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机、手用按摩具及按摩方法

文档序号:212997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摩机、手用按摩具及按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机、手用按摩具以及按摩方法。
背景技术
按摩机中,有空气式按摩机,该空气式按摩机备有借助空气的给排而膨胀·收缩的气囊。通常,气囊配置在椅子的靠背部、座部或搁腿部。
日本特公昭44-13638号公报记载的按摩机中,借助空气而伸缩的蛇腹状伸缩隧道配置在扶手上部。向上方按压被按摩者的手。

发明内容
由于手比身体轻,所以从扶手部向上方按压时,有时手朝上方位移而不能得到充分的按摩感。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切实地对手进行按摩。
本发明的按摩机,备有椅子本体、扶手部、隧道形支承体和按摩用气囊;所述椅子本体具有座部和靠背部;所述扶手部位于所述座部的侧方;所述隧道形支体立设在所述扶手部上,使放在所述扶手部上的被按摩者的手可以伸入其内部;所述按摩用气囊设在所述隧道形支承体的内面,借助空气的给排而膨胀收缩。由于隧道形支承体设在扶手部上,所以手可简单地放入隧道形支承体内部。由于设在隧道形支承体内面的气囊对放在隧道形支承体内部的手进行按摩,所以可以防止手的滑移,切实地按摩手。
这里所述的“手”(上肢upper limb)是指身体的肩部以下部分,为由上臂(upper arm)、前臂(forearm)和手(hand)构成的部位。另外,手(hand)分为手腕(mist)、手掌(metacarpus)、手指(fingers)。
最好是上述隧道形支承体的前后方向两侧开口,手可从后方开口插入,手指可从前方开口伸出。这时由于手指能从隧道形支承体的前方伸出,所以手指是自由状态,可减少约束感。
最好是上述按摩用气囊可通过膨胀将手按压在扶手部上。由于从隧道形支承体的内面将手按压在扶手部上地进行按摩,所以可用简单的构造防止手的位移,可切实地进行按摩。
最好是在上述扶手部上设有指压头,该指压头对被由上述按摩用气囊按压着的手进行指压。由于用气囊的按压力进行指压,所以可以对手进行有效的指压。
最好是在上述扶手部上设有振动发生装置,该振动发生装置对被由上述按摩用气囊按压着的手实施振动按摩。由于在气囊按压时发生振动,振动有效地传递给手,所以可提高振动按摩效果。
最好是上述隧道形支承体,备有隧道形的外侧部件、和在外侧部件的内侧的、与该外侧部件之间保持着空间地设置的内侧部件。上述按摩用气囊安装在上述内侧部件上,外侧部件与内侧部件之间的空间,是设置着向按摩用气囊供给空气的管的配管用空间。这时在隧道形支承体内能确保通向气囊的管通过的空间。
最好是上述隧道形支承体设置为可以前后移动。
上述简状支承体可以相对于扶手部移动,设有隧道形支承体的扶手部可相对于座部移动。
具体地说,最好是上述扶手部,与靠背部的朝后方倾倒动作连动地向后方移动,与朝前方立起的动作连动地向前方移动,借助扶手部的前后移动,隧道形支承体前后移动。靠背部向后方倒下时,手的位置也移向后方,所以使扶手部与靠背部的起伏(reclining)动作连动地前后移动,可与靠背部的起伏无关地将按摩位置保持为大致一定。
最好是上述按摩用气囊按压放在扶手部上的手掌或手背。
另外,最好是隧道形支承体的前后方向长度,设定为被按摩者的手腕以下部分位于其内部的程度,上述按摩用气囊是手掌或手背按摩用的气囊。
从其他观点来看,本发明为具有扶手部的椅子型按摩机,在扶手部的上方备有借助空气的给排而膨胀收缩的气囊,该气囊通过向下方膨胀,把放在扶手部上的被按摩者的手按压在扶手部上。由气囊朝着扶手部向下方膨胀而把手按压在扶手部上,可以一边用扶手部防止手的位移一边用气囊进行按压。
本发明的手用按摩具,是安装在椅子的扶手部上使用的手用按摩具,备有隧道形支承体和气囊;隧道形支承体安装在扶手部上,放在扶手部上的被按摩者的手可以放入其内部;气囊设在隧道形支承体的内面,通过膨胀收缩对手进行按摩。采该手用按摩具时,用设在隧道形支承体上的气囊防止手的位移,可切实地进行按摩。
