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32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搁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陈列产品等的搁架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该类搁架组件包括一对支撑柱;搁架板,所述搁架板由所述支撑柱支撑于其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一对线,所述一对线延伸于一对支撑柱之一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以及一对线,所述一对线延伸于一对支撑柱的另一支撑柱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所述搁架板连接在所述一对线上(参考日本专利申请No.JP-A Hei.8-73012),或者照明装置安装在所述成对的线上。
上述搁架组件通过将所述一对支撑柱的各下端部固定在地板上,并将所述一对支撑柱的各上端部固定在天花板上被支撑。因此,所述支撑柱的长度需要与地板和天花板之间的距离一致。为了实现此目的,传统的搁架组件必须配置多种预先准备的具有与地板和天花板之间不同距离相对应的不同长度的支撑柱。结果,增加了成本。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申请的发明者构思了一种方法,该方法是,为相对长的支撑柱装设能被拆除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以使得支撑柱的长度与地板和天花板之间的距离一致。然而,线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连接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固定于支撑柱的相应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结果,支撑柱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不能被拆移以将支撑柱的长度调整到与地板和天花板之间的距离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并且包括一对直立的支撑柱;搁架板,所述搁架板在水平方向由所述一对支撑柱支撑其两端;下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支撑柱的各下端部;上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支撑柱的各上端部;一对线,所述一对线装设成延伸于所述其中一个支撑柱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以及一对线,所述一对线装设成延伸于所述另一支撑柱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在该结构中,下支撑部和上支撑部设置在每个支撑柱上使得至少下支撑部和上支撑部其中之一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可以调整。
优选的是,在上述结构中,每个支撑柱包括其长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支撑柱体;下固定部,所述下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体的下端部使得支撑柱体的下端部能连接在地板上;以及上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设置在支撑柱体的上端部使得支撑柱体的上端部能连接在天花板上。在该结构中,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设置在支撑柱体上使得至少所述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其中之一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可以调整。
优选的是,至少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其中之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撑柱体上。
同样优选的是,设置一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照亮所述搁架板的上表面并支撑于和电连接在所述的一对线。在该情况中,所述的一对金属线连接在电源上。
同样优选的是,所述各支撑柱装有各自的搁架板支撑部,所述搁架板支撑部的各自位置沿上下方向可调,并且,所述搁架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和固定于所述搁板支撑部,所述搁板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
同样优选的是,搁架板其中一端支撑在所述的一对线上,所述的一对线设置在所述一对支撑柱其中之一上;并且搁架板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的一对线上,所述的一对线设置在所述一对支撑柱的另一支撑柱上。


图1是从上部对角所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从下部对角所观察到的相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是用于相同实施例中的支撑柱体的剖视图;图4是相同实施例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5是沿图1中线X-X的放大的剖视图;图6是相同实施例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7是透视图,其示出使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例子;图8是透视图,其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9是从上部所观察到的相同实施例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以及图10从下部所观察到的相同实施例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至图6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搁架组件包括一对支撑柱1,1′,所述一对支撑柱1,1′以与上下方向一致的其长度方向而直立;多个设置在各支撑柱1,1′上的搁架板支撑部2;多个搁架板3,所述多个搁架板3由设置在一对支撑柱1,1′上的搁架板支撑部2支撑其两端;分别设置在支撑柱1,1′上端部的上支撑部4;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撑柱1,1′的下端部的下支撑部5。
