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式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40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活动式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动式墙,尤指一种可作房子墙壁的活动式墙的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的小屋,尤其是渡假式的小屋,如图1所示,该小屋H其至少具有一屋顶F及四面的墙W所组成,该屋顶F是设于四面墙W的顶端,屋顶F同时被至少四支柱子L所支撑,而该墙W则围设在该屋顶F下方的四周,藉此来形成一小屋H,为了该小屋H进出的方便性,会在一面墙上开设一扇门D,藉由该门口来方便人们进出小屋H内,又小屋H能有一较好的视野、采光与通风,而会在其它的墙W上开设窗户WD,该窗户WD可供小屋H的人可看到房外的景色,藉此来提供小屋H的视野、采光与通风。常见的小屋H固然已可供人们的居住,然而由于固设在支柱L是一固定式墙W,且该墙W皆是以一些建筑材料,如水泥或木材等所构成,当居住在小屋H如欲要享有较佳的视野、采光与通风,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若要享有较佳的视野,以便享受小屋H附近的美景时,就必走出到屋外来观看美景。因此,如何能提供一个全视野及更佳采光与通风的活动式墙,为目前极待开发的项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式墙,该活动式墙能够为房屋提供一个全视野及更佳的采光与通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活动式墙,主要是由一控制机构,一遮覆单元,以及一支持构件所构成,该支持构件可以是位于遮覆单元两侧设置的支柱,该支柱向内凹设有一容置空间,藉此可将遮覆单元之二侧端容置于内,藉由该控制机构的控制,来令遮覆单元在支持构件上做开启或遮蔽的动作,藉此当该遮覆单元为一开启状态时,可令房子成一透空无遮蔽状态,而可获一较大的视野、采光与通风,当该遮覆单元成遮蔽状时,又可令房子成遮掩状态,藉此即可增进屋子的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活动式墙,可以藉由控制机构的控制,来令遮覆单元成开启或遮蔽状,同时亦可藉由控制机构来控制遮覆单元的遮覆片的角度,藉此可增进房屋的使用性与便利性,以及节省庞大的能源效果。


图1是常见房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部份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的遮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开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遮覆单元角度调整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遮覆单元另一角度调整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遮覆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1是图9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如下1-活动墙2-控制机构 21-动力单元211-动力组件2111-齿轮212-转动件22-传动组件 221-齿轮23-轴承座24-控制绳25-调整件26-微调线27-限制转环 28-滚轮3-遮覆单元 31-遮覆片 311-凸片312-穿孔 313、314-凹槽
315-斜面316-消水槽 317-凹槽310-折光面4-支持构件 41、42-支柱411、412-容置空间43-活动柱H-小屋 F-屋顶 W-墙D-门 WD-窗户L-支柱 B-控制盒C-压条P-固定梢 N-网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所能达成的功效及其构造,兹配合附图就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2、3,本发明的活动式墙1,主要是由控制机构2,遮覆单元3及支持构件4所构成。
控制机构2,至少具有一动力单元21,一传动组件22,一调整件25所组成。该控制机构2主要部份皆被固设在屋顶下方的控制盒B内,该动力单元21有主动力组件211,可为一电动马达,在该主动力组件211之前延设一齿轮2111,该齿轮2111藉由一连动件212与传动组件22上的齿轮221连接,藉此,当主动力组件211被启动时,可连动传动组件22的转动,传动组件22的二端头分别套设有固定轴承座23,该固定轴承座23可供传动组件22有一稳定的定位,传动组件22并可藉由固定轴承座23内的轴承而可自由地转动。传动组件22的二端分别套设限制转环27,在该限制转环27上设有控制绳24,另于支持构件4的下方设有滚轮28,该滚轮28可供控制绳24套设。藉由控制绳24的操作控制,来令遮覆单元3向上收起成开启状,或向下成遮覆状。又,在传动组件22的下方设有调整件25,该调整件25的二侧分别固设微调线26,该微调线26是穿设于遮覆单元3的二端的二侧边,藉由该调整件25来作遮覆单元3的遮覆片31的角度调整,来令遮覆单元3成半透视的状态,仍可获得较佳的采光与通风。
