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24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专用家具,特别是一种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图3所示,编号为2003/0034685 A1美国早期公开的一种习知的婴幼儿摇椅100包括均呈U形的第一架体11、第二架体12及第三架体13。
第一架体11两端部对应组设于第二架体12两端部。
第二架体12包括两L型杆体121及直杆122,两L型杆体121分别具有平置于基础面上的杆段,且以杆段端部分别组接于直杆122的两端,两L型杆体121的另一杆段则与基础面构成锐角夹角,且分别以杆段端部与第一架体11两端部对应组接,从而使第一架体11相对于基础面呈倾斜。
第三架体13的两端组设于第一、第二架体11、12的组接处,且略与基础面平行,使第一、三架体11、13间形成借以置放椅垫的承载空间14。婴幼儿可乘坐于椅垫上,并借由架体的弹性使婴幼儿于乘坐时具有上、下晃动的功效。
习知的婴幼儿摇椅100虽然是一种可拆解式的结构,但是姑且不论拆解结构的复杂度,光就其使用情况而言,习知的婴幼儿摇椅100使用者必须将所有的架体相互拆离才可以较不占空间的方式收藏,而使用时则又必须将分离的架体一一组装方可使用。故使用时,对于使用者而言相当不方便。
而就架体的结合机构而言,其需将第三架体13的两端绕着第一、第二架体11、12组接处弯曲,使第三架体13卡制于第一、二架体11、12组接处。
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二架体11、12组接处设有借以使第一、二架体11、12得以拆开的第一结合机构15,以便于将第三架体13两端的卡制与拆离。第一结合机构15于两欲结合的两端部分别形成内管151及外管152。外管152内具有供内管151插接的插接槽153,并于内、外管151、152上设有供卡榫插入以使两者不易脱开的定位孔156、157。
如图3所示,第二架体12两L型杆体121及直杆122的连接处以第二结合机构16结合。第二结合机构16于两欲结合的两端部分别形成外管161及卡接件162。外管161内具有插接槽163,并于周壁上设有贯通插接槽163的卡孔165。卡接件162朝向插接槽163延伸设有插接杆166,并于插接杆166上凸设卡接凸缘167。组装时,将插接杆166插入插接槽163,其上卡接凸缘167卡于卡孔165上,以使卡接件162不会轻易脱离外管161。
由上所述,习知的婴幼儿摇椅100虽然是可拆解、组合,但其拆解及组合的过程相当麻烦,故使用上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收藏、操作方便的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
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及第一、二、三架体;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杆体、两第一连接件及两借第一连接与第一杆体枢接的两直杆;两直杆的另一端组设于本体上;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杆体、两第二连接件及借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杆体枢接的第三杆体,第三杆体具有两借以枢设于本体上枢接端;第三架体枢接于本体上,并与第一架体之间形成置放供婴幼儿乘坐椅垫的承载空间。
其中第一架体的借第一连接件与两直杆枢接的第一杆体可相对两直杆枢转至与两直杆相互叠置的收合位置;第二架体的借第二连接件枢接的第二、三杆体可相对枢转至相互叠置的收合位置;枢设于本体上的第二、三架体相对本体枢转至同时与第一架体接近。
第一杆体为呈U形杆体。
第二杆体为呈U形杆体。
第一架体的借第一连接件枢接的第一杆体与两直杆之间展开至相互间略呈180°夹角的使用位置。
第二架体的借第二连接件枢接的第二杆体与第三杆体之间展开至相互间略呈180°夹角的使用位置。
第二杆体的上设有数个止滑块。
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枢转槽;直杆靠近第一杆体的一端固定组设于第一枢转槽内;第一杆体的两端分别枢转组设于第一枢转槽;于第一枢转槽内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位于第一杆体端部借以限制第一杆体的限位肋。
