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85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为因应近年来恐怖活动的猖獗,各国海关对于通关行李的检查逐渐严格,而为降低对旅客的影响及不便,乃提倡以具有二种以上,一般为二种,开启方式的安检锁具结构,并将各同一厂家所生产的锁具,共同设定有藉由一海关拥有的特定公用钥匙加以开启的方式,如此,不但可配合便于海关通关检查作业,其于一般使用上亦具有便利性。
在已公开的安检锁具结构有多种,而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如台湾发明专利公开公告第247655号,其主要结构包括一锁壳本体;一滑动件,可活动地设于该锁壳本体内,且该滑动件内具有一滑移空间;一锁钩,具有一根部及一自由端,该根部可活动地设于该滑动件的滑移空间内,且该自由端随着该根部同步活动,用以移动至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其中,该自由端于该第一位置时,是插入该锁壳本体,且该自由端于该第二位置时,脱离该锁壳本体;一私用锁机构,设于该锁壳本体内,用以连动该滑动件来控制该锁钩根部的活动;以及一通用锁机构,设于该锁壳本体内,用以控制该锁钩根部于该滑移空间内的活动。
然而,上述该安检锁具结构其是以二种锁掣机构控制单一锁钩动作,以改变锁掣或开启状态,致使其结构设计上形成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经由二个不同的独立锁芯及相关组件分别驱动二相对衔接的锁掣组件,使二锁掣组件改变衔接的锁掣状态,藉以达到多重控制开锁动作的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至少包括一锁壳本体、设于锁壳本体内的一第一锁掣机构及一第二锁掣机构,还包括一第一锁掣组件及一第二锁掣组件,第一锁掣组件枢设于该锁壳本体中,且其至少一端设成可于二定位间枢摆的自由端;第二锁掣组件具有一基端及一朝锁壳本体外伸向第一锁 掣组件的自由端,该自由端可与第一锁掣组件的自由端相对搭接或嵌接,以形成一挂勾,而其基端则可直接或间接的与该第二锁掣机构衔接结合,第一锁掣机构控制该第一锁掣组件的固锁不动或开锁可活动。所述第一及第二锁掣组件的相对接合的自由端面间设有互补的斜削面或凹凸部位。
所述第一锁掣机构由复数号码字轮、一锁芯、一弹性组件及一锁栓组成,该复数号码字轮可控制该锁芯的活动,且该锁栓设于该锁芯的一端,且于该锁栓、锁芯之间另设有一以弹性撑抵该锁栓常态抵顶于第一锁掣组件内侧的弹性组件。
所述第二锁掣机构为一可受钥匙操控的锁芯,该锁芯端部并设有一可同步连动的可直接对第二锁掣组件的基端产生限制,以控制该第二锁掣组件的活动的制动部。所述锁芯在开锁时可直接同步驱动该第二锁掣组件产生一其基端所作的以控制该第二锁掣组件的自由端相对第一锁掣组件的自由端产生分离或闭合的枢转。
所述锁芯在开锁时可连动该第二锁掣组件产生沿锁芯方向的以使该第二锁掣组件的自由端相对第一锁掣组件的自由端产生分离或闭合的滑移。
所述第二锁掣机构为一可受钥匙操控的锁芯,该锁芯端部并可连动一可限制该第二锁掣组件的基端上相对预设的限部,以控制第二锁掣组件的活动的锁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经由二个不同的独立锁芯及相关组件分别驱动二相对衔接的锁掣组件,使二锁掣组件改变衔接的锁掣状态,则可达到多重控制开锁的目的。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以对号方式开锁的操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以钥匙开锁的操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锁掣状态的组合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以对号方式开锁的操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以钥匙开锁的操作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