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转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409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转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盘,特别是一种餐桌用的自动转盘。
背景技术
为方便顾客用餐,现有的大餐桌的桌面上一般都放置有转盘,转盘由上转盘和下固定盘组成,下固定盘上有圆形的导轮槽,多个导轮均匀地分布在导轮槽中,上转盘放在导轮上,手拨上转盘带动其旋转,转盘的使用确实解决了很多相关的难题,但也有其最无法克服的缺点,一是转盘使用的滚动导轮承载重量能力差,长期使用后会造成转动不灵活甚至卡死,人用手搬动也很费劲,造成转盘成为了一种摆设,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影响整个桌面的整体效果和美观;二是上转盘是放在导轮上的,没有办法固定,旋转时间长了上转盘会在导轮上滑动,造成上转盘的中心与圆形的导轮槽中心偏离,上转盘在转动时出现偏心现象,给使用造成很大的不便。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转盘,该转盘的上转盘固定在下固定盘上,上转盘可以手动旋转,也可以电动旋转。
自动转盘,包括上转盘和下固定盘,上转盘位于下固定盘中的导轮之上,所不同的是导轮安装在下固定盘上的环形滚动槽中,所述导轮至少应该有三个,这样才能平衡支承起其上的物体,导轮的表面可附着有增加磨擦力的物质,比如说附着有橡胶,且其中至少一个导轮可选作为驱动导轮,其它的导轮为从动导轮,从动导轮活动地安装在导轮轴上的一端并可绕其转动,导轮轴的另一端固联在相对应的导轮支架上,驱动导轮与驱动导轮轴一端固联,驱动导轮轴的另一端可旋转地安装在带有驱动装置的驱动装置支架上,导轮支架和驱动装置支架都固联安装在中转盘上,中转盘与上转盘同轴的铰装于下固定盘底上方,上转盘放置在下固定盘中向上外露的从动导轮和驱动导轮之上,为使上转盘与从动导轮和驱动导轮接触得更加吻合,上转盘在与导轮接触的面上也有与下固定盘一样的环形滚动槽,上转盘的轴中心与下固定盘的轴中心重合,锁紧装置在下固定盘的中心轴位置上将上转盘与下固定盘轴向固定,由于下固定盘固定不动,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驱动导轮在下固定盘的环形滚动槽中滚动旋转,由于磨擦力的作用,带动上转盘绕其轴心旋转。
所述的驱动装置由微电机和传动元件组成的变速机构构成,传动元件的组成方式可以是齿轮与齿轮的传动方式、也可以是皮带与皮带轮的传动方式、或者是链条与链轮的传动方式、或者是摩擦轮与磨擦轮的传动方式,变速机构是一级变速还是二级、多级变速,以设计时要求上转盘的转速而定,所述实用新型采用齿轮多级、双路传动。
上转盘和下固定盘在轴向固定的中心线的位置上有相对的圆形凸台,凸台内部有内孔,分别为轴承位孔和螺母位孔,内孔端面上还有通到凸台表面的轴孔;所述锁紧装置由滚动轴承、中轴、螺母组成,滚动轴承固联安装在上转盘凸台轴承位孔中,中轴的一端固联在滚动轴承的内孔中,带螺纹的另一端穿过上转盘和下固定盘上凸台的轴孔至下固定盘凸台螺母位孔中,螺母锁死在中轴的螺纹上,螺母的拉紧作用就使上转盘紧紧地压在导轮和驱动导轮上,凸台轴承位孔和螺母位孔的好处是将滚动轴承和螺母隐蔽在其内,不影响上转盘的工作面和下固定盘的定位面,并且美观大方。
由于微电机安装在驱动装置支架上并随中转盘转动,就必须考虑微电机电源线发生缠绕的问题,因此必须将微电机电源来源进行转化,具体方法之一是微电机的进线连接在整流、调速电路板的出线端,此板进线端连接在中转盘上的电刷上,电刷与固联在下固定盘上的下导电板滑动连接,电源线接在下导电板上,不管中转盘如何转动,微电机的进线始终与电源线相通;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拓展用电火锅或者其它电器的功能,具体方法之一是另一组电刷安装在中转盘上的中转盘径向定位件上,旋转时滑动连接上导电板,上导电板固联在上转盘的底部,电线从上导电板处引出至上转盘的表面上,以方便在餐桌上使用电磁炉等电器,这种电路的连接结构实际上就是将上转盘面上的电线与整流、调速电路板的进线并联接在电源线上。
所述实用新型采用的是交、直流两种电源供电方式,具体方法是另增加一路电刷和导电环,取原来的一路为共用电刷、导电环,微电机选用直流微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旋转转盘,整体效果好,美观实用,上转盘即可手动,也可电动,使用方便、操作省力、旋转稳定,上转盘处还有电线引出,可以插电火锅和供其它电器使用,增加了自动旋转转盘的使用功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中环形滚动导轨的另一种结构。
图3是实施方式中变速机构的另一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上转盘2和下固定盘11具有同样的结构,以形成整体一致的结构,以下固定盘11为例说明两者的结构,圆形内凹的下固定盘11的中心处有向上拱起的圆形凸台,圆形凸台的内部有同轴心的内孔,下固定盘11上的内孔为螺母位孔,上转盘2上的内孔为轴承位孔,内孔表面上有同轴心的轴孔通至圆形凸台表面,下固定盘11圆周上的圆形凹边与下固定盘11的底边成90度夹角,凹边顶部开有L型槽口滚道,由于使用材料的不同,如图2所示,L型槽口滚道也还有双凸环形式或3凸环形式两种,至少四个导轮分布在L型槽口滚道上,导轮的直径大于两倍的L型槽口滚道竖边尺寸;本实施方式共有四个导轮,选择两个导轮作为驱动导轮10,其它的两个导轮为从动导轮1,从动导轮1可转动地安装在导轮轴上,导轮轴上有螺母限制从动导轮1的轴向串动,导轮轴的尾端水平安装在相对部位的导轮支架3上并用螺母固定,驱动导轮10的轴孔固定在驱动导轮轴的一端上,驱动导轮轴的另一端可旋转地水平安装在驱动装置支架9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支架9是一种长方形框架结构,导轮支架3和驱动装置支架9都用螺钉螺母固定在中转盘4上,此时的中转盘4呈水平状与上转盘同轴铰装于下固定盘11的底面之上,这种结构下从动导轮1和驱动导轮10的位置在径向方向受到控制,转动过程中不会偏出L型槽口滚道。