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枢转槽,第二、三杆体两端相互枢接于第二枢转槽内;于第二枢转槽内壁面上设有数个位于第二、三杆体端部借以限制第二、三杆体的限位肋。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及第一、二、三架体;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杆体、两第一连接件及两借第一连接与第一杆体枢接的两直杆;两直杆的另一端组设于本体上;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杆体、两第二连接件及借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杆体枢接的第三杆体,第三杆体具有两借以枢设于本体上枢接端;第三架体枢接于本体上,并与第一架体之间形成置放供婴幼儿乘坐椅垫的承载空间。使用时,第一架体借第一连接件枢接的第一杆体与两直杆呈展开状态;第二架体借第二连接件枢接的第二、三杆体呈展开状态;并将展开后的第二架体置放于基础面上;置放椅垫,使婴幼儿可乘坐于椅垫上,借由第一、二、三架体的弹性,使婴幼儿于乘坐时,具有上、下晃动的功效;当不使用而欲加以收藏时,将第三架体相对本体枢转至第一架体接近位置;第一架体借第一连接件枢接的第一杆体相对两直杆枢转收合状态;第二架体借第二连接件枢接的第二、三杆体相对枢转至收合状态;并将收合后的第二架体相对本体枢转至收合状态,完成收合的动作;即本实用新型借由本体与第一、二、三架体间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便于操作,无论是由使用状态改变至收合状态,或是由收合状态改变至使用状态,均可很轻易的完成,且无须将各个构件相互拆离,而收合后其所占的空间减少,极利于收藏。不仅便于收藏,而且操作方便,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习知婴幼儿摇椅结构示意立体示意图。
图2、为习知婴幼儿摇椅第一结合结构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习知婴幼儿摇椅第二结合结构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6、为图5中A部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为图5中B部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侧视图(收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摇椅300包括本体4、第一架体5、第二架体6及第三架体47。
本体包括两相互对称的左、右结构体41、42,左、右结构体41、42亦可一体成型的结合体。
左(右)结构体41(42)略呈长形柱状,其具有底面411(421)、相反于底面411(421)的顶面412(422)、前表面413(423)及相反于前表面413(423)的后表面414(424)。
前表面413(423)与底面底面411(421)之间形成为锐角的夹角,以将底面411(421)摆置于基础面上,左(右)结构体41(42)会呈现朝后表面414(424)方向倾斜的倾斜状态。
顶面412(421)具有第一组装孔415、第二组装孔416及第一倚靠缘417(427)。
第一组装孔415(425)的开孔方向是朝向上方,并于顶面412(422)形成阶梯状。第一组装孔415(425)位于上层。
第一倚靠缘417(427)则位于左(右)结构体41(42)内侧下层,即较靠近右(左)结构体42(41)。
第二组装孔416(426)则设于上、下层阶梯间的连接壁4121上,连接壁4121朝向右(左)结构体42(41),第二组装孔416(426)也是朝向右(左)结构体42(41)。
前表面413(423)靠近底面411(421)处形成阶梯状,且具有第三组装孔418(428)及位于阶梯状下层的第二倚靠缘419(429)。第三组装孔418(428)设于上、下层阶梯间的连接壁4131(4231)上,连接壁4131(4231)朝向右(左)结构体42(41),故第三组装孔418(428)的开孔方向朝向右(左)结构体42(41),而第二倚靠缘419(429)较靠近右(左)结构体42(41)。
底面411(421)上凹设有长槽4111(4211),长槽4111(4211)由前表面413(423)延伸至后表面414(424)。
图4、图6所示,第一架体5包括第一杆体51、两直杆52及两第一连接件53。
第一杆体51为呈U形杆体。两直杆52分别以第一连接件53组接于第一杆体51两端。
第一连接件53设有第一枢转槽531。直杆52靠近第一杆体51的一端固定组设于第一枢转槽531内,且无法相对于第一连接件53枢转。第一杆体51的两端分别枢转组设于第一枢转槽531,且使第一杆体51可相对于第一连接件53枢转,而具有使用位置及收合位置。