本发明的按摩方法是,将被按摩者的手放在具有扶手部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扶手上,用借助空气的给排而膨胀收缩的气囊,把手按压在扶手部上。根据该方法,由于把手按压在扶手部上,所以可防止手的滑移。


图1是椅子型按摩机的立体图。
图2是椅子型按摩机的侧面图。
图3是将扶手部转动到上方状态的椅子型按摩机的侧面图。
图4是表示导引机构的侧面图。
图5是图4的A-A线断面图。
图6是将靠背部向后方放倒状态的椅子型按摩机的侧面图。
图7是手用按摩具的侧面图。
图8是表示手用按摩具的内部的图。
图9是手用按摩具的断面图。
图10是气囊膨胀状态的手用按摩具的断面图。
图11是表示手用按摩具的使用状态(气囊收缩)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手用按摩具的使用状态(气囊膨胀)的立体图。
图13是变型例的按摩具的断面图。
图14是表示变型例的按摩具(气囊膨胀)的断面图。
图15是表示变型例的按摩具(气囊膨胀)的断面图。
图16是表示变型例的按摩具(气囊膨胀)的断面图。
图17是表示变型例的按摩具(气囊膨胀)的断面图。
图18是表示变型例的按摩具(气囊膨胀)的断面图。
图19是表示变型例的按摩具(气囊膨胀)的断面图。
图20是表示变型例的按摩具(气囊膨胀)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表示椅子型的按摩机1。该椅子型的按摩机1具有椅子本体5。椅子本体5具有座部2、配置在座部2后部的靠背部3、和配置在座部2前部的搁腿部4。
座部2的上面(座面)2a是前侧稍高地倾斜的前方朝上的倾斜面,被按摩者容易坐得稳当。
靠背部3,能够以其下部位置为转动中心3a地倾倒。可以从图1的位置倒向后方,也可以从倾倒状态朝前方立起而回到图1的位置。倾倒是用电动马达或流体压缸等图未示的倾倒驱动部进行的。靠背部3在图2所示完全立起的状态,稍稍向后方倾斜。
搁腿部4可以上下转动,可以从图1中实线所示朝下的位置向前方转动,上升到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大致水平位置,也可以从上升的状态向后方转动,回复到朝下的位置。搁腿部4的转动也是由电动马达或流体压缸等图未示的驱动部进行的。
将靠背部3向后方放倒并且使搁腿部4上升时,从靠背部3到搁腿部4的范围成为大致平坦状,被按摩者可以横躺着。在座部2、靠背部3、搁腿部4中的任一个或全部上,配置着按摩具(图未示),可以对坐着或躺着的被按摩者进行按摩。按摩具可以采用由马达驱动的按摩球、或者采用通过空气的给排而膨胀收缩的气囊等各种形式的装置。
在座部2的左右两侧,配置着扶手部7、7,被按摩者可以放松地将手臂放在扶手部7、7上。扶手部7的后部安装在靠背部3的左右侧面,扶手部7在座部2的左右两侧方的位置向前方延伸。扶手部7的后部枢接在靠背框架(图未示)上,该靠背框架在靠背部3内部作为靠背部的骨架,扶手部7能绕左右方向的轴9自由转动。即,扶手部7的后部作为转动基部,扶手部7的前部未安装在其它部位上,成为转动自由端。
因此,扶手部7能以转动基部(轴9)为中心转动,如图1图2所示,其前部可以是朝着大致前方的状态,或如图3所示其前部也可以朝后方转动成为向上方立起的状态。另外,左右扶手部7、7可以分别独立的转动,也可以两者7、7一体地转动。另外也可以只是一方扶手部7转动。
扶手部7以转动基部(轴9)为中心向后方转动的范围,限制在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范围。第一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是扶手部7位于座部2侧方的状态,第二位置如图3所示,是扶手部7(立起时)位于靠背部3侧方的状态。
第一位置是扶手部7的通常使用位置。被按摩者可以将手放在第一位置的扶手部7上。另一方面,当扶手部7碍事时或被按摩者要从座部2的侧方坐下或站起时(下面,把从座部侧方坐下或站起称为“侧方坐离座”),如图3所示,将扶手部7转动到第二位置,成为在座部2的侧方不存在妨碍侧方坐离座的扶手部7的状态。因此被按摩者可以方便地从侧方坐下或立起。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自由端的扶手部7的前部,由导引机构11支承着,该导引机构11用于导引与靠背部3的倾倒连动的扶手部7的移动。
