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帘帘片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428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窗帘帘片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构造,特别是一种窗帘帘片单元,具有遮光调整及纱窗防尘、防虫的功能。
背景技术
窗帘的设置,主要用于调整进入室内光源的强、弱与角度。而传统布面的窗帘,因主要具有全部或部分遮光,而缺乏调整的功能,故逐渐被具有单元同步调整遮光角度的百叶窗帘所取代。
根据现有技术及诸多已申请的专利中可以了解到百叶窗的组成主要是由包含调整组件的上梁、帘片及用于跨置逐一帘片单元的梯带所构成;由梯带受到使用前、后倾斜调整或向上迭收、向下展放的不同操作控制,使连接其中段梯绳上的帘片做对应的前、后倾斜角度(光源进入程度)或向上收合(光线全开)、向下展放帘片平置时(光源主开)、帘片垂列时(光源全闭)的随意调节,使用上确实比较传统的布帘有其方便与进步。
然而,由于户外飞尘、杂屑或蚊、绳、虫等细小物质,容易在百叶窗各帘片并未完全闭合的情况下,由各帘片间的缝隙处进入室内,而造成环境的污损或居住的困扰等等。为此,必须在窗框上增加一层纱窗(未装设窗帘,亦多有纱窗设置),如此不仅存在纱窗设置的费用上增加支出及施工的不便外,而且窗帘美观性的搭配效果上,亦有视觉协调性及色泽搭配性等均不优异的缺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窗帘帘片单元的新型结构;它由中段不透光基片,经前、后调整挂绳串结各基片的撑挺棒,即可形成水平方向的悬挂吊设与宽幅方向的撑设,而由调整挂绳的倾斜角度控制,同步达到基片平置或倾斜的遮光度调整;同时也令基片两侧片状罩网保持由折缝部折垂而下的垂列及贴靠状态,而在逐一基片的间隙外围形成常设纱窗功能,可有效滤尘、防虫,可以免去另外装设纱窗的麻烦,达到节省费用的经济性及简单、便利的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帘片单元;其中,由中段基片、折缝部及两侧片状罩网组成的本实用新型帘片单元,是以织机一体织成后,经定长裁断制得;故特别具有布帘的高价值质感及经济、简便制作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作为具有透光性的横式百折帘或立式百折帘使用的窗帘帘片单元,达到广泛与丰富变化的实施效益。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窗帘帘片单元,是以一体织成定长后裁断得到的帘片单元;其中中段为不透光基片,其两侧边部位间隔预留数个缺口,在缺口处设有管套或绕圈,在管套或绕圈上形成预设的同列撑挺套口,在该套口处各连续穿套一细状的直长型撑挺棒,将基片撑挺成平直;其中,管套或绕圈两侧边部位,以水平方向设有接续织成的折缝部,折缝部外侧边设有一片状罩网,且两侧边部位再织结或浮织有管套或绕圈,形成预设的同列配重套口,在此配重套口各穿套一细状的直长型配重棒,使片状罩网与基片形成一体连结式构造。
这样,当多个相等宽度的帘片单元对称迭设时,同一纵列的缺口,即可配合运用一般横式窗帘上段横轨的角度及收合的绳式调整装置,进行逐段、逐一的套接或扣接每层撑挺棒的角度调整挂绳,作成两对称的连续串设,并由另外缺口提供穿套至最底段的撑挺棒作套接或扣接的收合用拉绳的连续串设;根据挂绳的倾斜角度控制,同步达到基片平置或倾斜的遮光度调整,同时令基片两侧的片状罩网保持由折缝部折垂而下的垂列及贴靠状态,并在逐一基片的间隙外围,形成常设纱窗的相等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窗帘帘片单元还可以包括所述帘片单元在进行包括两侧边短段折缝部及片状罩网的定长基片做连续多个相邻的折片的边部或重迭缝接后,即可构成具有网目状折片间列的百折帘构造,借此提供横置的多个连续连接式基片、罩网,再配合横轨与拉绳装置,即可成为具有透光性,且可方便上、下收折的横式百折帘使用;或由纵置的多个连续连接式基片、罩网,再配合横轨与拉绳装置,成为具有透光性,且可方便左、右收折的立式百折帘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窗帘帘片单元组成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窗帘帘片单元实施的立体说明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窗帘帘片单元实施的平面说明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窗帘帘片单元的装置侧面示意图。
图4-A为附图4的倾斜调整示意图。
图4-B为附图4的倾斜调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窗帘帘片单元的装置侧面示意图。
图5-A为附图5的收合操作示意图。
图5-B为附图5的收合操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窗帘帘片单元实施为横式百折帘的立体说明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窗帘帘片单元实施为立式百折帘的立体说明图。
