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21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控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控锁,特别是关于一种控制通电/断电使其开、关的电子锁具。
背景技术
为满足人们对安全感的需求,锁具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一般常见的锁具有喇叭锁、机械锁及电控锁等。电控锁可用于门窗、行李、办公安全设备、库柜及保险箱等产品或设备上,一般可分为通电开型电控锁及断电开型电控锁。通电开型电控锁是指通电后开启的电控锁,在断电的情况下,该电控锁呈常闭状态(Power to open);断电开型电控锁是指断电后开启的电控锁,在断电的情况下,该电控锁呈常开状态(Power to lock)。使用者可根据环境(如公共场所)或需求来选用,现有的电控锁如图1及图2所示。
图1所示的电控锁是通电开型电控锁,该通电开型电控锁在主体100内设有调节螺钉101;受该调节螺钉101传动的电磁线圈(Solenoid)102;设于该电磁线圈102内部的心轴103;对应该心轴103而开设的卡槽104;三个大小相同且容置于该卡槽104中的销件105;螺钉106,设于该卡槽104远离该心轴103的一端;弹簧107,容置于该卡槽104中且介于该销件105与螺钉106间;以及锁扣108,可被该销件105自如卡止。当要开锁时,调整该调节螺钉101,令该电磁线圈102及其内部的心轴103向右移动,并由该心轴103推动该销件105,使该销件105中位于中央位置的销件105恰移动至该锁扣108的扣部108a中,借此令锁扣108转动,从而开启该通电开型电控锁,如图2所示。
同样地,断电开型电控锁的组件也可与该通电开型电控锁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断电开型电控锁的销件105在未工作的情况下,调整该调节螺钉101的位置,使该电磁线圈102向右移动,令该销件105中位于中央位置的销件105,恰好位于该锁扣108的扣部108a中,而使该断电开型电控锁呈开锁状态。当要闭锁时,则使该调节螺钉101及该销件105移动至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令该断电开型电控锁呈闭锁状态。
但是,由于该电控锁是通过调整该调节螺钉101的位置,改变常开和常闭的状态及设定常开/常闭特性,这就需要拆卸本体100进行调整、固定,然后再组装本体100,且该调节螺钉101必须安装到定位才可令电控锁开启或关闭,不仅手续繁琐,且该调节螺钉101松动时将造成电控锁无法正常工作,更不利常开/常闭特性的设定。
同时,用三个等长的销件105及弹簧107作为开/关控制机构时,该销件105与锁扣108间的位置必须完全吻合,且必须保持该销件105及弹簧107等部件可在该卡槽104中移动自如且适当接触,而又不致偏移,才可将电控锁开启及关闭。这样,由于需要提高各部件的精度,造成制造成本大幅提高且不易组装,更由于各部件必须精确连接,在反复开启或振动该电控锁时会导致部件偏移,造成电控锁无法正常工作。
此外,上述现有技术所使用的三个销件105在该调节螺钉101松动时容易掉落至电控锁本体100中,并且在实际组装通电开型电控锁时,因该心轴103并未封住该卡槽104的开口,而造成该销件105易在该卡槽104接近该心轴103的一端掉落,故而造成电控锁的损坏。再者,作为开/关控制机构的三个等长销件105,必须承受开启及关闭电控锁的力量,使得它容易损坏,更会在反复开启该电控锁后加速该销件105的损坏,导致维修成本提高。
因此,现有技术无法针对电控锁所需的常开/常闭特性而设计可配合要求进行调整的开/关控制机构,因而使现有技术在精度、组装及成本等方面无法协调,令电控锁的成本较高且不易根据需要转换常开/常闭特性,更导致电控锁不易定位部件、容易损坏且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常用的电控锁的缺点急需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轻易转换常开/常闭特性的设定的电控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易定位的电控锁。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组装的电控锁。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制造成本的电控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维修成本的电控锁。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部件使用寿命的电控锁。
