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泡棉垫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泡棉垫体结构,特别是一种由复数突部、贯通洞孔与泡棉垫体的特殊组合设计,使得人体接触于泡棉垫体时能获得完全的透气效果,感觉更为舒适。
背景技术:
由于泡棉材料具有柔软、伏贴、吸震等特性,加上发泡技术的日益成熟,因此以泡棉材料所制成的日常用品也愈来愈多,例如枕头、椅子的坐垫、床垫、靠垫…等。
虽然泡棉材料具有前述的优点,但由于是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因此透气性较差乃是其缺点。
就公知技术而言,有一种高透气的发泡体枕头,其结构主要是在发泡体设置复数个直立的洞孔,由人体头部靠压于枕头上时挤压枕头而让该些洞孔得以流通空气以达到透气效果,但由于其枕头下面是平放地接触于物体上,因此其洞孔两端的通气效果并非十分良好。
以另一种公知技术来看,所提供的缠绕型镂空枕头虽然也具有透气效果,但其透气的方式主要是在构成枕头的布料内部设透气性的填充物,因而透气性并非十分良好。
另以其他公知技术所提供的双层枕头,虽然在枕垫开设有供透气的穿孔,但由于其所开设的穿孔是呈直立地设置,当人体头部靠置于枕头上面时,该些穿孔即被头部挡住,因而使得透气效果也非十分良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棉垫体结构,其由复数突部、贯通洞孔与泡棉垫体的特殊组合设计,使得人体接触于泡棉垫体时能获得完全的透气效果,感觉更为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棉垫体结构,其由设在垫体上的突部,得以支撑人体,并使垫体与人体之间保持适当的空隙而能达到良好的透气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棉垫体结构,在一泡棉材料所制成的垫体上、下面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半圆球形的突部,在相邻两突部之间的垫体上设置贯通上、下方的直孔,在垫体的侧方设置贯通前、后两侧的横向侧孔,以及贯通左、右两侧的纵向侧孔。
所述的横向侧孔与纵向侧孔为半圆形状。
所述的横向侧孔与纵向侧孔为圆形状。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形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显示沿图1的A-A割线的平面剖视图。
图6为显示沿图1的B-B割线的平面剖视图。
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将横向侧孔设成圆形的实施例平面视图。
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将纵向侧孔设成圆形的实施例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功能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泡棉垫体结构,是以泡棉材料一体发泡成型而制成,其结构在所发泡成型的垫体1上面与下面的相对位置分别形成复数个相同形状的半圆球形突部11,并且在相邻两突部11之间的垫体1上设置贯通上、下方的直孔12,而垫体1的侧方则设置贯通前、后两侧的横向侧孔13,以及贯通左、右两侧的纵向侧孔14,所述的直孔12、横向侧孔13与纵向侧孔14即形成为垫体1的气室。其中,所述的横向侧孔13与纵向侧孔14除了可以设置成图1至图6所示的半圆形状之外,也可以设计成如图7与图8所示的圆形状。
由前述本实用新型的泡棉垫体结构,由于半圆球体的突部11顶端与垫体1之间保持著一段距离,因而当人体靠置于垫体时,身体会直接接触于突部11,由多数突部11将身体支撑并平均分担身体的重量,同时由圆球表面的突部11对人体肌肉按压而具备按摩功能,得以让人体感到舒适。再者,当人体的重量作用于垫体时,会由于垫体1具有弹性而压迫各个直孔12、横向侧孔13与纵向侧孔14,进而将空气导入并渗透于泡棉的毛隙孔中,进而使空气流到人体所接触的部位,再加上各个突部11与人体之间所保持的空隙,得以让空气在垫体1的外表面更为流通,让人体感到透气的舒适感。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泡棉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泡棉材料所制成的垫体上、下面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半圆球形的突部,在相邻两突部之间的垫体上设置贯通上、下方的直孔,在垫体的侧方设置贯通前、后两侧的横向侧孔,以及贯通左、右两侧的纵向侧孔。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侧孔与纵向侧孔为半圆形状。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侧孔与纵向侧孔为圆形状。
专利摘要一种泡棉垫体结构,在泡棉材料所制成的垫体上、下面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复数个半圆球形的突部,在相邻两突部之间的垫体上设有贯通上、下方的直孔,在垫体的侧方设有复数贯通前、后两侧的横向侧孔,以及贯通左、右两侧的纵向侧孔,以使空气可以通入各直孔、横向侧孔与纵向侧孔,并渗入垫体的毛隙孔,配合突部支撑于欲接触于垫体的人体,得以产生完全的透气效果。
文档编号A47C27/00GK2728326SQ200420074150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0日
发明者谢世雄 申请人:谢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