在锁掣状态的组合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以钥匙开锁的操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以钥匙开锁的操作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以钥匙开锁的操作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以对号方式开锁的操作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以钥匙开锁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其结构主要包括锁壳本体1、第一(私用)锁掣机构2、第二(公用)锁掣机构3、第一锁掣组件4及第二锁掣组件5等部份,其中该锁壳本体1由一壳座12及一盖体11相对盖合而成,于该壳座12内设有二个分离的容置槽即第一容置槽121、第二容置槽122,且于盖体11周边分设有一上枢孔123及一侧镂空部124,而该盖体11则于中央部位及一旁侧分设有复数号码窗口111及一上枢孔113对应于该壳座12的第一容置槽121、上枢孔123,而于对应侧镂空部124位置的旁侧设有一下枢孔112;该第一锁掣组件4的一基端40横设有一凸轴41,可伸入盖体11的下枢孔112内形成枢接,且使该第一锁掣组件4的中段由壳座12的侧镂空部124向外凸伸,而该第一锁掣组件4的另端设为自由端,且可设有一斜削面42,第二锁掣组件5的一基端50二侧横设一凸轴51,可分别伸入盖体11及/或壳座12的上枢孔113及123内形成枢接,第二锁掣组件5的中段设有一限部54及一由内朝外推顶该限部54的弹性组件53,而该第二锁掣组件5的另端设为自由端,且亦设有一可与第一锁掣组件4的自由端相对应搭合的斜削面52,前述两锁掣组件4及5的自由端相互衔接以形成一挂勾45;再者,其中的第一(私用)锁掣机构2可由复数号码字轮21、一对号式锁芯22、一弹性组件23及一锁栓24组成,该复数号码字轮21套合于锁芯22中段周缘并可控制其活动,而该锁栓24衔接于该锁芯22的一端,于该锁栓24、锁芯22之间另设有一弹性组件23,藉以推顶该锁栓24朝外弹性抵顶于第一锁掣组件4中段;该第二(公用)锁掣机构3由一锁芯31、一受连动的制动部32及一锁栓33组成,该锁芯31受一钥匙而可控制该制动部32转动,而锁栓33的一端部331可供结合于制动部32并形成一连动,且该锁栓33则可限制于第二锁掣组件5的限部54,以限制该第二锁掣组件5的活动。
参见图3-图4,若各号码字轮21转动至正确开启位置时,即可解除对号式锁芯22的卡掣,此时,向内压制该第一锁掣组件4,即可推动锁栓24挤压弹性组件23,同时该第一锁掣组件4的斜削面42,乃可相对第二锁掣组件5的斜削面52产生一远离的位移,使其间形成一开启间隙452,如图3所示;再者,若以预设对应的钥匙插入锁芯31内,即可转动该制动部32以带动该锁栓33转动,以使该锁栓33解除对应限部54的限制,此时藉由该弹性组件53的弹性外推力,即可使第二锁掣组件5一其基端50为中心向外枢转,使该自由端斜削面52朝与前述不同的方向位移形成一开启的间隙453,如图4所示。
实施例2,参见图5-图7,于锁壳本体10内设有与前述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的第一(私用)锁掣机构2、第二(公用)锁掣机构3,而于锁壳本体10旁侧设有一第一锁掣组件6及一第二锁掣组件7,该第一锁掣组件6以其中段60枢设于锁壳本体10,而具有可自由摆动的内外两端61、62,且其内端61侧受该第一(私用)锁掣机构2的锁栓24朝外弹性抵触,外端62处则中央设有一凹缺口621,该第二锁掣组件7则以一基端71枢设于锁壳本体10,其中段设有一伸入锁壳本体10内的限部74,及一由内朝外推顶该限部74的弹性组件73,且该限部74受该第二(公用)锁掣机构3的锁栓33所致动;又该第二锁掣组件7位锁壳本体10外部凸伸设有一锁杆部72,且该锁杆部72的外端721则可延伸至该第一锁掣组件6的凹缺口621之内,藉以形成一相互衔接锁掣状态的挂勾;当该第一锁掣机构2的各号码字轮21转动至正确开启位置时,即可解除对其锁栓24的锁掣,此时,向内压入第一锁掣组件6的内端61可推动锁栓24挤压弹性组件23,同时外端62的凹缺口621即向外枢转,使其与保持定位的锁杆部72的外端721之间形成一开启间隙76,如图6所示;而若以预设钥匙插入锁芯31内,即可转动该锁栓33以解除对限部74的限制,并藉由该弹性组件73的弹性外推力,使第二锁掣组件7的基端71为中心向外枢转,使该锁杆部72的外端721与保持固定的凹缺口621间形成一开启间隙76,如图7所示。