为达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锁,该电控锁包括本体、开/关控制机构、电磁传动机构以及锁扣。该本体具有容置空间及组设件,且该本体可选择由锁壳、可盖接于该锁壳的盖板以及与该锁壳锁接的面板组成,其中,该组设件形成于该锁壳中,且该锁扣可转动自如地轴接于该锁壳中。该开/关控制机构具有固接至该组设件的固定件、固接于该固定件上的弹性组件以及容设于该组设件内的制动轴。其中,该弹性组件具有卡接部,用该卡接部卡扣在该固定件远离该组设件的底端,而固定在该固定件底端上,该制动轴呈哑铃状,且具有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第三部。该电磁传动机构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与电源电性连接,至少具有一个电磁线圈以及一个固定于该电磁线圈内部的心轴,该电磁线圈在通电后传动该心轴,而该心轴可移动自如地推动该制动轴。该锁扣可转动自如地轴接于该本体,且被该制动轴控制,以使该电控锁切换至打开或关闭状态。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时,仅需将该制动轴在该组设件中的方向加以调整,即可轻易转换常开/常闭特性的设定;即使用者只要调整该制动轴便可将电控锁变成通电开型电控锁或断电开型电控锁,操作方便且便于使用。
只要松开该固定件即可取出该制动轴,调转该制动轴方向后再装入该本体的组设件即可,而部件间的间隙可根据情况放大或缩小,不仅调整方便,并且具有很大设计弹性。同时,当该制动轴调整好后,其它部件不须变动,仍可紧紧固定,不会使该制动轴或其它部件松动或脱落。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在通电后所传动的力量是通过该制动轴作用在锁体上,增加了承受力。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具有中间比两端部小的制动轴及固定于该固定件的弹性组件,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因部件偏移造成定位不准的缺点。
所以,使用者可轻而易举地将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变成通电开型电控锁或断电开型电控锁,本实用新型电控锁不仅部件易于定位且易于组装,同时降低了制造及维修成本,更增加了承受力以提高部件使用寿命,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


图1是现有电控锁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另一现有电控锁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实施例1的分解图;图4是图3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电控锁通电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4的沿AA线剖开后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8是图7的电控锁通电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并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实施例1图3至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绘制。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主要包括本体1、开/关控制机构3、电磁传动机构5以及锁扣7。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以处于常开状态的断电开型电控锁为例说明,但也可用其它诸如通电开型电控锁为例说明,并非局限于此。而且,该电控锁的本体1中至少具备开/关控制机构3以及电磁传动机构5。该基本构成及各部件间的连接关系与现有电控锁相同的部份不再说明,仅就本案改善之处说明如下。
该本体1可由锁壳11、可盖接于锁壳11的盖板13以及与锁壳11锁接的面板15组成,由锁壳11、盖板13及面板15组接的本体1具有容置空间S,用该容置空间S容置开/关控制机构3以及该电磁传动机构5(容后陈述)。由于本体1的结构及组设方式都属现有技术,所以在此不再叙述。
该锁壳11至少具有组设件111、阶梯部113以及第一卡接部115,该组设件111形成于该锁壳11的侧边,可以是具有螺纹及中空管部的凸出结构,以利用组设件111将开/关控制机构3组装至锁壳11内,该阶梯部113形成于锁壳11一端(本实施例为顶端),该第一卡接部115形成于锁壳11另一端(本实施例为底端)。该盖板13可对应盖接在锁壳11的阶梯部113,以由该盖板13密合该锁壳11,将本体1的容置空间S与外界隔开。该面板15是用诸如螺丝的锁固组件151对锁至锁壳11上,且可由面板15将盖板13夹置在面板15与锁壳11之间而不致脱落。
该开/关控制机构3是由锁壳11的组设件111组设至本体1中,且该开/关控制机构3具有制动轴31、固定件33以及弹性组件35。
