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41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可用于如档案、文物、资料、文献等对环境温度和/或湿度有严格要求物品的储放。
背景技术
为适应对档案、文物、资料、文献等易受环境条件的温、湿度影响又需长时间完好保存物品的储放,公告号CN2305631Y的中国专利文献报导了一种可控温/湿度的收储柜,在通常只有储放空间的柜体中设置了一个由保温隔热材料隔离的制冷除湿工作空间,其中设置了降温除湿装置及相应的调控结构,通过风扇等空气推送结构进行两空间中的气体循环交换,将其周围温/湿度降低了的空气送入储放空间,达到调控收储空间中的温/湿度目的。但其尚存在的问题,是柜内循环空气的湿度只能随温度的降低而被动变化,不能根据需要主动调整,即虽然循环气体中的绝对湿度可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但其相对湿度却同时增高,以致近似或达到饱和。为此,公告号CN2343513Y的中国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用于调控局部空间温湿度的装置,在循环气流的送出口之前加设了一个由具有加热装置的储水结构提供用于增加空气湿度的水蒸汽出口,和一个用于调整送出空气相对湿度的微加热装置。由于上述的收储柜和改进的调控装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都是将对相对湿度的调节建立在降温除湿的制冷工作状态下进行,因此其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环境处于低温低湿的情况下,由于温度低于设定值,通过加热使其升温后,在循环进入储放空间的空气温度被升高的同时,由于蒸发器处低温时残存的微量水分重新混入循环气体而被带入储放空间,使湿度也被升高,从而又需再进行降温除湿;而当温、湿度被降低后,显然又需要再次重复上述的操作,如此反复。因此实践中常出现制冷装置会频繁启动但却无法实现正常的调节效果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能从根本上解决和实现对温度/湿度进行调节控制的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能满足在各种温、湿度环境条件下顺利工作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同样包括经分隔结构相互分隔并由其上的气体进口和出口受风机、风扇等气体推送动力装置推动实现气流循环的容储空间,和设置有温/湿度调控装置的控制工作空间。其中该温/湿度调控装置中应包括有降温除湿单元和升温单元。降温除湿单元中可按常规方式设置有由压缩机及相应的热力膨胀阀、冷凝器和亲水膜制冷蒸发器组成的制冷剂液化/气化闭合循环系统。为避免其工作时制冷和制热结构部分间的交叉干扰,其中亲水膜制冷蒸发器可经具有保温隔热等性能的分隔结构,与冷凝器隔离设置。在亲水膜制冷蒸发器与进入容储空间之间的循环气流通道中,经适当的隔热结构设置有与亲水膜制冷蒸发器相互隔离的第一加热装置,用于通过适度升温而降低送入容储空间气体相对湿度。在所说的上述经分隔结构上的气体进口和出口与容储空间之间还设置有包括有升温单元的第二循环气流通道,该升温单元中除包括有第二加热装置,并最好还设有用于与其配合工作的风机、风扇等气体推送动力装置。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所说的控制工作空间中同样也可以还设置有用于补充水汽量的储水结构,其中可有适当的水汽发生装置,并将其水汽开口设于所说循环气流通道中该分隔结构的气体进口前方。为有利于提高水汽的输送效率,在所说储水结构的水汽开口处同样还可设有如风扇等常用的气体推送动力结构。
上述的储水结构中的水除可采用外加补水方式供给外,也可以使其储水空间经水流通道与设于亲水膜制冷蒸发器下方的滴水承接结构连接,利用降温除湿所产生的凝结水作为补充水源。
本实用新型上述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中该温/湿度调控装置的基本工作过程,仍通过降温除湿单元中的制冷剂在其闭合系统中的液化/气化循环实现降温除湿,并可由相应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等辅助结构对温度/湿度的变化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其中,在前述环境温度低于预设定值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温/湿度调控装置中设置于第二循环气流通道中的该升温单元,可以在避免使循环气流与蒸发器相接触的情况下单独提升低温循环气体的温度,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低温状态下蒸发器处残存的微量水分重新混入循环气体而同时增大湿度,使循环的气体能通过温/湿度调控装置的工作被迅速调节至预设的温/湿度控制指标,解决了前述同类装置在低温状态下的频繁启动却难以正常工作的问题。