导引机构11具有导引体12和被导引部13。导引体12设在座部2的侧部,被导引部13设在扶手部7上,被由该导引体12导引。另外,扶手部7由自重作用其前部朝下方转动地设置,所以只要不克服自重地将扶手部7抬起,导引体12和被导引部13就自然地保持接触状态。另外,扶手部7的前部除了借助自重朝下方转动外,也可以用弹簧等施力工具使其朝下方转动。
导引体12配置在侧罩14的上部,该侧罩14设在座部2的左右两侧部的位置,导引体12由设在低于座部上面2a的位置上的辊构成。辊12安装在用于支承座部2的座部框架(图未示)上,被上述侧罩14覆盖着,仅辊上部向上方露出。另外,辊12能绕左右轴心自由旋转。
被导引部13设在扶手部7的下部,具有与轴12相接的相接导引面13a。在图4和图5的状态,扶手部7在其自重作用下,相接导引面13a与辊12相接。当相接导引面13a与辊12相接时,限制扶手部7从第一位置(图4和图5的状态)进一步向下方转动。即,辊12从下方支承着扶手部7。
如图6所示,将靠背部3向后方放倒时,通过辊9安装在靠背部3上的扶手部7,以前部朝向前方的状态被由靠背部3张拉而移动到后方。这时,扶手部7能相对于靠背部3自由转动,由于扶手部7的前部由辊12可前后运动自由地支承着,所以不妨碍扶手部7朝后方移动。
另外,靠背部3倒下时,轴9的位置也朝下方移动,所以整个扶手部7(尤其是后侧)也向下方移动。
扶手部7不能相对于靠背部3自由转动时,则保持着扶手部7相对于靠背部3的角度,所以当靠背部3向后方倒下时,扶手部3大幅向上抬起,不容易将手放在扶手7上。对此,而本实施形态中,由于扶手部7能相对于靠背部3自由转动,所以当后背部3向后方倒下时,扶手部7相对靠背部3的角度张开,扶手部7保持着朝向前方的状态。
被导引部13的后侧为上下厚壁、前侧为薄壁,相接导引面13a朝前方向上地倾斜。因此,扶手部7向后方移动、相接导引面13a的前部与辊12相接时,扶手部7的前部稍稍降低,在横卧状态下,被按摩者容易放置手。
扶手部7的上面7a,在前后移动的整个范围内总是位于座部上面2a的上方。因此无论被按摩者是坐着的状态还是躺着的状态都能够以适当的状态放置手。
另外,当靠背部3向后方倒下时,扶手部7变成比水平状态稍稍朝上,横卧状态的被按摩者可容易放置手。
另外,也可以在扶手部7上设置作为被导引部13的辊,在座部2的侧部设置作为导引体的相接导引面(辊转动的面)。
图7~图12表示分别设在左右扶手部7上的手用按摩具20。另外,手用按摩具20也可以只设置在一方的扶手部7上。
该按摩具20适合于按摩手腕以下的部分(hand),尤其适合于按摩手腕以下的除了手指以外的部分(掌部)。该按摩具20具有隧道形的支承体22,放在扶手部7上的手可以伸进该支承体22内。另外,按摩具20也可以用于按摩手腕以上的肩侧部位(上臂或前臂)。
隧道形支承体22具有侧面部24和上面部25。侧面部24位于扶手部7的宽度方向两侧,朝扶手部7上方延伸。上面部25在扶手部7的上方连接左右的侧面部24、24。支承体22上面部25的高度这样设定手可以伸进支承体上面部25与扶手部上面7a之间。另外,左右侧面部24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其间可伸进手的程度。这里,侧面部24和上面部25形成为连续的圆弧形状,整个支承体22呈拱形,两者24、25的界限不清楚,但也可为两者24、25的界限清楚的形状。
支承体22的前后方向(扶手部7的长度方向)两侧27、28开口,手可从后侧开口27伸进支承体22内侧,手(手指)可从前侧开口28伸出。支承体22的前后方向长度设定为掌部(手背和手掌)位于其内部、手腕以上肩侧和手指位于支承体22外,为适合于按摩手背或手掌的大小。另外,支承体22安装在把手放在扶手部7上时的手背或手掌的位置,即扶手部7的前部。
支承体22位于比扶手部7的前端稍稍后方的位置,从支承体22前侧的开口28伸出的手指可以放在扶手部上面7a上。另外,从前侧开口28伸出的手指的关节可以朝内侧弯曲。即,扶手部7的上面7a的前端,是向下方倾斜的下方倾斜面7b,把手指放在下方倾斜面上将手指弯曲,可以以放松的状态对手掌或手背进行按摩。