该制动轴31大致呈哑铃状,且一体形成有第一部311、第二部313以及第三部315。该第一部311可以是较长的长端,而该第二部313是比第一部311短的短端,且第二部313与第一部311的大小相同,第三部315则连接第二部313与第一部311,且第三部315的截面积比第二部313与第一部311的截面积小,呈大致凹陷状。在本实施例中,该制动轴31大致呈圆柱状,且中间直径比两端小,然而,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动轴31形状仅为举例性说明,该制动轴31也可为圆柱状以外的中间截面积小于两端截面积的等效结构,而非以此为限。
该固定件33可与组设件111锁接,可以是圆螺母的结构。当然,该固定件33及组设件111也可以是其它能彼此拆卸自如地组接的等效组件,而非以本实施例为限。
该弹性组件35可以是例如弹簧,且具有第二卡接部351,以由第二卡接部351卡扣在固定件33远离组设件111的底端,而固定在该固定件33底端上。当然,该弹性组件35也可按照焊接、粘设或其它等效方式固定在固定件33底端,而非以此为限。由于该弹性组件35可固定在固定件33底端,且制动轴31一体形成有第一部311、第二部313以及第三部315,所以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因部件偏移造成定位不准的缺点。
该电磁传动机构5是与电源(图未标)电性连接,且可传动开/关控制机构3。该电磁传动机构5主要包括电磁线圈51、心轴53、电磁线圈座55以及调整件57。该电磁线圈51容置于该电磁线圈座55中,且可在通电后传动该心轴53,该心轴53则固定在电磁线圈51内部,可移动自如地与制动轴31接触,该心轴53穿设过电磁线圈座55,并且该心轴53一端受本体1的锁壳11中一侧的第一卡接部115限制,而该心轴53另一端则穿过锁壳11另一侧的第一卡接部115的孔115a,所以不致掉落至本体1。其中,由于该电磁线圈51与心轴53的电磁传动作用与原理都是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多作说明。
该电磁线圈座55固定在锁壳11的第一卡接部115中,该具有一限制部571的调整件57,固定在电磁线圈座55一侧,在调整件57远离该限制部571的一端上,套设例如为弹簧的限位件573,以由该调整件57的限制部571及限位件573将电磁线圈座55限制在锁壳11的第一卡接部115中。
该锁扣7可转动自如地轴接于本体1的锁壳11上,且该锁扣7形成有轴接部71以及卡扣部73。该轴接部71自该锁扣7两端延伸并形成有轴孔711,以由轴件75穿过轴接部71的轴孔711,将锁扣7组设至锁壳11中。该卡扣部73用于顶触制动轴31,以将锁扣7保持定位。
如图4所示,该电控锁处于常开状态,该锁扣7保持在制动轴31的第二部315上。当通电后,该心轴53朝制动轴31移动,并将制动轴31的第一部311朝固定件33的方向推动。此时,如图5及图6所示,该锁扣7的卡扣部73顶触制动轴31的第一部311,被制动轴31的第一部311所锁扣而无法转动。由于本实施例是以断电开型电控锁为例进行说明,故当卡扣部73顶触制动轴31的第一部311时,电控锁处于关闭的状态。
同时,由于制动轴31的第一部311是朝固定件33的方向移动,可将接触第二部313的弹性组件35推压,令弹性组件35受此推压而储存有弹性回复力。
因此,当断电后,该弹性组件35释放其弹性回复力,将制动轴31朝远离固定件33的方向移动,即,将制动轴31朝心轴53的方向移动,令制动轴31的第一部311也朝心轴53的方向移动,如此便可解除制动轴31的第一部311对锁扣7的卡扣部73的锁扣,而锁扣7回复至保持在制动轴31的第二部315上的状态,该电控锁处于常开状态,如图4所示。
实施例2图7及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绘制。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主要包括本体1、开/关控制机构3、电磁传动机构5以及锁扣7。其中,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电控锁是以处于常闭状态的通电开型电控锁为例说明,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故不重复其相同结构,仅就不同结构作说明,且相同的组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以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优点更易于了解。
本实施例2中的电控锁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2的电控锁中的制动轴31是调整其设置的方向,实施例1中的制动轴31是第一部311在左侧而第二部313在右侧,本实施例中的制动轴31则是第二部313左侧而第一部311在右侧。
在未通电的状态下,本实施例中的制动轴31是设置在右侧上的第一部311顶触该锁扣7,令电控锁处于常闭状态下,如图7所示。反之,在通电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制动轴31的第二部313是受传动而朝固定件33的方向移动,令第三部315锁扣该锁扣7,而使电控锁打开,并且令弹性组件35受此推压而储存有弹性回复力,以在断电后回复到如图7所示的常闭状态。