实施例3,参见图8-图9,于一锁壳本体100内设有与实施例2结构相雷同的第一(私用)锁掣机构2与第一锁掣组件6,而锁壳本体100内设有一旁侧具轴向延伸沟槽102的第二容置槽101,藉以容纳一与第二锁掣组件7a结合的锁芯301,上述该第二容置槽101的内端部环设有一环槽103,而该第二(公用)锁掣机构30的锁芯301内端,则相对可连动一横向延伸进入该环槽103的凸块303,使该第二锁掣组件7a往锁壳本体100外部凸伸设有一锁杆部72a,且该锁杆部72a的外端73a,则可凸伸至该第一锁掣组件6的凹缺口621之内,以形成一衔接锁掣状态的挂勾;于是,当以预设钥匙插入锁芯301内,即可转动该凸块303使之对正于第二容置槽101旁侧的沟槽102,此时,可直接顺着沟槽102的方向将锁芯301向外抽出,此时该第二锁掣组件7a的锁杆部72a亦随之朝远离第一锁掣组件6的方向滑移,使该锁杆部72a的外端73a与保持不动的凹缺口621间形成一开启间隙706,如图9所示;而以第一(私用)锁掣机构2驱动第一锁掣组件6的开锁动作则与实施2结构相同,在此不多作赘述。
实施例4及实施例5,参见图10及图11,主要具有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锁壳本体1及其内设有第一(私用)锁掣机构2、第二(公用)锁掣机构3,可分别驱动与该第一、二锁掣组件4、5近似的第一、二锁掣组件4a、5a,其与实施例1结构之间的差异在于该两锁掣组件4a、5a的外伸相搭接自由端间,设有具侧间阶级凹部42a、43a、52a、53a的嵌合端面,且其第一(私用)锁掣机构2、第二(公用)锁掣机构3分别驱动第一、二锁掣组件4a、5a的开锁动作则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在此不多作赘述。
实施例6,参见图12、图13,主要是于一锁壳本体1b内设有第一(私用)锁掣机构2b、第二(公用)锁掣机构3b,该第一(私用)锁掣机构2b可依其各号码字轮21b的转动位置控制一制动件22b的活动,而于该制动件22b的一端设有垂直延伸的一凸抵部23b,一第一锁掣组件4b的一基端41b枢设于锁壳本体1b内部周缘,其内侧设有一弹性组件42b具有常态推顶该第一锁掣组件4b保持一向外的弹性定位,且第一锁掣组件4b的内侧中段设有一凹部43b,且第一锁掣组件4b的另端则设成自由端44,且设有一斜削面45b;另一第二锁掣组件5b以其基端51b结合连动于该第二(公用)锁掣机构3b的锁芯31b,且该第二锁掣组件5b设有一朝向第一锁掣组件4b的外伸端,也该外伸端末设有一可与第一锁掣组件4b的斜削面45b相搭配衔接或搭接的斜削面52b,利用该第一及二锁掣组件4b、5b末端的相对接合,可形成一锁掣状态的挂勾;当各号码字轮21b转动至正确开锁位置时,即可解除对制动件22b的卡掣,此时,可推动制动件22b的凸抵部23b转移至一对应于第一锁掣组件4b的凹部43b的位置,此时可向内压入该第一锁掣组件4b(制动件22b的凸抵部23b可相对伸入第一锁掣组件4b的凹部43b内,不会挡止于第一锁掣组件4b),使该第一锁掣组件4b的末端斜削面41b与保持固定第二锁掣组件5b外身端的斜削面52b间,及分离而形成一开启间隙452,如图12所示;而若以预设钥匙插入第二(公用)锁掣机构3b的锁芯31b内,即可转动该锁栓连动该第二锁掣组件5b,使该第二锁掣组件5b的斜削面51b与保持固定的第一锁掣组件4b的斜削面41b间形成一开启间隙452,如3图13所示。
由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确实具有可以双重方式开启、增进使用便利的功效,确已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