以下再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就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的修改,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控温/湿度容储空间结构的一种收储柜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温/湿度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具有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的收储柜,包括设有温/湿度传感器1的容储空间2和设置有温/湿度调控装置的控制工作空间4,其间经隔板3分隔,并可通过在该隔板上开设的循环气体进口和出口实现两空间之间的气流循环。温/湿度调控装置包括有降温除湿单元和升温单元两部分。该降温除湿单元的基本结构是目前已广泛使用的由压缩机5及相应的热力膨胀阀24、冷凝器14和亲水膜制冷蒸发器7组成的制冷剂液化/气化闭合循环系统,其中亲水膜制冷蒸发器7位于由隔热结构6隔断的另一空间中与冷凝器14相互隔离,避免其制冷/制热部分工作时的干扰影响。其循环气流通道的进风口15和送风口20分别与隔板3上开设的气体出口27和气体进口25连通。在亲水膜制冷蒸发器7与开设于隔板3上进入容储空间2的气体进口25间的循环气流通道22中,设有与之经隔热板23相互隔离的第一微加热器21。温/湿度调控装置中的升温单元中包括有带有风机18的第二加热器17,设置在分别与隔板3上的容储空间气体进口26衔接的进风口16和与隔板3上的气体出口28相衔接的风机18构成的另一循环气流通道中。在该控制工作空间4中还设置有带溢水管12和水汽发生结构11的储水盒9,其储水空间经导管与设于亲水膜制冷蒸发器7下方的滴水承接盘13连接,其带有风扇的水汽输送口19设置在该控制工作空间4的循环气流送入隔板3的气体进口之前的位置处。
权利要求1.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包括经分隔结构(3)相互分隔并由其上的气体进口和出口受气体推送动力装置推动实现气流循环的容储空间(2),和设置有温/湿度调控装置的控制工作空间(4),其特征是温/湿度调控装置包括有降温除湿单元和升温单元,降温除湿单元中有由压缩机(5)及相应的热力膨胀阀(24)、冷凝器(14)和亲水膜制冷蒸发器(7)组成的制冷剂液化/气化闭合循环系统,其中亲水膜制冷蒸发器(7)经分隔结构(6)与冷凝器(14)隔离设置,在亲水膜制冷蒸发器(7)与进入容储空间(2)之间的循环气流通道中经隔热结构(23)设置有与亲水膜制冷蒸发器(7)相互隔离的第一加热装置(21);在所说的经分隔结构(3)上的气体进口和出口与容储空间(2)之间还设置有包括有第二加热装置(17)在内的升温单元的第二循环气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说的升温单元中设置有与第二加热装置(17)配合工作的气体推送动力装置(1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说的控制工作空间(4)中还设置有带有水汽化装置(11)的储水结构(9),并在所说循环气流通道中的分隔结构(3)气体进口之前设有水汽开口(1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说储水结构(9)的水汽开口(19)处设有气体推送动力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其特征是所说的储水结构(9)的储水空间经水流通道与设于亲水膜制冷蒸发器(7)下方的滴水承接结构(13)连接。
专利摘要可控温/湿度的容储空间结构,包括经分隔结构相互分隔并由其上的气体进口和出口实现气流循环的容储空间和设置有温/湿度调控装置的控制工作空间。温/湿度调控装置包括有降温除湿单元和升温单元。降温除湿单元中有由压缩机、冷凝器和亲水膜制冷蒸发器等组成的制冷剂液化/气化闭合循环系统,其中亲水膜制冷蒸发器经分隔结构与冷凝器隔离设置,在亲水膜制冷蒸发器与进入容储空间之间的循环气流通道中经隔热结构设置有与亲水膜制冷蒸发器相互隔离的第一加热装置。在所述的经分隔结构上的气体进口和出口与容储空间之间还设置有包括有第二加热装置在内的升温单元的第二循环气流通道。该容储空间结构具有更精确稳定的温/湿度控制性能。
文档编号A47B63/00GK2767882SQ200420105710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3日
发明者宗诚 申请人:成都优尼卡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