另外,在扶手部7的前端也可以没有下方倾斜面7b,而是这样地设定支承体22的位置使手掌或手背位于支承体22内部,且将手指从前侧开口28伸出时,可以放置手指的根部位置,并且手指尖位于扶手部7前端的前方,这样,也可以将手指弯曲。
无论哪种情形,支承体22都是设在手指弯曲的位置,可以以放松的状态对手进行按摩。
支承体22是由外侧部件30和内侧部件31组合而成的内外双重构造。外部部件30位于外侧。内侧部件31位于该外侧部件30的内侧。
外侧部件30由树脂或金属等硬质材料形成。外侧部件30形成为拱形,具有用于作为位于按摩具20最表面的部件的装饰罩功能。另外,外侧部件30也具有作为把整个按摩具20安装到扶手部7上的安装部件的功能,外侧部件30的下部30a、30b朝着扶手部7的下部延伸到内侧,该下部30a、30b用螺丝等固定具(图未示)固定在扶手部7上。
内侧部件31由树脂或金属等的硬质材料形成,在与外侧部件30之间形成空间,其两下端安装在外侧部件30的内面上。在拱形的内侧部件31的内面,设有借助空气的给排而膨胀收缩、按压手的气囊33、34、35。第1气囊(上气囊)33安装在内侧部件31的顶部附近,第2气囊(侧部气囊)34、35安装在内侧部件31的左右侧面附近。
由于支承体22由硬质材料形成,所以,可以切实地保持住气囊,同时,能保持供手伸进的空间。
气囊33、34、35将由合成树脂等材料形成的薄布状片材形成为袋形。当空气从空气给排装置供给到气囊内部时,气囊膨胀。当空气从气囊中排出时,气囊收缩成为扁平状态。
如图10所示,第1气囊33朝下方膨胀地设置,可朝下方按压手。第2气囊34、35局部地与第1气囊33重叠,其下部用安装具(螺丝、销等)分别安装在内侧部件31上。第2气囊34、35的上部不安装在内侧部件31上,是膨胀自由端。因此,第2气囊34、35的上部比下部膨胀得大。另外,第2气囊34、35的气囊侧部,做成为膨胀量大的蛇腹状。第2气囊34、35可以从左右朝着下方按压手。另外,如图10所示,使第1气囊33和第2气囊34、35同时膨胀时,可以加大朝下方的按压量。
下面,把位于插入在支承体22内的手的小姆指侧的第2气囊34,称为外侧气囊,把位于大姆指侧的第2气囊35称为内侧气囊。
支承体22,由于通过位于扶手部7宽度方向两侧的左右侧面部24安装在扶手部7上,所以,当气囊34、35朝下方膨胀按压手时,即使对支承体22作用朝上的反力,也能经受该反力地构成。
在各气囊33、34、35上连接着空气管39。空气管39与气囊的膨胀背面(上侧;与内侧部件31相向的面)连接,穿过形成在内侧部件31上的第1通孔40,通向支承体22的内部空间(外侧部件30与内侧部件31之间的空间;配管用空间)41。各管39通过配管用空间41,一直延伸到扶手部7附近。另外,各管39穿过形成在内侧部件31的靠扶手部7附近的第2通孔42,从配管用空间41中引出,穿过形成在扶手部7上的第3通孔43,通到扶手部7内部。在扶手部7内部,形成了配管用空间44,各管39通过扶手部内部空间44延伸到后方。延伸到扶手部转动轴9附近的管39,在该轴9的附近伸出到扶手部7外。在转动轴9附近,使管39伸出到扶手部7外,这样,可减小扶手部转动引起的管的移动量。
伸出到扶手部7外的管39,从靠背部3的侧面引到靠背部3下部,与配置在座部2下方的空气给排装置46连接。另外,把管39引到座部下方时,也可以将管39从扶手部7的转动轴9附近,通到靠背部3内部,从该靠背部3内部一直延伸到座部2的下方。
在空气给排装置46上也连接着管(图未示),该管与设在椅子本体5的座部2、靠背部3、搁腿部4上的按摩用气囊(图未示)连接,对各气囊进行空气的给排,使该气囊膨胀收缩。另外,空气给排装置46由控制装置(图未示)控制,可由该控制装置控制各气囊的膨胀收缩方式。
在扶手部上面7a中的、由支承体22形成的隧道的底面范围,设有对手实施振动按摩的振动发生装置48。扶手部上面7a形成为凹状,该振动发生装置48埋设在扶手部内部。振动发生装置48备有相对于扶手部上面7a突出的指压头49,振动通过该指压头49局部地传递到放入支承体22内部的手。如图9所示,指压头49相对扶手部7左右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偏向左右方向地配置。具体地说,相对于扶手部7的左右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偏置于靠近座部2的位置(左手用的扶手部7时,是在右侧;右手用的扶手部7时,是在左侧)。由于指压头49相对于中央位置偏于座部2,所以,可以切实地指压手掌上的“劳宫穴”以及其附近部位(手掌的靠姆指的范围)。