一对支撑柱1,1′之一,即支撑柱1有一个支撑柱体1A;一个设置在支撑柱体1A的下端部的下固定部1B;以及一个设置在支撑柱体1A的上端部的上固定部1C。例如,支撑柱体1A由类似铝的金属制成。如图3所示,支撑柱体1A有一个外壁1a,所述外壁1a形成一个具有大致方形横截面的框。在该外壁1a中,固定槽1b形成在面向支撑柱1′的侧面上,并形成在与该部分相邻的侧面上。多个加强肋1c形成在外壁1a的内表面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具有圆截面的管部1d形成在支撑柱体1A的中部,加强肋1c的内端在所述支撑柱体1A的中部相遇。
如图6所示,上固定部1c包括一个固定构件1e,一个可移动构件1f,以及一个木制的螺钉1g。固定构件1e通过拧入管部1d的上端开口中的螺钉(未示出)被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撑柱体1A的上端部。可移动构件1f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构件1e上致使可移动构件1f沿上下方向的位置可通过螺钉机构(未示出)进行调整。木制螺钉1g固定于可移动构件1f。可移动构件1f通过转动可移动构件1f以将木制螺钉1g拧进天花板从而被压向且固定于天花板上,因此上固定部1C固定于天花板且支撑柱1的上端部固定在天花板上。另外,使用螺钉机构调整可移动构件1f和固定构件1e的间距有可能调整支撑柱体1A沿上下方向的位置。
下固定部1B除沿上下方向反向以外和上固定部1C相同。因此,下固定部1B同样有固定构件1e,可移动构件1f,以及木制螺钉1g。木制螺钉1g拧进地板以使可移动构件1f压向并固定在地板上。结果,支撑柱1的下端部固定在地板上。当然,可移动构件1f和固定构件1e的间距通过螺钉机构能可调,因此支撑柱体1A沿上下方向的位置可以被调整。
一对支撑柱1,1′的另一支撑柱,即,另一支撑柱1′设定为与支撑柱1镜像对称。因此,支撑柱1′同样有支撑柱1A,下固定部1B,以及上固定部1C。注意到,与支撑柱1′相关的其他结构元件与支撑柱1的结构元件相同或呈镜像对称。因而,以下给出的说明将只集中于支撑柱1,而省略对与支撑柱1′相关结构元件的说明。
图4和图5中明显的是,每一个搁架支撑部2有一个可移动支撑构件2a。该可移动支撑构件2a的一部分插在固定槽1b中从而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可移动支撑构件2a通过螺钉6固定在支撑柱1上。结果,可移动支撑构件2a沿上下方向的位置可通过松开螺钉6进行调整。接着,螺钉6能被拧紧从而将可移动支撑构件2a固定在支撑柱1上。可移动支撑构件2a有一个圆盘2b,所述圆盘2b的轴沿支撑柱1,1′(以下被称为“左-右方向”)的反向延伸。转动支撑部2c的圆盘2d通过螺钉7固定在圆盘2b上使得圆盘2d的转动位置可以被调整。圆盘2d相对于圆盘2b的转动位置通过如下方法可以调整,即将设置在圆盘2b上的突起(未示出)安装到设置于圆盘2d上的多个孔2e的任何一个中。
转动支撑部2c有一设置在圆盘2d侧部处的支撑板2f。所述支撑板2f向另一支撑柱1′侧延伸以与圆盘2d正交。通过调整圆盘2d的转动位置,支撑板2f当搁架A正常使用时能被移动以面向上下方向,或支撑板2f当搁板A未使用时能被移动以面对偏离当搁架板正常使用时的方向70-80度。无论哪一种情况,支撑板2f的方向根据搁架A使用的目的可以适当地改变。具有管状底部的固定构件2g的底部通过螺栓8和螺母9固定在支撑板2d上。
例如,所述搁架板3是玻璃板或装饰板。固定孔3a形成在搁架板3左右方向的两端。各固定孔3a形成锥形使得各固定孔3a的圆周沿向下方向变小。固定构件10通过垫圈11安装在每个固定孔3a中。固定构件10具有一从搁架板3的下表面沿向下的方向突出的圆状部10a。固定构件2g拧进该圆状部10a。因此,当固定构件10转动以使圆状部10a拧入固定构件2g时,固定构件10和固定构件2g沿上下方向夹住搁架板。结果,搁架板3沿左右方向的一端固定在搁架板支撑部2上,且由支撑柱1支撑使得所述一端的位置可沿上下方向进行调整。当然,搁架板3的另一端通过搁架板支撑部2支撑在支撑柱1′上使得另一端的位置可沿上下方向进行调整。
由图6可知,上支撑部4设置在支撑柱1的上端部使得上支撑部4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可调。更详细的是,上支撑部4有一个可移动部4a。可移动部4a的一部分插入固定槽1b中使其沿上下方向可以移动。可移动部4a通过螺钉12固定在支撑柱1上。因而,可移动部4a沿上下方向的位置通过松开螺钉12可以调整。可移动部4a的位置调整后,螺钉12可以被拧紧从而将可移动部4a固定在期望的位置。而且,可移动部4a沿上下方向所面对的方向可以颠倒,且可移动部4a可以用该方式连接在支撑柱1上。同样在这种情况,可移动部4a能连接在支撑柱1上使得可移动部4a沿上下方向的位置可以调整。
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撑板4b的中部固定在可移动部4b上。各连接单元4c沿前后方向固定在支撑板4b的两端的下表面。各连接单元4c包括一个固定构件4d,所述固定构件4d固定在支撑板4b的下表面;一个中间构件4e,所述中间构件4e连接到固定构件4d的下表面使其可转动地围绕着沿前后方向伸展的轴线;一个连接构件4f,所述连接构件4f拧入到中间构件4e的下端。
下支撑部5设置在支撑柱1的下端部使得下支撑部5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可以被调整。下支撑部5和上支撑部4相同,例外的是下支撑部5沿上下方向倒置。另外,由于可移动部4a能够沿上下方向倒置并连接在支撑柱1上,所以上支撑部4可以沿上下方向倒置且连结和使用在下支撑部5。在上述条件下,在本说明书中,与上支撑部4的结构元件相同的下支撑部5的结构元件被标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线13的上端连接在上支撑部4的连接构件4f上使得其能相对于连接构件4f转动。线13的下端连接在下支撑部5的连接构件4f上使得其能相对于连接构件4f转动。因此,上和下支撑部4,5的连接构件4f的至少一个可以相对于中间构件4e转动从而以期望的强度向上或向下拉动线13。电源(未示出)连接到与支撑柱1连接的一对线13,13上。例如,该电源具有大约10伏的低电压。因此,即使人触摸线13,13,也感觉不出对其身体的影响。