当第一杆体51位于使用位置时,第一杆体51与直杆52相互间略呈180°的夹角。当第一杆体51位于收合位置时,第一杆体51与直杆52相互叠置。
于第一枢转槽531内壁面上设有限位肋533,限位肋533位于第一杆体51端部的两侧,用以限制第一杆体51。即当第一杆体51于使用位置及收合位置间作改变时,都需越过限位肋533,而主要系为使第一杆体51于使用位置时不会轻易地相对于第一连接件53枢转。
如图5所示,第一架体5以两直杆52相反于第一杆体51的一端分别插组于左、右结构体41、42上的第一组装孔415、425,从而使第一架体5组装于本体4上,且第一杆体51借朝向前表面413的方向枢转以由使用位置枢转至收合位置时。
如图4、图7所示,第二架体6包括第二杆体62及第三杆体63。第二、三杆体62、63为呈U形杆体。于第二杆体62的两弯曲处分别设有止滑块622,而于第三杆体63的两弯曲处分别形成直角弯折,并往两侧分别延伸设有枢接端633。第三杆体63以其两侧枢接端633枢接组装于左、右结构体41、42的第三组装孔418、428内,并使第三杆体63的两侧杆631由左、右结构体41、42的长槽4111、4211延伸而出,且由前表面413、423朝后表面414、424延伸。第三杆体63借由两枢接端633可相对于本体4枢转,并具有使用位置及收合位置。使用位置时,第三杆体63的两侧杆631分别落于长槽4111、4211内,而第三杆体63由使用位置改变至收合位置时,必须将两侧杆631脱出长槽4111、4211,并使第三杆体63由本体4底面411、421往前表面413、423枢转,枢转至两侧杆631分别位于第二倚靠缘419、429上。如图7所示,第三杆体63延伸而出的两侧杆631端部分别连接于第二杆体62两端,且分别以两连接件65与第二杆体62组接,第二连接件65具有第二枢转槽651,而第二、三杆体62、63两端分别相互枢接,且枢接于第二枢转槽651内,也就是说第二、三杆体62、63均可相对于第二连接件65枢转,使第二杆体62具有使用位置及收合位置,当第二杆体62位于使用位置时,第二杆体62与第三杆体63的侧杆631相互间略呈180°的夹角,且此时第二枢转槽651开口朝向下方,也就可确保第二、三杆体62、63于使用时不会轻易改变相互间的夹角。当第二杆体62由使用位置改变至收合位置时,将第二杆体62朝向下方相对于第二连接件65枢转,枢转至第二杆体62与第三杆体63相互叠置。另外,于第二枢转槽651内壁面上设有数个限位肋653。限位肋653位于第二杆体62端部的两侧及第三杆体63侧杆631端部的两侧,用以限制第二、三杆体62、63,使第二、三杆体62、63于使用位置时不轻易的相对于第二连接件65枢转,即当第二、三杆体62、63于使用位置及收合位置间作改变时,都需越过限位肋653,而主要系为使第二、二杆体62、63于使用位置时不会轻易地相对于第二连接件65枢转。
如图4、图5所示,第三架体47为呈U形杆体,其两端部朝外侧分别设有枢接端471。两枢接缘471分别插接于左、右结构体41、42的第二组装孔416、426,且可相对于左、右结构体41、42枢转而具有使用位置及收合位置,第三架体47于使用位置时,其两侧分别倚靠于第一倚靠缘417、427,且往左、右结构体41、42前表面413、423延伸,此时的第三架体47略与顶面412、422平行。使用位置时,第三架体47与第一架体5间形成置放椅垫的承载空间58,以使婴幼儿可乘坐于椅垫上。然而,第三架体47也可一体的成型于本体4上,只要于第一架体5内可置放椅垫供婴幼儿乘坐就可。如图8所示,当第三架体47由使用位置改变至收合位置时,使第三架体47相对于左、右结构体41、42枢转,并由前表面413、423往顶面412、422枢转,使第三架体47略与顶面412、422垂直。
使用时,第一、二、三架体5、6、47均位于使用位置,即如图5、图6所示,第一架体5的第一杆体51与两直杆52间的夹角略呈180°;如图5、图7所示,第二架体6的第二杆体62与第三杆体63两侧杆631间的夹角为180°,且第三杆体63的两侧杆631分别穿设于长槽4111、4211,并将展开后的第二架体6置放于基础面上,使第一架体5相对于基础面呈倾斜,并与第二架体6间夹锐角,而借由第二杆体62上的止滑块622,使得整体不至于任意滑移;第三架体47两侧分别倚靠于第一倚靠缘417、427,并略与顶面412、422平行;于第三架体47与第一架体5间的承载空间58置放椅垫,使婴幼儿可乘坐于椅垫上,借由第一、二、三架体5、6、47的弹性,使婴幼儿于乘坐时,具有上、下晃动的功效。