另外,对手的宽范围全面进行振动时,也可以不要指压头49。另外,指压头49不发生振动时,也可以对手进行指压。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手掌朝下地放置在由支承体22形成的隧道的底面、即扶手部上面7a上。这样,扶手部上面7a是大致平坦的手掌载置面。在手掌载置面7a的上方,隔开间隔地配置着内侧部件31(支承体22),设在该内侧部件31上的气囊33、34、35朝下方膨胀时(见图12),该气囊33、34、35与手背相接,一边将手按压在手掌载置面7a上,一边进行按压按摩。由于一边把手按压在载置面7a上一边按摩,所以,可以防止手的位移。
用气囊33、34、35朝下方按压手,可在与扶手部上面7a之间上下地挟着手进行按摩。即,进行手上下方向的挟持按摩。
由于在手掌载置面7a上突设了指压头49,所以,当气囊33、34、35(尤其是气囊33)从手背侧把手按压在手掌载置面7a上时,指压头49压在手掌上,对手掌、尤其是对“劳宫穴”进行有效的指压。另外,手被按压在手掌载置面7a侧时,使振动发生装置48动作,可以有效地将振动传递到手,可提高振动按摩效果。
另外,由于左右的第2气囊34、35从左右朝下方膨胀,所以,可以一边把手背按压在手掌载置面7a上,一边对手背的左右两部位进行按摩。另外,左右的气囊34、35,将下部作为膨胀基部37、37地膨胀,所以,能够以贴合在带有圆度的手背表面的状态,使气囊膨胀。
第1气囊33和第2气囊34、35可以同时地膨胀·收缩,也可以仅一方膨胀·收缩。另外,左右第2气囊34、35可以同时地膨胀·收缩,也可以仅一方膨胀·收缩。
具体地说,可以进行以下的膨胀收缩方式。下面的膨胀收缩方式,由按摩机的控制部控制。
(方式1)(1)使第1气囊33膨胀。
(2)使第2气囊34、35膨胀。
(3)使第1气囊33收缩。
(4)使第1气囊再膨胀。
(5)使第2气囊34、35收缩。
(6)使第1气囊33收缩。
方式1的情况下,用(1)(2)将手背朝下方按压后,用(3)使第1气囊33收缩,这样,左右的第2气囊34、35向上方移动。这时,左右的第2气囊34、35成为将手挟住的状态,进行挟住手的按摩。该挟入按摩,类似于一只手的手掌交叉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用一只手的手掌揉另一只手的手背的按摩。这样,由方式1中包含的动作,进行类似于用手按摩手背的按摩。
另外,在(3)中,使第1气囊再次膨胀时,挟持状态解除,反复(3)(4)的动作,可以反复挟入和解除挟入。
(方式2)(1)使第1气囊33膨胀。
(2)使第2气囊34、35中的内侧气囊35膨胀。
(3)使第2气囊34、35中的外侧气囊34膨胀。
(4)使外侧气囊35收缩。
(5)使第1气囊33及内侧气囊34收缩。
方式2的情况下,是从手背内侧(大姆指侧)按压,所以,可以刺激手背内侧的穴位。在手背内侧,有对上半身起作用的穴位,在上半身按摩(用设在靠背部3上的按摩具进行的按摩)的同时(并列地)进行该按摩,可以有效地治疗上半身。另外,按摩机备有治疗上半身的按摩程序时,在上半身按摩过程中,进行对手背内侧的按摩,作为整个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对上半身的治疗效果。
(方式3)
(1)使第1气囊33膨胀。
(2)使第2气囊34、35中的外侧气囊34膨胀。
(3)使第2气囊34、35中的内侧气囊35膨胀。
(4)使内侧气囊34收缩。
(5)使第1气囊33和外侧气囊35收缩。
方式3的情况下,是从手背外侧(小姆指侧)按压,可以刺激手背外侧的穴位。在手背外侧,有对下半身起作用的穴位,在下半身按摩(用设在座部2或搁腿部4上的按摩具进行的按摩)的同时(并列地)进行该按摩,可以有效地治疗下半身。另外,按摩机备有治疗下半身的按摩程序时,在下半身按摩过程中,进行对手背外侧的按摩,作为整个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对下半身的治疗效果。
