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号按压号码锁的控制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19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号按压号码锁的控制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开、闭锁功能,并可依据使用者及管理者不同而改变开锁位置的可变号按压号码锁的控制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锁具,其型式有多种,但主要是提供具有开锁及闭锁功能,其中一种即是利用正确的钥匙插入锁心内,进而转动带动柱而使另端所设的锁片旋转,以达到开锁作用。然而,这些锁具仅适用于单一的使用者,或者供少部分共享锁具的人士,例如,家用或办公室内所使用的锁具,仅有少数人或个人专用,且上述人士必须拥有并携带钥匙,才可进行开、闭锁,在实际使用上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方便。
另种经常使用的锁具则为号码锁,使用者在转动号码轮的号码至开锁正确位置,即可使锁具呈开启状,反之,则无法开启锁具,故使用者可以不需携带钥匙,只要知道开锁号码,才可确实完成开锁动作。然而此种锁具的适用对象与前述使用钥匙的锁具相同,仅可适用于少数人或专人的锁具,而无法适用安装在公共场所的置物箱。由于公共场所若安装此种锁具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者因无法知悉此种流动频繁使用者所设定的开锁号码,将造成无法使锁具的号码具有重设或归零的动作,以供下一位使用者可重复的安全使用等,造成管理上及使用上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利用选择开锁号码进行开锁的锁具,无法安装在公共场所的置物箱上,供不同使用者在安全情形下重复使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号按压号码锁的控制钮,其具有供一般使用者在每次使用时,均可重新设定开锁号码,另管理者亦可在使用者不用时,将该锁具重新设定或回复为初始设定号码,达到所使用的锁具可重复使用且具有较高的锁固安全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号按压号码锁的控制钮,其特征在于,旋钮一端设有钥匙孔且另端连接有带动柱,中空的外壳供旋钮置入及带动柱贯穿,二者间设有锁心组,外壳一端的周缘依序形成有开锁凹部、闭锁凹部及变号凹部,三凹部相距于旋转中心的距离不相等,外壳上相对于开锁凹部位置形成有挡块,另设有一L形的变号转块,其一侧的侧块贴靠在外壳外侧且可转动移位,并在侧块上形成有轴向的变号凹部,另侧供带动柱贯穿结合。
前述的可变号按压号码锁的控制钮,其中在旋钮与形成有数个凹部的外壳上设有相对的抵块。
前述的可变号按压号码锁的控制钮,其中旋钮与带动柱间以卡块及卡槽相互卡固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借由控制钮的设计,当结合按压号码锁并设置在置物箱使用时,除了可供一般使用者使用外,使用者在取得使用权后,可自行变更重新设定其开锁号码使用,又,前一位使用者使用完毕之后,管理者可利用其管理钥匙,将该锁具简便且快速的重新设定为初始状态,为一操作简便并可以完全适用在公共场所,且为一安全性高的锁具。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号码锁内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号码锁内的外观示意图。
图4~图6是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图。
图7~图9是管理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锁体 11空间12环槽 13挡部20面板 200穿孔201环槽202挡部21小压钮 22压钮30控制钮 31旋钮311钥匙孔 312抵块313锁心组 314卡块32带动柱 321卡槽322定位部 33外壳331抵块332闭锁凹部333开锁凹部334变号凹部335穿孔34变号转块341结合孔 342侧块343变号凹部35锁片40底板 41锁栓滑块42变号滑块 43定位滑块431带动杆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
图1及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控制钮安装在此种按压号码锁内的实施例,其中按压号码锁的面板20背面封设有底板40,且二者之间设有锁栓滑块41及变号滑块42,另在前述面板20、底板40、锁栓滑块41及变号滑块42等构件间设有穿孔或空间,供小压钮21或压钮22置入贯穿。
锁体10于内部设有滑移的定位滑块43,其一端相对枢设有带动杆431,带动杆431另端与压钮22相对,当压钮22按压后,可经带动杆431使定位滑块43移位。前述组装后的面板20、底板40、锁栓滑块41及变号滑块42等构件设置在锁体10内,并使各小压钮21相对于定位滑块43位置,各小压钮21在按压时可受到定位滑块43所设的固定片扣固,反之,在定位滑块43移动时,即可脱离固定片的扣固而复位。