由此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时,使用者仅需将该固定件33从组设件111分离,并将制动轴31的第一部311与第二部313方向互换,即可轻易转换电控锁的常开/常闭特性的设定。这样,便可解决现有技术调整电磁线圈位置所造成的问题及不便。此外,该制动轴31的第一部311、第二部313与第三部315的长度与截面积可根据需要缩放,且各部件间的间隙可适当放大或缩小,调整方便。
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在组装完成后,该调整件57(相当于现有技术的调整螺钉)已紧紧固定而无法移动,且本实用新型一体形成该制动轴31,克服了现有技术因三个销件易掉落所造成的缺点。而且,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在工作时所传动的力量是通过制动轴31而作用在锁体上,三个销件承受的力较小,故可增加承受力而不易损坏。
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除可轻易转换电控锁的常开/常闭特性的设定外,更易于部件的定位且易于组装,不仅可提高部件使用寿命,并可降低制造成本及维修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该电控锁包括本体,具有容置空间及组设件;开/关控制机构,具有固接至该组设件的固定件、固接于该固定件上的弹性组件以及容设于该组设件内的制动轴,其中该制动轴具有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第三部,且该第三部的截面积小于该第一部及该第二部的截面积;电磁传动机构,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与电源电性连接,至少具有一个电磁线圈以及一个固定于该电磁线圈内部的心轴,该电磁线圈在通电后传动该心轴,而该心轴则可移动自如地推动该制动轴;以及锁扣,可转动自如地轴接于该本体,且被该制动轴控制,以该电控锁切换至打开或关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是由锁壳、可盖接于该锁壳的盖板以及与该锁壳锁接的面板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该组设件形成于该锁壳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该锁扣可转动自如地轴接于该锁壳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是圆螺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该制动轴呈哑铃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具有一卡接部,以通过该卡接部卡扣在该固定件远离该组设件的底端,而固定在该固定件底端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是弹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该电磁传动机构还包括容置于该电磁线圈的电磁线圈座,以及固定在该电磁线圈座一侧且限制该电磁线圈座位置的调整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该调整件具有限制部,且在该调整件远离该限制部的一端上套设一限位件,通过该调整件的限制部及该限位件将该电磁线圈座限制在该本体中。
专利摘要一种电控锁包括本体、开/关控制机构、电磁传动机构以及锁扣,该本体具有容置空间及组设件,该开/关控制机构具有固接至该组设件的固定件、固接于该固定件上的弹性组件以及容设于该组设件内的制动轴,其中该制动轴是呈哑铃状,该电磁传动机构则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与电源电性连接,并至少具有一个电磁线圈以及一个固定于该电磁线圈内部的心轴,以由该电磁线圈在通电后传动该心轴,该心轴则可移动自如地推动该制动轴,由该制动轴控制该锁扣,以令该电控锁切换至打开或关闭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可轻易变成通电开型电控锁或断电开型电控锁,不仅易于定位部件且易于组装,同时降低了制造及维修成本,更增加了承受力,提高了部件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05B47/06GK2653070SQ200320104328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2日
发明者张宗志 申请人:张宗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