如上所述,把按压手背的气囊34、35分为内侧和外侧,分别使各气囊34、35膨胀,可以只按压手背的一侧。只按压手背的一侧时,与按压全体相比,可产生局部感,可有效地刺激穴位。
另外,由于支承体22在扶手部7的左右具有侧面部24,所以,即使只按压手的一侧,也能防止手朝着侧方位移。
手用按摩具20设在扶手部7的前端部,可以按摩手掌或手背。靠背部3向后方倒下时,由于扶手部7连动地朝后方移动,所以手用按摩具20也朝后方移动。因此,即使将靠背部3放倒、被按摩者躺倒时,也可以用手用按摩具20对被按摩者的手进行按摩。这样,如果扶手部7本身可前后移动,即使将手用按摩具20固定在扶手部7上,使扶手部7前后移动,也可调节按摩具20的前后位置。另外,也可以将按摩具20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扶手部7上。
图13和图14表示按摩具20的变型例。该按摩具20,在内侧部件31上备有左右气囊51、52,气囊51、52的上部用安装具54安装在内侧部件31的顶部,气囊51、52的下部是膨胀自由端。如图14所示,气囊51、52膨胀时,一边朝下方按压手(手背)一边从左右挟住手进行按摩。因此,可以一边防止手的滑移一边左右挟住手地进行按摩。
图15表示按摩20的另一变型例。图15以后的图中,省略了空气管等的细小部分,除了特别说明的以外,与上述按摩具20具有同样的构造。
图15的按摩具20中,左右的第2气囊34、35的自由端相互地重叠。在第2气囊34、35相互重叠的位置,也重叠着第1气囊33。这些气囊33、34、35重叠的位置的膨胀量大。因此对手背左右中央部的按压力强,可以实施强力的按摩。
图16表示按摩具20的另一变型例。该按摩具20没有第1气囊33,而在扶手部7侧备有第3气囊36。第3气囊36配置在振动发生装置48(指压头49)的下侧,膨胀时,将振动发生装置48(指压头49)推向上方。
振动发生装置48(指压头49)向上方移动时,相对于扶手部上面7a的突出量大,所以可以一边从下方将振动发生装置48(指压头49)按在手上,一边有效地实施振动按摩或指压。另外,也可以在第3气囊36收缩时,使振动发生装置48(指压头49)位于扶手部上面7a的下方。
第3气囊33也可以设在扶手部一面7a上、即振动发生装置48(指压头49)的上侧。这时,第3气囊33专用于在上方按压手,同时地进行第2气囊34、35的下方按压和第3气囊36的上方按压,可以进行上下方向挟持手的按摩。而且,手的上侧下侧都被气囊34、35、36按压,可以得到包入手的按摩感。
图17表示按摩具20的另一变型例。该按摩具20,在图13和图14所示按摩具20中的气囊51、52的背后,还分别配置了气囊56、57。气囊56、57辅助气囊51、52的膨胀,加大全体的膨胀量,强力地将手挟入。
图18表示按摩具20的另一变型例。该按摩具20,设有将图9和图10所示按摩具20中的第1气囊33左右分隔的第1气囊60、61。使左右气囊60、61同时膨胀时,具有与第1气囊33同样的功能。使左右第1气囊60、61分别膨胀时,可以分别辅助第2气囊34、35对手背中一侧的按摩,可以分别地提高一侧按摩的按压力。
另外,使左右第2气囊34同时膨胀、按压手背时,使左右第1气囊中的任一个膨胀、收缩,对手背外侧的按压力与对内侧的按压力产生差,产生对手背一侧的按摩感。
图19表示按摩具20的另一变型例。该按摩具20备有气囊63和气囊64,气囊63的大小相当于内侧部件31内面的大致整个的宽度,气囊64配置在气囊63的背后。气囊63将整个手包住地向下方按压。另外,气囊64配置在左右方向中央位置,辅助朝下方的按压,加大左右方向中央位置的膨胀量。
图20表示按摩具20的另一变型例。该按摩具20备有气囊63,气囊63的大小相当于内侧部件31内面的大致整个的宽度,将整个手包住地向下方按压。另外,还备有左右分离的气囊65、65,进行手的左右方向挟持按摩或手背的一侧按摩。
另外,气囊不一定是与内侧部件31(支承体22)分开的部件,也可以通过对由内侧部件31(支承体22)内面、与张设在该内侧部件31(支承体22)内面的布体围成的空间给排空气,使上述布体膨胀、收缩。
另外,支承体22的前后方向长度可以任意设定。按摩部位也不限定于手掌或手背,也可对手指或手腕以上的肩侧范围进行按摩。