其中,所述各标号分别表示为2为帘片单元;21为基片;22、23为管套;22A为缺口;221为撑挺套口;231为配重套口;24为折缝部;25为罩网;3为撑挺棒;4为配重棒;5为横轨;51为调整挂绳;52为收合用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请首先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先以织机一体织成后定长裁断得到帘片单元2,包括中段织成不透光基片21,在两侧边部位以预留缺口22A的间隔方式,织结或浮织数个管套22(或绕圈,俗称Loop),而形成预设的同列撑挺套口221;而由该套口221提供各一细状的直长型撑挺棒3连续穿套,将基片21撑挺成平直;其中,管套22(或绕圈)两侧边部位,以水平方向延出以短段加强纱接续织成的折缝部24;在折缝部24外侧边各织成片状罩网25,且两侧边部位再织结或浮织有管套23(或绕圈),且预设同列配重套口231,以提供各一细状的直长型配重棒4穿套而形成一体连结式构造。
请再参阅图2、图3所示当多数相等宽度的帘片单元2对称迭设时,同一纵列的缺口22A即可配合一般横式窗帘上段横轨5的角度及收合的绳式调整装置(此为常用构件,非本设计首创),提供可逐段、逐一套接或扣接每层撑挺棒3的角度的调整挂绳51,做成两对称的连续串设,并由另外缺口22A提供穿套至最底段的撑挺棒3做套接或扣接的收合用拉绳52的连续串设,构成整组窗帘。
其结构如图4所示在前侧或后侧挂绳51处做下拉调整时,如图4-A、图4-B所示,同轴、同步转调两侧挂绳51,即形成反向拉扯,而使基片21因受到一端撑挺棒3处被下拉、另端撑挺棒3被上扯的同幅度、同步作用,形成依挂绳51下拉程度而呈现不同倾斜程度的控制,达成基片21平置或倾斜的遮光度调整。
而不论基片21是平置还是倾斜,都会因基片21两侧片状罩网25均保持由折缝部24折垂而下的垂列及贴靠状态,而在逐一基片21的间隙外围形成常设纱窗的相等效果,此为本实用新型的最重要特征,请参阅图4及图4-A、图4-B。
再如图5所示当收合用拉绳52在完全展放的情况下,基片21及片状罩网25因重量及撑挺棒3、配重棒4的制拉,配合挂绳51的逐层长度制拉,形成逐层基片21由片状罩网25套设的状态;而当使用拉绳52末端处下拉做收合操作时,请参阅图5-A所示,由最底段撑挺棒3处逐渐被拉起的基片21,形成了上、下迭设状态,而各层罩网25则成逐层向上套合的状态;而其侧边的挂绳51则在各基片21间的两侧空间处,成聚折收合状态,请参阅附图5-A所示;如此操作与一般的横式百叶窗的操作完全无异。
而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窗帘帘片单元2,在进行包括两侧边短段折缝部24及网目状折片25的定长基片21做连续多片相邻的折片边部(或重迭)缝接时,即可构成具有网目状折片间列的百折帘构造,而提供横置的数个连续连接式基片21、罩网25,且可配合既有横轨5与拉绳52装置,成为具有透光性且可方便上、下收折的横式百折帘使用,如图6所示;或由纵置的数个连续连接式基片21、罩网25,配合既有横轨5与拉绳52装置,成为具有透光性且可方便左、右收折的立式百折帘使用,如图7所示,因而具有可多变化运用的广泛实施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窗帘帘片单元,是以一体织成定长后裁断得到的帘片单元;其特征在于中段为不透光基片,其两侧边部位间隔预留数个缺口,在缺口处设有管套或绕圈,在管套或绕圈上形成预设的同列撑挺套口,在该套口处各连续穿套一细状的直长型撑挺棒,将基片撑挺成平直;其中,管套或绕圈两侧边部位,以水平方向设有接续织成的折缝部,折缝部外侧边设有一片状罩网,且两侧边部位再织结或浮织有管套或绕圈,形成预设的同列配重套口,在此配重套口各穿套一细状的直长型配重棒,使片状罩网与基片形成一体连结式构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帘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片单元在进行包括两侧边短段折缝部及片状罩网的定长基片做连续多个相邻的折片的边部或重迭缝接后,即可构成上、下收折的横式百折帘或左、右收折的立式百折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窗帘帘片单元,是用织机一体织成后定长裁断得到的帘片单元,包括中段的不透光基片,在其两侧边部位间隔预留有缺口,在缺口处织结或浮织有管套或绕圈(Loop),形成撑挺套口,可提供各一撑挺棒连续穿套;再在管套或绕圈两侧延出有折缝部及片状罩网,在片状罩网的两侧再织结或浮织有配重套口,提供配重棒穿套而形成一体连结式构造。这样,同一纵列的缺口,即可提供可逐段、逐一套接或扣接每层撑挺棒的角度调整挂绳,做成两对称的连续串设;并由挂绳的倾斜角度控制,同步达到基片平置或倾斜的遮光度调整,同时令基片两侧片状罩网,保持由折缝部折垂而下的垂列及贴靠状态,而在逐一基片的间隙外围,形成常设纱窗的相等效果。
文档编号E06B9/52GK2661897SQ20032012502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日
发明者黄祖明 申请人:黄祖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