当不使用而欲加以收藏时,将其由使用位置改变至收合位置,即如图5、图8所示,将第三架体47由前表面413、423往顶面412、422枢转,使第三架体47略与顶面412、422垂直而位于收合位置;如图6、图8所示,将第一杆体51脱开限位肋533而往前表面413、423枢转,使第一杆体51与直杆52相互叠置位于收合位置;然后将第二架体6的第二杆体62向下枢转往第三杆体63叠置,当然,第二杆体62枢转前须将其移开基础面方可枢转,于第二、三杆体62、63相互叠置后,使第三杆体63的两侧杆631脱离长槽4111、4211,将第二架体6由底面411、421往前表面413、423枢转,枢转至两侧杆631分别位于第二倚靠缘419、429上,完成收合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借由本体4与第一、二、三架体5、6、47间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摇椅300可便于操作,无论是由使用状态改变至收合状态,或是由收合状态改变至使用状态,均可很轻易的完成,且无须将各个构件相互拆离,而收合后其所占的空间减少,极利于收藏。
权利要求1.一种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它包括第一、二、三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三架体之间设有本体;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杆体、两第一连接件及两借第一连接与第一杆体枢接的两直杆;两直杆的另一端组设于本体上;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杆体、两第二连接件及借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杆体枢接的第三杆体,第三杆体具有两借以枢设于本体上枢接端;第三架体枢接于本体上,并与第一架体之间形成置放供婴幼儿乘坐椅垫的承载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架体的借第一连接件与两直杆枢接的第一杆体可相对两直杆枢转至与两直杆相互叠置的收合位置;第二架体的借第二连接件枢接的第二、三杆体可相对枢转至相互叠置的收合位置;枢设于本体上的第二、三架体相对本体枢转至同时与第一架体接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杆体为呈U形杆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杆体为呈U形杆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架体的借第一连接件枢接的第一杆体与两直杆之间展开至相互间略呈180°夹角的使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架体的借第二连接件枢接的第二杆体与第三杆体之间展开至相互间略呈180°夹角的使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杆体的上设有数个止滑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枢转槽;直杆靠近第一杆体的一端固定组设于第一枢转槽内;第一杆体的两端分别枢转组设于第一枢转槽;于第一枢转槽内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位于第一杆体端部借以限制第一杆体的限位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枢转槽,第二、三杆体两端相互枢接于第二枢转槽内;于第二枢转槽内壁面上设有数个位于第二、三杆体端部借以限制第二、三杆体的限位肋。
专利摘要一种可收合的婴幼儿摇椅。为提供一种便于收藏、操作方便的儿童专用家具,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本体及第一、二、三架体;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杆体、两第一连接件及两借第一连接与第一杆体枢接的两直杆;两直杆的另一端组设于本体上;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杆体、两第二连接件及借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杆体枢接的第三杆体,第三杆体具有两借以枢设于本体上枢接端;第三架体枢接于本体上,并与第一架体之间形成置放供婴幼儿乘坐椅垫的承载空间。
文档编号A47D1/02GK2633126SQ03266049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5日
发明者陈舜民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