另外,设在支承体22上的气囊的配置·数量可以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备有椅子本体、扶手部、隧道形支承体,和按摩用气囊;所述椅子本体具有座部和靠背部;所述扶手部位于所述座部的侧方;所述隧道形支承体立设在扶手部上,使放在所述扶手部上的被按摩者的手可以伸入其内部;所述按摩用气囊设在所述隧道形支承体的内面,借助空气的给排而膨胀·收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形支承体的前后方向两侧开口,手可从后方开口插入,手指可从前方开口伸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用气囊可通过膨胀将手按压在所述扶手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扶手部上设有指压头,该指压头对被所述按摩用气囊按压着的手进行指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扶手部上设有振动发生装置,该振动发生装置对被所述按摩用气囊按压着的手实施振动按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形支承体备有隧道形的外侧部件,和在所述外侧部件的内侧与该外侧部件之间保持着空间地设置的内侧部件;所述按摩用气囊安装在所述内侧部件上;所述外侧部件与所述内侧部件之间的空间,是设置用于向所述按摩用气囊供给空气的管的配管用空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形支承体设置为可以前后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设置成与所述靠背部朝后方倾倒的动作连动地向后方移动、与朝前方立起的动作连动地朝前方移动,借助所述扶手部的前后移动,所述隧道形支承体前后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用气囊按压放在所述扶手部上的手掌或手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形支承体的前后方向长度,设定为仅被按摩者的手腕以下部分位于其内部的程度,所述按摩用气囊用于手掌或手背的按摩。
11.一种按摩机,是具有扶手部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扶手部的上方,备有借助空气的给排而膨胀·收缩的气囊;设置成所述气囊,通过向下方膨胀而将放在所述扶手部上的被按摩者的手按压在所述扶手部上。
12.一种手用按摩具,是安装在椅子的扶手部上使用的手用按摩具,其特征在于,备有隧道形支承体和气囊,所述隧道形支承体安装在所述扶手部上,使放在该扶手部上的被按摩者的手可以伸入其内部;所述气囊设在所述隧道形支承体的内面,通过膨胀·收缩对手进行按摩。
13.一种按摩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借助空气的给排而膨胀收缩的气囊,将放在具有扶手部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所述扶手部上的被按摩者的手按压在所述扶手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按摩机备有椅子本体(5)、扶手部(7)、隧道形支承体(22)和按摩用气囊(34、35)。椅子本体(5)具有座部(2)和靠背部(3)。扶手部(7)位于座部(2)的侧方。隧道形支承体(22)立设在扶手部(7)上,放在扶手部(7)上的被按摩者的手可以放入其内部。按摩用气囊(34、35)设在隧道形支承体(22)的内面,可以膨胀、收缩。
文档编号A47C7/54GK1697642SQ20048000058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1日
发明者稻田二千武, 金明植 申请人:家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