支撑单元14的一端和另一端沿前后方向支撑在连接于支撑柱1的一对线13,13上使得其两端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可以被调整。用来照亮搁架板3的上表面的照明装置15设置在支撑单元14上。照明装置15通过支撑单元14与线13,13电连接。因此,当电源开或关时,照明装置15亮起或关闭。另外,照明装置15以适当地限制旋转力的方式可转动地由支撑单元14所支撑。照明装置15能使其位置固定在选定的旋转位置。
当具有上述构造的搁架组件A定位在地板和天花板之间时,下固定部5固定在地板上而上支撑部4固定在天花板上。这时,支撑柱1的长度长于地板和天花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因而,支撑柱1的长度根据该距离调整。调整支撑柱1的长度可以通过从支撑柱体1A拆去下固定部1B和上固定部1C至少其中之一,并且移走支撑柱体1A的上端部和/或下端部来完成。在这之后,上和下固定部1C,1B可以重新连接到支撑柱体1A上。因此,该搁架组件A可以调整以符合具有不同的地板和天花板之间距离的不同建筑物。当移走支撑柱体1A的下端部和/或上端部时,如果下支撑部5和/或上支撑部4预先放置在将要被移动的部分的上侧或下侧,支撑柱体1A所述部的移除可以没有困难地完成。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搁架组件中,连接单元4c的固定构件4d和中间构件4e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因此,如图7所示,连接在支撑柱1上的上支撑部4(下支撑部5)的中间构件4e能够面向支撑柱1′侧,且连接在支撑柱1′上的上支撑部4(下支撑部5)的中间构件4e能够面向支撑柱1侧。因而,搁架组件A能以如下方式使用,即线13,13沿左右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连接到支撑柱1,1′的连接构件4f,4f上。照明装置15通过支撑单元14由一对线13,13支撑。
图8至10示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的搁架组件B中,搁架板3由线13支撑。更详细的是,支撑单元16固定于连接在支撑柱1上的每一线13上。各搁架板3的一端由支撑单元16支撑。类似地,各搁架板3的另一端通过支撑单元16由连接在支撑柱1′上的线13支撑。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元件和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元件相似,因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所述的结构元件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搁架组件,包括一对直立的支撑柱;搁架板,所述搁架板由一对支撑柱在水平方向上支撑其两端;下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分别设置在一对支撑柱的各自下端部;上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分别设置在一对支撑柱的各自上端部;一对线,所述一对线设置成延伸于所述支撑柱其中之一的所述下支撑部和所述上支撑部之间;一对线,所述一对线设置成延伸于所述支撑柱中另一个的所述下支撑部和所述上支撑部之间;其中,下支撑部和上支撑部设置在每一所述支撑柱上使得至少下支撑部和上支撑部其中之一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可以被调整。
2.如权利要求1的搁架组件,其中,所述各支撑柱包括其长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支撑柱体;下固定部,所述下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体的下端部使得所述支撑柱体的下端部能连接在地板上;以及上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体的上端部使得所述支撑柱体的上端部能连接到天花板上,其中,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设置在支撑柱体上使得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至少其一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可以被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搁架组件,其中,至少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其中之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撑柱体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之一所述的搁板组件,进一步包括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照亮所述搁架板的上表面且支撑在并电连接于一对线上,其中,所述的一对线连接在电源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之一所述的搁板组件,其中,所述各支撑柱配备有各自的搁架板支撑部,所述各搁架板支撑部具有能沿上下方向调整的各位置,以及搁架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并固定在所述的搁架板支撑部,所述搁架板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之一所述的搁架板,其中,通过设置在所述一对支撑柱其中之一上的所述成对线支撑所述搁架板的其中一端,以及,通过设置在所述一对支撑柱的另一支撑柱上的所述成对线支撑所述搁架板的另一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搁架组件,其上支撑部4分别设置在一对支撑柱1,1′的各上端部使得上支撑部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可以被调整。下支撑部5分别设置在一对支撑柱1,1′的各下端部使得下支撑部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可以被调整。一对线13,13被设置成延伸于支撑柱1的下支撑部5和上支撑部4之间。另一对线13,13被设置成延伸于支撑柱1′的下支撑部5和上支撑部4之间。
文档编号A47F5/16GK1771860SQ20051012029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2日
发明者久保田晴信 申请人: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