滚动轴承6固定安装在上转盘2的凸台轴承位孔中,中轴12的一端穿过上转盘2凸台上的轴孔固定在滚动轴承6的内孔中,中轴12带螺蚊的另一端穿过下固定盘11凸台上的轴孔至凸台螺母位孔中,螺母在下固定盘11凸台螺母位孔中旋入中轴12螺纹中并将其拉紧锁死,此时上转盘2的凹边顶部开有L型的槽口滚道正好压在导轮1和驱动导轮10上。
上转盘2和下固定盘11包容的空间内部还安装有微电机7和变速机构8,微电机7安装在中转盘4上、驱动装置支架9上,在本案中的变速机构8选择齿轮一级传动来说明,齿轮副位于驱动装置支架9的框架内,驱动导轮轴安装在驱动装置支架9中的部位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18,电机7的输出轴伸入驱动装置支架9内,输出轴上固联有驱动齿轮17,驱动齿轮17与从动齿轮18相咬合,驱动齿轮17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18的直径,实现一级减速传动;实际上本案的自动转盘中有两个驱动导轮10,变速机构8采用的是三级双路从动齿轮减速传动,微电机7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17分别带动左右分布的两路齿轮副传动链,一路齿轮副传动链由从动齿轮2”、3”、4”组成,另一路齿轮副传动链由从动齿轮5”、6”、7”组成。
微电机7的进线接在整流、调速电路板19的出线端,进线端连接在中转盘4上的电刷16上,电刷16始终与固联在下固定盘11底部上的下导电板14滑动连接,电源线通过中转盘4和下固定盘11之间的逢隙接在下导电板14上,另一组电刷15固联在弓形电刷座上并与固联在上转盘2底部的上导电板5滑动连接,电线从上导电板处5引出至上转盘2的表面上。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转盘,包括上转盘和下固定盘,上转盘位于下固定盘中的导轮之上,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导轮分布置在下固定盘(11)上的环形滚动槽中,其中至少一个导轮作为驱动导轮(10),其它导轮作为从动导轮(1),从动导轮(1)铰装在导轮轴上,导轮轴固联在导轮支架(3)上,驱动导轮(10)与驱动导轮轴固联,驱动导轮轴活动地安装在带有驱动装置的驱动装置支架(9)上,导轮支架(3)和驱动装置支架(9)都固联在中转盘(4)上,中转盘(4)与上转盘(2)同轴地铰装于下固定盘(11)上方,上转盘(2)放置在下固定盘(11)中外露的导轮和驱动导轮(10)之上,锁紧装置在下固定盘(11)的中心轴位置上将上转盘(2)与下固定盘(11)轴向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盘,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由微电机(7)和传动元件组成的变速机构(8)构成,传动元件是齿轮,或是磨擦轮,或皮带轮,或是链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转盘,其特征在于变速机构(8)中的传动元件是齿轮,且为多级、双路齿轮传动,分别带动两个驱动导轮(10)的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转盘,其特征在于微电机(7)控制器(19)的进线接在中转盘(4)中的电刷(16)上,电刷(16)与固联在下固定盘(11)底面上的下导电板(14)滑动连接,电源线接在下导电板(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转盘,其特征在于电刷(15)固联在中转盘径向定位件(13)上的电刷座上,中转盘径向定位件(13)固联在中转盘(4)上,电刷(16)与电刷(15)用导线连通,电刷(15)滑动连接在上导电板(5)上,上导电板(5)固联在上转盘(2)的底部,电线从上导电板(5)处引出至上转盘(2)的表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转盘,下固定盘放置在桌面上,上转盘压在下固定盘轮槽中的导轮上,锁紧装置在自动旋转盘中轴位置上将上转盘和下固定盘轴向固定,安装在自动转盘内的微电机带动导轮旋转,从而实现上转盘的转动;自动转盘内还可以向上转盘表面上引出带电导线,给使用的火锅等电器提供电源,以此来实现自动转盘的多功能用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美观大方、操作灵活、使用方便,是餐桌上理想的配套产品。
文档编号A47B11/00GK2751648SQ200420105620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1日
发明者陈建华 申请人:陈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