在前述组合体在面板20与锁体10的相对处分别设有穿孔200及空间11,且在相对处的孔缘处形成有环槽201、12,环槽201、12的二端形成有挡部202、13,在穿孔200及空间11处设有控制钮30,控制钮30在穿出锁体10背面设有锁片35。
配合参阅图2所示,控制钮30,在其中空外壳33的外侧形成有突出且一定宽度的挡块336,另在一端形成有较大外径的板体,其周缘在间隔约九十度位置连续形成有突出的抵块331、开锁凹部333、闭锁凹部332及变号凹部334等,各凹部相距于其旋转中心的距离不同且呈由小渐大的间距,该前述的开锁凹部333延伸至挡块336表面处。
旋钮31一端连接有带动柱32且二者间借助卡块314及卡槽321相互结合,其可设置在外壳33内且带动柱32部分贯穿所设的穿孔335并突出至外部,前述旋钮31与外壳33间设有锁心组313,锁心组313与旋钮31外部所设的钥匙孔311相通。
变号转块34是呈L形,其一端设有非圆形的结合孔341,以与呈相对断面状且设置在带动柱32一端的定位部322相互套固结合,此时其另端的侧块342是贴靠在外壳33的外侧,侧块342的外侧轴向形成有变号凹部343,并可位于挡块336之间转动移位,并受挡块336阻挡。
旋钮31相对于外壳33的抵块331亦设有抵块312,二抵块312、331可位于环槽201、12处,并在转动时可受挡部202、13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锁具在供一般使用者用于置物箱时,参阅
图1及图4所示,使用者若所按压号码的小压钮21不正确(即非正确的开锁号码),将使得锁栓滑块41及变号滑块42无法被推移,此时旋钮31及其闭锁凹部332即无法转动进行开锁;反之,若所按压的小压钮21为正确开锁号码,即可使锁栓滑块41及变号滑块42可以被推移,此时所形成的开锁状态即可使旋钮31转动(如图5所示),并使锁片35转移而呈开锁状态,而开锁凹部333可相对于锁栓滑块41及变号滑块42的端头处。
再配合参阅图6所示,使用者若取得使用权后,欲重新设定开锁号码时,可反向旋动旋钮31使得抵块312、331抵顶在环槽201、12的挡部202、13处,此时由于旋钮31驱动外壳33且使其变号凹部334推移位于开锁状态下的锁栓滑块41及变号滑块42,此时由于受到推移的位置恰使其位于变号位置处,如此即可进行改变各小压钮21开锁位置的设定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锁具除了可提供一般使用者使用之外,最重要的是置物箱的「管理者」可在前一位使用者使用完毕后,利用管理钥匙重新归位至初始位置(例如,设定所有小压钮21均未按压即呈开锁状态)。
参阅图7及图8所示,管理者可利用其管理钥匙插入钥匙孔311并解开锁心组313,此时旋钮31受管理者旋动时,外壳33不转动,而带动柱32将直接驱动变号转块34旋转,以便推移变号滑块42至开锁状态。
管理者在进行各小压钮21重新归位至初始位置的操作时,旋钮31转动后,其带动柱32将驱动变号转块34旋转,此时侧块342将同时推移位于开锁状态下的锁栓滑块41及变号滑块42,并使其变号凹部343位于二滑块的端头处定位,此时管理者即可将小压钮21的开锁位置重新设定为初始位置,完成后,再将旋钮31复位至图7位置,并取出钥匙即可供一般使用者用于置物。
权利要求1.一种可变号按压号码锁的控制钮,其特征在于,旋钮一端设有钥匙孔且另端连接有带动柱,中空的外壳供旋钮置入及带动柱贯穿,二者间设有锁心组,外壳一端的周缘依序形成有开锁凹部、闭锁凹部及变号凹部,三凹部相距于旋转中心的距离不相等,外壳上相对于开锁凹部位置形成有挡块,另设有一L形的变号转块,其一侧的侧块贴靠在外壳外侧且可转动移位,并在侧块上形成有轴向的变号凹部,另侧供带动柱贯穿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号按压号码锁的控制钮,其特征在于在旋钮与形成有数个凹部的外壳上设有相对的抵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号按压号码锁的控制钮,其特征在于旋钮与带动柱间以卡块及卡槽相互卡固结合。
专利摘要一种可变号按压号码锁的控制钮,旋钮一端设有钥匙孔且另端连接带动柱,中空的外壳供旋钮置入及带动柱贯穿,二者间设有锁心组,外壳一端的周缘依序形成有开锁凹部、闭锁凹部及变号凹部,三凹部相距于旋转中心的距离不相等,外壳上相对于开锁凹部位置形成有挡块,另设有一L形的变号转块,其一侧的侧块贴靠在外壳外侧且可转动移位,并在侧块上形成有轴向的变号凹部,另侧供带动柱贯穿结合。当按压小压钮的正确与否,即可使控制钮呈转动开启或闭锁,另可在旋动外壳或以钥匙驱动变号转块,使变号凹部相对于开锁位置,即可提供使用者或管理者进行改变小压钮的开启位置,并进行锁具的重新设定,操作使用简便。
文档编号E05B37/16GK2644586SQ0327670
公开日2004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2日
发明者苗新威 申请人:金泰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