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式婴儿桌边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31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悬吊式婴儿桌边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悬吊式婴儿椅,特别有关一种收展操作便利,储存体积小的悬吊式婴儿椅。
(2)背景技术图4为现有技术的悬吊式婴儿椅1,或称桌边椅,的一透视图。该现有悬吊式婴儿椅1包括一座部2及一椅背部3,而椅背部3被连接至向前突出的一对上夹制部4及5,该上夹制部4及5是用于与桌面贴合。该悬吊式婴儿椅1进一步包括一对可活动的下夹制部6及7,用以分别搭配上夹制部4及5将桌子8夹持。背部3的背面设有一具备多个卡合齿的扣合部9,藉由按压高度调整部10,使高度调整部10可卡合于扣合部9上的多个卡槽之一,或与扣合部9分离,以便使下夹制部6及7可上下调整,进而搭配上夹制部4及5而将桌子8夹紧。
上述现有的悬吊式婴儿椅的一大缺点为固定强度不足。由于该悬吊式婴儿椅是依靠上夹制部4及5及下夹制部6及7互相夹制于桌子8的上下表面上,而其间皆为单点接触,和桌面间所产生的结合力量并不足以将婴儿椅牢靠地固定在桌面上,所以只要沿水平方向拉动婴儿椅,则婴儿椅将被拉离桌面,发生意外。
除此之外,现有的悬吊式婴儿椅无法适应桌子的厚度作调整,而易于随桌子的厚度的不同而呈现某种角度的倾斜,与桌面的密合度不佳,严重影响悬吊式婴儿椅的安全性。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就需要提供一种悬吊式婴儿椅,具备多段桌面厚度对应调整机制,且可藉由简便省力的操作实现调整,并可收合为一最小的体积以供使用者收藏,同时具备防止使用者错误组装的机制。
(3)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悬吊式婴儿桌边椅,不仅具备高度使用安全性、便利性,并进一步具备错误组装防制机制,便利使用者的组装。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包含一座椅本体,一对夹持臂,分别与座椅本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连接,该对夹持臂是以可轴转的方式与座椅本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连接,致使该对夹持臂可分别以顺时钟方向及逆时钟方向向座椅本体的内侧作90度旋转,导致座椅本体及夹持臂大体上位在同一平面上,减少储藏体积。
本实用新型藉由上述结构提供一种悬吊式婴儿桌边椅,可具备收藏体积极小化的特点,并且因其具备免拆离而实现收合的功能,可避免使用者发生组装错误。
(4)
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的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的一实施例的座椅本体的放大透视图;图3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夹持臂的一部份透视图;图4为一现有装置的透视图。
(5)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的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如图1所示,桌边椅100包含座椅本体101、第一夹持臂102以及第二夹持臂103。座椅本体101包含一第一连接部104及第二连接部105,分别用以连接第一夹持臂102及第二夹持臂103。第一连接部104的端部附近设有一下侧弹簧扣件122,其结合设于第一夹持臂102的端部附近的卡合槽125操作而将第一夹持臂102可轴转地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04。上述卡合槽125及下侧弹簧扣件122整体合称为夹持臂固定组装,其细节将于随后详述。
第一夹持臂102包含一上固定杆110、下固定杆111。上固定杆的远程部设有一防滑固定块112,该防滑固定块112是用于贴合桌面,防止桌边椅100被意外拉出,因此其下表面大致为一平面,其上设有多个止滑条。防滑固定块112是由橡胶类的材质制成,或其它具备止滑作用的材料质成。
下固定杆111的中心位置设有一桌面厚度调整装置113,其一端与上固定杆110连接,另一端为一前固定点114,可为一橡胶套。桌面厚度调整装置113包含一释放钮115、一滑杆116,滑杆116上端设有一后固定点117。藉由按压释放钮115,使沿滑杆表面纵向设置的多个单向卡合沟槽脱离卡合,因而可自由地向下滑动。亦即滑杆116可被直接上推,不需按压释放钮115,而只有在释放钮115被按压之下,才可将滑杆116下推。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卡合于桌边定位后,直接将滑杆116上推至后固定点117与桌面下表面紧密接触的高度后,则可完成安装操作。此时藉由前固定点114,防滑固定块112及后固定点117的作用,使第一夹持臂102稳固地夹持于桌边。
第二夹持臂如图1所示,是与第一夹持臂为对称的结构,因此不再赘述其细部构造。另一方面,桌面厚度调整装置113是利用带槽滑杆与固定齿搭配操作,其属于业界常用且熟悉的结构,因此不再赘述。