权利要求1.一种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至少包括一锁壳本体、设于锁壳本体内的一第一锁掣机构及一第二锁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锁掣组件及一第二锁掣组件,第一锁掣组件枢设于该锁壳本体中,且其至少一端设成可于二定位间枢摆的自由端;第二锁掣组件具有一基端及一朝锁壳本体外伸向第一锁掣组件的自由端,该自由端可与第一锁掣组件的自由端相对搭接或嵌接,以形成一挂勾,而其基端则可直接或间接的与该第二锁掣机构衔接结合,第一锁掣机构控制该第一锁掣组件的固锁不动或开锁可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锁掣组件的相对接合的自由端面间设有互补的斜削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二锁掣组件的相对接合的自由端面间,设有互补的凹凸部位。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掣机构由复数号码字轮、一锁芯、一弹性组件及一锁栓组成,该复数号码字轮可控制该锁芯的活动,且该锁栓设于该锁芯的一端,且于该锁栓、锁芯之间另设有一以弹性撑抵该锁栓常态抵顶于第一锁掣组件内侧的弹性组件。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掣机构为一可受钥匙操控的锁芯,该锁芯端部并设有一可同步连动的可直接对第二锁掣组件的基端产生限制,以控制该第二锁掣组件的活动的制动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掣机构为一可受钥匙操控的锁芯,该锁芯端部并设有一可同步连动的可直接对第二锁掣组件的基端产生限制,以控制该第二锁掣组件的活动的制动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在开锁时可直接同步驱动该第二锁掣组件产生一其基端所作的以控制该第二锁掣组件的自由端相对第一锁掣组件的自由端产生分离或闭合的枢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在开锁时可直接同步驱动该第二锁掣组件产生一其基端所作的以控制该第二锁掣组件的自由端相对第一锁掣组件的自由端产生分离或闭合的枢转。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在开锁时可连动该第二锁掣组件产生沿锁芯方向的以使该第二锁掣组件的自由端相对第一锁掣组件的自由端产生分离或闭合的滑移。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在开锁时可连动该第二锁掣组件产生沿锁芯方向的以使该第二锁掣组件的自由端相对第一锁掣组件的自由端产生分离或闭合的滑移。
11.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掣机构为一可受钥匙操控的锁芯,该锁芯端部并可连动一可限制该第二锁掣组件的基端上相对预设的限部,以控制第二锁掣组件的活动的锁栓。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掣机构为一可受钥匙操控的锁芯,该锁芯端部并可连动一可限制该第二锁掣组件的基端上相对预设的限部,以控制第二锁掣组件的活动的锁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检挂锁的改良结构,它包括一锁壳本体;一第一锁掣组件,枢设于该锁壳本体中,且其至少一端设成可于二定位间枢摆的自由端;一第一锁掣机构,设于该锁壳本体内,用以控制该第一锁掣组件的固锁不动或开锁可活动;一第二锁掣机构,设于该锁壳本体内;一第二锁掣组件,具有一基端及一朝锁壳本体外伸向第一锁掣组件的自由端,该自由端可与第一锁掣组件的自由端相对搭接或嵌接,以形成一挂勾,而其基端则可直接或间接的与该第二锁掣机构衔接结合;藉由该二锁掣机构分别操作该二锁掣组件自由端间的开启或闭合,藉该挂勾中段的启闭,以达成开闭锁的作用,可形成具有至少二种开启方式的锁掣机构。
文档编号E05B63/14GK2752392SQ200420069489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0日
发明者尤俊德 申请人:尤俊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