠近边缘处的第二前横梁和第二后横梁,第一前横梁和第二前横梁互相铰接,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互相铰接,且上述铰接部靠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底面的一侧,第一前横梁和第一后横梁的外端部可转动穿设有第一纵杆,第二前横梁和第二后横梁的外端部可转动穿设有第二纵杆,第一纵杆上固设有第一桌腿架,第二纵杆上固设有第二桌腿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桌腿架中部与第一桌面底面之间以铰接方式连接有第一折叠支撑杆,第二桌腿架中部与第二桌面底面之间以铰接方式连接有第二折叠支撑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桌面或第二桌面的底面靠折叠处的中部设有提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桌腿架包括两杆件和一弧形杆,两杆件固定连接于弧形杆的凸部和第一纵杆之间,两杆件中部之间固设有一横板,所述的第二桌腿架与第一桌腿架的结构对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叠支撑杆包括上臂和下臂,上臂为一梯形槽体,梯形槽体长边的一侧枢接于横板中部,梯形槽体的短边一侧延伸形成一矩形槽体,矩形槽体的两侧边延伸形成两凸耳,下臂为一长条形槽体,其槽体的凹陷方向与上臂一致,下臂的第一端枢接于第一桌面的底面,第二端配合于上臂的矩形槽体中,且枢接于上臂的矩型槽体和梯形槽体的交接处,下臂槽体内靠近第一端处设有卡扣件,该卡扣件滑动配合于下臂槽体的底面,且一端设有复位弹簧,卡扣件位于两凸耳间的部分向下形成一凹部,下臂槽体的相应部分设有长度大于该凹部的矩形通孔,该凹部的两侧设有两凸部,卡扣于两凸耳的下方,所述的第二折叠支撑架的结构与第一折叠支撑架对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铰接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截面均为U形,第一连接件右半部分的U形底面中空,左半部分的U形底面的右端设有卡块,该卡块中设有导向孔,第一后横梁为中空管体,固定配合于第一连接件右半部分,并顶靠于卡块上,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接于第二后横梁,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通过一销轴铰接,并设有一鸭嘴状体,另有一扣件,该扣件的一端设有配合于卡块上的导向孔中的导向杆,另一端穿设于销轴下方,导向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扣件上还设有两横向凸块,于桌面撑开时卡合于第二连接件的鸭嘴状体和第一连接件的上表面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纵杆为一扁平管体,第一前横梁和第一后横梁的外端部的相应处设有便于第一纵杆转动的异形孔,第二纵杆的相应结构与第一纵杆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前横梁、第一后横梁与第一桌面的边缘有一定距离,第二前横梁、第二后横梁与第二桌面的边缘有一定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前横梁、第一后横梁卡合于第一桌面的卡槽中,且其内侧边分别设有两耳状体,所述卡槽边缘相应部位设有与两耳状体两配合的嵌槽,耳状体通过螺钉锁固于嵌槽中,第二前横梁、第二后横梁与第二桌面的连接与第一前横梁、第一后横梁和第一桌面的连接相同。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包括大小相等的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安装于第一桌面底面靠近边缘处的第一前横梁和第一后横梁以及安装于第二桌面底面靠近边缘处的第二前横梁和第二后横梁,第一前横梁和第二前横梁、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互相铰接,且上述铰接部靠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底面的一侧,第一前横梁和第一后横梁的外端部、第二前横梁和第二后横梁的外端部可转动穿设有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一纵杆上、第二纵杆上固设有第一桌腿架、第二桌腿架,第一桌腿架、第二桌腿架中部与第一桌面底面、第二桌面底面之间以铰接方式连接有第一折叠支撑杆、第二折叠支撑杆。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重量轻,非常便于携带,折叠操作更易于进行,便于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A47B3/10GK2667958SQ03205580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4日
发明者L·柯蒂斯·斯特朗, 加克伯·科尔, 泰恩·汉妮, 瑞曼·亚当斯, 埃德范·尼姆维根, S·柯蒂斯·奈, C·布兰顿·史密斯, 尼姆维根, 科尔, L 柯蒂斯 斯特朗, 亚当斯, 偎埂つ, 汉妮, 级佟な访芩 申请人:香港来福太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