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的座椅本体101的放大透视图。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臂102可轴转地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04的端部。相对地第二夹持臂103(本图未显示)可轴转地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05的端部。因此,当使用者收合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时,只需将第一夹持臂102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将第二夹持臂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使座椅本体101,第一连接部104与第二连接部105皆位在同一平面上,而不需拆离,因此不会产生错误组装的情形。
以下将叙述夹持臂固定组装的详细结构。第一连接部104的下侧及外侧分别设有一下方穿透孔120及外侧穿透孔121,分别用以接收下侧弹簧扣件122及外侧弹簧扣件123。上述的下侧弹簧扣件122及外侧弹簧扣件123是用以调整座椅本体101与第一夹持臂102的连接关系,将于随后详述。第二连接部105与第一连接部104是成对称结构,因此不再赘述第二连接部105的细部结构。
图3为第一夹持臂102的部份放大透视图。图3中所示的第一夹持臂102不包括前述的防滑固定块112,桌面厚度调整装置115及前固定点114。如图3所示,第一夹持臂102在其与第一连接部相连处设有一卡合槽125与侧卡合孔126。参照图2及图3可看出,当第一夹持臂102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04时,设于第一连接部104的管径中的下侧弹簧扣件122及外部弹簧扣件123分别穿过下方穿透孔120及外侧穿透孔121而卡合至卡合槽125及侧卡合孔126。当使用者欲收合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时,则将外部弹簧扣件123压下,使其脱离侧卡合孔126,因为设有卡合槽125可供下侧弹簧扣件122的突块活动于其中,第一夹持臂102可朝桌边椅的内侧作90度的旋转。第二夹持臂103可藉由相似的方式朝桌边椅的内侧作90度旋转,因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桌边椅在收合时所有构件皆位在同一平面上,使其收合体积极小化。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特征已藉由上述的较佳实施例而作详细说明。应注意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围下,本实用新型可作许多变更及改良。
权利要求1.一种悬吊式婴儿桌边椅,可夹持于一桌面的边缘,包含一座椅本体,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一第一夹持臂及一第二夹持臂,分别藉由一卡合组装可旋转地连接至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其中该第一夹持臂和该第二夹持臂连接处的管径与该第一连接部和该第二连接部连接处管径不同。
2.如权利要求1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持臂与该第二夹持臂分别具有一桌面厚度调整装置。
3.如权利要求2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其特征在于,该桌面厚度调整装置包含一滑杆,滑杆上设有单向卡合槽;一释放钮,藉由按压该释放钮可使该滑杆向下滑动。
4.如权利要求1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组装包含设于该第一及第二连接部的一下方穿透孔及一外侧穿透孔,分别接收一下侧弹簧扣件及一外侧弹簧扣件,设于该第一夹持臂及该第二夹持臂上;对应于该下方穿透孔及该外侧穿透孔的位置上的一卡合槽及一侧卡合孔,以便当该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分别连接至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时,该下侧弹簧扣件与该外侧弹簧扣件分别穿过该下方穿透孔及该外侧穿透孔而卡合入该卡合槽及该侧卡合孔。
5.如权利要求4的悬吊式婴儿桌边椅,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槽沿圆周方向伸展1/4圆周,使对应夹持臂可向内旋转90度。
专利摘要一种悬吊式婴儿椅,包含一座椅本体,一对夹持臂,分别与座椅本体的一第一端及第二端连接,且可分别相对于座椅本体作顺时针及逆时针转动,而使座椅本体与夹持臂皆位在同一平面上,以缩小收藏体积。
文档编号A47D1/02GK2634945SQ0327204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7日
发明者黄智明 申请人:明生投资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