遮覆单元3,是由复数个遮覆片31所组,其二端为对应支持构件4,而延设成凸片311状,在凸片311的后端开设有穿孔312,该穿孔312恰可供控制绳24穿设,另在遮覆片31二侧外端分别固设微调线26,该微调线26与遮覆片31的结合方式如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所示,该微调线26是连结在固于遮覆片31二侧的固定梢P上,该固定梢P是位于遮覆片31穿孔312向内开设有二对向的凹槽313、314内。
支持构件4,是由一对相同形状的支柱41、42所组成,该支柱41、42向内凹设有一容置空间411、412,该容置空间411、412恰对应于遮覆单元3的遮覆板31的二端头凸片311及凹槽313.314,俾可令遮覆单元3有一稳定的容置,藉由支持构件4将遮覆单元3的二侧包覆并容置在支持构件4的内部,可防止遮覆单元3被轻易的破坏,亦即该支持构件4除可供遮覆单元3在其内自由的作上下作动及可供遮覆单元3的遮覆片31作角度调整外,兼具可对遮覆单元3作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实施,如图4、5、6所示,本发明可藉由操作控制机构2,并构由控制机构2的主动力组件21来令传动组件22转动,进而带动控制绳24的转动,该控制绳24可藉由滚轮28的定位带动遮覆单元3的遮覆片31,俾可令遮覆单元3向上收起而成开启状,如图5所示,而可令房子成穿透状如图12所示。当然,如欲使房子成掩蔽状时,同样的可藉由操作控制单元2来令遮覆单元3向下而成遮蔽状,如图6所示,可藉此以调节室内通风及采光的需要。
另,本发明亦可在遮覆单元3向下成遮蔽状时,藉由操作调整件25来控制微调线26,来令遮覆单元3的遮覆片31每片成水平角度,如图6所示,俾可令本发明具有判透视状,或如图7所示,来令遮覆单元3的遮覆片31成一斜向角度,俾可令本发明具更小的透视状,以达调节采光与通风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亦可如图8所示,毋须设置滚轮28,而藉由控制机构2的主动力组件21来令传动组件22转动,进而带动控制绳24的转动,并直接利用遮覆单元3遮覆片31的重力而向下成掩蔽状。
本发明实施上,该遮覆单元3的遮覆片31亦可如图9所示来实施,该遮覆片31的表面设有锯齿状的折光面310,该折光面310可随倾斜的角度不同,调节进入屋内的光源深度,使本发明可利用自然的光线以节省电力。而该遮覆片31的侧面分别具有斜面315,而于斜面315上设有一消水槽316,藉由该斜面315及消水槽316形成一泄水坡道,如图10所示,当风雨天时,雨水会顺着本发明外墙面向下流至地下,当有风将雨水强制的吹向本发明时,由于消水槽316的空间扩大消除风压的作用,可使雨水成下坠形态,来令雨水被顺利地向外流出,藉由消水槽316减少风压,而使风雨不会被吹进房屋内,令于实务上亦可于消水槽316内置入橡胶条,来令遮覆片31间形成紧密接触,同样可增进遮覆片31间的防水、防风性。又本发明可藉由一压条C将网体N固设在遮覆片31的凹槽317上,如图11所示,藉此可使本发明具有防蚊的功效。
再请参阅图13所示,当本发明需实施于大面积的墙面时,是可于支柱41、42间的室内与室外加设复数个活动柱43及轨道5,其中,室内的活动支柱43可多于室外的活动支柱43,当室外的风力较强,而将遮覆单元3的遮覆片31向下成遮蔽状时,可将活动柱43沿着轨道5移至支柱41、42间,藉此来增加遮覆片31的强度,且室内的活动支柱43多于室外的活动支柱43,更可有效加强遮覆片31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控制机构的控制,来令遮覆单元成开启或遮蔽状,同时亦可藉由控制机构来控制遮覆单元的遮覆片的角度,藉此可增进房屋的使用性与便利性,以及节省庞大的能源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动式墙,其特征在于,该活动式墙至少由一控制机构、一遮覆单元及一支持构件所构成;该支持构件是在遮覆单元两侧设置的支柱,该支柱向内凹设有一容置空间,藉此可将遮覆单元的两侧端容置于内,并可藉由控制机构的控制,来令遮覆单元在支持构件自由地上下位移及角度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覆单元是由复数个遮覆片所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机构至少是由一动力单元,一调整件,一传动组件及一控制绳所组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覆片侧面设有斜面及消水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覆单元之外侧面设有网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覆片的表面设有折光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柱间的底部设置有轨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柱间设置有活动柱。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动式墙,主要是由一控制机构、一遮覆单元及一支持构件所构成,该遮覆单元是由复数个遮覆片所组成,遮覆单元可藉由控制机构的控制,可令遮覆单元在支持构件上作开启或遮蔽动作,藉此来形成一活动式墙,当该遮覆单元开启时,可令房子成为无遮掩的凉亭式房屋,该遮覆单元为遮蔽状时,可令房子具遮蔽性,藉此可增进房子的使用性能,另可藉由控制机构的控制来令遮覆单元成半遮蔽状,来令房子成半遮掩状态,而可令房子具有多样性的使用功能。
文档编号E06B7/02GK1693648SQ20051001188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8日
发明者黄垤树, 黄颢中, 黄颢文 申请人:黄垤树, 黄颢中, 黄颢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